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彩霞
(定西市英才高級中學 甘肅 定西 743000)
《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頒布后,新的高考改革便在不同地區(qū)漸次拉開了序幕,文理分科的高考教學模式已經(jīng)逐步退出歷史舞臺,“3+1+2”的新高考模式在許多地區(qū)開始實施,語文、數(shù)學、外語成了高考的三大考試科目,其他學科則成了選考科目,其中歷史和物理必須選擇其一作為高考科目。此外,學生還需要在化學、政治、生物和地理學科中選擇兩種科目參加高考,對于歷史學科的教學而言,如何認識歷史在新高考中的學科地位,改進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科能力,更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學習興趣,以適應新高考對高中歷史學科的教學要求,是目前歷史學科教師面臨的教學研究的重點課題。
隨著新高考改革措施的不斷推行,學生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科,成為高中學科教學面臨的重要教學任務。新高考中,學生需要在歷史和物理兩門學科中選擇一門學科來參加高考,這不僅突出了高中歷史的學科地位,而且也為高中歷史學科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目標和要求,如何優(yōu)化歷史學科教學,更好地滿足新高考對歷史學科教學的要求,本文對目前高中歷史教學的現(xiàn)狀加以分析和總結,以便使新高考下高中歷史教學有效策略的研究有的放矢,更有力地促進歷史學科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高中歷史教學的現(xiàn)狀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高中歷史在新高考下仍然處在副科的尷尬地位。由于受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歷史學科一直處于副科的地位。在文理分科的高考教學模式中,歷史、地理和政治組成的文綜高考科目,歷史學科的學科地位也不突出。大部分學生選擇文科也并不是從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出發(fā),他們較為普遍地認為,文綜只需要簡單地識記學科知識,并不像理綜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科比較抽象難學,所以,選擇文科的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相對不理想,對學科的學習興趣也不足。因此,包括歷史學科在內(nèi)的學科教師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落實學科教學任務。在新高考的“3+1+2”選課模式中,雖然歷史和物理必須二選一作為高考科目,但由于歷史學科在高考志愿的選擇和將來學生的職業(yè)選擇方面的局限性,許多學生并不愿意選學歷史,所以,在新高考下,歷史學科仍然處于副科的地位,這對高中歷史學科的課堂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在教學實踐中,如何提高歷史學科的教學質(zhì)量,使學生能正確認識歷史學科的重要性,調(diào)動學生對歷史的興趣,更有效地促進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指導學生如何根據(jù)自己特長和愛好,結合自己將來人生規(guī)劃的需要,選擇歷史學科作為高考科目,是新高考下,高中歷史教師面臨的重要教學任務。
其次,在新高考下,選擇歷史作為高考科目的學生來自高一不同的班級,存在個體差異,這對歷史學科的教學帶來了難度。新高考雖然克服了文理分科下學生選擇科目的被動性。但由于與歷史組合而成的科目不同,不同學科組合模式的學生又來自高一年級不同的班級,他們存在著學習能力、學習方法、學習的自控能力等方面的不同。他們對教師的學科教學要求也存在不同,如何設計歷史學科的教學方案,使存在個體差異的學生在歷史學科的教學中都能有所進步,獲得成就感,激發(fā)學習興趣,這是新高考模式下高中歷史教學面臨的又一教學難題。
在高一年級的歷史教學中,大部分歷史教師圍繞歷史學業(yè)水平考試的要求,教師對歷史知識的考點進行重點講解,學生在課后機械識記考點,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雖然在學業(yè)水平考試中拿到了理想的成績,但歷史學科素養(yǎng)并不能得到培養(yǎng)。新高考在題型設計上以考察學生的學科實踐能力為主,以及學生運用歷史知識高質(zhì)量的認識歷史問題、分析歷史問題、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當學生選擇歷史學科作為高考考試科目后,歷史教師仍然采用教師講,學生被動聽課,課后又以海量刷題為學習方式,這種教學方法已經(jīng)不能適應新高考的對歷史學科教學的要求。
最后,課堂教學形式單一。新高考要求學科教學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需求,促進學生多樣化的發(fā)展。但在歷史學科的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片面追求高考分數(shù)的功利性的思想。教師圍繞高考的題型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歷史課堂仍然是教師的講堂,學生也只能是被動的聽課者,忽略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地位?,F(xiàn)代網(wǎng)絡和信息技術給歷史教學提供了充足的資源,但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知識的輸出量,教師總是不厭其煩地對歷史知識進行反復講解。這種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也忽視了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
缺少初高中教材的銜接。歷史也是初中學生的必修科目,學生在初中階段也掌握了歷史學科的基本知識,初高中歷史有重復的內(nèi)容。而在高中階段的歷史教學中,許多學科教師不注重對學生初中歷史知識掌握情況的分析和研究,重復性的教學,使已經(jīng)掌握了相關歷史知識的學生存在“吃不飽”的現(xiàn)象,既浪費了學習時間,又容易使這部分學生失去對歷史學習的興趣。
