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統(tǒng)編版教材選擇性必修下冊第一單元屬于“中華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研習”學習任務群,其人文主題為“詩的國度”。學生通過此單元的學習,能體察古人情感與生命思考,感受古詩詞之美,獲得情感浸潤和審美體驗:繼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提升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自豪感,增強文化自信。本設計綜合“單元導讀”“學習提示”“單元學習任務”的指導,將選文與單元任務融合,形成專題化學習形式:突破課文目錄順序,統(tǒng)籌組裝設計,兼顧文本間的共性與個性化解讀,重點突出地完成單元任務要求。根據(jù)學情,學習任務設計遵循由易到難、層層推進的規(guī)律。通過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等活動,深入體驗,完成任務,形成理解應用系統(tǒng)。
一、單元目標
(一)研讀兩篇古典詩歌,尋詩歌之美,品詩歌之味,感受古人通過詩歌表達的喜樂悲歡:全面理解詩中兩位女性的個性特點,并通過鑒賞分析詩句,掌握古典詩歌塑造人物的方法。
(二)梳理并歸納兩首敘事詩在節(jié)奏韻律、表現(xiàn)手法、藝術風格等方面的異同。
(三)搜集資料,結合歷史背景、已學作品,以及《詩經(jīng)》、樂府詩創(chuàng)作風格等,分析悲劇原因,把握其中蘊含的傳統(tǒng)文化精神,探討古典詩歌在當下社會生活中的思想意義和審美價值。
二、評價設計
(一)朗誦詩歌,讀準字音與節(jié)奏,讀出韻味,讀出感情。
(二)找出詩歌中有關人物描寫的詩句,用思維圖示、表格梳理寫法。
(三)完成對古典詩詞思想內(nèi)容、審美價值的感性體驗與理性認知,能多角度、條理清晰地進行審美鑒賞與分析,寫一篇400字左右的短文。
三、課時安排
兩個課時。
四、過程設計
導入:比翼雙飛、琴瑟和鳴自古是人們對愛情與婚姻的祈望?!渡闲啊罚骸拔矣c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棱,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币晃慌拥纳矫撕J模┰綒v史長空,異常動人。詩中所呈現(xiàn)的自由與敢愛敢恨的愛情觀,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我們學習《氓》《孔雀東南飛》,感受兩首古體詩的節(jié)奏韻律、愛恨糾葛,認識詩中人,探究人物形象的意義與價值。
學習任務一:讀詩品味:感受“樂府雙璧”的敘事風格
(一)選擇感興趣的片段,自由誦讀,感受四言詩、五言詩的韻律。并從語言的角度,比較鑒賞兩詩,分享你對它們的語言的感受。
(二)中國古典詩歌以抒情為主,也有的側重敘事,請大家從敘事的角度,品味兩首敘事詩的抒情特色,完成表格。
學習任務二:披文入“人”:感知人物形象,掌握寫人方法
(一)多媒體展示學生課前學習成果。
1.找出《氓》中與敘述事件有關的詩句,直陳其事,概括衛(wèi)國女子的心路歷程。
2試用幾個小標題概括《孔雀東南飛(并序)》的主要情節(jié)。
(二)選取你感興趣的詩句、意象、詞語等,用評點批注法進行鑒賞分析,感悟詩中兩位女性的個性特點,梳理《詩經(jīng)》、樂府詩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擇其一)。(在課后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將《詩經(jīng)》、樂府詩塑造人物的方法進一步結構化)
學習任務三:理性思考:多維度分析原因,深度理解人物意義
(一)兩位女子,都有對美好愛情的渴望,也都愛而不得,成為婚姻中的“棄婦”。結合詩歌中其他人物以及課前搜集的相關材料,多角度思考:為什么衛(wèi)國女子從不幸的婚姻中脫身而出,劉蘭芝與焦仲卿相愛卻以殉情終結?(其一進行組內(nèi)探討,或者進行對比分析)
提示:根據(jù)學生課堂呈現(xiàn)的研討成果,補充《詩經(jīng)·國風》與樂府詩的思想內(nèi)容、藝術特色等資料。
(二)性別問題是帶有社會屬性的。聯(lián)系我們學過的文學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結合你所生活的時代環(huán)境,組內(nèi)合作,探討時代對女性有何影響,給你什么啟發(fā)?
