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雪寒
【摘要】? 目的? ? 觀察和分析綜合護理干預在股靜脈人工肝置管患者中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 ? 根據入院時間的先后將柳州市工人醫(yī)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 89 例股靜脈人工肝置管患者分為觀察組45例和對照組44例。觀察組 45 例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對照組44例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比較2組患者護理前后的股靜脈血流速度、腘靜脈血流速度,對比2組患者的導管留置時間和首次穿刺時間,對2組患者護理后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進行統(tǒng)計,評估2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結果? ? 從血流速度方面來看,在護理前2組患者的股靜脈血流速度和腘靜脈血流速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過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股靜脈血流速度與腘靜脈血流速度均明顯較對照組患者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導管留置時間比對照組長,首次穿刺時間比對照組患者短,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不良反應方面,觀察組比對照組的不良反應少,發(fā)生率分別為 4.44%和 31.82%,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和對照組的護理滿意率分別為97.78%和 77.27%,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 將綜合護理干預應用到股靜脈人工肝置管患者的臨床護理中,可以顯著提高患者股靜脈和腘靜脈的血流速度,有效縮短患者的首次穿刺時間,延長患者的置管時間,在減少不良反應、改善護理滿意度方面也具有顯著的意義和價值。
【關鍵詞】? ?股靜脈置管;人工肝; 不良反應; 股靜脈血流速度
中圖分類號:R473.5?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721(2023)27-0094-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27.031
在人工肝的臨床治療中,常用的建立血管通路的方法是進行股靜脈人工肝置管,通過股靜脈人工肝置管治療對人工肝的臨床治療效果具有顯著的提升作用,但股靜脈人工肝置管過程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置管脫落、堵塞等不良現象出現,并影響置管效果[1-3]。為了更好地保證股靜脈人工肝置管在人工肝治療中的臨床效果,本研究對 89 例股靜脈人工肝置管患者中的45例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對44例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通過對比探討不同護理干預的臨床應用效果。
1? ? 資料與方法
1.1? ? 一般資料? ? 將柳州市工人醫(yī)院在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 89 例股靜脈人工肝置管患者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中,男性37例,女性8例,年齡 26~67歲,平均年齡(45.86±4.27)歲;對照組中,男性 38例,女性6例,年齡25~68歲,平均年齡(46.23±4.12)歲。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
1.2? ? 方法? ?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在置管后加強觀察和護理患者的置管情況,及時處理不良反應情況。
觀察組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綜合護理干預的具體措施如下。(1)進行健康宣教和心理護理干預?;颊呷朐汉?,護理人員需要用簡潔、通俗、易懂的語言將股靜脈人工肝置管的目的、重要性、基本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從而改善和提高患者及其家屬對置管的全面、正確認知。向患者及其家屬列舉既往在該院接受治療且成功治愈的案例,緩解和消除患者的緊張、焦慮、恐懼的心理,增強患者在置管操作過程中的依從性與配合度。(2)操作人員將置管的各個管路進行緊密連接,防止空氣進入導管內,并在置管過程中嚴密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3)完成置管后,護理人員協(xié)助患者取仰臥位,讓患者下肢平伸,讓患者保持臥床休息,并根據患者的機體情況和耐受度指導患者進行適量的下肢功能鍛煉。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進行被動運動和主動運動。在被動運動方面,護理人員對患者的患肢進行按摩,按摩力度適中,根據患者的具體耐受情況調整,確保患者患肢的各個關節(jié)從遠到近,從大到小,15~30 min/次,3次/d,每次按摩。