學習歷史的興趣不濃厚,主動學習意識不強。歷史學科所涉及的知識點多,而且又遠離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歷史的變遷元又具有時序性和邏輯性,學習歷史也并不是簡單的識記歷史事件,如果對學習歷史沒有足夠的學習興趣,就不能發(fā)揮學生對歷史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另外,由于受重文輕理的思想影響,許多學生認為學習歷史學科將來的職業(yè)選擇面窄,因而從內(nèi)心深處排斥歷史,更沒有主動學習的興趣。
歷史是關于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實的學科,通過對過去歷史事件的認識和理解,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從而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yǎng)。但在歷史教學中,只注重歷史知識的傳授,忽視歷史學科能力的培養(yǎng),既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又不能適應新高考對歷史學科的教學要求。因此,在分析和總結歷史教學的現(xiàn)狀的前提下,有針對性地制定歷史教學的有效策略,提升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發(fā)揮歷史學科立德樹人的教育教學目標,落實新高考對歷史學科的教學要求。
針對歷史學科一直處在副科位置的狀態(tài),在新高考下,歷史學科在學生選科時,仍然還是冷門學科的現(xiàn)實。要提高歷史學科的教學質(zhì)量,促進學生歷史學科素養(yǎng)的有效提升,必須轉變教學理念,重視歷史學科的教學,充分認識到歷史學科在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首先,歷史學科教師要認識到歷史教學的重要性。歷史不僅是新高考必選的考試科目,是升入高校必修的課程,而且歷史學科是人文性很強的學科,也是促進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的課程。歷史教師要樹立專業(yè)崗位的榮譽感和自信心,把從事歷史教學看作是高尚的職業(yè),并為之終生努力奮斗。同時,教師還要從本專業(yè)的教學要求出發(fā),針對個人在歷史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強化專業(yè)理論知識的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實踐經(jīng)驗,使歷史課堂教學更加豐富多彩、生動有趣,使學生在歷史課堂上找到學習的樂趣,不再為考試而應付學習歷史,真正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實實在在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科的能力,并使歷史學科能力能為學生將來的人生規(guī)劃提供強有力的助推力。
其次,學校要注重歷史學科教學。學校是各學科教學的組織者和管理者,學校要積極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學習需求,把歷史作為自己的高考選學科目,從歷史學科的學習和高考志愿的選擇,以及將來的職業(yè)選擇方面給予學生全面的指導,使適合學習歷史的學生把歷史學科作為自己人生規(guī)劃的選學課程。
最后,學校也要加強歷史教師的隊伍建設,制定提升歷史教師專業(yè)能力的培訓方案,鼓勵他們參加各種形式的專業(yè)進修。改善學校軟硬件教學設備,美化學校教學環(huán)境,吸引更優(yōu)秀的歷史學科的師范生加入教師隊伍,促進歷史學科教學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學校還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為歷史學科教師的職稱晉升創(chuàng)造條件。不要因為是副科的教師,而使職稱晉升受到影響。歷史學科的教師獲得教學業(yè)績的機會相對較少,學校要在評優(yōu)選先中多考慮歷史學科教師,以便增加他們教學的積極性。因此,在新高考背景下,要改變歷史學科仍然不被重視的現(xiàn)實,歷史學科教師必須轉變觀念,重視歷史學科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能力,學校也從對歷史教師的人文關懷入手,重視歷史教師,尊重歷史學科教學。只有這樣,才能提升歷史學科教學質(zhì)量,吸引更多的學生把歷史作為自己的高考科目。
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以高考為目標,課堂上教師講解高考題型,課后學生背誦高考知識點。學生雖然記住了歷史知識,但自主學習的能力和運用歷史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沒有得到有效培養(yǎng)。而在新高考的背景下,教師不僅要把歷史知識傳授給學生,而且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學科的綜合能力,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的體現(xiàn),并針對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實行多元化教學,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在自己的實踐中探索歷史事實,使學生在更大的空間和更綿長的歷史長河中認識和理解歷史知識。增加學生參與課堂的度,教師要設計恰當?shù)男抡n導入方案,以有效的新課導入,把學生的注意力在課堂的開始就吸引到教學中。如在新課程高中歷史必修一專題四《現(xiàn)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tǒng)一》第三部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及其實踐》的新課導入中,教師可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景,用《七子之歌》的片頭曲把學生引入到本課的教學中,激起學生的歷史認同感和對有關香港歷史的深沉思考。當學生有了了解本課教學內(nèi)容的愿望時,在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的同時,教師把有關香港的影視和文字史料以課件的方式播放給學生觀看,然后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和分析,在與同學的合作和交流中理解認識“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及其歷史意義。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不僅了解了歷史的知識,而且還培養(yǎng)了學生合作、交流、探究的學習方法,促進了歷史學科素養(yǎng)的提升。
