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媛媛
潤燥,是秋季養(yǎng)生的重點。進入秋季后,氣候逐漸干燥,因燥邪所致的咳嗽日漸增多,必須通過“潤燥”予以調養(yǎng)。而潤燥的重點經絡應是肺經,所以今天特別給大家介紹一種秋季潤肺首選的中藥——貝母。
聽到貝母這個名字,人們可能會首先想起貝類生物。但貝母可不是動物,而是一種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這種植物具有纖細、針形的葉子,漂亮的紫色或黃色的燈籠狀花朵。不過更重要的是它那地下小巧玲瓏的圓錐形鱗莖,這才是它的藥用部分。貝母也正因為這種鱗莖“形似聚貝子”而得名。貝母的藥用歷史十分悠久,最早記載為漢代的《神農本草經》,南朝陶弘景則在《本草經集注》中對貝母的藥性進行了系統(tǒng)介紹。
浙貝善清熱,川貝潤肺佳
說到貝母,很多人可能還有些陌生,可要是提起川貝,那可就廣為人知了。因為大名鼎鼎的川貝枇杷膏的君藥就是川貝母。其實,貝母在我國四川、青海、云南、陜西、甘肅、浙江、安徽、新疆、華北等地均有分布。我們通常以其主產地為其命名,比如川貝母和浙貝母因其主產地分別在四川和浙江而得名。
《本草匯言》將這兩種貝母功效分類比較:“貝母,開郁、下氣、化痰之藥也。潤肺消痰,止咳定喘,虛勞火結之證……必以川者為妙。若解癰毒,破癥結,消實痰,敷惡瘡,又以土者為佳……二者以分別用?!贝颂幍摹按ㄕ摺敝傅氖谴ㄘ惸福琳咧傅木褪钦阖惸?。市面上最常見的也就是這兩種貝母。
明代《本草原始》將貝母分為南、西貝母兩類,其中南貝母主要指浙貝母,而西貝母則主要指川貝母。貝母區(qū)分始于臨床功效,逐漸冠以產地之名劃分開來,使用時要注意兩種貝母的區(qū)別。
簡單而言,川貝母和浙貝母均有清熱散結、化痰止咳的作用。川貝母散結作用較弱,滋潤性強,因此偏于潤肺化痰,多用于肺虛久咳、燥咳。浙貝母散結力強,開泄力大,因此偏于清熱化痰,多用于風熱暴咳、痰熱咳嗽、熱毒瘡癰等。它們的藥性各有特點,使用貝母時應根據病情需要選擇。秋季潤肺養(yǎng)陰首選還是川貝母。
秋季潤肺之首選——川貝母
川貝母是一味名貴中藥材。藥用始載于明代的《滇南本草》一書。川貝母呈卵圓形,顆粒大小均勻,直徑一般不超過1厘米。
川貝母是止咳化痰的良藥,中醫(yī)處方用量相當大。以川貝母為原料生產的中成藥達100種以上,廣受歡迎。
川貝母性微寒、味苦、甘,能夠清肺化痰,又善滋潤,故同時能潤肺止咳,特別適用于內傷久咳不止,燥痰、熱痰之癥??捎糜谥委熽幪搫谒?、久咳有痰者,亦可治療肺熱、肺燥咳嗽等癥。川貝母還能散結消腫,可用于治療痰火郁結導致的瘰疬之癥,如熱毒壅結所導致的瘡瘍、乳癰,以及治療肺癰咯吐膿血、胸悶咳嗽之癥?,F(xiàn)代醫(yī)學體外抗菌實驗證明,川貝母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能抑制大腸桿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生長繁殖;川貝堿則具有降壓作用。
秋季潤肺止咳常用搭配
川貝枇杷膏
材料:枇杷1500克,川貝母3克,冰糖280克。
制作方法:首先把川貝母焙干,碾壓成粉,備用。枇杷去皮去籽,取出果肉,沖洗干凈,瀝干水,把果肉放入料理機,打成果漿,隨后將果漿倒入搪瓷鍋,中火加熱至冒泡后,加入冰糖,改小火慢慢熬,需用木勺不停地攪拌,用勺子舀掉少許泡沫,此時加入川貝母粉繼續(xù)熬一會兒,至完全成為膏狀即可。放涼后裝入開水燙過的玻璃瓶,密封,放入冰箱,需要吃的時候舀一勺直接食用。
功效:清熱宣肺,化痰止咳。
川貝雪梨冰糖膏
材料:雪梨1個,冰糖25克,川貝母少許。
制作方法:雪梨洗凈削皮,把頂部切開,去掉梨核。梨中放入幾粒川貝母和冰糖,蓋上梨蓋,用牙簽固定。然后將雪梨放入碗中,加冰糖、水,隔水蒸30分鐘即可。
功效:清熱、化痰、止咳。
川貝母燉羅漢果
材料:川貝母15克,冰糖30克,羅漢果40克。
制作方法:將川貝母研成細粉,羅漢果洗凈后用手捏碎,冰糖打碎成屑。然后將川貝母粉、羅漢果放入燉鍋內,加水1200毫升,置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煮20分鐘,加入冰糖即成。
功效:潤肺止咳、清肺潤喉,可治療肺熱咳嗽、便秘、支氣管炎、喉痛聲嘶。
服用禁忌
