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沁陽盆窯黑陶制作工藝的田野調查及研究"/>
董依夢 圖布其其格 王金波
(1.2.內蒙古藝術學院,內蒙古自治區(qū) 呼和浩特市,011517 3.沁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河南 沁陽市 454550)
作為中國四大黑陶生產中心之一的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市山王莊鎮(zhèn)的盆窯村,其“黑陶”發(fā)軔、發(fā)展、興盛的歷史脈絡已無從考證,據筆者在該地“盆窯黑陶小鎮(zhèn)”(河南省特色小鎮(zhèn)建設示范基地)的田野調查時于民間走訪后得知,盆窯村黑陶小鎮(zhèn)的歷史,大概要從唐朝(公元618 年~公元907年)開始,距今已有1000 多年的歷史。由于天然地理條件的優(yōu)勢,村民們腳下踏著的紅土,便是制陶最好的原材料——紅膠泥。河南省沁陽市山王莊鎮(zhèn)盆窯村燒制黑陶歷史,其天然的資源優(yōu)勢,就是始于這片土地上的紅膠泥。
2009 年,盆窯黑陶制作技藝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21 年該村被公布為河南省第六批傳統(tǒng)村落?!芭韪G黑陶小鎮(zhèn)”項目,成為當地打造經濟旅游產業(yè)的標志性引領項目,在國家大力弘揚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政策引導下,盆窯村的窯洞逐漸恢復建設,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了黑陶文化的藝術價值。再加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黑陶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盆窯黑陶作為人們提高生活水平的見證者,再次走進了人們的視野,引起了極大的關注。盆窯黑陶小鎮(zhèn)百廢俱興,黑陶事業(yè)也重新傳承起來。
現在,黑陶小鎮(zhèn)的建設充滿了古色古香,復古文藝的氣息(見圖1,圖片內容:黑陶小鎮(zhèn)的黑陶制作生產基地建設。拍攝時間:2022 年12 月4 日下午14:13。拍攝地點: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市山王莊鎮(zhèn)盆窯村。攝影:陳夢月)。
圖1
陶瓷產生是人類文明的一次偉大革命,延續(xù)時間最長,發(fā)展也最為完善?!霸谖覈沾晌幕拿鞯蔫查L河中,從原始社會發(fā)展到今天,留下數不清的陶瓷珍寶,這些精致優(yōu)雅、渾厚質樸的陶瓷藝術品,滲透著中國歷代的思想文化、工藝傳承和古人的生活情趣?!盵1]
2022 年12 月初,筆者走進了河南省沁陽市山王莊鎮(zhèn)“河南省特色小鎮(zhèn)建設示范基地”盆窯村的“盆窯黑陶小鎮(zhèn)”,開始了為期20 天以黑陶為主要調查研究對象的田野工作,同時,結合相關的文獻資料,對中國黑陶藝術產業(yè)的歷史過往及發(fā)展現狀等進行實地考察研究,為更好地傳承和發(fā)揚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貢獻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我國黑陶自新石器時代①始,發(fā)展延續(xù)至今并仍在繼續(xù),有著悠久的歷史。而河南沁陽的黑陶生產,自隋末唐初年間,經唐宋時期的沉淀,于明清時期得以興盛,明末清初之際,達到鼎盛時期。河南黑陶創(chuàng)制的始發(fā)地,沁陽市山王莊鎮(zhèn)的盆窯村,自然地貌為一片紅土坡,因該村民眾世代燒制陶盆而得名盆窯村。該地的紅土,為陶盆的燒制提供了天賜的原材料,腳踏紅土這樣優(yōu)質的自然資源,也造就了如今盆窯村黑陶產業(yè)的發(fā)展和延續(xù)。
據史料記載,唐高祖李淵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唐將王泰鎮(zhèn)守河內縣(今河南沁陽一帶)時,軍中所用瓦制器物,皆由萬善②燒制。其時,萬善村北邊有個紅土坡,坡下的土特別適合制陶。盆窯黑陶制品若從陶瓷制作的譜系上看,當歸屬仰韶文化彩陶系列的陶制品,而“紅土”恰是仰韶文化的顯著標志③之一。該村村民在紅土坡上挖洞、建窯、采泥、做坯、燒窯,吃在窯上,住在窯上,慢慢的,紅土坡上形成了一個新的村落,大家稱這個村落為“盆窯”,就是今天的盆窯村。
武周時期(指唐代武則天建立朝代的歷史時段,公元690 年~公元705 年),該地所燒制的陶香案等黑陶制品,被列為貢品,稱御制黑陶。自宋朝起,在此建窯燒盆的村民逐步定居,取名盆窯村。盆窯村所制黑陶,與山東日照黑陶、陜西秦塬黑陶和河北館陶黑陶,并稱為中國的四大黑陶文化之鄉(xiāng)。
