黃萍婷
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泉州第一醫(yī)院,福建省泉州市 362000
分化型甲狀腺癌占甲狀腺癌發(fā)病率的75%,是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其病因多與飲食不規(guī)律、遺傳、不良習慣、輻射等有關[1]。研究發(fā)現(xiàn),分化型甲狀腺癌起源于濾泡上皮細胞,具有發(fā)展慢、早期臨床癥狀不顯等癥狀,當發(fā)現(xiàn)時疾病已處于中晚期[2]。因此,臨床上多以手術、化療、放療等方式治療分化型甲狀腺癌,但這些治療方式會對患者身心造成嚴重危害,易引起悲觀、抑郁、焦慮情緒,不利于患者康復[3]。常規(guī)護理雖然能讓患者了解疾病基本常識,但宣教形式單一,患者接受和理解程度較差。而Cox-IMCHB旨在調動患者主觀能動性、激發(fā)患者內在動機、促進其行為轉變最終達到治療目的[4]。鑒于此,本文采用Cox-IMCHB理論對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進行護理,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3月—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104例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納入標準:(1)參考符合《甲狀腺癌診療規(guī)范(2018年版)》[5]診斷,確診為分化型甲狀腺癌;(2)精神正常、理解表達能力正常的患者;(3)首次治療的患者;(4)患者及家屬對研究內容知情同意;(5)經(jīng)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排除標準:(1)懷孕婦女;(2)伴有其他癌癥的患者;(3)伴有嚴重并發(fā)癥的患者;(4)患有血液及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將104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n=52)和觀察組(n=52)。對照組:男20例、女32例;年齡35~71(46.02±4.82)歲;病程3~18(12.03±2.61)個月;臨床分期Ⅰ期11例、Ⅱ期26例、Ⅲ期15例。觀察組:男18例、女34例;年齡34~70(45.68±4.38)歲;病程3~17(11.85±2.52)個月;臨床分期Ⅰ期12例、Ⅱ期24例、Ⅲ期16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干預:(1)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向患者及其家屬針對性介紹分化型甲狀腺癌的發(fā)病特點、臨床癥狀、不良反應處理,讓患者與家屬能較好配合疾病治療與護理,增強其治愈信心;(2)用藥指導:向患者耐心講解藥物服用劑量、可能出現(xiàn)的副作用及禁食食物與推薦食物,并在紙上寫明;(3)日常生活護理:護理人員在患者入院后帶領患者及其家屬熟悉住院部及其周圍環(huán)境,了解患者日常生活所需的護理需求,并予以滿足;(4)密切觀察患者病情,監(jiān)測其生命體征。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給予Cox-IMCHB護理。(1)成立護理小組:由1名護士長、1名主任醫(yī)師、1名心理咨詢師及3名護士組成,首先查閱分化型甲狀腺癌相關資料,制定干預大體方案,挑選若干符合納入和排除標準患者進行預評估,對護理中存在的不足加以改正。(2)個體獨特性評估:根據(jù)患者臨床表現(xiàn)、身體狀況、家庭狀況及患病史進行評估,了解每位患者情況,根據(jù)患者個體差異制定相關護理干預計劃,并將評估結果告知患者讓其加深對自身了解。(3)護患互動:具體互動措施見表1。(4)健康結局:每周對患者健康情況及自我管控能力進行評估,對于恢復情況較差及自控能力較弱患者采取單獨干預護理,每天監(jiān)督其按時完成各項內容,同時要求家庭成員每天督促完成護理方案。
表1 Cox-IMCHB理論對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護理方案
1.3 觀察指標 (1)自我管理行為:采用自我管理效能測評量表(SUPPH)[6]評估,主要分為正性態(tài)度、自我減壓及自我決策3個維度,每個維度均采取5級評分法,1~5分評分,分越高表示各維度效能越強。(2)依從性:采用Morisky問卷[7]調查表對患者依從性進行評估,量表總分共8分,得分<5分為低依從性;得分5~7分為中依從性;得分>7分為高依從性,依從率=(中依從+高依從)例數(shù)/52×100%。(3)生存質量:采用歐洲癌癥研究與治療組織制定生命質量測定量表(EORTC QLQ-30)[8]評估,共分為認知、角色、軀體、情緒、社會5個維度,每個維度總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各維度狀況越好。
2.1 兩組患者自我管理行為比較 與護理前比較,護理后兩組患者SUPPH(正性態(tài)度、自我減壓、自我決策)評分均顯著提升,且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SUPPH評分比較分)
2.2 兩組患者依從性比較 觀察組患者依從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依從性比較[n(%)]
2.3 兩組患者生存質量比較 與護理前比較,護理后兩組患者EORTC QLQ-30(認知領域、角色領域、軀體領域、情緒領域、社會領域)評分均顯著提升,且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EORTC QLQ-30比較分)
分化型甲狀腺癌是目前發(fā)病率增長最快的惡性腫瘤,主要分為乳頭狀甲狀腺癌和濾泡狀甲狀腺癌兩種類型[9]。在所有患者中女性發(fā)病率為男性的3倍,具有生長速度慢、不易轉移等特征,手術治療是臨床治療分化型甲狀腺癌的主要方式[10],但術后患者處于虛弱狀態(tài),可能會引起乏力、惡心、吞咽困難、疼痛等不適癥狀,產(chǎn)生緊張、焦慮等情緒,不利于患者康復[11]。因而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緩解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治療后不良情緒顯得尤為重要。
Cox-IMCHB理念是由美國護理學家Cox結合自我調節(jié)、健康信念等多種健康模式提出的健康互動模式,其過程包括強調主體獨特性、患者家庭成員護理人員間的互動、健康結局對患者疾病認知、自控能力等調整,旨在通過互動方式激發(fā)患者內在健康責任、樹立患者健康意識、提高患者自我管控能力、最終達到配合治療的目的[12]。本文采用Cox-IMCHB理念對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進行護理,結果發(fā)現(xiàn),護理后,兩組患者SUPPH(正性態(tài)度、自我減壓、自我決策)評分及EORTC QLQ-30(認知領域、角色領域、軀體領域、情緒領域、社會領域)評分均顯著提升,且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依從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分析可知,Cox-IMCHB理念從成立護理小組、強調主體獨特性、護患互動、健康結局4個方面對患者實施干預,其中成立護理小組,通過查閱分化型甲狀腺癌相關資料,制定干預大體方案并進行預實驗,可增強對分化型甲狀腺癌知識了解,提高護理的可行性。強調主體獨特性通過對患者個體評估,并告知患者評估結果,加深對其自身的了解。護患互動中,通過與健康宣教及測試方式加深患者對疾病認識,通過與患者交流及邀請康復患者進行答疑解惑等方式,能增強患者面對疾病勇氣,增強治愈信心;情感互動中,通過鼓勵患者之間相互溝通,說出內心想法,邀請康復患者進行答疑解惑,并講述其康復后的生活狀態(tài),從而排解患者心中郁悶情緒,增強其求生信念和治愈信心;決策互動中引導患者指出自身不良習慣,找出飲食問題,了解適合自身運動項目,可提高患者決策能力,調動其積極性;生活體驗互動中培養(yǎng)患者下棋、聽音樂、看書等方面的興趣,鼓勵患者分享生活中趣事,能增強其生存意識,緩解不良情緒。健康結局中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及時調整護理方案,有助于患者康復。故而Cox-IMCHB組患者自我管控、依從性及生存質量更優(yōu)。
綜上所述,Cox-IMCHB理論在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護理應用中療效顯著,可有效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生存治療及治療依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