(三)兩位女性都集中國傳統(tǒng)美德于一身,劉蘭芝秀外慧中,知書達禮,衛(wèi)國女子也是鮑鵬山眼中“最完美”的詩經(jīng)女子。假如有時光機,兩位女子有幸到當代一游。千年后的你,再次與衛(wèi)國女或劉蘭芝在現(xiàn)實中偶遇,你打算對她說些什么?(選擇一個人物,送她一段話,400字左右)
五、學習成果與評價(部分)
劉蘭芝,我想對你說……
你好,劉蘭芝,我是通過《孔雀東南飛(并序)》這首詩歌學習認識你的?,F(xiàn)在你站在我面前,讓我再次見識了作品中那個美麗聰慧、善良有愛的姑娘。你知道嗎?你如此心靈手巧,知書達禮,即使在我們這個時代,也應該是接受過良好家庭教育,極為優(yōu)秀的女子??上?,你生不逢時,生長于那個不能掌控愛情婚姻自由的時代,我為你的忠貞與堅守點贊。我曾不理解,你為什么寧死不改嫁,就像你哥哥所言,另嫁不見得得不到幸福。學完后,我了解到,你畢竟是一個源于現(xiàn)實的“創(chuàng)造品”,具有高于現(xiàn)實的價值。你們的殉情有時代的必然性,把美好毀滅才更具有警世價值,更能體現(xiàn)出對封建禮教的聲淚控訴。知道嗎?在你之后,也有很多像你一樣愛而不得的人,或者被封建愚昧思想“茶毒”的可憐人。但是,隨著歷史車輪向前滾動,我們解放思想嘍,大家可以勇敢追求自由與平等,那些落后了的愚昧思想慢慢消逝,現(xiàn)在的社會已能避免你們的愛情悲劇了,你會為如今的社會開心嗎?你曾經(jīng)可望而不可即的已經(jīng)實現(xiàn),你們的血淚,你們的殞命,最終成為歷史進步畫卷中的一抹絢麗光輝,至今熠熠閃光,謝謝你們!
衛(wèi)國女子,請聽我說……
哇,你是《氓》中的衛(wèi)國女子吧?我有幾句話想說給你聽。在先秦時期,你能遵從內(nèi)心選擇自由戀愛,可見你對甜如桑葚的愛情的向往與一個年輕女子的純真。我覺得,你的行為舉止是一個陷入愛戀中的女子該有的表現(xiàn),純粹純潔,沒有物質利益的束縛。但我現(xiàn)在也知道了你也有欠缺思考的地方,比如你因為太投入一段感情,忽視了氓這個人的品行,沒有仔細考慮,這么容易著急、發(fā)脾氣的人造不適合步入婚姻。我還了解到,你沒有在婚前為自己的謀求更多保障,也不重視取得家人支持,以至于你被拋棄,只剩歲月留給你的年老色衰,一顆千瘡百孔的心.以廈兄長們的嘲笑。但是,我挺佩服你的清醒、理智與決絕。很快,戀愛時的甜美褪去,婚姻中的任勞任怨、辛苦操持,現(xiàn)實中的男女不平等,讓你看清了對方,看到了自己這段關系的不足。其實,你及時止損的勇氣在當代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通過對你的形象的認知,我還知道了《詩經(jīng)·國風》的現(xiàn)實主義抒情傳統(tǒng),對于后世文學創(chuàng)作有著重大影響,詩集中很多內(nèi)容、思想影響至今。這引起了我對古典詩歌的興趣呢,我打算多讀讀古詩了。
教師評價:考慮課堂容量與學生活動完成度,將對人物形象價值的理性思考放在了課前形成初步認知,學生基本能做到有話可說,說而有據(jù)。同時,借助“人物穿越”,面對面對話的情境,拉近學生與古典作品中人物的距離,讓學生真實呈現(xiàn)自己的所思所想。從兩位同學所展示的成果而言,課前到課后確有收獲與提升。
