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河海大學 胡旭宇
高等院校的離休退人員管理與公司、企業(yè)單位離退休人員管理有所不同,所有離退休人員的人事關系保留在學校人事部門,由學校離退休工作處統(tǒng)一管理日常事務,黨員同志的組織關系轉入學校離退休處黨工委管理。全校離退休教職工黨員在離退休處黨工委的領導下,按照學校黨政職能部門、教學研究部門和后勤服務部門的分類建立若干個黨支部,如遇到同一個黨支部黨員人數較多時,再分為第一、第二和第三黨支部[1]。一般情況下,黨員人數超過50 人,可分為二個黨支部,這樣便于日常工作運行管理。
高校教職工黨員離退休后大部分人員選擇在家享受退休生活,也有少數黨員教師依舊在從事教學、學術及科研方面的工作,如:參與民辦學院的教學和管理工作,參加銀齡計劃項目,積極支助西部及邊遠地區(qū)的高等教育事業(yè)建設發(fā)展,還有一些管理人員在本校從事一些輔助性的管理事務工作。高校離退休人員較多,在某所百年歷史的綜合型大學中,離退休教職工有1500 多人,其中黨員有700 多人。以學院為例,學院有離退休教職工85人,其中黨員有39人,黨員占離退休教職工的45.9%。在離退休黨員中,90周歲以上的高齡黨員有3人,80~89周歲有19人,70~79周歲有7人,70周歲以下有9人。如此龐大的人數確實給離退休工作處的日常工作增添了許多困難。針對這種狀況,許多高校的二級機構成立了各自的離退休教職工協(xié)會,簡稱退教協(xié)會,協(xié)助本校離退休處黨工委安排處理離退休人員的日常工作事務,起到了較好的輔助協(xié)作作用。
高校離退休教職工黨支部在學校黨委的領導下,通過離退休處黨工委的指導開展黨支部日?;顒?。離退休教職工黨支部組織健全,支委會工作認真盡職,全面完成學校離退休處黨工委交辦的各項工作任務。離退休教職工黨支部定期進行黨組織生活活動,內容為學習相關文件報告,收看視頻講座,參觀黨史教育基地等。由于受近三年來新冠疫情的持續(xù)影響,黨支部組織活動基本上選擇視頻會議方式進行,主要內容為學習離退休處黨工委布置的相關學習材料以及自主選擇《學習強國》平臺上的相關學習內容。對于操作智能手機和電腦比較困難的高齡以及健康情況不允許的黨員,可依據自己的身體情況自我選擇學習方式。通過多渠道、多方式的學習,增強了黨員同志的黨性和原則性,也極大地拓寬了離退休老同志的視野,增添了日常生活樂趣。
(一)抓好支委工作促進組織建設。高校離退休教職工黨支部的自身建設就是要認真抓好黨支部委員會的建設工作。黨的二十大報告的第一部分指出:“十年來,我們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堅持打鐵必須自身硬,從制定和落實中央八項規(guī)定開局破題,提出和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以黨的政治建設統(tǒng)領黨的建設各項工作,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同向發(fā)力,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持續(xù)開展黨內集中教育,提出和堅持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突出政治標準選賢任能,加強政治巡視,形成比較完善的黨內法規(guī)體系,推動全黨堅定理想信念、嚴密組織體系、嚴明紀律規(guī)矩?!盵2]
高校黨支部肩負著對全體黨員同志學習、教育和管理的重任。離退休黨支部是學校黨組織聯(lián)系離退休黨員的紐帶,可以使離退休黨員感受到黨組織和單位的關心與愛護。完善高校離退休黨支部建設,主要在于抓好支委會的自身建設工作。黨支部書記及支部委員要率先做好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強化政治理論學習、研究和探索,堅定中國共產黨的理想和信念,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平時多學習,勤思考,自覺學習黨史黨章,遵守維護黨章,積極關心關注國內外重大新聞及事件的報道,以及官方主流媒體的評論,努力發(fā)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在任何時刻、任何場所都要做到用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和要求來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牢固守住做人、做事的底線,在全體黨員中起到示范榜樣作用。從而使黨支部形成一個堅強的戰(zhàn)斗堡壘,在黨組織的工作中發(fā)揮出排頭兵和尖刀班的引領作用[3]。
