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何占豪古箏協(xié)奏曲《臨安遺恨》為例"/>
孫寒冰 李思齊
(德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山東德州 253000)
自古以來,音樂與文學便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可謂是脈脈相通、輔車相依。本文探討所涉及元素之一:中國古典文學,廣義的指自先秦至清代末年的中國文學,類似中國古代文學史。狹義指中國古典文學作品。①元素之二:古箏,作為古老的中國傳統(tǒng)民族樂器,自古便有著“仁智之器”的稱號,西晉傅玄曾這樣描述:“今觀其器,上崇似天,下平似地,中空準六合。弦柱十二,擬十二月。設立則四象在,鼓之則五音發(fā),斯乃仁智之器也?!雹?。兩個元素息息相關,通古至今,因有古箏相攜,中國古典文學得以生動鮮活;因有中國古典文學相持,古箏音樂得以雋永悠長。兩者結合,相得益彰。
因本文篇幅有限,所以不再追尋古箏與中國古典文學的脈絡淵源,只選擇古箏協(xié)奏曲這一箏樂體裁,并且以作曲家何占豪先生的古箏協(xié)奏曲《臨安遺恨》為例,展開對古箏與中國古典文學之間的種種聯(lián)系的詳細研究。之所以選擇《臨安遺恨》此首樂曲,首先是因為筆者演奏了大量何占豪先生的樂曲,并有幸聆聽指導,受益匪淺,所以頗有些演奏心得。另外,作曲家何占豪先生所創(chuàng)作的古箏作品中,大部分以中國古典文學元素為創(chuàng)作靈感,筆者也曾對其作品進行過深入研究,撰寫論文,故選擇其中的《臨安遺恨》為例,解析其中古箏與中國古典文學的層層疊疊、絲絲入扣的聯(lián)系。
何占豪,作曲家兼指揮,上海音樂學院教授。1959年,與陳剛合作的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反螳@成功,舉世聞名。其后,又創(chuàng)作了諸多民族樂器作品。何占豪先生秉承著“外來形式民族化、民族音樂現(xiàn)代化”為創(chuàng)作座右銘,譜出了眾多優(yōu)秀的民族器樂作品,為中國的民族器樂的發(fā)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此曲由何占豪先生于1992年創(chuàng)作完成,是何占豪先生古箏協(xié)奏曲作品中第一首描寫英雄人物的作品,此后在1996年還有一部與中國古典文學相關的古箏協(xié)奏曲《西楚霸王》,也是描寫的英雄人物。何占豪先生的古箏協(xié)奏曲作品中多以英雄人物和愛情故事為描寫的出發(fā)點,情感真摯、影響深遠,每首都稱得上必傳之作。
古箏協(xié)奏曲《臨安遺恨》的創(chuàng)作靈感取材于南宋抗金名將岳飛的詞作《滿江紅》??坍嬃四纤蚊麑⒃里w的英勇無畏的形象,描述了英雄的悲慘命運,樂曲表達了岳飛在即將離開人世前無限感慨的心情和對國家民族的深厚感情,充滿對敵人的憤慨和對自己命運的悲嘆。③
本文分析的是古箏協(xié)奏曲《臨安遺恨》的古箏與鋼琴的協(xié)奏曲版本。何占豪先生以岳飛在臨安獄中臨刑的前一晚為想象切入點,作品的旋律以岳飛的思緒為線條展開,引用了岳飛作詞的古曲《滿江紅》的曲調(diào)為主題旋律,后續(xù)段落將主題進行變奏,最后回歸主題。
本文分析以獨立的樂段為單位展開,按照描寫的內(nèi)容不同,分為七個部分,每個部分分別是作曲家要表達的不同氛圍與不同情感,從樂曲旋律、框架、調(diào)式色彩、技法安排、演奏處理、情感抒發(fā)等方面,結合岳飛詞作《滿江紅》,進行詳細剖析,旨在還原作曲家創(chuàng)作的真實意圖。