在主動訓練方面,讓患者取平臥位,全身放松,關節(jié)進行屈伸運動,雙足用力向前、向下緩慢繃直到極限,并在極限狀態(tài)下堅持5 s后放松,同時指導患肢踝關節(jié)從內向外畫圈運動,反復5次,再從外到內反復畫圈5次。(4)置管成功后,護理人員需將導管的日常護理方法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加強對置管患者進行巡視,合理固定導管,讓患者在日?;A活動中減輕活動力度和幅度,防止導管脫落、扭曲等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等。(5)護理人員進行導管護理時,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合理固定導管。導管拔出后,要對導管的完整性進行檢查,對導管穿刺點采用彈力繃帶加壓包扎,防止穿刺點出血,并在拔出導管后的24 h內讓患者保持絕對臥床休息。(6)在患者置管后,定期指導患者實施踝泵運動,增加患者下肢的血流速度,定期測量患者的腿圍,發(fā)現置管側下肢腫脹等異常情況時及時處理,避免患者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
1.3? ? 觀察指標? ? 比較2組患者護理前后的股靜脈血流速度、腘靜脈血流速度。對比2組患者的導管留置時間和首次穿刺時間。對2組患者護理后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進行統(tǒng)計。評估2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1.4? ? 統(tǒng)計學分析? ? 用SPSS 20.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相關數據信息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2]。
2? ? 結果
2.1? ? 血流速度? ? 護理前,2組患者的股靜脈血流速度和腘靜脈血流速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過護理后,觀察組的股靜脈血流速度與腘靜脈血流速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 臨床指標? ? 觀察組患者的導管留置時間比對照組長,首次穿刺時間比對照組短,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2.3? ? 不良反應? ? 在不良反應方面,觀察組比對照組的不良反應少,發(fā)生率分別為 4.44%和 31.82%,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 護理滿意度? ? 觀察組和對照組的護理滿意率分別為 97.78%和 77.27%,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4。
3? ? 討論
人工肝置管是臨床治療重癥肝炎、肝功能衰竭等疾病最常用的手段,該種治療手段主要是借助體外機械或裝置,將患者體內蓄積的各種有害物質清除干凈,并為其機體補充必需物質,從而達到改善機體內環(huán)境和病情的目的[4]。建立血管通路是保證人工肝治療順利進行的基礎條件。股靜脈人工肝置管是人工肝治療中常用的血管通路之一,因為股靜脈人工肝置管具有穿刺部位器官少、解剖結構簡單、穿刺成功率高、操作便捷、置管留置時間長等優(yōu)勢[5-6]。但是,受患者病情較為危重、存在較多負性情緒、置管后維護不當等因素的影響,也易導致患者置管后出現諸多不良現象,如肢體疼痛、肢體腫脹、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置管脫落、堵塞等。這些不良現象不僅會影響患者人工肝治療的順利進行,同時會對其身心健康、生命安全構成一定的威脅[7]。因此,臨床需要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對股靜脈人工肝置管患者進行干預,才能改善其預后。既往臨床多采用常規(guī)護理模式對患者進行干預,雖有一定的效果,但是缺乏針對性、系統(tǒng)性,導致整體的護理效果不理想。不少研究[8-10]均證實,綜合護理在多項臨床護理工作中均有良好的應用價值,因為綜合護理是一種以護理程序為核心、以護理程序為框架,將護理程序系統(tǒng)化、標準化的科學護理模式,能夠保證各種護理整體協(xié)調一致,從而提高臨床護理質量。基于此,本研究對股靜脈人工肝置管患者采用了綜合護理干預。
本研究中,對2組股靜脈人工肝置管患者分別采用常規(guī)護理及綜合護理干預,結果顯示,從血流速度方面來看,在護理前2組患者的股靜脈血流速度和腘靜脈血流速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過護理后,觀察組的股靜脈血流速度與腘靜脈血流速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這是因為人工肝置管患者長期臥床,導致患者股靜脈和腘靜脈處的靜脈血液回流不通暢,血流緩慢,部分患者甚至出現血液淤滯,通過綜合護理干預對患者進行患肢按摩和主動訓練,可刺激其下肢血管流動,從而能提升股靜脈和腘靜脈血流速度,并改善血液循環(huán)和神經功能,從而緩解其患肢腫脹、疼痛[11]。觀察組患者首次穿刺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導管留置時間顯著長于對照組(P<0.05)。這是因為患者在行股靜脈置管穿刺前,往往存在緊張、恐懼、焦慮等各種不良情緒,使得患者的軀體產生應激反應,患者的不良心理和機體應激反應會影響置管,導致穿刺不成功,延長穿刺時間,并且會降低置管效果,縮短導管留置時間。