川貝母、浙貝母性質寒潤,只適合熱咳,寒咳、濕痰不宜使用。不宜與川烏、制川烏、草烏、制草烏、附子同用。服用川貝期間忌食辛辣、油膩食物。脾胃虛寒及寒痰、濕痰者不宜或慎服川貝。支氣管擴張、肺膿瘍、肺心病、肺結核、糖尿病患者應在醫(yī)師指導下服用川貝?!按ㄘ悷跹├妗币膊皇侨巳诉m宜,需辨證施膳。川貝母的用量和服用時長都需謹慎,建議遵醫(yī)囑,不可自己隨意服用。
草藥貝母的傳說
傳說,在很久以前,四川有一位貧窮的婦女姓李,患有肺癆,孕三胎,均產下死嬰。其丈夫與公婆生怕斷了香火,終日六神不安。一個巫婆聽聞,于是上門妄稱有安胎神術,丈夫與公婆大喜,急忙將巫婆請入家中。巫婆在一番裝神弄鬼后,說:“你的媳婦屬相是虎,虎要吃人?!惫怕牶?,嚇得面如土色,便問如何解救。巫婆說:“只要你媳婦服下我的馴虎桃符,將來孩子出生后,再讓孩子的母親遠遠避開,就可逢兇化吉。”丈夫與公婆聽后信以為真,并重謝了巫婆。
第二年,李氏就產下一個男嬰,公婆命人將李氏五花大綁,送至深山老林,恰巧遇見一位名醫(yī)上山采藥,名醫(yī)問明情由后,將李氏帶回了自己家,每日上山挖回一種草藥鱗莖,給她煎服。經過半年的治療,李氏的肺癆痊愈了,名醫(yī)便將她送回家中,但是孩子因病已經夭折。隔年,李氏又生下一個男孩,全家皆大歡喜。李氏為紀念這段辛酸往事和名醫(yī)治病救人之恩,又由于草藥鱗片形狀像一個個小貝殼,便把其稱為“貝母”。從此,“貝母”的名字就這樣流傳下來了。
鏈接:買正宗川貝母,記住這四步
川貝母大多產于高山草地,產量有限,因此價格較為昂貴,市面上常出現(xiàn)一些冒充川貝的次品和偽品,因此在購買的時候需要仔細鑒別。
一看外形——正品:呈類圓錐形或近球形,外層鱗葉兩瓣,大小懸殊,大瓣緊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俗稱“懷中抱月”,頂端閉口,底部平整。偽品:外觀呈不規(guī)則圓錐形,一側有一縱溝,外層有鱗葉一瓣,頂端漸尖,底部呈臍狀凹入。
二看顏色——正品:為白色或類白色。偽品:為黃白色或黃棕色。
三看質地——正品:質地堅硬而脆,斷面為白色而富于粉性。偽品:質地堅硬不易破碎,斷面類白色或黃白色,呈角質樣或略帶粉性。
四聞氣味——正品:氣微,味微苦。偽品:氣微,味苦而微麻。
川貝母的秋季食療藥膳
除了藥用價值以外,川貝母也是一種常見的藥膳食材。本期向大家介紹幾款川貝母的藥膳美食。
川貝粥
原料:川貝母粉5~10克,粳米100克,白砂糖適量。
做法:淘洗干凈的粳米加白砂糖煮粥,粥快熟時加入川貝母粉,煮沸即可。宜溫熱服食,每天服2次,可作早餐、晚餐。
功效:具有潤肺養(yǎng)胃、化痰止咳等作用,適用于病弱老年人服用。
川貝釀梨
原料:川貝母12克,雪梨6個,糯米100克,冬瓜條100克,冰糖180克,白礬適量。
做法:將糯米淘洗干凈,蒸成米飯;冬瓜條切成黃豆大顆粒;川貝母打碎;白礬溶化成水。將6個雪梨去皮后,均由蒂把處以刀切下一塊為蓋,用小刀挖出梨核,再把它們浸沒在白礬水內,以防變色,然后將梨在沸水中燙一下,撈出,放入涼水中沖涼,再撈出放入碗內;將糯米飯、冬瓜條和適量冰糖拌勻后和川貝母都分成六等份,分別裝入6個雪梨中,蓋好蒂把,裝入碗內,然后上籠,沸水蒸約50分鐘,至梨熟爛后關火。將鍋內加清水300克,置武火上燒沸后,放入剩余冰糖,融化收濃汁,待梨出籠時,逐個澆在雪梨上。
用法:服用時,每次食用雪梨1個,早晚各服1次。
功效:潤肺消痰、降火除熱,適用于肺癆咳嗽、干咳、咯血等癥。
川貝蒸雞蛋
材料:川貝6克,雞蛋2個,鹽少許。
做法:川貝打粉,備用;雞蛋打入碗中,加入少許鹽,攪拌均勻;將川貝放入雞蛋中,入蒸鍋蒸6分鐘即可。
功效:清熱化痰、滋陰養(yǎng)肺,適合肺虛咳嗽的患者食用,可輔助治療百日咳、肺炎、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咽炎等病癥引起的咳嗽癥狀。
川貝母燉豆腐
材料:豆腐300克,川貝母25克,蒲公英20克,冰糖適量。
做法:川貝母打碎或研成粗米狀;蒲公英洗凈,煎取藥汁備用;豆腐放燉盅內,里放川貝母、冰糖、蒲公英藥汁,蓋好,隔滾水文火燉藥1小時,吃豆腐及川貝。
功效:川貝母具有清熱化痰、軟堅散結的功效;蒲公英可清熱解毒、消癰排膿,兩者合用,對肺膿腫、乳腺炎均有食療效果。
川貝燉鷓鴣
材料:鷓鴣700克,光雞300克,瘦肉200克,火腿30克,川貝母12克,桂圓肉20克,生姜2片,食鹽3克,雞精2克,味精4克,濃縮雞汁2克,花雕酒3克。
做法:鷓鴣脫毛,開膛去內臟,光雞洗凈后斬件,瘦肉切成粒,火腿切方粒,然后一同焯水去血污;把所有原材料裝入燉盅,燉約3小時;將所有調味料放入燉好的湯中,調勻即可。
功效:化痰、止咳、潤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