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正龍
(隴南市宕昌縣第一中學 甘肅 隴南 748500)
隨著立德樹人理念的不斷深入,中學教育逐漸“回歸”學生成長。教育工作者逐漸認識到,中學生的全面培養(yǎng)需要對思想理念和行為規(guī)范進行合理引導。在這個過程中,班主任發(fā)揮了重要的引導作用。中學學生的全面培養(yǎng)不僅需注重知識講解,而且還需規(guī)范學生自身的行為。在這個過程中,班主任作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指導者和引導者,承擔著重要的責任。因此,班主任需要有一定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以幫助學生發(fā)展自己的個性和潛力。
班主任管理是班級教學和活動的基礎和前提,包括制度、班風、思想等多方面內容。班主任作為班級管理的核心,承擔著引導學生全面發(fā)展、塑造班級良好氛圍、促進班級和諧等重要任務。班主任管理不僅是課堂教學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保障。班主任通過思政教育和思想引導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政治認同。班主任要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的思想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政治認同,讓學生在思想上得到全面提升。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新時代對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高素質的人才成為了新時代的需要。高素質的人才不僅要有文化素質,還需要有身體素質、心理素質、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修養(yǎng)。學校是人才培養(yǎng)的搖籃,班主任作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角色,應承擔起更多的責任。班主任應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將思政教育融入班級管理工作中。通過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社會責任感[1]。
近年來,隨著教育領域的不斷發(fā)展,教師的教育觀念也在不斷更新。然而,仍有部分教師的教育觀念更新滯后的問題,這導致了一些問題的出現(xiàn)。這些教師將大量精力投入到學生文化課知識教學和常規(guī)班級管理問題上,而對于思政教育的滲透缺乏足夠關注。這種情況下,思政教育與其他教學活動的融合受到了影響,不利于學生在班級生活中充分理解和系統(tǒng)認識思政知識。
思政教育工作是當前高中教育中的一項重要任務,其目的是通過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和價值觀教育,培養(yǎng)他們的思想品質和社會責任感。然而,由于思政教育工作具有較強的知識點抽象性,單純依靠教師講述難以深入理解。傳統(tǒng)枯燥的講述方式難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學生對相關內容的記憶和理解水平較低。
現(xiàn)階段部分教師對融合教育的設計主觀明顯,未充分考量學生學情,致使教學環(huán)節(jié)同學生需求產(chǎn)生脫節(jié),影響融合教育目標達成。同時,大量教學工作內容缺乏針對性,教師面臨事倍功半的教學窘境。這種情況下,教學活動實施效果削弱,影響預期育人目標的達成。為提高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思政教育的效果,教師需客觀認知自身定位,并將學生視為教學過程中的重要角色。教師應該深入了解高中生的實際情況,以便更好地設計教育環(huán)節(jié),提高教學的針對性。
在此基礎上,根據(jù)高中生的生理、心理特點,結合道德認知規(guī)律,以立德樹人為導向,實現(xiàn)思政教育與班主任管理的“一體化”工作推進。在課程內容上應注意開展思政教育具備的重要作用,強調對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需要與高中階段學生的理解能力、思維水平相結合。因此,在“立德樹人”的任務下,需推動思政課改與班主任工作的融合和全方位發(fā)展,從根本上“浸潤”高中生的道德觀念、責任意識和使命感,為高中生的成長奏響“主旋律”。如結合班級管理、思政教學內容,打造有思政特色的課內或課外活動,“唱支紅歌給黨聽”“優(yōu)秀文化進校園”等德育主題教育活動,班主任將這些德育活動滲透到班級管理各環(huán)節(jié),發(fā)揮活動后延作用,灌輸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引導學生吸收優(yōu)秀文化[2]。
更是班主任需要積極地做好分析工作,結合班級生活選取切入點,從而更好地開展思政教育工作。在開展思政教育工作中,與學生之間的充分交流是至關重要的。教師應引導學生實現(xiàn)對于相關問題的合理分析和積極探索,更好地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充分發(fā)展。班主任作為學生的直接表率,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若班主任學識淵博、能力突出、品行端正,將會為學生樹立一個令人尊崇的形象,在班級日常管理中將會有“不令而行”的作用。同時在老師的人格魅力影響下,同學們將會以老師的言行為榜樣,改正自己思想與行為上的不足。因此作為一名班主任要不斷地提升自己的素質,從自己身邊的點點滴滴做起,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來為學生做好表率,積極指導學生。同時,班主任要不斷地學習新的知識,改變傳統(tǒng)的思政教學方式,選擇與學生密切相關的案例進行思政教育,選擇學生關心的社會問題,豐富思政教學的素材,使學生的思想與時俱進[3]。如此方能更好地讓學生對思政教育內容有更深層次的了解,而不是令思政教育僅停留在比較淺顯的層次。
