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平,程銘翰,王金榜
1.河北中醫(yī)藥大學研究生學院,河北石家莊 050091;2.河北省中醫(yī)院骨傷三科,河北石家莊 050011
骨質疏松癥(osteoporosis,OP)是一種以骨量低、骨微結構破壞,導致骨脆性增加,易發(fā)生骨折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中醫(yī)學將其歸屬為“骨痹”“骨痿”“骨枯”等范疇,是由多種因素導致的筋骨痹阻、萎軟為主要病變的全身性慢性退行性疾病[1-2]。早期骨量減少,筋骨痹阻,不通則痛,稱為“骨痹”,筋骨萎軟,不榮則痛,稱為“骨痿”;后期重度骨質疏松或脆性骨折,筋骨失養(yǎng),骨絡空虛,稱為“骨枯”。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進一步加深,OP 及骨質疏松性骨折的發(fā)病率不斷上升,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王金榜教授主張“療練結合,藥法并重,內外兼治,醫(yī)患合作”的治療原則,倡導“養(yǎng)治結合,治在養(yǎng)中”的防治策略。現(xiàn)將其治療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primary osteoporosis,POP)的經驗介紹如下。
1.1.1 關于病因 POP 是多種因素長期、共同作用導致的慢性、全身性的退行性疾病,由于先天稟賦不足或后天的外邪侵襲、外傷勞損、攝生不當?shù)纫鹋K腑、氣血、經絡功能紊亂,導致筋脈痹阻萎軟、骨量減少、骨骼空虛而發(fā)生的疾病,是內、外因綜合作用的結果[3]。
1.1.2 關于病機 腎精虧虛?!夺t(yī)經精義》曰:“腎藏精,精生髓,髓生骨,故骨強者腎之所合也;髓者精之所生也;精足則髓足,髓在骨內,髓足者則骨強。”腎為先天之本,腎主骨,藏精,生髓。腎、骨、髓三者在骨的發(fā)生、成長及退化的演變中具有重要作用。腎精不足,骨髓失養(yǎng),骨絡不榮,出現(xiàn)骨骼脆弱無力,骨量減少,發(fā)為本病。腎精虧虛是本病發(fā)生的根本內在病機[2]。
肝郁血虛。《臨證指南醫(yī)案·痿》曰:“蓋肝主筋,肝傷則四肢不為人用,而筋骨拘攣?!备沃鹘睿匮?,腎主骨,藏精,肝腎同源,精血相生。臟腑功能的衰退多從肝開始,肝失疏泄,則肺氣不利,氣血津液輸布失常;脾失健運,氣血生源不足,以致筋骨失養(yǎng)[4]。肝血不足,肝陽上亢,內風弦動,以致筋脈抽搐。肝郁血虛是本病發(fā)生的主要病機之一。
脾胃虛弱?!端貑枴ぶ陶摗吩唬骸捌⒅魃碇∪狻!薄度彘T事親》曰:“胃為水谷之海,人之四季,以胃氣為本,本固則精化,精化則髓充,髓充則足能履也。”脾為后天之本,脾主運化,主四肢肌肉。脾胃虛弱,運化失常,則氣血生化乏源,血不化精,精血虧少,日久則筋骨萎軟,導致骨量減少。臨床上確有慢性胃病患者由于筋骨失養(yǎng)而致“骨痿”[5]。脾胃虛弱也是本病發(fā)生的主要病機之一。
血瘀氣滯?!端貑枴ふ{經論》曰:“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睔鉃檠畮洠獮闅庵?,氣行則血行,血瘀則氣滯。瘀血阻滯氣機,血行不暢,不通則痛,日久骨絡失于濡養(yǎng),不榮則痛。瘀血不去,則新血不生,骨組織新血化生緩慢,影響正常的功能活動,最終導致骨質疏松癥。因此,血瘀氣滯是本病形成的主要病機之一。
