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婉婷
如果你無暇聆聽整部歌劇,卻又想欣賞歌劇中最優(yōu)美動人的段落,那么歌劇改編曲或許就是你想要的答案。改編曲作為展現(xiàn)表演者技巧的作品,隨著獨奏音樂會在十九世紀的盛行,逐漸占據(jù)了音樂舞臺的一席之地。本期的Naxos唱片收錄了九首歌劇選段改編的小提琴作品。接下來,就讓我們進入弓弦與歌劇的交融吧!
第一首作品是耶內·胡鮑伊(Jen? Hubay)根據(jù)比才歌劇《卡門》(Carmen)創(chuàng)作的華麗幻想曲。該曲創(chuàng)作于1877年,歌劇當中的幾個重要的主題均囊括在內,充滿濃郁的吉卜賽風情。音樂由鋼琴的行板開始,隨后是小提琴的加入。隨著音樂的進行,小提琴成為主角,雙音、泛音、顫指、跳音等精湛的技巧令音樂變得豐富多彩,鋼琴則如綠葉一般襯托著小提琴聲部。
第二首是約阿希姆·拉夫(Joachim Raff)根據(jù)瓦格納歌劇《羅恩格林》(Lohengrin)主題創(chuàng)作的二重奏。盡管在現(xiàn)代,拉夫并不是一位極具聲望的作曲家,但在他所處的時代,其享有非常高的聲譽。這部作品是拉夫做李斯特助手期間完成的。作品一開頭便引用了《羅恩格林》中最耳熟能詳?shù)钠巍痘槎Y進行曲》,小提琴在G弦上的演奏溫和如歌。隨著音樂的進行,速度和情緒逐漸變得緊張起來,在接近結尾時才平靜下來。尾聲如同小提琴與鋼琴的問答,音樂在小提琴和鋼琴的快速跑動之中結束。
第三首作品是塞繆爾·杜什金(Samuel Dushkin)根據(jù)斯特拉文斯基歌劇《馬弗拉》(Mavra)選段《帕拉莎的詠嘆調》(Parashas Aria)改編的小提琴與鋼琴曲。這是一首具有俄羅斯民歌風格的作品,音樂極富律動感。
緊接著是斯蒂芬·普魯斯曼(Stephen Prutsman)根據(jù)奧斯瓦爾多·格利約夫(Osvaldo G o l i j o v)歌劇《淚之泉》(Ainadamar)選段《從我的窗戶》(Desde mi ventana)改編的雙小提琴與鋼琴作品。整首作品的情緒較為低沉,其中穿插著少許泛音演奏。
第五首是斯特凡·弗倫克爾(Stefan Frenkel)根據(jù)庫爾特·威爾(Kurt Weill)《三便士歌劇》(Threepenny Opera)選段《刀手麥基的歌謠》改編的作品。該曲主要展現(xiàn)了雙音、長音揉弦、撥弦、泛音四種演奏技巧。小提琴短促有力的雙音營造出一種陰暗的感覺,體現(xiàn)了故事主人公的冷酷無情。隨后,小提琴在G弦上奏出長音,鋼琴短促的音符襯托著小提琴,表現(xiàn)了主人公看見美好景色并小心翼翼靠近的場面。隨著音樂變得愈發(fā)緊張,情緒逐漸被推向高潮。
接下來是斯蒂芬·普魯斯曼根據(jù)理查·施特勞斯(Richard Strauss)歌劇《玫瑰騎士》(Der Rosenkavalier)主題創(chuàng)作的幻想曲。作品開頭由鋼琴奏出旋律,小提琴緊接著奏出雙音,與鋼琴相得益彰。隨后,快速重復的高音以半音階下行的方式來到低音區(qū),奏出一個雙音的長音,整體情緒轉為低落。然后舞蹈性的主題進入,小提琴低沉柔和地奏出圓舞曲的旋律,與鋼琴交織在一起,如同舞蹈場景中的多人共舞。接著,音樂開始加速,旋律變得歡快激動起來。興奮情緒過后,隨之而來的便是寂靜,情感的快速變化使得作品具有極強的戲劇性。最后,伴隨著快速跳動的雙音和鏗鏘有力的長音,全曲走向圓滿的結束。
第七首作品是帕格尼尼根據(jù)羅西尼歌劇《坦克雷迪》(Tancredi)選段《我充滿激情》(Di tanti palpiti)創(chuàng)作的《我心悸動:引子與變奏曲》。作品開頭以鋼琴奏出三組重復的重音,預示著故事即將開始。小提琴從高音區(qū)進入,柔美的音樂與鋼琴在情緒上形成強烈的對比。小提琴在不同琴弦上重復著這一主題,音樂逐漸變得安靜。鋼琴與小提琴交替奏出主題,伴隨著小提琴的快速跑動,音樂營造出一種緊張的氛圍,隨之迎來作品的高潮段落。最后,全曲在快速的雙音中結束。
第八首是本杰明·勒布(Benjamin Loeb)根據(jù)比才歌劇《采珠人》(Les pêcheurs de perles)選段《在圣殿深處》(Au fond du temple saint)改編的小提琴、中提琴、鋼琴三重奏,這是本張唱片中唯一一首加入中提琴的作品。作曲家將歌劇中相得益彰、水乳交融的男高音與男中音化為兩把提琴,他們相互訴說著,如同歌劇中的納迪爾與祖爾加,在圣殿深處回憶著過去。
唱片的最后一首作品是約瑟夫·西蓋蒂(Joseph Szigeti)根據(jù)愛德華·拉羅(Edouard Lalo)歌劇《伊斯國王》(Le roi dYs)選段《一切皆枉然,我的愛人》(Vainement, ma bien-aimée)改編的作品。鋼琴以歡快的旋律出現(xiàn),緊接著是小提琴聲的應答,帶著一絲矛盾和猶豫。然后音樂逐漸舒緩,平添了些許傷感之意。接著,音樂逐漸明朗,小提琴從低音區(qū)轉至高音區(qū),鋼琴隨之變得平靜。
在這些作品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盡管改編曲的音樂主題源自歌劇,但由于受到樂器的影響,改編曲在情緒變化和音樂張力上表現(xiàn)出了與原劇不甚相同的感覺,不過整體情緒上,又能緊跟歌劇的劇情邏輯進行,這就是改編曲的獨特之處。聆聽整張唱片,仿佛快速地在歌劇的場景中來回穿梭。利維亞·索恩(Livia Sohn)、杰夫·納托爾(Geoff Nuttall)和本杰明·勒布的演奏具有鮮明的個性,他們精湛的演奏技巧和默契的配合令作品呈現(xiàn)出理性與感性的碰撞,令聽者沉浸在弓弦與鋼琴交匯的美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