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茜 孟玥
“今年的‘七下八上’防汛防災關鍵期期間,我們參與會商研判31次,排查地質災害隱患點199個,參與緊急避險36次,轉移安置群眾2153人?!闭劶爸餮雌诘刭|災害防治工作,河南省地質局地質災害防治中心(以下簡稱防治中心)主任、黨委副書記趙海良介紹。
今年主汛期以來,強對流等極端天氣明顯增多,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面臨嚴峻挑戰(zhàn),防治中心13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站的200余名地質災害防治專業(yè)人員堅持汛期24小時值班值守制度,密切配合地方進行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用責任和擔當為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撐起一把“安全傘”。
培訓指導強本領
為做好主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防治中心總結提升去年工作經驗做法,進一步加強地質災害防治隊伍的標準化建設,從優(yōu)化人員結構、提升人員素質等方面入手,對已建立的13個市級工作站實行標準化管理,整體提升技術人員的服務能力和預警應急響應能力。
防治中心還組織專家學者建立地質災害防治專家?guī)?,實行分類管理;挑選12名專家組成專家組,負責指導工作區(qū)域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每個工作站配備熟悉當地情況的地質災害防治專家,負責本站的技術指導工作,形成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技術專家在現場指導的工作格局。
為提升地質災害防治隊伍的業(yè)務能力,防治中心通過定期開展專業(yè)技術培訓、對外學習交流、崗位練兵、技能競賽等活動進行練兵,新招一批地學專業(yè)人才充實到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一線。
科技創(chuàng)新提能力
為提高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科技含量”,加快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智能化和科技化進程,防治中心深入研究地質災害成災規(guī)律,加緊構建“人防+技防”防災模式,強化“技防”支撐力,提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信息化、科技化水平。
防治中心成立預警專班進行地質災害防治新技術的研究學習和推廣,先后組織前往山西自然資源廳現場學習觀摩地質災害防治野外監(jiān)測設備建設;到成都理工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對接交流地質災害前期隱患識別技術方法與監(jiān)測預警系統(tǒng)建立方法;參加全國地質災害防治新技術新方法新設備交流會,不斷擴大視野,接觸掌握先進地質災害防治理論和方法。
目前,三門峽市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平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完成《河南省地質災害智能監(jiān)測云平臺(一期)》項目設計書編制。
強化宣傳造氛圍
為提高廣大人民群眾面對突發(fā)性地質災害的應變能力,普及地質災害防治科普知識,防治中心派遣地質災害防治專家深入社區(qū)、學校、企業(yè)發(fā)放宣傳手冊,現場講解防災減災、應急避險知識。
此外,防治中心還利用各駐地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站的有利條件,積極聯合政府開展各種形式的地質災害防治應急演練活動,提高風險防御和應急處理突發(fā)事件能力。
今年上半年,防治中心共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各類培訓24場次,應急演練19場次,其中,聯合鄭州市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局對鄭州市所屬9個區(qū)縣(市)600余名工作人員,進行多場次地質災害防治巡回宣傳培訓,切實打通防災減災“最后一公里”,全面提升社會防災減災救災綜合能力。(作者單位:河南省地質局地質災害防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