樂曲首先由鋼琴伴奏展開,以雙手柱狀和弦為主,和弦性質(zhì)不協(xié)和,具有沖突性,力度強且集中,加上不規(guī)則的后附點的節(jié)奏型,和5-6小節(jié)雙手跨四個八度的持續(xù)下行,意在表現(xiàn)出情緒的激動,憤怒,以及悲劇的走勢。其后在第八小節(jié),古箏以強有力的和弦加下行刮奏進入,連續(xù)幾個急促的刮奏和掃弦,充分表達了岳飛的憤恨交織的情緒。對應了《滿江紅》開頭中的:“怒發(fā)沖冠”。
譜例1~8小節(jié):
之后從16小節(jié)開始,古箏聲部突弱,以搖指加古箏獨特的按音技法,音色曲回婉轉,心緒縈繞,從25小節(jié)開始的勾托句,音階走向由高至低,再由低轉高再回低,來回宛轉,表達了岳飛情緒的起起伏伏,心理活動的抑揚頓挫,滿腔的辛酸與苦楚無人可知,無人能解。如同詞作中描寫的:“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一般。
譜例16小節(jié)~18小節(jié):
譜例25小節(jié)~42小節(jié):
何占豪先生曾經(jīng)講解表述過,本首曲子描述的岳飛被行刑前的最后一夜,也就是生命中的最后一晚,樂曲的一開始,便是岳飛的情緒宣泄與表達,描繪出一個情感真實且豐富的岳飛形象。
主題旋律以古曲《滿江紅》的曲調(diào)為基礎,分為兩小段,句法起承轉合,第一次主題出現(xiàn)為D宮B羽調(diào)式,第二次出現(xiàn),做了移調(diào),為G宮E羽調(diào)式。羽調(diào)式的音樂色彩柔和婉轉,幽怨抒情。這一主題便是本首樂曲的第一主題:遺恨主題。此樂段的為Adagio柔板,速度從容流淌,如同岳飛在慢慢地訴說,靜靜的回憶。描寫出岳飛對命運的悲嘆和對生命的留戀,以及對命運的不理解。旋律傷感深沉,如泣如訴,并且在主題第二次出現(xiàn)進行移調(diào),使情感進一步抒發(fā)升華。如同《滿江紅》詞作中所述:“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這一切所思所悟,不過是一句:“空悲切!”而已。
此段的古箏聲部以單音為主,左手輔以按音顫音的處理,按音的處理不可太過明顯張揚,意在刻畫岳飛內(nèi)心的柔軟和波動,畢竟男兒有淚不輕彈,岳飛作為一代英雄,情緒的表達更多是隱忍的悲痛憤懣,而不是痛哭流涕。尤其是切莫畫蛇添足地加一些不必要的、圓滑的上下滑音,因為樂曲塑造的人物形象是鐵骨錚錚的男兒,而不是柔弱多情的女子。所以此段的情緒處理,無需大開大合,點到為止即可。而中間出現(xiàn)的搖指部分,表達長線條的抒發(fā),強弱有秩,處理時做到漸強漸弱,切莫驟然冒出,打破了樂曲旋律的流動性。而鋼琴伴奏以鋪墊與補充為主,控制好音量,注意與主旋律之間的配合,不可喧賓奪主,在為古箏聲部的主旋律的表現(xiàn)做好輔助。
此段為Allegro快板,由鋼琴首先以小附點的節(jié)奏突然進入,古箏聲部四小節(jié)后以快速八度點指技法奏出主題變奏,塑造出緊張激烈的氛圍,速度與情感突變,畫面一轉,描繪出金戈鐵馬的戰(zhàn)斗場面。
譜例97小節(jié)~108小節(jié):
除去快速的點指之外,還有大量的搖指、雙搖、急促短搖、快速指序、大撮與點指等較有技術難點的技法,要求演奏者基本功扎實有力,發(fā)音清晰,不可拖泥帶水,每個樂句均需交代清楚,因為此段描寫了岳飛對戰(zhàn)場的思念,遙想當年自己帶領著岳家軍威風凜凜的戰(zhàn)斗狀態(tài),奮勇殺敵的英雄氣概,刀光劍影的殺敵場面。如同《滿江紅》詞作中所述:“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樂曲速度較快,旋律激昂,讓人心潮澎湃。
但是,在本段結束部分,大撮加點指的快速下行和短搖的快速上行,以及戛然而止的雙手和弦大撮,古箏聲部的這一連串的音域走向和突然的結束,和鋼琴伴奏聲部連續(xù)幾個不和諧的下行和弦,預示了不祥的征兆。
譜例195小節(jié)~207小節(jié):