在綜合護理中,護理人員全面考慮了患者置管期間的心理、生理變化,并提供了針對性的健康宣教和心理護理,能有效緩解和消除患者的緊張、焦慮情緒,增強患者的置管依從性與配合度,從而顯著縮短穿刺時間和延長置管時間[12]。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4.44%,顯著低于對照組的31.82%(P<0.05)。這是因為股靜脈置管部位靠近陰部,有較多的寄生菌,且易受到大小便的污染而發(fā)生局部或全身感染。在綜合護理中,護理人員能全面考慮到上述安全隱患問題,并在置管過程中為患者提供相應的預防護理干預,從而有效降低置管后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13]。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率97.78%,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7.27%(P<0.05)。綜合護理中,護理人員從心理、生理等多方面給患者提供了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不僅能保障護理質量,還能較大限度地降低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從而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14-16],說明綜合護理在股靜脈人工肝置管患者護理干預中的應用效果確切。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在股靜脈人工肝置管患者護理干預中的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陳敏菊.護理干預對人工肝血漿置換治療重癥肝炎患者負性情緒的影響[J].世界臨床醫(yī)學,2019,13(3):94,96.
[2] 王瓊才,丁海銘,李鳳.預見性護理對血漿置換術患者并發(fā)癥及滿意度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6):32-33.
[3] 王春立,陳芳嬌,武瑩,等.PDCA 循環(huán)在造血干細胞移植患兒輸液港相關血流感染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17):2419-2422.
[4] 李春芳,彭桂花.護理干預在股靜脈人工肝置管患者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8,25(3):21-22.
[5] 于靜靜,俞海燕.人工肝治療患者的計劃性護理干預及其效果[J].浙江醫(yī)學教育,2019,18(5):46-48,63.
[6] 李麗莎,龐燕秋,戴春霞,等.人工肝治療重型肝炎患者實施舒適護理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9,9(12):128-131.
[7] 周蕓.無肝素人工肝血漿置換術治療肝功能衰竭的臨床觀察及護理[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7,21(8):46-48.
[8] 龔海南,歐蓉,黃婷婷,等.預警性護理干預在人工肝血漿置換術治療肝衰竭中的效果觀察[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9,26(10):135-137.
[9] 李怡麗,李解,譚春美.綜合護理干預應用于人工肝治療對肝損傷患者生活質量及焦慮情緒的影響[J].系統(tǒng)醫(yī)學,2018,3(23):155-157.
[10] 謝燕梅. 護理安全隱患預防方案在對接受人工肝支持治療的肝炎患者進行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8,16(21):276-277,
[11] ARON J,AGARWAL B,DAVENPORT A.Extracorporeal support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and acute on chronic liver failure[J],Expert Rev Med Devices,2016,13(4):367-380.
[12] 李家翠,盛蓉,周靜.同理心護理在人工肝血漿置換術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8,24(24):72-74.
[13] 莫丹,袁素娥,向群,等.針對性護理干預對人工肝血漿置換治療重癥肝炎患者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11):96-97.
[14] 胡兆琴,章莉莎.音樂干預對緩解人工肝治療患者穿刺疼痛的效果觀察[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9,26(5):100-103.
[15] 宋志平,李婷,汪永強.基于冰山理論的個性化護理對行人工肝血漿置換治療的重型肝炎患者遵醫(yī)行為及負性情緒的影響[J].廣西醫(yī)學,2020,42(2):230-233,240.
[16] 吳瑞旭. 人工肝聯(lián)合持續(xù)血液凈化治療肝衰竭的護理體會[J]. 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7,9(12):261-262.
(收稿日期:2023-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