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汪世俊,王贛江
巨野縣人民醫(yī)院神經(jīng)外科,山東菏澤 274900
高血壓腦出血屬于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急性病癥,該疾病的發(fā)病原因是患者高血壓合并顱內小動脈硬化或動靜脈畸形而導致的破裂出血[1-4]。患者發(fā)病之后,對其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能夠降低疾病帶來的致殘率和病死率,并且對患者治療后的恢復也有所影響[5-6]。目前臨床上常見的治療方法包括保守治療和開顱手術治療,雖然有一定治療效果,但是手術過程中給患者帶來的創(chuàng)傷也較大,隨著醫(yī)療手段的不斷進步和發(fā)展,近年來,血腫穿刺引流術和神經(jīng)內窺鏡技術等新型治療方法,在針對高血壓腦出血的治療中得到了有效的應用。本研究選取2021 年10 月—2022 年10 月巨野縣人民醫(yī)院收治的80 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探究血腫穿刺引流術與開顱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收治的80 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通過隨機抽簽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 例。對照組男23 例,女17 例;年齡42~79 歲,平均(61.04±2.65)歲。觀察組男22 例,女18 例;年齡43~79 歲,平均(61.07±2.16)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過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患者均符合高血壓腦出血診斷標準[7-8];患者的顱內腦出血量<30 mL;患者發(fā)病時間<48 h;均獲得患者及其家屬同意。
排除標準:有其他重大器官疾病患者;有精神類疾病導致無法正常進行溝通交流者;腦出血嚴重患者。
對照組患者采用開顱手術對其進行治療。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氣管插管,采取仰臥位,頭部偏向一邊,根據(jù)CT 在患者血腫的對應位置作一個馬蹄形的切口,將骨瓣進行游離開顱,向前下咬蝶骨脊,同時將顳葉與額葉進行分離,隨后將島葉進行充分暴露,在進行手術的過程中,要盡量避免患者腦部功能區(qū)和血管區(qū)域,組織切開之后,將血腫進行清除,隨后采用雙極電凝對出血點進行處理,對滲血處進行適當?shù)膲浩忍幚恚S后使用生理鹽水對其見效反復沖洗,手術完成之后,根據(jù)患者顱內壓的情況對其進行骨瓣減壓。
觀察組患者采用血腫穿刺引流術對其進行治療。對患者進行麻醉之后,氣管插管,隨后根據(jù)患者手術之前所拍攝的CT 上面顯示的血腫位置,從中選取一塊血腫面積最大的中心作為靶點,將穿刺深度和路徑進行選擇,在頭皮表面對需要進行穿刺的穿刺點進行標記,選擇所需要的穿刺針型號,麻醉起效之后,在患者的頭皮2 cm 深處進行切開,隨后采用電鉆進行鉆孔,選擇穿刺路徑,隨后進行穿刺。在穿刺的過程中,一定要避開患者的腦部重要功能區(qū)域和血管區(qū),到達血腫中心位置后,將穿刺針拔出,上面顯示有陳舊性血液流出時,則表明穿刺成功,隨后將軟通道引流管置入,將5 mL的注射器進行連接抽吸。抽吸1/3 后采用生理鹽水對其進行反復沖洗,沖洗至液體顯現(xiàn)清亮程度時,便將生理鹽水3 mL 和3 萬單位尿激酶(國藥準字H12020492;規(guī)格:l0 萬單位)注入,將引流管夾閉2 h 后再進行引流,CT 上面顯示患者腦部無血腫時,即可將引流管進行拔除。
對比兩組治療效果。顯效指患者通過手術治療,顱內出血得到有效控制,病情穩(wěn)定恢復;有效指患者通過手術治療,腦出血情況得到一定控制,出血量減少;無效指患者通過手術治療,腦出血情況沒有得到改善,仍舊有出血現(xiàn)象,患者病情不容樂觀??傆行?(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對比兩組生活自理能力。包括穿衣進食、上下樓梯、如廁3 個方面,總分為100 分,分數(shù)越高,代表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越強。
對比兩組手術指標。包括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
對比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包括消化道出血、顱內感染、顱內出血的發(fā)生率。
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且符合正態(tài)分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n)和率(%)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5.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5.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療效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自理能力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自理能力評分比較[(±s,分]
組別對照組(n=40)觀察組(n=40)t 值P 值穿衣進食治療前66.23±2.13 66.45±2.04 0.472 0.638如廁治療后71.65±3.46 76.61±3.58 6.301<0.001上下樓梯治療前65.34±2.16 65.43±2.14 0.187 0.852治療后68.16±2.14 75.34±2.67 13.271<0.001治療前63.45±2.13 63.46±2.14 0.021 0.983治療后67.95±2.48 73.64±2.58 10.056<0.001
觀察組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比較(±s
組別對照組(n=40)觀察組(n=40)t 值P 值術中出血量(mL)201.68±34.36 101.34±20.31 15.899<0.001手術時間(min)103.62±10.42 35.61±3.56 39.063<0.001住院時間(d)18.34±2.37 10.34±1.24 18.916<0.001
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
高血壓腦出血在患者腦部形成的血腫,會對腦組織周圍形成一種壓迫,在極短的時間內形成腦疝,最終會給患者帶來呼吸和血管活動中樞壓迫,嚴重者直接危及其生命安全[9-12]。并且,血腫發(fā)生分解之后,形成的血管活性物質和腦出血激發(fā)的凝血酶、細胞因子等,會對患者的內部腦組織形成二次損傷,嚴重影響患者的腦神經(jīng)功能[13]。對于以上情況,醫(yī)護人員首先要做的就是將患者腦部的血腫進行及時清理,以減少對其他重要腦組織的損傷,防止出現(xiàn)繼發(fā)性損傷。目前臨床上對該疾病的治療主要包含保守治療和新型治療,保守治療對患者帶來的創(chuàng)傷較大,且手術效果較差,并發(fā)癥情況較多,因此新型的血腫穿刺引流術在近年來得到了較大的應用,創(chuàng)傷小,術后并發(fā)癥情況少,同時有利于患者術后恢復等優(yōu)點??墒?,針對傳統(tǒng)的開顱手術治療和新型的血腫穿刺引流術治療給患者術后帶來的治療效果和各種并發(fā)癥等影響仍然存在著一些爭議,最近幾年,隨著我國老齡化的日益嚴重,高血壓腦出血的發(fā)生率日益提高,該疾病的顯著特征表現(xiàn)為發(fā)病急、致殘率高、病死率高等,給患者的生命安全帶來嚴重威脅,使得臨床急需尋求一種有效的治療方式。
本研究發(fā)現(xiàn),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采取血腫穿刺引流術對其進行治療,能夠極大地提升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觀察組比對照組總有效率更高(P<0.05),還能夠將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進行改善提升;同時,該治療方式術中患者的出血量、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更優(yōu)(P<0.05)??梢?,血腫穿刺引流術具有更小的創(chuàng)傷,術后恢復也更快。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5.0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0.00%(P<0.05)。趙雷等[14]進行了類似研究,其結果指出:觀察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8.51%,低于對照組的19.14%(P<0.05)。其研究與本研究結論一致,均可證實血腫穿刺引流術的預后更好,并發(fā)癥少。
綜上所述,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采取血腫穿刺引流術對其進行治療,其治療效果顯著,且術后并發(fā)癥風險小,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復,能夠改善患者術后的生活自理能力,該治療方式高效科學,值得臨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