王金榜教授在臨床上堅持以脈診為中心辨證論治,方無定方,法無定法,謹守病機,動態(tài)診治,然脈診常因醫(yī)生經驗多寡而異,脈象也是難以把握,有時更會出現(xiàn)脈證不符的情況。王金榜教授認為,任何一種脈象的出現(xiàn),都有其必然的生理、病理基礎,其反映了人體寒熱虛實的本質,一個人的癥狀可能有假,但脈象不會出現(xiàn)假脈,所謂“假脈”,恰恰反映了疾病的本質,故強調以脈為本,以脈解癥,以脈解舌,從而以脈定證,平脈辨證[6]?;谄矫}辨證的思辨特點,結合多年從醫(yī)經驗,創(chuàng)新性地將POP分為以下證型。
1.2.1 腎精虧虛證 腎陽虛證。腰背疼痛,腰膝酸軟無力,遇冷加重,面色晄白,夜尿頻多,舌淡苔白,脈沉遲無力,治宜溫補腎陽,方用金匱腎氣丸、右歸丸加減。
腎陰虛證。腰膝酸痛,眩暈耳鳴,失眠多夢,盜汗,舌紅苔薄,脈沉細無力,治宜滋補腎陰,方用六味地黃丸、左歸丸加減。
1.2.2 肝郁血虛證 全身酸軟無力,腰背疼痛,胸脅脹痛,走竄不定,頭暈眼花,面白無華,爪甲色淡,舌淡苔白,脈弦細,治宜疏肝養(yǎng)血、理氣止痛,方用柴胡疏肝散、四逆散合一貫煎加減。
1.2.3 脾胃虛弱證 周身多關節(jié)疼痛、酸軟無力,甚則肌肉攣縮,伴食少納呆,腹脹便溏,口淡,舌淡胖,苔白,脈沉細緩無力,治宜溫中補脾,方用四君子湯、參苓白術散加減。
1.2.4 陽虛寒凝證 腰背冷痛、腰膝酸軟無力,遇冷加重,肌肉痙攣,全身怕風怕冷,舌淡苔白,脈沉緩澀無力或沉弦拘急,治宜溫陽散寒、通絡止痛,方用陽和湯、寒痙湯加減。
1.2.5 血瘀氣滯證 腰背刺痛,痛有定處,肌肉痙攣,多有脆性骨折病史,舌質暗,有瘀點或瘀斑,苔薄白,脈細澀,治宜活血化瘀、理氣止痛,方用身痛逐瘀湯、血府逐瘀湯加減。
POP 一般分為絕經后OP(Ⅰ型)、老年OP(Ⅱ型)和特發(fā)性OP(包括青少年型)。絕經后OP 由于女性絕經后體內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骨吸收與骨重建的平衡機制被破壞,骨吸收大于骨形成,骨量丟失,加快形成高轉換型的骨質疏松癥;老年OP 由于年齡的增長,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的活性都下降,導致人體單位體積內的骨量減少,低于正常水平,骨小梁間隙增大,骨基質減少,骨強度降低,形成低轉換性的骨質疏松癥;特發(fā)性OP 包括青少年型和成年型,可能由于遺傳、生活方式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骨吸收與骨重建不平衡,從而誘發(fā)骨質疏松癥[7]。王金榜教授認為,針對不同類型OP 的不同特點,要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法,為每例患者提供個體化治療方案。對于骨吸收,大于骨形成的患者,要選擇降低破骨細胞的形成及活化,抑制骨吸收的藥物,如二膦酸酸鹽類、地舒單抗等;對于骨形成不足而導致骨吸收與骨重建不平衡的患者,選擇促進骨形成的藥物,如特立帕肽等。除此之外,在臨床上要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鈣劑及維生素D 等基礎治療。