當歷史的腳步走進80 年代,中國社會借助改革開放的東風大踏步前進,人們的生活也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日常所用的各種生產生活器皿也隨之改變,從此前更多的使用當地的黑陶器皿,變成了塑料、玻璃、不銹鋼等多種材質器皿的多元選擇,這無疑影響了當地黑陶產業(yè)的發(fā)展,黑陶也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線。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審美的需求也日趨強烈,黑陶制作也由原來的傻大笨粗的形制風格,發(fā)展成如今的精美工藝品、茶具、筆筒等,并在黑陶作品之上融入了書法、繪畫等裝飾元素,使黑陶產品賦有了新的生命力,具有了藝術欣賞、收藏和使用價值。
河南省沁陽市山王莊鎮(zhèn)的黑陶的制作場地,是在一組古窯洞中(見圖2,圖片內容:盆窯黑陶小鎮(zhèn)的黑陶制作生產基地入口處。拍攝時間:2022年12 月4 日下午15:30。拍攝地點: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市山王莊鎮(zhèn)盆窯村黑陶小鎮(zhèn)。攝影:董依夢),這組燒制黑陶的古窯洞,洞套洞,洞洞相通,冬暖夏涼,可以一年四季制坯并燒制黑陶。窯洞有主洞、耳洞和窯爐洞等分割空間的設置,走進這組窯洞,從拉坯到燒出黑陶,形成一條完整的生產鏈(見圖3,圖片內容:黑陶小鎮(zhèn)的黑陶制作生產基地宣傳示意圖。拍攝時間:2022 年12 月4 日下午15:30。拍攝地點: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市山王莊鎮(zhèn)盆窯村黑陶小鎮(zhèn)。攝影:董依夢)。
圖2
圖3
在河南省沁陽市山王莊鎮(zhèn)盆窯村黑陶文化的發(fā)展歷程里,還一直保留著這樣一個民俗傳統(tǒng):古時,在燒窯前,要先祭祀老君爺。因為,當地村民認為,孔子是老君爺的化身,為更好地了解古代完整的制陶過程,村里也會有祭祀孔子的一些現代壁畫宣傳(見圖4,圖片內容:黑陶小鎮(zhèn)展示的黑陶制作流程的宣傳壁畫,描述古時燒窯前的祭祀場景。拍攝時間:2022 年12 月4 日下午下午15:40。拍攝地點: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市山王莊鎮(zhèn)盆窯村黑陶小鎮(zhèn)。攝影:董依夢)。祭祀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祈求燒窯的整個過程一切順利,祈求出窯后的黑陶成品率高。
圖4
在筆者調研走訪的過程中了解到,在過去該村有很多傳統(tǒng)習俗都保留了下來,也多與燒制黑陶有關,如燒窯的全部流程,有三個忌諱:一是不許女人進窯(女人進窯燒的黑陶顏色會花里胡哨);二是不許陌生人進窯(生人進窯黑陶燒不“熟”,意即燒不到火候,出廢品);三是不許提“hong”(因為這是他們所信奉的祖師爺的小名,不能直呼其名的意思)。但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fā)展,目前,這些禁忌已逐漸淡化,但是,上述禁忌中的最后一點,即不許提“hong”,仍是陶藝師傅們口中的一個禁忌,在燒窯的整個過程中,絕不提此字。
2009 年6 月,由河南省沁陽市申報的盆窯“黑陶制作技藝”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為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編號:93 Ⅷ-35)。這對黑陶文化重新進入公眾視野,可以說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契機,也因此造就了盆窯村黑陶制作技藝的新一代傳人。筆者在這次田野調查中重點走訪的王金波先生,就是新一代黑陶藝人的代表。他的家鄉(xiāng)就在河南省沁陽市盆窯村,加上他本人從事黑陶的設計燒制十幾年的經歷,對于盆窯村的黑陶文化有著自己的理解。
王金波,1983 年出生于河南省沁陽市山王莊鎮(zhèn)的盆窯村,是黑陶手工技藝陶藝師、中陶協(xié)黑陶專委會理事,沁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老北京手工魚盆制作人。他從小生活在黑陶之鄉(xiāng)——盆窯村,并從2010 年開始,正式進入黑陶行當,多年來一直致力于黑陶藝術的研究、創(chuàng)作和推廣工作。
