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笑曉
鄭州財稅金融職業(yè)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如果說中國的古典音樂是一尊皇冠,那么唐代的音樂無疑是這頂皇冠上最為璀璨耀眼的明珠。眾所周知,唐代是我國歷史上最為強大和空前繁盛的一個朝代,其文化影響遍及東南亞乃至歐洲,它的服飾、妝容、音樂、舞蹈都曾是這個世界上最為出色的文化。唐代是我國音樂史上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時期,中國古典音樂在經歷了長久的歷史積淀后終于在大唐盛世以一種勢不可擋的力量噴薄而出。
在我國唐朝與突厥、吐蕃、回紇等民族地區(qū)進行深度交流,隋唐兩代的厚積薄發(fā),終于隨著唐朝政權的統(tǒng)一,迎來了政治清明、經濟發(fā)達的大唐盛世。在唐代期間統(tǒng)治者多推行對外開放的政策,在交換的同時接收其他民族優(yōu)異的文化,再加上魏晉以來已孕育著的各族音樂文化的融會作為基礎,所以才能在大唐盛世之時迸發(fā)了以歌舞音樂為首要標記的音樂藝術的全面發(fā)展的顛峰。因為唐代的經濟和文化的高度發(fā)達,那時的我國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名譽。隨著絲綢之路的進一步開拓,使我國與亞、歐、非國家之間的往來空前密切,為中外文化交流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
唐代的宮廷音樂被稱作“燕樂”,隋朝的七步樂、九部樂就屬于燕樂。在唐代,設立了十部樂,分別為:《燕樂》、《清樂》、《西涼樂》、《天竺樂》、《高麗樂》、《龜茲樂》、《安國樂》、《疏勒樂》、《康國樂》、《高昌樂》。這十部樂集眾家音樂之所長,除燕樂與清樂外,其余八部皆是其他民族和國家的音樂藝術,特別是天竺樂,包含了佛家的音樂文化特點。此中,代表華夏傳統(tǒng)樂舞的《清樂》,內容非常豐碩,武周時代尚存六十多曲。另外的九部,總共22 曲。這些兄弟民族及外國樂舞,大多在南北朝時期已傳入華夏,具備光鮮的民族風格和地方色彩。
講到唐代音樂,不得不提及的就是風靡一時的大型歌舞——《霓裳羽衣曲》,它是“燕樂”中的集大成者,也是唐代音樂鼎盛的代表作品?!赌奚延鹨虑芳婢咧嗪痛笄膫鹘y(tǒng),融會了九部樂中各族音樂的精髓,形成為了散序——中序或拍序——破或舞遍的布局情勢?!赌奚延鹨虑肥强釔鄹栉璧幕实厶菩谒?,又兼有清雅的法曲風格,一經演出便廣為流傳,為世人所稱道。在歌舞鼎盛的大唐王朝,流傳甚廣的《霓裳羽衣曲》一出世便驚艷了世人,成為了唐代音樂繁盛時期的典型代表。
在曲譜理論上,我國唐代是因為吸收了龜茲音樂理論的影響,呈現了八十四調、燕樂二十八調的曲譜理論。由曹柔創(chuàng)立了減字譜的古琴記譜法,這種方法一直沿用至近代,被視為我國音樂發(fā)展史上的里程碑。更值得一提的是,大唐音樂文化的繁盛還有一個不可不提的原因,即音樂教育機構的設立,如教坊、梨園、大樂署、鼓吹署以及專門教習幼童的梨園別教園,正如白居易的詩所云:“名數教坊第一部”。由于這些機構的創(chuàng)立和發(fā)展,為唐朝培養(yǎng)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的音樂藝術家,為唐朝的音樂界的繁盛和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奠基和推進作用。
中國文學史上絢麗璀璨的唐詩在那時是可以入樂謳歌的。那時歌伎曾以能歌唱文人墨客的詩為時尚,墨客也以本身的詩作入樂后傳播之廣來權衡本身的寫作水平。唐詩一直都是中華文化中最為絢麗多彩的篇章,其影響之大、流傳之廣、杰作之多簡直數不勝數。在國力空前強盛的大唐,文學藝術與音樂藝術如一朵并蒂奇葩,盛開在大唐的疆土之上。從文學角度看,詩詞、散文、藝術、宗教各個領域在唐代都有著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這不僅為文化的傳播做出來極大的貢獻,更為大唐的音樂發(fā)展帶來了契機。
音樂和文學作品歷來都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關系,更何況唐詩還有著為音樂的歌詞創(chuàng)作的問題,就如我們現代歌曲的詞、曲創(chuàng)作一樣,是緊密相連的。從音樂的角度上看,唐詩與唐代音樂是彼此促進、彼此推動的。詩和曲的“強強聯合”,為我國唐朝創(chuàng)立了一個非凡的文化局面,開闊的思維,瑰麗的辭藻,優(yōu)美的意境都讓人對那個時代產生了無限的向往和憧憬。在先秦時期,我國就已產生了民風淳樸、感人肺腑的《詩經》三百首,漢朝時設立樂府,收編《樂府詩》集,將詩與歌聯系在一起,經過歷朝歷代的收編和文化積淀,到了盛唐時期,終于呈現了厚積薄發(fā)的局面,無論是詩歌還是音樂,都在大唐達到了巔峰。那些表現作者情感的唐詩,大多都非常講究韻律,并且富有良好的樂感,這使詩歌與音樂的結合更為緊密,唐詩已經不是單純的表情達意的辭藻,而是以韻律之美賦予詩更多的音樂感。并且借助音樂,唐詩的傳播程度才更加廣泛,更加膾炙人口。
