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玉芝
(定西市安定區(qū)福臺幼兒園 甘肅 定西 743000)
“雙減”政策背景下開展幼小銜接綜合實踐主題活動,需要以孩子為中心,結(jié)合實際設計多元化的、趣味性的主題教學活動,以便有效鍛煉孩子的適應能力和學習習慣,強化孩子獨立自主能力,確保能夠從幼兒園向小學進行良好過度,為孩子長遠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chǔ)。
開展幼小銜接主題活動,可以選擇幼兒比較熟悉的主題展開活動策劃,如“我愛整理”“我心中的小學”等,幫助幼兒掌握生活用品整理方法,學會有效整理自己的學習用品等,強化幼兒的生活適應能力和自主能力。同時在主題活動中,可以營造良好的氛圍,幫助幼兒建立友誼,強化幼兒的參與體驗,助力幼兒更好的過渡到小學階段。
“雙減”政策背景下,需要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但是對學生的全面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對幼小銜接主題活動進行科學策劃,圍繞各種主題開展多樣化的實踐活動,既可以鍛煉幼兒的實踐能力,還可以在活動過程中提升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引導幼兒學會怎樣照顧自己,同時強化幼兒的責任意識,使其更好的使用小學學習和生活模式,促進幼小銜接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1]。
在綜合實踐主題活動組織開展過程中,側(cè)重培養(yǎng)幼兒的實踐能力,同時以幼兒日常生活、學習中所熟悉的事物、場景為主題進行活動策劃,可以幫助幼兒解決日常問題,并引導幼兒對自己的生活、學習進行積極探究,使其更好的適應社會生活。例如,組織開展“整理小書包”等活動,可以強化幼兒的生活技能,養(yǎng)成良好的探究習慣。
進入小學生活后,需要幼兒更快的適應新的學習環(huán)境、新同學、新老師等,這些都離不開良好的交際能力。在主題活動策劃實施中,可以幫助幼兒與同學、老師進行良好的溝通交流,同時針對活動中的問題進行探討,有效鍛煉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使其在復雜多變的環(huán)境中做出恰當?shù)姆磻瑤椭變盒纬闪己玫膸熒P(guān)系,助力幼兒全面素養(yǎng)的發(fā)展[2]。
當前,在幼小銜接教育中,部分教師認識不到主題活動的重要性,且多以游戲活動的形式展開教育,這種形式難以對幼兒的實踐能力進行有效性鍛煉,卻不利于幼兒的全面發(fā)展。而且部分教師對主題活動的認識存在偏差,主觀認為主題活動難以組織,消耗時間較長,擔心達不到理想效果,導致主題活動利用率較低。
主題活動主要就是以特定主題為線索,開展相關(guān)的活動、交流的集體活動。雖然在“雙減”政策下,部分教師在幼小銜接教育中對主題活動進行積極探索和嘗試,但是往往存在一定的問題,如活動主題不明確,活動設計不合理等問題,嚴重降低了主題活動的針對性和導向性,阻礙了主題活動教育意義的有效性發(fā)揮,嚴重降低了教育效果[3]。
(1)活動評價不完善,科學合理的活動管理制度和評價體系是保障主題活動高效保障的重要基礎(chǔ)。但是當前,在幼小銜接主題活動組織策劃過程中,缺乏完善的管理機制,評價制度缺失等,難以保障主題活動的教育效果;(2)教師方面,幼小銜接主題活動的開展主要是為了幫助幼兒更好的使用小學學習生活模式,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但是當前,部分幼兒園教師對小學教學內(nèi)容、方法等不了解,且部分小學教師對兒童心理特征掌握不足,導致幼小銜接主題活動缺乏針對性和有效性,難以真正做到幼小銜接。
家長在幼小銜接活動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需要通過集體講座、網(wǎng)絡文件推送等形式,向家長講解幼小銜接內(nèi)容,引導家長對幼小銜接內(nèi)容進行了解,其中主要講解內(nèi)容為:幼兒年齡特點、身體發(fā)育特點、適宜的學習方式、以及必須具備的生活自理能力、學習能力、學習習慣、學習品質(zhì)等。同時還需要對國家“雙減”政策進行解讀,助力幼小銜接綜合實踐主題活動的協(xié)同開展。同時還需要通過講座等形式,強化家長的責任意識,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同時掌握正確的育兒方法,明確學習價值,幫助幼兒積極參與有效相接綜合實踐活動,以便向小學進行成功過度。