王金波先生告訴筆者,因為他自己就出生在盆窯村,每天也都會從制作黑陶轉動的木輪前經過,那會兒“家家木輪轉,戶戶冒青煙”,他從小耳濡目染,制陶所用的泥巴,更是他兒時玩具,有時,他也會與同齡的小朋友們一起捏各種東西玩,這些經歷及他對于黑陶的熱愛,終于成就了他從事于黑陶制作與傳承的這條專業(yè)之路。王金波從小就對黑陶有著濃厚的興趣,2010 年,他正式步入黑陶設計燒制這一行當,受到村里不少老匠人的點撥,再加上他自身的勤奮以及從小的經歷,見多積廣,因此制陶技藝不斷精進。隨著自身的不斷努力加上對黑陶夢想的執(zhí)著追求,2014年春,他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并且對于出自自己手中的黑陶制品有著非常嚴苛的要求,因而受到大眾的喜愛,慕名而來的顧客越來越多。
在本次田野調查中,筆者先后多次來到王金波先生的工作室進行實地考察,記錄了黑陶的制作流程,入窯和出窯的不同階段,尤其是與陶藝師王金波先生,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訪談(見圖5,圖片內容:筆者在田野調查過程中去王金波先生的工作室,與王金波先生交流訪談的場景。拍攝時間:2022 年12 月5 日上午10:00。拍攝地點: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市山王莊鎮(zhèn)盆窯村黑陶小鎮(zhèn)王金波工作室。攝影:陳夢月),此外,筆者還采訪到王金波先生的父親王晨來先生(其時已70 多歲的高齡),也與他進行了交流,使筆者對盆窯村黑陶文化的歷史與今天,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見圖6,圖片內容:筆者在田野調查過程中在王金波先生的工作,與王金波先生及其父親王晨來先生交流訪談的場景。拍攝時間:2022 年12 月6 日下午15:00。拍攝地點: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市山王莊鎮(zhèn)盆窯村黑陶小鎮(zhèn)。攝影:陳夢月)。
圖5
圖6
在訪談中,筆者曾仔細詢問了王金波先生有關盆窯村黑陶制作的種類。王金波先生是這樣說的:
中國的陶器,主要分四大類,即紅陶、灰陶、白陶、黑陶。河南省沁陽市山王莊鎮(zhèn)盆窯村生產的黑陶,其實不只有黑陶,盆窯村目前主要生產“黑陶”和“灰陶”兩種陶制品,二者的區(qū)別如其名,黑陶顏色“黑如漆”,這也是盆窯村黑陶的重要特點。而灰陶的顏色相比于黑陶會比較淡,也就是灰色了。盆窯村的黑陶雖是以黑陶得名,但黑陶的產量卻沒有灰陶產量高。④
通過查閱資料,筆者了解到,關于黑陶和灰陶區(qū)別,實際上,對于兩者制作的原材料而言,并沒有分別。其主要的區(qū)別,在于制作過程的不同。在整體制作流程的燒制環(huán)節(jié)中,傳統(tǒng)的灰陶,只需放入窯中,按正常的燒制程序燒制即可,但黑陶,則需在燒制時進行碳浸(見圖7,圖片內容:圖中的陶制品,是在出窯時置于容器內的三個陶制器皿,可以看出器皿上仍有碳浸的痕跡,這即屬黑陶,處于尚未清理的狀態(tài)。拍攝時間:2022 年12 月16 日下午17:20。拍攝地點: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市山王莊鎮(zhèn)盆窯村黑陶小鎮(zhèn)。攝影:董依夢),其步驟,較灰陶而言,顯得更加繁瑣,而且成品率也不如灰陶,因此,這也就導致了在筆者的訪談中,王金波先生告訴筆者的灰陶的產量實際上高于黑陶產量的原因所在。
圖7
盆窯的黑陶,形制色澤,古樸典雅,造型工藝,精致考究,其鮮明的特點是“胎薄、形準、身正、底平、花飾美觀大方,色澤油潤光亮,里外無含雜縫痕,敲擊清脆悠揚”。風格也凸顯明快熱烈,器物繪圖、器表浮雕,簡潔寫意,多有美好寓意,取材大多都是一些民間耳熟能詳的內容,如:京劇臉譜等。也有一些裝飾圖案,取自我國歷史文化,如四羊方尊,重點是突出外在的形式美與深層文化內涵的結合。
黑陶制作,有著繁縟的工藝流程和制作技法,但最根本的是制作材料,這是黑陶器皿制作的根基。
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黑陶的制作,首先要有適宜的材料,就是選泥,泥是黑陶的根基,泥選不好,再厲害的陶藝師也無法制作出令人滿意的黑陶作品。因此,關于泥的選取就非常講究了。河南沁陽山王莊鎮(zhèn)盆窯村的黑陶,其泥的選取與其他地區(qū)不同,它取自村民們腳下的土地,而同樣作為中國四大黑陶生產中心的河北館陶制作的黑陶,它的泥就實屬黃河的恩賜,即黃河大量優(yōu)質粘土的沉積,為河北館陶制做出成名的黑陶奠定了基礎。河南沁陽山王莊鎮(zhèn)盆窯村所選取的黑陶原料,含有大量的天然礦物質,還能分解和吸附空氣中的甲醛、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
