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單 芳
紙杯是一種常見的生活用品。在幼兒園大班的建構區(qū)中,紙杯可以作為一種低結構材料供幼兒進行創(chuàng)意組合。當教師在建構區(qū)中投放大量的紙杯后,一場關于紙杯疊高的挑戰(zhàn)賽在班里拉開了帷幕。在不斷建構和挑戰(zhàn)的過程中,幼兒的意志也得到了相應的發(fā)展。
意識使人自覺地展開有目的的行動,組織行動過程。為了提高幼兒對紙杯建構的興趣,這次的材料教師沒有直接向園部進行請購,而是讓幼兒自行收集。第二天,幼兒便從家里拿來了不少的紙杯。另外,為了引起幼兒挑戰(zhàn)的興趣,教師還收集了紙杯疊高的圖片。
這天早上,嘉嘉、航航、睿睿三人拿著紙杯到桌子上進行挑戰(zhàn)。三人在商議后決定搭一個“金字塔”。他們先用紙杯搭了一個單排的7 層高的三角形,隨后要在這一排的前面再搭一排,只是這一排要比之前的一排矮一層。三人在合作下搭到第5 排時,完成過半的“金字塔”突然倒塌。睿睿對嘉嘉喊道:“我跟你說,要慢一點搭。剛才有的紙杯都沒有放在兩個紙杯的中間,你就繼續(xù)往前搭了。”嘉嘉手里拿著杯子對睿睿說:“我只是想快點完成。好吧,我們重新搭,這次我會搭好的?!?/p>
在他們的調整和耐心建構下,一座多層高的9 排“金字塔”完工了。但他們似乎并不滿足于這個高度,航往第一排紙杯的頂端繼續(xù)疊放紙杯。他采用一只杯子正放、一只杯子倒扣的形式,利用杯子底部的平面繼續(xù)將杯子壘高,但放不了幾個,杯子就倒了下來。嘉嘉看到后說:“如果有個東西架在兩個杯子的中間,再往上壘杯子說不定就更穩(wěn)了?!鳖nl`機一動:“有了!”他快步走到益智區(qū),取走架子上的撲克牌,遞給航航:“你試試用這個行不行?”航航接過撲克牌,將撲克牌放在一個紙杯上后再往上面放紙杯,這樣一層層地放,的確要比之前穩(wěn)固了。最終,在三人的合作下,一個多層多排的“金字塔”完成了。
這次他們搭建的“金字塔”是層疊壘高上去的,由于壘高時沒有找到穩(wěn)固的著力點,坍塌了一大半。三個小伙伴在觀察后發(fā)現,上一層的紙杯只有放在下一層兩個紙杯的中間才能保證其穩(wěn)固性。當遇到紙杯無法單一往上壘高時,他們開動腦筋,主動尋找現有材料紙牌來進行嘗試,最終成功解決了問題。
在建構過程中,幼兒通過思維、創(chuàng)造和動手操作來反映現實生活的所見所聞,融操作性、藝術性、創(chuàng)造性于一體。通過建構游戲,他們獲得豐富的感知經驗,得到了良好的情緒體驗,發(fā)展了動手能力和建構技能;更重要的是在與同伴交流、協商的過程中,學會分享與合作,嘗試開拓與創(chuàng)新,體驗成功與挫折,進而發(fā)現自我,肯定自我,提高交往技能[1]。另外,在建構中,他們還會主動尋求新材料來解決問題,同時也發(fā)現紙牌的壘高還可以借助其他材料來實現。
幼兒行動的動機和目的往往是一致的。大班幼兒在游戲中會為了更好地進行游戲,而有目的地尋找替代物,改造已有事物。如果成人能注意啟發(fā)幼兒自己提出行動目的,鼓勵他自己選擇行動方法,那么幼兒意志行動的獨立性就能較迅速形成并提高[2]。
小金和瑤瑤在用紙杯進行建構的時候,教師覺得用紙杯圍起來的圓看上去很擠。于是,教師提議在保證能夠建構的前提下,能不能用什么材料使得紙杯之間的空隙變大,并建議她們在教室的不同區(qū)域里尋找一下。在搜尋了一番后,她們沒有用上次用過的紙牌,而是找到了美工區(qū)的冰棍棒。