高校離退休黨支部由支部書記、組織委員和宣傳委員組成。黨支部書記全面負責黨支部工作,組織委員主要負責黨費收繳及匯總統(tǒng)計,宣傳委員主要負責新聞報道及參觀聯(lián)系等工作。黨支部委員會成員工作分工明確,但也相互兼顧。由于離退休黨員的居住地較為分散,黨支部建立了離退休黨員微信群,支委會成員又建立了三人工務小群,平時相互溝通,遇到重大問題時先在三人群中討論分析,表達各自觀點,提出解決方案,最終形成較為一致的、可行的方式方法,用于指導實際工作。同時,近三年中,支委會同志多次上門看望高齡老黨員,電話聯(lián)系居住在外地的黨員,再三叮囑他們要多多保重身體,并詢問有什么需求,需要協(xié)助解決什么問題,主動幫助他們辦理黨費交納等事項,在全體黨員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完善各類學習規(guī)范制度建設。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多次提出要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大力提高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建設學習型社會已成為我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目標。高校離退休黨支部要積極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的進程,組織好黨支部的各類學習,落實好黨中央的各項指示精神,帶領全體黨員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和中國共產黨章程,深刻領會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內涵及現(xiàn)實意義。
新形勢下,我們要學懂弄通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深刻內涵。中國式現(xiàn)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既有各國現(xiàn)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中國式現(xiàn)代化是人口規(guī)模巨大的現(xiàn)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xiàn)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xié)調的現(xiàn)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xiàn)代化,是走和平發(fā)展道路的現(xiàn)代化。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長期探索和實踐的基礎上,經過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chuàng)新突破,我們黨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xiàn)代化。作為高校離退休黨支部的黨員,雖然退休了,但是學習沒有停止。離退休老同志堅持學習,勤于思考,不斷用腦,有助于延緩衰老,延年益壽。同時,高校離退休黨支部黨員可以靜心總結一下自己在職期間工作上積累的成功經驗以及工作中取得的主要成果,以便匯總反饋給原部門單位科室,積極有效地指導年輕同志成功,為學校、學院可持續(xù)發(fā)展和高質量發(fā)展獻言獻策,從而更好地改進和完善學校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有效促進學校各項事業(yè)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4]。
在完善學習的過程中,高校離退休教職工黨支部可充分運用中宣部推出的網絡學習平臺——“學習強國”進行自主學習?!皩W習強國”平臺的推出,積極把握當代社會環(huán)境中人民群眾在思想文化方面的需求,有利于主流媒體弘揚當代社會核心價值觀,傳播社會主義正能量?!皩W習強國”學習平臺可在手機上操作,也可在電腦上使用,操作使用比較便捷,簡而易學。如:有的離退休黨員自2019 年開通“學習強國”以來每天堅持做學習強國答題,學習積分已達69000 多分。通過“學習強國”平臺的學習,離退休黨員可以極大地開闊視野,增添智慧與技能,開心順利安度退休生活。同時,通過學習和了解政治、經濟、科教、文化、影視、軍事、美食、健康、老年等內容,尤其是在老年欄目中,又開設了老有所學、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為、老有所安六個非常適合于離退休人員閱讀與學習、娛樂與休閑的老人專欄,促使離退休黨員的退休生活更加多姿多彩,燦爛絢麗。