河南省沁陽市盆窯村黑陶小鎮(zhèn)中黑陶制作所用陶泥,與同樣作為中國四大黑陶生產中心的其他三個地區(qū)有所不同。傳統(tǒng)黑陶的燒制,800 多度就可以了。而如今沁陽盆窯村的黑陶燒制,由原來的800 多度到1000 多度,大大提高了黑陶的硬度和強度,這與當地的陶泥關系密切。河南省沁陽盆窯村的陶藝師傅們,在制泥的工藝上,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財力,堅持研究,反復探索,使盆窯村新創(chuàng)的黑陶制品,既保持了透氣性能,又解決了黑陶滲水和冒堿的問題,充分體現出作為“河南省特色小鎮(zhèn)建設示范基地”黑陶小鎮(zhèn),與時俱進的探索精神。有關材料的話題,筆者在采訪王金波先生時專門問到了這個問題,他說:
現在的泥,都是買現成的,以前那都是要自己去山上選土,然后弄回來加工。選擇自然要選最佳膠泥桿兒⑤土,叫法不一樣,就是最好的黑陶土。選好后,把泥拉回來進行加工,要經過風化、風吹雨打,疙瘩(體積)大的,直接就晾曬開了,在準備洗泥時,把泥土全部都攤開,因為經過晾曬以后的土,一入水就粉化了。然后,再用錘頭倒,老人們說必須要在泥缸里倒夠300 下,等泥飄出油花來,這個時候的泥,油性也有了,黏性也有了,泥也均勻了,才能用。然后,再把泥和出來(即用泥漿泵抽出來),和出泥來以后,在泥池的上邊有一個過濾網,經過過濾網,過濾到泥池里,然后將泥漿慪⑥渣處理,沉浮過后的泥漿,經過三個月以后,等泥自然開裂(裂出水裂紋或龜背紋等不規(guī)則形狀),然后再從泥池中撈上來,進行分塊兒,一般30 斤一塊兒,也有些40 斤一塊兒的,之后均勻地放在地上,通過土地把泥土里的水分吸干。吸到什么程度呢?吸到你覺得在你做盆的時候軟硬度正好,就可以把它(泥)拾起來,繼續(xù)密封,用塑料布,等到用的時候,用多少,拿多少,拿出來以后,加水揉泥,在此之前,先把泥放在地板石上,用拳頭捶打,至少捶夠7 遍,才能進行揉泥……⑦
選泥的環(huán)節(jié)完成后,接下來就進入拉坯造型的環(huán)節(jié)了,“人們發(fā)明了一種叫做‘陶車’的簡單機械。將陶坯放在工作臺面的中心,推動臺面旋轉,便可以用手或者其他工具對陶坯進行整修……”[2](4)由于筆者從小生活的地方,距離黑陶小鎮(zhèn)并不遠,因此,對于黑陶的拉坯過程,也曾動手實踐過,現在進行田野調查工作,再上手拉坯,依然感到手感不錯(見圖8,圖片內容:筆者在黑陶小鎮(zhèn)王金波先生的工作室陶藝工作室感受黑陶制作技藝的拉坯過程。拍攝時間:2019 年12 月26 日下午14:30。拍攝地點: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市山王莊鎮(zhèn)盆窯村黑陶小鎮(zhèn)王金波先生的工作室。攝影:陳夢月),拉坯這個制作黑陶的簡單的工序,它看似簡單,但沒個三五年實踐功底,可真是弄不明白的。整個拉坯的過程,對于力度和手感,有著十分嚴格準確的標準和要求,由上而下,由左及右,陶藝師手部的整個移動過程,要求力度均要保持一致,沒有太多的技巧可言,只能下功夫苦練,熟能生巧,方可掌握要領。
圖8
拉坯造型完成后,要對所拉出來的作品進行陰干,因為泥土里的水分如果過多的話,在后續(xù)的制作過程中容易導致變形,因此,這也是必不可少的頗具技術含量的一個步驟,這就需要耐心地等待陰干了。這一步完成后,還要進行修坯、磨光的后續(xù)流程。修坯更是極考驗陶藝師功力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將拉出坯型的作品放在拉坯機上轉動,運用修坯刀處理。整個過程,也需要做到和拉坯時一樣,由上而下,由左及右,要力度均勻地刮掉多余的泥土,再用壓光片進行壓光,目的主要為了使半成品的陶坯作品更加光滑,線條也更加流暢。
待以上幾個步驟都完成之后,一個素面陶器的藝術作品就完成了。接下來,就需要陶藝師在此基礎上進行繪圖、雕刻,在素面的作品上刻上設計好的圖案,再運用堆塑、浮雕、透雕等手法制作完成。然后,進行拋光、裝窯、封窯、燒窯等流程,整個燒窯的過程,要注意,先用小火,再加大火,為此,我專門采訪了據極富燒窯經驗的老師傅王晨來先生(見圖9,圖片內容:筆者在燒窯過程中,對燒窯師傅王晨來先生進行訪談的場景,圖中的方形孔洞作為投遞木材之用,是對窯內進行升溫的一個傳輸途徑。拍攝時間:2022 年12 月14 日下午16:10。拍攝地點: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市山王莊鎮(zhèn)盆窯村黑陶小鎮(zhèn)。攝影:陳夢月),他告訴我說:
圖9
在燒制過程中,先小火,再大火,主要原因是不能讓工件濕嘍!用小火,先把濕氣熏干嘍!也要讓黑陶,慢慢適應一下里邊的溫度,慢慢的升溫,一下太高了,黑陶會受不了,會因無法適應高溫而燒裂,從而毀壞作品。俺們燒制過程,通常要燒30 來個小時,大小工件混合著少,燒制的時間差不多,燒制的溫度最高的時候,能達到1000 度往上。⑧
經過長達30 多小時的窯內燒制(見圖10,圖片內容:燒窯時的溫度參考儀器。拍攝時間:2022年12 月14 日下午13:40。拍攝地點: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市山王莊鎮(zhèn)盆窯村黑陶小鎮(zhèn)。攝影:董依夢)完成以后,需要將原本封好的只留下方形孔的窯洞破開(見圖11,圖片內容:燒窯完成,開窯后的窯洞內部狀態(tài)。拍攝時間:2022 年12 月16 日下午。拍攝地點: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市山王莊鎮(zhèn)盆窯村黑陶小鎮(zhèn)。攝影:董依夢),破開以后要停留上一段時間,等窯內溫度降下來,人才可以進去將工藝品取出。