兩人在排列紙杯時,將兩個杯子間的間距拉開,將一根冰棍棒放在兩個杯子上。在這樣用紙杯和冰棍棒圍了一圈后,她們開始放第二層紙杯,但紙杯放上去很容易倒?!靶〗?,放一根冰棍棒好像不行,杯子不穩(wěn),會掉下來的?!爆幀帉π〗鹫f。“是的,我也發(fā)現了,我們放兩根試試?!毙〗鸹卮鸬?。她們將原先的冰棍棒稍微挪了下位置,給另一根冰棍棒騰出位置。很快第一層被改造完成。她們開始在冰棍棒上放置紙杯并將紙杯放在了下一層紙杯的上方的位置?!艾幀帲矣X得這樣放不是很好看,我們要不要把紙杯放在冰棍棒的中間試試?”小金問瑤瑤?!拔乙灿X得這樣不是特別好看,我們來試一下吧!”瑤瑤表示同意。于是,她們開始對第二層紙杯的位置進行調整,并按照第一層的搭建方式,放上了冰棍棒?,幀幷f:“看,這樣還挺穩(wěn)的,杯子沒有倒。我們可以用這種方式繼續(xù)搭。”小金則提議道:“好的,我們看看今天游戲結束前能搭多高。”在有了經驗后,后面的搭建就快了不少。在游戲結束前,她們共搭建了5 層由紙杯和冰棍棒組合而成的建筑。
小金和瑤瑤在搭建時,會對建筑的外形進行思考,她們覺得只由紙杯建構而成的建筑看上去擁擠了些,于是兩人主動尋找能用來架空的材料。她們在找到冰棍棒后,進行了嘗試與調整,最后決定把兩根冰棍棒架在兩個紙杯的中間。為了讓建筑看上去更有層次感,她們對上一層紙杯的位置也進行了調試,兩人覺得將紙杯放在兩根冰棍棒的中間最合適。
建構區(qū)為幼兒提供一個開放的建構游戲的環(huán)境,它鼓勵幼兒自主選擇、大膽操作與自由探索,讓幼兒在與各種建構材料的相互作用、與同伴教師的互動中得到全面發(fā)展。低結構的建構材料往往更能引發(fā)幼兒的思考,他們在建構過程中,能結合自己的已有經驗以及個人觀點,對材料本身提出疑問。一般這種情況下,教師會參與幼兒的活動,與他們一起思考可以加入何種材料。但案例中的這兩個幼兒在遇到問題時,已經能嘗試尋找解決的辦法,并在嘗試與協商中不斷調整自己的作品。她們不僅感受到了與同伴合作的樂趣,更體驗到了自己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意志行動是一種特殊的有意行動,它的特點不僅在于自覺意識到行動的目的和行動過程,還在于努力克服前進中的困難。行動過程中的堅持性是學前兒童意志發(fā)展的主要標志。
這天幾位小伙伴拿著紙杯和冰棍棒又開始了挑戰(zhàn)。在搭了三層組合后,小金對祺祺說:“我覺得我們可以試一試一層比一層小的那種建筑,就像金字塔那樣的,到了頂上就成尖的了?!薄翱梢匝剑俏覀兙蛠泶顐€‘金字塔’吧!”祺祺提議道?!拔矣X得如果要比下一層小,我們放紙杯時就不能放在冰棍棒的中間了,位置需要調整一下,這樣新的一層才能比原來少一個紙杯?!薄拔覀円黄饋碓囈辉嚢桑 毙〗鹋d奮地回應道。
兩個小伙伴先在第三層上放上數量比原來的一層少一個的紙杯,然后再用冰棍棒把這些紙杯連接起來。針對冰棍棒不能連接的地方,他們再對紙杯間的距離進行調整。在反復調整后,第四層紙杯放好了。他們如法炮制,用少放一個紙杯后再用冰棍棒連接紙杯的方式搭了一層又一層。在他們搭到了一層只由三個紙杯組成的圍合后,他們直接在上面放了一個紙杯作為塔的頂端。就這樣,一個高高瘦瘦的“金字塔”在他們的合作下完工了。
同樣是搭“金字塔”,幼兒由最初的只用紙杯一種材料,演變?yōu)橛眉埍捅靼艚M合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自己提問,自己嘗試,自己探索。他們認識到,在用紙杯搭金字塔時,每一層要比下面的一層少一個紙杯。在加入冰棍棒后,他們結合已有經驗進行了嘗試,并在嘗試中不斷調整,克服困難,得出了一套屬于他們自己的建構方法。
幼兒期是幼兒行為能力發(fā)展的關鍵期和最佳期。大班幼兒的抽象邏輯思維已經萌芽,對符號、簡單文字和線條等理解能力較強。為了幫助幼兒在紙杯建構上有所突破,教師提供了空白的小冊子,供幼兒嘗試記錄每次建構的形態(tài)。
一天嘉嘉來園后,在建構區(qū)里取了紙杯進行建構。他把幾個紙杯放在四個不同的位置,并在它們中間也放了一個紙杯,隨后將冰棍棒將四個角上的紙杯分別和中間的紙杯進行連接。在調整了紙杯與冰棍棒的位置后,嘉嘉拿起了教師新投放的空白冊子,在里面畫起了自己建構的形態(tài)。