(三)支部協(xié)同共建,發(fā)揮退休余熱。高校黨支部建設工作可以通過兩個黨支部相互學習探討來共建,如:離退休黨支部與在職黨支部開展共建互學,從不同層面探討新時代高校黨建工作創(chuàng)新引領高校各項事業(yè)全面高質量發(fā)展的新思路和新方法[5]。高校離退休黨員雖然離開了工作崗位,但他們在長期工作中積累的經驗與成果非常值得年輕同志去認真學習與思考,并加以總結與吸取。
高校黨支部可定期組織相關退休黨員教師及管理人員參與學校在職黨支部及系所教研室舉辦的各類學習研討活動。年輕黨員教師與老黨員教師通過相互問候、相互聊天的方式來探討創(chuàng)新與完善學校各項事業(yè)發(fā)展的新思路和改進方法。學校的二級學院也可設置退休人員流動辦公室,分時分批請相關退休人員(含非黨員)回原單位走一走、看一看、串個門,在平靜自如的氣氛中溝通交流,拉拉家常,共同回顧教學、科研、管理工作上出現(xiàn)的問題,深入探討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新思路及新方法。同時,老黨員、老教師可將自己工作中的感悟、積累以及成功失敗的經驗教訓直接傳授給青年教師,指點青年教師成長。讓離退休黨員教師及非黨員教師繼續(xù)發(fā)揮余熱,更好地為高等教育事業(yè)再做新的貢獻。
高校黨支部還可組織離退休教師(含非黨員)與在校學生社團進行共建活動。通過離退休老黨員、老教師與在校青年學生交往互動,分享老黨員老教師年輕時代的艱苦奮斗歷程及勤奮鉆研的好學精神,學習老黨員、老教師對工作高度負責的事業(yè)心和責任感。通過“一老一小”的交往活動,促使老黨員、老教師煥發(fā)青春,也使青年人以老黨員、老教師、老前輩為榜樣,發(fā)奮學習,立志報國。從而使在校青年學生進一步形成尊老敬老,愛老養(yǎng)老的思想觀念,為樹立尊重老人的良好社會風氣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增添人文關懷,弘揚友善精神。高校離退休教職工黨支部黨員普遍年齡較大,在日常組織生活中需要關心和照顧的工作較多。這就需要離退休黨支部具備高度的責任心,牢固樹立以人為本,人性化管理和人情化落實的新理念,在組織安排黨員生活活動時要做到計劃合理、方案簡便,遇事做到人性化關懷,確保老同志身體健康。
針對高校離退休教職工黨支部的實際情況,支委會在日常組織生活活動中可根據本支部黨員的具體情況,按年齡大小分為低齡老人和高齡老人組,讓低齡老人組黨員去幫助高齡老人組黨員,特別是有的高齡老黨員不太會使用智能手機和電腦,這就更需要得到他人的幫助,通過這樣多次“一對一”可以逐步促進高齡老人掌握智能手機的使用方法,從而有效增添高齡老人的生活樂趣[6]。同時,黨支部要積極主動關心關照高齡、重病、住養(yǎng)老院及行動不便的老黨員,做到定期上門慰問或電話問候等人性化關懷。
高校離退休教職工黨支部活動可有效安排貫穿人文關懷情景的活動,無論在平時的黨支部學習活動中,還是在每屆支委會換屆時,均可舉行支委會工作研討會,請擔任過支委會成員的同志結合自己實際工作中的情況來講述任職期間發(fā)生的故事,如:在近三年的黨費交納工作中,由于新冠疫情影響,許多高齡黨員面臨著不會使用電子支付又無法到單位交納黨費的困境,在這種情況下,黨支部組織委員克服多種困難,堅持上門辦理黨費交納事項,其中走訪最遠的路程有20 多公里。同時,在黨費交納的過程中,所有高齡黨員均表現(xiàn)出極高的黨性和思想境界,其家屬及子女們也積極協(xié)助配合,場景感動人心。這正是人世間友善與情懷的真實寫照,像這種源自身邊的真實故事一定會產生更好的教育意義和影響力。我們要大力弘揚這種精神,把高校離退休教職工黨支部的建設工作做得更好。
高校離退休教職工黨支部建設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工作任務。高校離退休教職工黨支部不僅肩負著對離退休黨員同志的學習教育和培訓管理,同時還承擔著對全體離退休人員的關心與愛護。隨著我國社會人口老齡化的到來,各種問題必將更加突出,這就需要我們用黨建工作創(chuàng)新來引領全社會關愛、關注、尊老、敬老和養(yǎng)老問題,使離退休老黨員、老教師更好地為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發(fā)揮余熱,再做貢獻。通過高校離退休教職工黨支部與在職教職工黨支部的互助共建,使高校離退休教職工黨支部的建設更加完善,更具備戰(zhàn)斗力,為全面實現(xiàn)中國式現(xiàn)代化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