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加福
一
山因云而得名。
云縈繞著山。云在山頂縈繞不是一兩天,而是長年累月,像兩個愛情篤定的戀人,從牽手那刻起,就有過山盟海誓,深情相擁后再沒有真正分開過,也沒有誰會想分開。
云是悄悄來的。云來的時候,山還在夢里,云不想驚動山,只把山輕輕擁進溫柔的懷里。
沒有誰知道來了多少云,這些云走了多少路。云攆著武夷山山脈西麓一路延伸的腳步,被風領來。
云像風在天空放牧的一群綿羊,跋涉過千里萬里,本想停下來歇息片刻,不承想,這一停就是千年,猶如尋覓一生終于遇到意中人,靈魂有了停泊靠岸的碼頭。
安放愛的地方,安放著最真摯的心,也安放夢與家園。
有一點可以肯定,云來了后,山不再孤單,有了聊天的伴,還可以一起數(shù)星星、看月亮,一起聆聽山下紫云書院抑揚頓挫誦讀詩書的聲音。
山的夢境里,擠進了云的影子,變得豐滿。山不僅是一具骨架,有了肌膚血肉和鮮活的生命。
飄逸的云有了依靠,巍峨的山多了一分柔情滋潤。
山醒了后,才發(fā)現(xiàn)自己披上一件如夢似幻的紗裙,變得風姿綽約。這份仙風道骨,分明在詮釋一種禪意。
云袖長舞。山在云深情的相擁中,羞澀、扭捏,腮邊飛起一抹絢麗的紅霞。
從山清亮的眼眸里,讀到一個詩意的名字——紫云。
當紫云山寺的晨鐘劃破靜寂的時空,攪亂了昨夜繾綣纏綿的一簾幽夢。紫云開始從下往上翻涌、升騰、追逐、嬉鬧,像一群放學歸家的孩子,扔下書包跑到田野四處玩耍。
紫氣東來。此刻的紫云是歡樂的、熱情的、華麗的。
紫云說著纏綿的情話,貼近山的耳畔,絮絮叨叨,沒完沒了。輕輕地說,深情地說,舌頭不停翻卷。一片片,一縷縷,一團團。山被暈染成一幅意境深遠的中國水墨畫。
紫云觀的梵音浸透淡淡的香火味,在每天固定的時段飄起,不緊不慢地鉆出云層,輕輕悠悠地飛向天際。
紫云摩挲著山的臉龐,擦拭著山的脊背,極盡柔情蜜意。山在云的懷里捂得心滋血熱、經脈通暢,俊朗的身姿越發(fā)清新秀麗,一轉身工夫便容光煥發(fā)、神采飛揚。
紫云在第一時間為嶄新的一天剪了彩。
艷陽高懸。一片澄明中,大地氤氳安寧與吉祥。
二
紫云山以一眾峭巖的巍峨矗立固守一種沉默,無論是竹鼠探月、一柱沖天,還是老馬伏櫪、猴王獻桃、神龜進山……各種姿態(tài)的山體均袒露“色如渥丹,燦若明霞”的胸襟。它的坦蕩,與雷公壩水庫對面植被葳蕤的山川形成鮮明反差,又和諧于同一片天空下。紅的赤誠與綠的明艷共舞,成一方山水傳奇。
峭壁上看不到一棵樹、一朵花、一只鳥,似乎陽光來了也難于站穩(wěn)腳跟,只挽留了野生鐵皮石斛淺淺的笑意。一簇簇九死還魂草頑強匍匐在石壁縫隙間,凋零,返青;返青,凋零,始終擎舉著希望,在時光的河里,慰藉人們落寞的眼神。
紫云來了去,散了聚,猶如念念不忘的伴侶,成為山的影子、山的名字、山的皮膚。
據說,仙人曾經來過這如夢似幻的仙境逗留。八仙之鐵拐李弈棋的地方還在,煮茶所用的仙人灶還在。仙人去了四方云游,紫云山寺里的晨鐘暮鼓,依舊會提示每個晨昏的駕臨。紫云觀縹緲的梵音御風而行,唐時的古寺猶在,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持續(xù)六百多年,也沒有走出紫云山的視線。
翻開歷史的畫冊,一架四百多級石蹬搭起的通天梯占據醒目位置。那“篤篤”鑿壁聲,如潮水漫過歲月,在紫云山耳畔回響了數(shù)百年。
依稀聽見樵夫的號子從風中傳來,似還能聞到空氣中燃燒柴火的草木清香。
通天梯通往山頂,通往天際,也通往每一個攀登的勇者靈魂的彼岸。
再貧瘠的地方,也會有倔強的生命。窸窸窣窣拔節(jié)聲,吹響向陽而生的號角,細微卻震耳欲聾,向前、向前,喊醒一個又一個黎明。
三
水從天上來。清澈、透明、純凈,像一塊無瑕的翡翠,不事雕琢,古樸雅致,端莊秀麗。不知是兩岸叢生的翠竹將它浸染過,還是原本就是它洗滌了翠竹。沐過多少唐宋的風,浴過多少明清的雨,才有了今天的淡泊閑適和怡然自得。
那玉液瓊漿,看一眼就讓人心生歡喜。品一口,說不定會醉倒在它懷里,此生都將魂縈夢牽。
無論是竹筏還是輕舟,都是一種不禮貌的打擾。再輕微的聲響,都會讓它失聲喊出疼來。
靜水流深。似感覺不到它的流動,只見兩岸景色不停變換奔赴的腳步。連大氣都不敢喘,就屏住呼吸,聆聽這萬籟俱寂中美妙的音符從水中浮出,從心中浮出。沉淀成一首首清新的小詩,押了山水草木的韻腳,捧在手上讀了又讀。
甚至能聽到翠竹從繁雜的根系里,酣暢地吮吸水的養(yǎng)分;聽到碧水中魚兒們在竊竊私語,交換各自的心事。
只有灰鷺才配得上這里,這大自然的精靈,是上天的使者,也是這方水域的守護神。一只、二只、三只……舒展著翅膀,攜一縷清風劃過優(yōu)美的弧線。從竹林飛過水面,從水面飛向藍天,從藍天飛往心空。
每一雙翅膀都是自由的代名詞,每一次飛翔都是對自然的向往。
唯有心無旁騖,才能寧靜致遠。
迷惘的人終會幡然醒悟走出夜的黑,在一片澄明中,感受到如釋重負的輕松。
或許,唯有此刻,抵達質樸原鄉(xiāng)的那個靈魂,才與最初真實的自己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