OP 因其發(fā)病緩慢,癥狀不明顯,多不能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若發(fā)展為重度骨質疏松,可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出現(xiàn)脆性骨折,重者可致殘、致死。因此,骨質疏松的預防及養(yǎng)護尤為重要,要充分發(fā)揮“治未病”的理念與方法?!爸挝床 钡睦砟钭钤珞w現(xiàn)在《黃帝內經》中,其強調“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瘥后防復”的思想在骨質疏松癥的預防及養(yǎng)護中充分發(fā)揮了中醫(yī)學的特色和優(yōu)勢。王金榜教授在“治未病”理念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養(yǎng)治結合,治在養(yǎng)中”的防治策略,并結合OP的病因病機及臨床表現(xiàn),總結出一套集宣講、養(yǎng)護、練功、治療為一體的骨質疏松健康處方,現(xiàn)將其內容介紹如下。
《黃帝內經·臟氣法時論》曰:“五谷為養(yǎng),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泵褚允碁樘?,骨質疏松患者應在日常飲食中適當增加一些維生素、蛋白質、鈣質等含量豐富的食物,如新鮮的綠葉蔬菜、肉、蛋、奶、帶骨頭的小魚小蝦等,做到一日三餐,冷熱有度,營養(yǎng)均衡[8]。健康的飲食規(guī)律、合理的膳食結構是身體的根本。
《素問·上古天真論》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shù),飲食有節(jié),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良好的起居是身體健康的必需,每日要睡子午覺,保證充足的睡眠,做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勞逸結合,順應大自然的生息規(guī)律,才能做到“萬物不失,生氣不竭”。
《三國志·魏書·華佗傳》記載:“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爾。”適當?shù)倪\動可以使全身氣血通暢,但要做到循序漸進,持之以恒,達到“形勞而不倦”的狀態(tài),方可起到健身的作用,切不可操之過急,盲目鍛煉[9]。對于骨質疏松患者,最好的運動方式是進行陽光下的有氧運動,如慢跑、快走等,每日40min。此外,還要適當多曬太陽以促進鈣的吸收。
《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曰:“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比魏谓箲]、抑郁、恐慌等負面情緒都會影響身體健康,因此,要做到精神放松,情緒穩(wěn)定,內心虛凈,行為和諧。
跌倒是發(fā)生骨質疏松性骨折的重要原因,因此,預防跌倒是防止骨質疏松性骨折的最直接有效的措施[10]。建議老年人拄拐杖,在公共場所如衛(wèi)生間、臺階等易滑倒的地方添加安全把手,是防止老年人跌倒的有力保護措施。
結合患者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維生素D、鈣劑、調節(jié)骨代謝藥物以及中藥治療等,謹遵醫(yī)囑,做到養(yǎng)治結合,治在養(yǎng)中。
雙能X 線骨密度檢測是檢查骨密度的一個金指標,建議每1~2 年進行一次雙能X 線骨密度檢測,每3~6 個月進行一次骨轉換生化標志物檢測,以便了解疾病的進展,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付某,女性,57 歲,2021 年5 月10 日初診。主訴:腰背部疼痛伴抽筋6 個月?;颊? 個月前因鍛煉方式不當出現(xiàn)腰背部疼痛、抽筋,勞累后加重,休息后可緩解。曾先后與多家醫(yī)院就診,均建議其口服鈣片,并靜養(yǎng)休息??