在平時的工作中,教師應該主動地對教育教學問題進行系統(tǒng)性的分析,并與班級生活相結合,選擇思政工作的切入點,這樣才能積極地將思政工作完全地滲透進去,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被思政工作所感染,從而提高他們對思政知識的深層認知。在日常班級管理過程中,教師需適當增效師生互動,通過生活與學習中的常見問題為例,引導學生對相關問題運用思政知識進行多角度分析與思考,并就自己的看法暢所欲言,教師則負責點評,幫助學生形成基本的思政知識體系,指導其日常行為。比如,在滲透愛國主義情懷的思政教育過程中,教師要采用具體活動與日常滲透相結合的方式,增加師生互動,以日常班級管理小事為切入點,引申革命英雄人物、紅色故事等,并與學生積極探討。班主任能夠幫助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根據(jù)自身對于有關人物及事件的看法來引導學生展開思考,并進行思維的發(fā)散,由人及己的分析自己應該如何去做,由此實現(xiàn)班級管理與思政教育的充分融合,同時實現(xiàn)思政教育指導學生行為優(yōu)化的綜合教育效果。在這個過程中班主任通過提出相關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能夠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延伸,這對于提高學生思政水平是很有幫助的[4]。
日常行為規(guī)范評比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班級管理與思政教育的融合活動。這個活動能夠幫助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規(guī)范,培養(yǎng)他們的思想政治品質。班主任應該將這個活動落實到生活實際中,讓學生通過自我評估和互相評估來進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班主任的課堂教育需要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才能夠植根于學生心中。班主任需要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規(guī)矩,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尊重他人,遵守公共秩序等等。這些都是良好的行為規(guī)范和道德規(guī)范,能夠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班主任僅靠“說”所達到的教育效果遠遠低于學生的自覺接受。因此,班主任需要組織日常行為規(guī)范的評比活動,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通過這個活動,學生能夠了解自己與他人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自覺向優(yōu)秀者看齊。例如,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教師可以根據(jù)“組內異質”的特點,把班上的同學分成若干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選,并制定出一套班級日常行為規(guī)范的量化表格,以加減分的方式對同學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通過這種融合教育方式,讓學生了解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錯誤的,以此來促進學生對各種制度的嚴格執(zhí)行和實施。
班主任可以組織以思政教育為主題的班會、隊會活動,通過集體活動來實現(xiàn)對學生個體的教育,以集體力量潛移默化對學生的言行和思想品質產(chǎn)生良性影響。具體來看,班主任可結合重大節(jié)日組織各種班級活動來對學生進行專題思政教育。例如,利用國慶節(jié)的到來開展紅色閱讀、唱紅歌、設計主題手抄報等班級活動,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借由植樹節(jié)的活動,提高同學們對環(huán)境保護的認識;通過“五一節(jié)”的活動,組織學生對班級進行清掃,使同學們有更多的勞動意識,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勞動的精神。在此過程中,學生在學習中既能得到知識,又能感受到樂趣,身體力行的參與班級活動促使自身思想覺悟的提升[5]。不僅如此,班主任還能通過這些集體活動的組織,培養(yǎng)出一種積極向上的班級風氣,增強班級凝聚力,有利于后續(xù)階段班級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
班主任對學生的生活和學習起著重要的指導和引導作用。在進行日常班級管理過程中,班主任要把思政文化完全融入到班級的管理工作中,加強對優(yōu)秀文化的教育和引領,注重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