音樂是唐朝詩歌中不可或缺的題材,幾近全部的唐朝著名文人墨客都曾寫有過詠樂詩。是以,在唐詩中可以看到唐朝音樂的成長和繁盛。如白居易的著名詩《琵琶行》中寫的句子:“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迸寐暫盟啤按笾樾≈槁溆癖P”,這樣如詩般美妙的琵琶聲引人遐思,而后又突然出現了“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這樣急轉直下的音樂,更給人一種驚喜和突出的樂感,讓人身臨其境,即使是讀詩也仿佛如身臨其境一般,聽著“人間哪得幾回聞”的琵琶聲,更是將詩歌的感情升華,做到了作品上的情景交融。如許的音樂美以文學的體例來表達,更顯其精深和美好。這無疑比抽象的辭藻論述樂曲若何悅耳,會更加打動人心、傳神動人?!耙栽姙闃贰被蛘哒f“以樂為詩”,早已讓聽者觀眾分不清楚了,而這正是音樂和文學所帶給我們的魅力。
從政治角度看,唐朝由于前期一次次戰(zhàn)爭的勝利為身處中原的大唐贏來了相對長久的穩(wěn)定時期,在此時,唐朝內部相對清平,再加上帝王的勵精圖治,先后出現了“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這樣人民安居樂業(yè)、國家和平穩(wěn)定、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隨著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和具有長久眼光、實施開明政策的統(tǒng)治者,唐朝很快就成為了世界上最為強盛的國家,四海臣歸,八方朝拜。而唐朝也從交流中汲取了各民族與其他各國音樂文化上的精華,并為我所用。所以說,清平穩(wěn)定的政治格局會給文化發(fā)展帶來了極大的促進和推動作用。唐朝是我國封建時期最強大和統(tǒng)治時期最長的王朝之一,其邊境之大,統(tǒng)轄民族之眾,都是前無古人的。那么根據政治、經濟、文化三者之間的關系,穩(wěn)定的政治是發(fā)展經濟文化的必要前提,而繁榮的經濟和發(fā)達的文化則是國家強大的必要保證。所以也可以憑此可見唐文化之繁盛,音樂之多彩。唐宮的“十部樂”正是唐代音樂繁盛的有力證明。而“十部樂”設立的背后,政治因素也一定成為了主要部分。八方朝拜之時,豈能無絲竹管弦之樂?文化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只有軟實力與硬實力一樣強大,一樣能夠傳播廣泛、威服四海時,這個國家才能算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強大。
政治的穩(wěn)定和經濟的繁榮讓音樂文化在多種文明的碰撞下交匯在一處,經濟的發(fā)展帶來了文化的繁盛,而酷愛歌舞的唐朝人將音樂藝術和其本身的創(chuàng)造力相結合,譜寫出了一部部流傳至今的優(yōu)秀音樂作品。我們從其音樂繁盛的背后,看到的不僅是歌舞升平的大唐,更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大唐盛世。
唐代音樂,是隋、唐以來民族大融會與文化大融會的結合物。它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華夏兒女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偉大的民族創(chuàng)造力,音樂的蓬勃發(fā)展既是唐朝音樂人智慧的結晶,更是我大唐開明政策以及開放的對外態(tài)度的文明成果。唐代音樂的發(fā)展告訴我們,以何種方式對外交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有強大的民族自信心,只有對自己文化的深度認同和自信,才能夠以客觀和吸收的友好態(tài)度對待外族番邦的音樂文化,從而更加使我大唐本身的漢族音樂文化得到廣闊而深刻地發(fā)展。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將我們的文化做到“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