滔掳Y見:腰背部疼痛,抽筋,全身乏力,受風著涼后加重,胃脹,納差,小便尚可,大便質稀,每日1 次,舌質紫暗,苔白膩,脈象沉緩澀無力。月經史:13 歲初潮,48 歲停經。體格檢查:腰椎生理曲度存在,腰椎活動度前屈40°、后伸10°、左側彎15°、右側彎15°,腰背部叩擊痛(+),雙側直腿抬高試驗(–),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胸腰段正側位示:T11椎體壓縮性骨折;雙能X 線骨密度檢測示:腰椎骨密度T值為–4.3,髖關節(jié)骨密度T值為–2.5。西醫(yī)診斷:絕經后骨質疏松伴病理性骨折;中醫(yī)診斷:骨痿,證屬陽虛寒凝。治療:①阿侖膦酸鈉維D3片,口服,1 粒/周;②碳酸鈣維D3元素片,口服,1 片/次,1次/日;③中醫(yī)以溫陽補腎、散寒止痛為治療大法,方用陽和湯加減,具體處方:熟地黃30g,麻黃10g,肉桂10g,芥子7g,炮姜10g,鹿角膠10g,淡附片30g(先煎),全蝎9g,蜈蚣3 條,茯苓20g,骨碎補12g,甘草8g。共7 劑,每日1 劑,早、晚分兩次溫服。同時,給予患者骨質疏松健康處方,指導患者進行正確的功能鍛煉。
2021 年5 月17 日二診:患者自訴腰背部疼痛較前減輕,抽筋次數(shù)減少,胃口較前好轉,舌質偏暗,苔白膩,脈象仍沉緩澀無力。上方不變,繼服14 劑,每日1 劑,水煎分兩次溫服。其余治療方案同前。
2021 年5 月31 日三診:患者腰背部疼痛明顯減輕,抽筋次數(shù)減少、程度減輕,胃脹已除,納尚可,全身仍感乏力、怕風怕涼,舌淡苔白,脈象沉澀,脈力漸起。上方基礎上加炙黃芪20g,杜仲15g,共14 劑,每日1 劑,水煎分兩次溫服。其余治療方案不變。
2021 年6 月16 日四診:患者腰背部疼痛基本消失,偶有抽筋,全身已無明顯乏力、怕風怕涼,舌淡苔白,脈象沉澀,脈力已起。查體:腰椎活動度前屈70°、后伸15°、左側彎20°、右側彎20°。守上方不變,繼服14 劑以鞏固療效,并囑患者堅持口服阿侖膦酸鈉維D3片和碳酸鈣維D3元素片。
1 年后隨診,患者勞累后稍感乏力,休息后可緩解,無腰背酸痛、抽筋等不適。2022 年6 月2 日,復查骨密度,腰椎骨密度T 值為–3.1,髖關節(jié)骨密度T 值為–1.6,較1 年前骨密度值明顯提高。
按語:《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fā)長……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本案患者為絕經后中老年女性,腎陽不足,氣血虧虛,運化乏力,血液運行不暢,筋骨、肌肉、關節(jié)無以濡養(yǎng),不榮則痛;寒主凝滯,寒邪入侵機體影響血液運行,日久則凝結于骨絡,不通則痛,故治宜溫陽散寒、通絡止痛,方用陽和湯加減。方中熟地黃、鹿角膠溫腎陽、益精血,炮姜、肉桂溫陽散寒、溫經通脈,麻黃宣通毛竅、開機湊、散寒凝,芥子溫化寒痰、通絡散結,淡附片補火助陽,散寒止痛,茯苓健脾護胃,骨碎補補腎強骨,為傷科要藥,全蝎、蜈蚣息風止痙、通絡散結,甘草調和諸藥。方中熟地黃、鹿角膠得姜、桂、麻、芥之宣通,則補而不滯;麻、芥、姜、桂得熟地黃、鹿角膠之滋補,則溫散而不傷正,諸藥合用,共奏溫陽散寒、通絡止痛之功。四診之后,患者諸癥皆減,脈象雖仍沉澀,但脈力已起,沉取有力,反映了患者的體質正在逐漸得到改善。脈象是指人體氣血在脈管中的流動變化,是人體寒熱虛實最本質的反映,本案患者陽氣虧虛日久,陽虛則寒,最終導致寒凝骨絡,不通則痛,因其口服中藥湯劑療程較短,體質尚未得到完全改變,故雖其癥狀好轉,但脈象仍未達到和緩、流利的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