高中學生在初中階段就已經(jīng)學習了一定的歷史知識,具備了對歷史學科知識的認知和思維方式。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如能認真分析和比較初高中歷史教材,深入研究初高中歷史同一教學內(nèi)容的要求和目標,就能節(jié)省許多重復性的教學時間,既能幫助學生更快地適應高中歷史學習,又能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歷史學科的學習效率。
首先,歷史教師要增強銜接意識。初高中學科的銜接不只是語數(shù)外等主科的事,歷史學科作為高中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落實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方面也擔負著重要的學科教學任務,歷史教師要盡快轉變觀念,認識到初高中歷史教學銜接在促進學生學科教學質(zhì)量提升的重要性。
其次,初高中歷史教學銜接工作要著手從高一年級新生入學時就開展起來。初中學生參加中考后,經(jīng)過暑假較長的時間,初中歷史的學科知識也被遺忘了很多。在開學初的歷史學科教學中,歷史教師要組織學生回歸初中歷史課本,鞏固學生在初中階段的歷史知識。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深入了解每一個學生在歷史學科方面的學習能力和學習需求,為后續(xù)個性化教學方案的設計做好準備工作。
最后,有了對學生已有歷史知識掌握情況的了解后,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減少對學生已經(jīng)掌握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xiàn)象的重復性講解,而把重點放在對歷史知識的理性思考和分析方面,以培養(yǎng)高中學生運用科學的歷史觀分析歷史問題,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以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情感和價值觀,提升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以適應新高考對歷史學科教學的要求。
初高中歷史教學的銜接,還要做好學習方法的銜接。初中歷史教材內(nèi)容相對簡單,學生可通過識記就能把重要的歷史事件背下來,而高中歷史教材教學內(nèi)容多,教學要求高,如果只依靠機械記憶就很難達到歷史學科的教學要求。因此,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是初高中歷史教學銜接必須重視的教學工作。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除了在課堂上認真聽課外,還要及時復習,溫故知新,對每一個知識點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識記,逐漸改變死背硬記的學習方法。其次,要指導學生在理解、記憶知識點的條件下,建構歷史知識的網(wǎng)絡,使學生的歷史知識系統(tǒng)化。指導學生掌握分析和歸納歷史現(xiàn)象的方法,使學生在探究、質(zhì)疑中獨立思考歷史問題,并學會與同學分享學習心得。
新高考下的歷史學科教學,面對走班制給課堂管理帶來的新問題,歷史學科教師要還要組織好課堂紀律。教師要在課前走進教室,讓學生停止喧囂吵鬧,盡快進入上課狀態(tài)。還可以在課前讓學生講故事,或者播放與課堂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視頻,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有效的課堂教學做好前期工作。
歷史學科作為高一年級每一個學生的必修課,每個學生都要參加學業(yè)水平測試考試,有的學生則要在高一年級后繼續(xù)選學歷史,把歷史作為高考科目,而有的學生則在物理和歷史的二選一模式中選擇物理作為高考科目。這兩類學生,學習歷史的目的和要求不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針對不同的學習要求實施分層教學。針對把歷史作為高考科目的學生,教師不僅要讓他們理解和掌握歷史的基本知識,并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培養(yǎng)他們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通過歷史學科教學培養(yǎng)他們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有效落實學科教學“三維”目標,而且還要按照新高考歷史學科的教學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使學生具備認識歷史問題、分析歷史問題、解決歷史問題的關鍵能力,也使學生具備深入高校后本專業(yè)探索性學習的能力。
歷史教學中的分層教學還體現(xiàn)在對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比如在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把難度低的問題讓學習能力相對差的學生來回答,使這部分學生因?qū)栴}的正確回答而獲得成就感,以提高他們學習歷史的自信心。而對于哪些學習基礎好、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則要提出更高的要求,讓這部分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充分展示個性化的學習,因材施教,正視差異,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愉悅、自信的學習環(huán)境,使每一個學生都獲得不同的發(fā)展。
新高考對高中歷史學科教學的新要求,是高中歷史教學的機遇和挑戰(zhàn),只要歷史學科教師從教學實際出發(fā),善于分析和總結現(xiàn)階段歷史教學的現(xiàn)狀,有效改進教學方法,把新課程的教學要求落實到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學生的學科綜合能力才能得到實實在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