圖10
圖11
黑陶燒制的成品從窯里取出來后,整個黑陶制作的全部流程,也就到此結束了,檢索一下整個制作過程,需要用到的各種各樣制陶工具,可參閱下表(見表1,圖表內容:傳統(tǒng)黑陶制作使用工具一覽表。拍攝時間:2022 年12 月18 日上午11:00。拍攝地點: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市山王莊鎮(zhèn)盆窯村黑陶小鎮(zhèn)。攝影:董依夢)。
因黑陶表面烏黑,難以施彩,所以,河南沁陽山王莊的黑陶器皿,多以造型取勝。最初,陶器制品的形制設計,是為了適應生活實用的需求而考量設計的,之后,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進步,它的造型設計,既要考慮逐漸走向美觀,又要不斷提高其實用功能,體現出原始社會工藝品制作者實用與美觀有機結合的設計初衷。山王莊鎮(zhèn)盆窯村的黑陶,因為在燒制時采用了封窯煙熏的滲碳方法,使得器表呈現出黑色的光澤,使其形制色澤,別具一格。
所有人造器皿,若按器物用途劃分,大概都屬于生產生活日用品了“……日用陶瓷是指日常生活用的陶瓷器皿,包括飲食用具、貯盛物品用具、廚房用具及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其他陶瓷器具……”[3](3)如魚盆、花盆、煙灰缸、筆筒、花瓶、蒸饃鍋等等。記得我采訪過的新一代黑陶傳承人的代表人物王金波先生對我說過這么一句話,幾乎是概括了黑陶所有的器皿類別,即“想做什么,心里有,都可以做出來!”這句話引起了我的深思,我的思緒瞬間追蹤到該地區(qū)黑陶肇始的源頭,為了實用的目的——心中所想、生活所需、情懷所及——只要能滿足這三個要素,黑陶便可以設計出來,生產出來。早期制陶,是為了生活所需;后來制陶,是為了心中所想;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制陶,是為了情懷所及……所創(chuàng)制的黑陶制品,不僅僅是實用與審美的結合,還有思想和情懷的訴求。所以,根據盆窯黑陶文化的發(fā)展現狀,今天黑陶器皿的分類,幾乎是沒有明確界限的,這與山東日照、陜西秦塬、河北館陶的黑陶分類,似乎是一致的“現代陶藝……遠離傳統(tǒng)的創(chuàng)作理念和表現形式(主要是陶瓷的使用功能),用具有時代精神的新的表現方法,表達現代人的理想、情感、心理、性格、意識和審美觀念,以實現主觀精神表達和強調個性化特征為目的?!盵4](7)黑陶制作也由原來的傻大笨粗形,發(fā)展到現在的精美工藝品、茶具、筆筒等(見表2,圖表內容:黑陶小鎮(zhèn)主要黑陶器皿類型一覽表。拍攝時間:2022年12 月20 日下午14:20。拍攝地點: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市山王莊鎮(zhèn)盆窯村黑陶小鎮(zhèn)。攝影:董依夢),并在黑陶作品上融入了書法、繪畫,使黑陶制品賦予了新的生命力,具有了藝術欣賞、珍品收藏的價值,與此同時,亦不乏使用價值。
表2.黑陶小鎮(zhèn)主要黑陶器皿類型一覽表
表 3.黑陶小鎮(zhèn)魚盆(缸)器皿主要裝飾紋樣類型一覽表
以純美術形式美的視角來看,目前黑陶制品的這些審美加實用的創(chuàng)新設計,很符合時下的藝術審美時尚?,F代藝術曾嘗試著打破高雅藝術與民間藝術間的本質區(qū)別,將藝術品更多地推向現實生活,讓逐漸靠攏高雅藝術的黑陶,又折返民間,它所表達的,是當代陶藝師們的思想和情懷,體現出來的是力與美的結晶。
為滿足現代審美的需求,迎合不同人群的審美情趣與生活需求,盆窯村黑陶小鎮(zhèn)的陶藝師們,也在不斷地研發(fā)新的黑陶形制和工藝技法。這些獨特的形制設計和精湛的工藝技法,使黑陶新創(chuàng)器皿的種類更加多種多樣,也因此鑄就了黑陶小鎮(zhèn)獨具特色的黑陶文化。
黑陶制品,由于其色澤為黑色,為此只能以造型和器表的裝飾紋樣取勝,相較于其他可以施彩的陶器制品,黑陶在造型和紋樣上會花費更多的心思。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藝術品也逐漸走入了人們的視野。為了與時代同步,黑陶藝術創(chuàng)作者們,正在努力打破高雅藝術與大眾藝術間的明確界限,給人們對于黑陶藝術品的需求,更加多元的選擇。為此,山王莊鎮(zhèn)盆窯村的陶藝師,對于黑陶文化藝術品的探索,也變得多樣化起來,黑陶的雕花紋樣也在陶藝師們的不斷探索中更加豐富了。