就劉蘭芝的悲劇來看,相當一部分同學帶入自我認知,為人物打抱不平,認為劉蘭芝如此完美,焦仲卿卻相對懦弱,無法護之周全;焦母如此可恨,用根深蒂固的封建禮教思想棒殺無辜愛情與婚姻……甚至,不少同學在探究中設想出其他出路——私奔。事實上,能有如此設想值得鼓勵,但結合作品創(chuàng)作意圖,可知這種設想會很大程度上弱化詩歌對殘酷封建禮教的控訴,偏離詩作的現(xiàn)實批判性。就衛(wèi)國女的悲劇而言,大家比較容易將悲劇歸因于遇人不淑,當時社會之下的性別不等,較少考慮到人物個性內(nèi)因、當時的思想文化現(xiàn)狀、《詩經(jīng)》創(chuàng)作風格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如果想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詩經(jīng)》“怨而不怒,哀而不傷”的抒情特征,理解其現(xiàn)實主義風格,理解樂府詩的現(xiàn)實意義等,筆者認為本堂課對創(chuàng)作背景與意圖的拓展、探究有其必要性。
通過不同難度系數(shù)的任務的設置,逐層引導學生開闊思路,讓他們不止局限于個人,而能聯(lián)系文中他人、社會,站位于人物關系網(wǎng)中,對人物與社會、人物與創(chuàng)作者等有更深入了解,實現(xiàn)多維度解讀詩歌的主題,理解人物意義與價值的目的。另外,兩篇文章聯(lián)讀,為學生提供對比視角,將兩種社會背景下,兩個愛而不得的“棄婦”,兩種思想文化浸潤下的典型代表進行比較分析,也可以引導學生由兩位女性擴展到更多已學過的女性形象去思考、探究,理解人物的時代特點,對理解作品的現(xiàn)實性大有裨益。
因此,《劉蘭芝,我想對你說……》由一開始不理解劉蘭芝的選擇,到理解了她殉情的必然性,《衛(wèi)國女子,請聽我說……》由一開始比較局限分析其悲劇原因,到思路打開,思維更加辯證,并對古典詩歌的文化價值有了價值認同感,獲得有效的、超越原有認知的提升,這也是我們學習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獲取文化自信的出發(fā)點與歸宿。
六、教學反思
在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力方面,本堂課有其“先天優(yōu)勢”。所選文本為長篇敘事愛情詩,學生會先入為主,對感興趣的話題更有學習熱情。借助這個特點,在導入部分,通過一個簡單的問題與《上邪》營造“正中下懷”的效果。在課堂引導中,運用圖片、圖表幫助學生以直觀化形式解決相對抽象的問題,引起學生注意,開拓大家思路;利用合作探宄的學習策略,形成自主研討、互相啟發(fā)的氛圍,提高思維的活躍度與解決問題的參與度。
本堂課活動設計比較重視鑒賞方法的習得,前一課時的學習以及課前準備活動,是習得閱讀方法的保障;注重評點閱讀、方法梳理與結構化,也是必不可少的策略;多角度搜集資料,認真完成《導學案》課前準備任務,是課堂合作探究、深度思考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最終,通過構建課堂鮮活體驗,引導學生自主體會、歸納、掌握鑒賞古典詩詞的方法,建構文體意識。
組內(nèi)合作探究,是對學生課前預習、搜集資料效果的檢驗,也考查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層級。這部分,以學生認知為基石,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困惑點,提供教學支架,助力學生在活動中獲得增長點。同時,討論過程重視“思維演習”,經(jīng)由課內(nèi)延伸至課外的方式,舉一反三。當然,這一點在實際課堂呈現(xiàn)中是欠缺的。
活動情境的設置是本堂課最大的不足。真實而鮮活的情境能創(chuàng)造一種動態(tài)學習場域,尤其是鑒賞文本后的理性表達,一個切實有效的情境與接地氣的綜合實踐活動,更能將所學轉化為素養(yǎng)能力。本堂課在這方面還需進一步改進。
(作者單位:浙江省義烏市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