教師需要結(jié)合幼兒年齡、身心等特點,對綜合實踐活動進行優(yōu)化設計,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使其對“雙減”要求下的小學生活進行良好適應。尤其要注重在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自主進餐、飲水、合理安排課間活動等,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強化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強化幼兒社會性發(fā)展,小學生活的集體屬性更加明顯,需要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強化鍛煉幼兒的社會適應能力,為小學生活的開展做好鋪墊;要結(jié)合幼兒年齡特點、學習興趣等,對綜合實踐活動進行優(yōu)化設計,助力幼兒學習能力、學習習慣、學習品質(zhì)的良好培養(yǎng),尤其要在活動中鍛煉幼兒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語言表達、探索探究、堅持性等能力。同時教師需要尊重幼兒的實際需求,挖掘幼兒內(nèi)在的學習品質(zhì),使其更加適應“雙減”政策的要求;同時教師需要為幼兒營造溫馨平等、接納包容、寬松自由的精神環(huán)境,構(gòu)建和諧的幼師關(guān)系,注重傾聽,了解幼兒需求,引導幼兒獨立思考,鼓勵幼兒參與班級決策,激發(fā)幼兒學習主動性[4]。
在日常主題實踐活動中,教師需要對教室環(huán)境進行改變,按照兩人一桌的形式對幼兒座位進行安排,并把教室內(nèi)桌椅安排為一排排的,并鼓勵幼兒每天背著小書包上學,這樣可以激發(fā)幼兒的任務意識,對小學班級式的學習環(huán)境進行體驗和適應,實現(xiàn)幼兒身心全面發(fā)展;此外,還需要對活動時間進行優(yōu)化安排,確保幼兒能夠?qū)πW課堂教學時間進行適應,如按照小學課堂時間把實踐活動的時間設置為四十分鐘,同時引導幼兒學習小學生的坐姿,讓幼兒在身心、時間等方面盡快適應小學模式。
教師需要結(jié)合實際情況,設計多樣化的主題活動,引導幼兒從思想、行動上逐漸走近小學,做好心理和能力上的準備。(1)“參觀小學”活動,教師可以組織幼兒參觀小學校園,并參觀小學生升旗儀式、早操活動等,并走近小學課堂,對小學生的學習、課間活動等進行了解。然后教師可以以“我心中的小學”為主題,鼓勵幼兒自己動手設計小學生活場景圖,如上學、上課、升旗等情境,這樣可以強化幼兒對小學生活的感性認知,為適應小學生活做好心理上的準備。同時在日常生活學習中,需要以小學生的準則要求自己。(2)組織開展“佩戴綠領(lǐng)巾”主題活動,在活動過程中,可以對小學生佩戴紅領(lǐng)巾的形式進行模式,鼓勵幼兒努力做一個優(yōu)秀的小學生。同時要需要制定綠領(lǐng)巾隊員準則,對幼兒行為進行有效性規(guī)則指導,并引導幼兒互相督促,掌握學習常規(guī)等。(3)組織開展“整理小書包比賽”活動。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信息設備,向幼兒播放小學生整理書包的視頻,讓幼兒掌握一定的整理技巧,同時認識到整理書包的重要性,然后引導幼兒對自己的書包進行整理,同時做好物品歸類、存放等任務,為幼兒更好的適應小學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chǔ)。(4)組織開展“課間十分鐘”主題活動。通過該活動的開展,可以幫助幼兒更加自主的控制時間,從而強化幼兒的時間意識,幫助幼兒更好的分配時間,確保幼兒能夠在小學課間十分鐘自主安排各項活動,形成良好的時間安排能力。(5)“每天一個小任務”活動,為了讓幼兒更清晰的向家長轉(zhuǎn)達學校信息,教師可以每天向幼兒布置一個小任務,當幼兒成為傳令兵,如制作手工作品、聽說新聞等任務,從而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任務意識,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其能夠更加準確的轉(zhuǎn)達他人意圖,保障教師布置任務的良好完成。
(1)要完善評價體系,積極開展形成性評價、總結(jié)性評價等多種評價模式,實現(xiàn)評價主體、內(nèi)容、標準、方式的多元化,對主題活動的開展效果進行綜合性評估,為后續(xù)活動優(yōu)化與改善提供依據(jù);(2)要對主題活動進行螺旋式進階設計,讓幼兒能夠?qū)πW知識進行漸進式掌握,避免出現(xiàn)知識斷層、難以消化理解的現(xiàn)象,有效推動學生思維開發(fā),助力學生形成有機的知識系統(tǒng),使其對小學知識進行更好的接收;(3)要注重提升教師綜合素養(yǎng),加大幼小教師的培訓力度,使其認識到幼小銜接主題活動的重要性,同時完善幼小教師交流機制,使其互換角色,實現(xiàn)換位體驗,為主題活動的有效性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chǔ)。
綜上所述,在“雙減”政策背景下,積極組織開展幼小銜接綜合實踐主題活動,可以幫助幼兒更好的適應小學生活,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在實際實施中,需要強化家園共育,結(jié)合幼兒實際情況進行活動實際,突出幼兒主體性,同時需要開展多元化的主題活動,為幼兒自主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c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