作為河南省第六批傳統(tǒng)村落打造的“盆窯黑陶小鎮(zhèn)”,他們如今創(chuàng)制出的新的黑陶制品,有著各種各樣的雕刻類型,最傳統(tǒng)的還是貼花黑陶盆,除此之外,還有線雕、高浮雕、淺浮雕、陰雕、鏤空等雕刻技藝制作的不同種類的黑陶制品。傳統(tǒng)的黑陶貼花盆,是將泥巴放入貼花模具中,待黑陶的陶盆有了一定的力度以后,將貼花模具中的泥巴貼到盆上合適的位置,再用泥漿填補縫隙,使其更加牢固,其代表作品是:虎頭盆。
線雕黑陶盆,則是用劃刀直接在盆身刻劃出圖案,因其圖案主要是由線條構成,故因其器表裝飾技法而命名為線雕,代表作品:福壽安康。
高浮雕和淺浮雕,均為黑陶盆雕刻中的浮雕技法,高浮雕凸出的部分更為明顯,淺浮雕凸出的部分則稍為含蓄,高浮雕黑陶器皿的代表作品:四羊方尊;淺浮雕黑陶器皿的代表作品:連年有魚。
其余裝飾雕刻的技法,還有陰雕(是指背景為實,紋樣為空凹進去,由凹進去的部分組成雕刻圖案)和鏤空雕(指將物體用刀刻透的方法,也稱鏤空、鏤刻或透雕,此雕花紋樣多用于雕刻魚盆底座)。
黑陶器表裝飾的雕刻類型,主要為以上6 種,除雕刻類型外,陶藝師們對于雕刻紋樣也展現出自己的巧思和見解。通過實地考察,筆者注意到黑陶小鎮(zhèn)關于魚盆、魚缸的雕刻,主要位于盆體的外部,由上、中、下三個部分構成。最上邊的部分,位于盆沿兒,中間部分,為盆體的中部;最下面部分,則為接近盆體的下沿部分。而上面的部分和下面的部分,通常都保持一致的圖案,主要裝飾紋樣有回紋、饕餮紋、雷文等。中間部分,則為裝飾圖案的主體部分,多取美好寓意的圖案,如花開富貴、連年有魚、腰纏萬貫等。也有些參考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的內容,如佛教的八寶、青銅禮器如四羊方尊等裝飾圖案(見表3,圖表內容:黑陶小鎮(zhèn)魚盆器皿主要裝飾紋樣類型一覽表。拍攝時間:2022 年12 月16 日下午16:00。拍攝地點: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市山王莊鎮(zhèn)盆窯村黑陶小鎮(zhèn)。攝影:董依夢)。
黑陶本身就具有高雅且樸素的特點,再適當地采用一些民間傳統(tǒng)文化元素,取用一些民間傳統(tǒng)的美好內容,自然為它帶來不少的民俗特色,使其符合多數人的審美情趣,但在造型設計和紋樣布局上,仍能保持高雅藝術的端莊與典雅。從藝術本體論的視角出發(fā)研究,其器表的紋樣內容安排,詳實有序,布局均勻得當,上、中、下三個空間的分布合理,如九龍缸,上下兩部分均采用回紋,中間部分則為九條龍均勻地盤踞在魚缸的中間,背景裝飾則采用不同形狀的云朵來均勻分布,多而不亂,觀其圖案,蕩氣回腸,作為中國人——龍的傳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上述種種設計構思和技法配合,使得黑陶的受眾群體更加廣泛,給人的感覺,是黑陶制品世俗但不落俗,高雅但不雍貴。
“黑陶雖為陶,但器型表面細膩光滑,有光澤感。即便沒有經過瓷器燒制過程中的釉燒階段,依然可以擁有黑中透瑩的外觀。一方面,坯體晾干過程中壓光等工藝讓其產生光澤感,另一方面,原材料紅膠泥的細膩也賦予其這種特性……”[5]簡單來說,黑陶的藝術特點,就是“黑、光、亮、穩(wěn)”。黑即黑色,是區(qū)別于其他紅陶、白陶、灰陶的視覺形象特征;光是指盆窯村黑陶的質地泛光,可以看作是當地黑陶的一個明顯特征,表面非常光滑;亮是指黑陶的光澤度,也可以明顯地看到它的光澤度——亮到反光(見圖12,圖片內容:陶藝師王金波先生制作的黑陶魚盆作品,圖片為剛出窯的黑陶狀態(tài)。拍攝時間:2022 年12 月14 日下午17:50。拍攝地點: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市山王莊鎮(zhèn)盆窯村黑陶小鎮(zhèn)。攝影:董依夢);我所概括的穩(wěn),指兩方面,一個是指敲擊后,聞其聲之渾厚,即聲穩(wěn)。另一個,是指器皿的胎薄、形準、身正、底平,自然也就放的穩(wěn)。此外,按照當地人的說法,一個好的黑陶工藝品,還有兩個重要的藝術特征,就是“得兒郎朗、足兒縷縷”⑧。
圖12
盆窯村的黑陶制作產品,很多都是自給自足的家庭式經營作坊創(chuàng)造出來的,因此,所有制作流程,也都是自家親戚或干脆是家人在嚴格把控,有著一套完全且成熟的工藝流程。如果一切順利,黑陶燒制成的精品出窯時,一定會聽到陶藝師上面說的那兩句話,一般說來,能聽到上面那兩句當地的方言,也就意味著燒制的成功,黑陶的成色也就一定是非常的飽滿、漂亮(見圖13,圖片內容:陶藝師王金波先生的黑陶魚盆作品,作品的名稱是四羊方尊。拍攝時間:2022 年12 月11 日下午16:20。拍攝地點: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市山王莊鎮(zhèn)盆窯村黑陶小鎮(zhèn)。攝影:董依夢)。
圖13