過了幾天后,天天翻到了嘉嘉畫的圖紙,他將圖紙放在一旁,用紙杯將圖紙上的形態(tài)進行了復原,隨后又用紙杯在這個基礎上往上搭建了一層縮小版的,并用不同的顏色在嘉嘉的圖紙上進行了記錄。
教師是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本次的挑戰(zhàn)中,教師做了材料支持和前期指導。這次,嘉嘉成功地完成了這項用抽象的符號記錄立體實物的挑戰(zhàn)。讓教師更驚喜的是,天天居然能用實物將嘉嘉的繪圖還原,還在嘉嘉繪圖的基礎上又進行了繪制??梢?,只要教師給予有效引導,幼兒就會有所成長。
要解決幼兒的創(chuàng)造“自由”,就要讓他做有意思的活動,開發(fā)他們的潛能,釋放他們的才能。手腦并用是創(chuàng)造教育的開始,手腦雙全是創(chuàng)造教育的目的。建構游戲是一種造型藝術活動。游戲材料只有通過幼兒排列、連接、拼擺等構造活動才能產生千變萬化的造型。在幼兒認識了多種材料、掌握了方法的基礎上,教師讓他們進行放射性聯想,尋求其他方法及替代物,從而將游戲活動不斷向前推進。在案例中,幼兒主動尋求類似特點的替代材料進行游戲,通過探索得出“紙杯的層疊建構必須要有支撐”的結論,于是首先探討并實踐怎樣才能搭得又穩(wěn)又高。之后,他們找來了冰棍棒來替代原有材料進行相同內容的搭建活動,在此基礎上又利用以往的知識結構,將原先的建構技巧靈活地運用到新材料上。
幼兒在這次的挑戰(zhàn)賽中,主動支配和調節(jié)自己的各種心理過程,提高了心理活動的主觀能動性,自身的意志發(fā)展有了一個質的飛躍。
在“紙杯疊高挑戰(zhàn)賽”的主題建構活動中,幼兒的經驗和興趣能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建構游戲。教師觀察完整的“紙杯疊高挑戰(zhàn)賽”主題建構游戲,時時關注幼兒,通過觀察給予他們有效的支持,收獲頗多。
幼兒制訂建構計劃、繪制設計圖充分說明他們建構具有目的性。建構活動后,對照建構結果,有的說已經完成,有的說沒有完成,說明他們中途主意發(fā)生了改變,在不斷出現新困難時,通過協商嘗試解決問題。
幼兒先在小小的桌面上進行設計、搭建,然后慢慢地轉移到地板上,最后走進自己搭建的紙杯樂園中。在游戲中,他們自主設計、大膽想象,巧妙地利用替代材料,運用平鋪、架空、壘高、交錯、穿插、連接、表征、模式等建構技能,創(chuàng)造出一個又一個模型。面對困難他們想辦法解決,堅持完成建構作品。每一個幼兒都是建筑大師,他們在游戲過程中展現無限創(chuàng)意,盡情地宣泄個性。幼兒豐富的想象力讓生硬的紙杯變成了摩天大樓、城堡、公寓樓……在幼兒建構的過程中,教師通過近距離且有目的的觀察,了解他們在游戲中的真實情況,及時跟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豐富并拓展幼兒的經驗。
教師在觀察中發(fā)現了幼兒建構的興趣點。為了讓幼兒更好地在游戲中表現出自己的想法,教師不是簡單地教幼兒如何去建構,而是豐富幼兒的經驗,促使幼兒在建構中有意識地遷移已有經驗。在幼兒建構過程中,教師及時關注,第一時間給予支持與幫助;當幼兒面臨困難時,教師會認可幼兒的建構,給予鼓勵,給予建議,增強幼兒自信心。同時,教師也會參與游戲,與小組或個別幼兒互動,聽取他們的想法,創(chuàng)設建構挑戰(zhàn),激發(fā)幼兒生成新一輪的建構環(huán)節(jié)。
小小紙杯就像一把開啟建構之門的鑰匙,幼兒用豐富的想象、靈巧的雙手精心地構建了心中的紙杯樂園。維果斯基說過:“建構活動和環(huán)境的第一責任,可以用‘沉默的’和‘明顯的’兩個方法來實踐?!弊屛覀冊谟^察中解讀童心,為幼兒插上隱形的翅膀,建構游戲,讓幼兒的表達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