當切身實地感受到黑陶藝術的風格,最明顯感覺,一定是黑陶那典雅、內斂、精致的品質,典雅在于它的設計高雅而不淺俗,無論是何種圖案風格,何種雕花類型,都給人一種落落大方的美感;內斂在于它的色澤不張揚,圖案設計不花哨且多帶著一種美好的象征;精致則是由它的制作工藝和制作手法所決定,雕刻師刀刀精品,制陶、燒陶的工序,也是詳密得當,毫不含糊(見圖14,圖15,圖片內容:雕刻師對黑陶進行設計、編排、雕刻的情景。拍攝時間:2022 年12 月13 日下午18:00。拍攝地點: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市山王莊鎮(zhèn)盆窯村黑陶小鎮(zhèn)。攝影:董依夢)。
圖14
圖15
在社會不斷演進及各民族文化不斷的發(fā)展中,中國四大黑陶生產中心的黑陶產品,在造型、紋樣和工藝方面,都有著獨屬自己的特色。河南沁陽黑陶小鎮(zhèn)的黑陶,還有十分鮮明的特征——對稱。無論是什么樣的花紋圖案,一定會在其所在胎體位置的對面,找到它所對應的圖案,或有共同特征,或一模一樣,絕不是單個出現的。并且無論是多少圖案對稱,每兩個圖案之間的間隔距離,也必定是相同的。由于對稱,自然也就造就了圖案呈雙數出現,有兩個對稱,有四個對稱,有六個對稱,甚至還有十二個對稱,總之,一定是以雙數呈現,這也是它的一個顯著特征。
而作為中國四大黑陶生產中心之一的山東日照黑陶,則多以表面透黑的砂質陶和烏黑光亮的細泥質陶為主,部分磨光的黑陶器表,也是以素面為主,分別飾以弦紋、劃紋和鏤孔,制作精致美觀,胎薄而質地堅硬,制作工藝之精細,亦堪稱一絕。
河北館陶的現代黑陶制作藝術,經過館陶人的繼承和創(chuàng)新,集陶藝、漆藝、鑲藝于一身,形成鏤空、浮雕、線刻、影雕、彩繪、漆畫、鑲嵌等幾大系列,出產的精美黑陶工藝品多達1000多個品種。
陜西秦塬的黑陶,在器物的圖案設計上,延續(xù)和發(fā)展了仰韶文化彩陶藝術中的幾何紋,所不同的是直接用凹凸單線和復線輪紋,而不的用彩繪,其效果使圖案趨向質樸無華,整體造型與裝飾圖案相互結合,形成了一種完美的和諧風格。秦源的黑陶,在表現方法上,既注重運用傳統(tǒng)手法,又大膽結合現代工藝技法,既追求器物外在的形態(tài)美,又注重器表畫面造型的神態(tài)美。
筆者在本次田野調查中發(fā)現,關于河南沁陽黑陶小鎮(zhèn)的黑陶藝術紋樣設計,有的取自于民間生活,有的取自于我國傳統(tǒng)文化,也有一些取自于民間藝術,這也顯露出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藝術傳承,青銅禮器四羊方尊,京劇臉譜,佛教的八寶等黑陶器皿的問世,都是對于傳統(tǒng)文化傳承和發(fā)展的直接碩果。
黑陶文化是我國傳承發(fā)展的眾多傳統(tǒng)文化項目之一,對于增強民族自信,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有著卓越的貢獻。目前,隨著科技的發(fā)展,黑陶文化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觀眾的視野中,黑陶小鎮(zhèn)的黑陶文化具有傳承性、功能性、創(chuàng)新性、象征性等特點。
首先,是手工藝制作技藝的傳承性,黑陶文化作為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歷經千年的洗禮,經久不衰,且在自己的工藝領域中散發(fā)出獨有的光芒,它樸素但高雅的形象氣質,為它吸引來一批又一批不同領域的傳承人,甚至流播至國外,與其獨特的雕刻技術相得益彰,并且通過其雕刻手法,我們也可以從中領略到當地人們的一些生活習性和民風民俗。⑨
其次,從黑陶本身的功能性方面看,用黑陶魚缸養(yǎng)魚,冷熱應變性穩(wěn)定。黑陶特有的陶制盆壁,可以讓盆中水冬暖夏涼,不會升溫過快,能有效地保護金魚,且有利于金魚體色的鮮艷。圓形的黑陶容器,更適合金魚體型的塑造,而且沒有死角,便于清理魚屎等。相對于現代魚缸的一些特點,黑陶魚缸似乎不僅僅是生活中的實用品,而是兼實用與美觀于一體的工藝品,它通過其自身的一些特質,將魚缸該有的功效,發(fā)揮的淋漓盡致。
再次,從黑陶獨特的創(chuàng)新性方面來看,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與變遷,陶藝師們對于更好地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黑陶的制作工藝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傳承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創(chuàng)新,不僅繼承了古老的工藝,也在此基礎上增添了許多新的元素,使黑陶文化在原來樸素、典雅的基礎上,更增添了一絲民族文化的蘊涵,也為黑陶文化的發(fā)展,擴寬了接受路徑及領域。
最后,是其獨特的象征性意蘊。黑陶從新石器時代的龍山文化發(fā)展至今,已經走過了幾千年的歷史征程,因此,它既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項目,也是我國數千年文化發(fā)展的路標。就其本身而言,更應是我國思想藝術境界提升的一大象征。黑陶文化為黑陶小鎮(zhèn)的經濟文化振興,提供了具體支持的項目實物,與此同時,也為黑陶小鎮(zhèn)精神文明的提升,提供了一個頗具歷史感的文化標簽,其經濟發(fā)展和文化建設的雙重價值不容小覷。
當然,就黑陶目前發(fā)展的現狀而言,尚有不盡人意之處。首先,黑陶小鎮(zhèn)目前的發(fā)展和所取得的成就,是建立在商業(yè)化的基礎之上的,為迎合當代人的審美需求,也就導致了一些黑陶工藝品的設計創(chuàng)作,受到限制,多了一層商業(yè)化的包裝,“……真正的陶藝家們是在熟練掌握陶瓷的工藝性能之后,再用嫻熟技術創(chuàng)作出具有個性情感而又沒有工藝缺陷、粗制濫造的現代陶藝作品但若只有好的工藝技術,而缺乏個性的表達,那作品也是沒有情感的作品,是不能與大眾產生共鳴的作品,失去了現代陶藝存在的意義……”[6]此外,筆者在田野調查時發(fā)現,黑陶小鎮(zhèn)上制作陶藝的不少個體作坊里,也存在著一些技術落后的情況,這也是為什么當地的一些年輕人,寧可外出打工,也不愿意學習黑陶手藝的原因?,F在燒制黑陶的窯洞,許多還是最傳統(tǒng)的模式,需要人工搬運,而且,為了更好地利用窯洞里的空間,需要經常的爬上爬下,窯洞里也無法安裝照明設備,因此燒窯的工作,也具有一定的危險性。盆窯村黑陶小鎮(zhèn)的黑陶手工技藝,多是自給自足的家庭式經營制作模式,所以,工藝品在進出窯時甚至需要老人和婦女的協(xié)助,而且,據筆者的現場考察,整個窯洞里灰塵漫天,這也就導致了其工作的性質被定義為又臟又累的行當的原因。
在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政策支持和保護下,包括黑陶在內的許多中國傳統(tǒng)文化遺產都獲得了社會的認可,并各自探索著保護傳承的路徑。本文對于河南沁陽黑陶的調查研究,就是力圖探討北方地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陶藝的守護傳承與發(fā)展道路,通過田野調查與文獻檢索分析及多方面的研究探討,揭示陶藝的藝術底蘊與藝術文化傳承價值。
新一代黑陶藝人,更是努力將中國的傳統(tǒng)黑陶技藝推向更加廣大的舞臺。黑陶傳統(tǒng)文化作為非遺項目,有審美的藝術價值,也有生產、生活方面的實用價值和經濟價值,是值得我們去保護、傳承和發(fā)揚的,希望更多的人能參與到這項非遺保護與傳承的事業(yè)中來,助力黑陶及其手工藝品在這飛速發(fā)展的時空隧道中,越走越遠。
注 釋:
①“新石器時代”是考古學界設定的一個史前時間區(qū)段,大約從距今1 萬多年前開始,結束時間從距今5000年至2000 年左右;
②萬善,是早年燒制黑陶的窯場所在地萬善村?,F在,萬善村與盆窯村分屬不同的村落,兩村僅一路之隔,但在行政區(qū)劃上,均隸屬于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市山王莊鎮(zhèn)的管轄范圍,也都是黑陶燒制的原初產地;
③可參閱蕭衛(wèi)基著《中華龍山文化黑陶》(上海文化出版社2017 年版)一書第5 頁之詳述;
④本段文字實錄,來自筆者在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市盆窯村“黑陶小鎮(zhèn)”黑陶文化傳承人王金波先生工作室內,根據筆者與王金波先生的訪談實錄整理。訪談時間:2022年12 月10 日下午16:00。訪談人:董依夢。被訪談人:王金波;
⑤所謂“膠泥桿兒”,是當地方言,行話也叫“紅蒜瓣土”,指紅膠泥;
⑥所謂“慪”,也是當地方言,意指陳腐。因為,經過濾后的陶泥,仍然會有一些過濾不干凈的泥,要去掉這部分不適宜制作黑陶的泥渣,稱“慪”;
⑦本段文字實錄,自筆者在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市盆窯村“黑陶小鎮(zhèn)”黑陶文化傳承人王金波先生工作室內,根據筆者與王金波先生的訪談實錄整理。訪談時間:2022年12 月8 日上午09:00。訪談人:董依夢。被訪談人:王金波;
⑧本段文字實錄,來自于筆者在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市盆窯村——黑陶小鎮(zhèn)黑陶文化傳承人王金波先生工作室旁邊燒窯洞外與其父親王晨來先生的訪談記錄。訪談時間:2022 年12 月9 日下午15:30。訪談人:董依夢。被訪談人:王晨來;
⑧“得兒郎朗、足兒縷縷”,是當地形容上品的黑陶制品的方言,意思是說,好的黑陶制品,聲音爽朗,火候到位,色澤飽滿,用料也是恰到好處的;
⑨可參閱河南理工大學欒輝2016 年碩士論文《沁陽黑陶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設計開發(fā)研究》(導師:陳興義教授)一文之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