此段描寫了岳飛對親人、對家庭的思念,對世間的不舍,情緒表達凄美而朦朧。速度為Lento慢板,鋼琴伴奏首先輕柔地進入,古箏聲部在兩小節(jié)之后進入主題旋律的變奏。本段的處理比第一次主題出現(xiàn)的部分更加輕柔,觸弦要更加注意,細致不燥,因為本段需要表達出岳飛內(nèi)心深處最柔軟的部分,是他美好而珍貴的回憶,也最能突出岳飛也有著柔情似水的一面。尤其是233小節(jié)至235小節(jié),鋼琴伴奏與古箏聲部的互動,兩聲部音量音色均有所控制,以較輕的音響進行互動,古箏用泛音的技法,而鋼琴在小字2組音區(qū)進行回應,如同對話一樣,晶瑩剔透、小心翼翼,尤怕這美好的回憶被現(xiàn)實打破。
譜例233小節(jié)~235小節(jié):
此段的技法以指彈居多,注意觸弦不要過深,發(fā)音清晰明亮,但是不要因為處理弱奏而使音色發(fā)虛,嚴格要求做到弱而不虛。情感表達委婉真實,傳遞出岳飛對往日幸福家庭生活的追憶,對生命最后的眷戀。
在本段的最后,鋼琴伴奏聲部連續(xù)四個下行的前八后十六節(jié)奏,音區(qū)急劇走低,打破這夢境般的回憶,音樂畫面轉換,承接出下一段內(nèi)容的表達。
譜例247小節(jié)~248小節(jié):
這一段可謂是全曲中最歡快的一段,以Moderato中板進入,慢起漸快,是全曲的第二個快板,并且前半部分情感處理為Vivace活躍的,充滿生命力的。因為本段描寫的是岳飛英雄歸來的場景,一片喜氣洋洋,意氣風發(fā),岳飛帶領岳家軍凱旋,班師回朝,百姓們夾道歡迎。正如詞作《滿江紅》中所述的:“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情感一般,岳飛滿腔的雄心壯志,為國家建功立業(yè)的決心,還想再一展宏圖,為國家竭盡全力,救百姓于水火。
但是在本段稍后的部分,290小節(jié)開始,音樂色彩發(fā)生了轉變,不如之前的一片祥和,而是更加急促,在304小節(jié)開始逐漸降速,出現(xiàn)了同樣一組音的三次重復,每次力度更重,一字一頓,速度漸慢。這部分是由往昔的回憶逐漸拉回到現(xiàn)實,兒岳飛從萬人敬仰的英雄,突然被冠以“莫須有”的罪名,誣陷成謀逆之臣,是何等的不公,何等的憤恨!
譜例304小節(jié)~312小節(jié):
此部分筆者再細分為古箏獨奏段和鋼琴獨奏段兩小段,因為兩件樂器所演奏的內(nèi)容表達了不同的情感意境。
承接上段結尾的是古箏聲部的雙手大撮,然后緊接著鋼琴伴奏兩句追問。之后留下的便是古箏的獨白。此段古箏所用的指法多為右手急促的搖指、快速下行的大撮、極具張力的上行的換弦長搖、左手低音區(qū)充滿爆發(fā)力的掃弦、大范圍的刮奏等,演奏出全曲最高潮的部分,一句“臣子恨,何時滅”,不僅表達了岳飛壯志未酬的激憤,還宣泄了對現(xiàn)實的不滿,控訴了奸臣的痛恨,還有對命運的抗爭。各種復雜的情緒交織在一起,形成了強大的氣場氛圍,要求演奏者要有足夠的耐力,和強而不燥的音色處理能力,才能充分地表達出這種糾結的情緒。
接下來是鋼琴獨奏部分,延續(xù)并推進了樂曲的高潮。這一段鋼琴左手聲部均為三連音的節(jié)奏型,三連音的彈奏如同情緒的層層積累,無盡的傾訴,表達了后人對岳飛的頌揚,這部分是整首樂曲精神的升華,塑造了一位英雄人物崇高的音樂形象,受到萬人敬仰,也從側面反映出岳飛一生的豪烈悲壯。
樂曲在經(jīng)歷了華彩段的高潮之后,恢復平靜,以Lento慢板的速度,最后一次奏出主題旋律,主題再現(xiàn)以G宮E羽調(diào)出現(xiàn),整體音區(qū)比主題第一次的出現(xiàn)高了4度,意味著情感意境的轉變,心緒的再次升華,此時的岳飛的情緒不單單是“遺恨”,悲嘆不解,而是在經(jīng)歷了萬千思緒之后,在回味中留下了歷史的遺憾,心情逐漸平靜,千秋功過,留給后人評說吧。但是在樂曲的最后,畫面再轉,突急漸強,古箏與鋼琴雙聲部的長音和大和弦持續(xù)烘托,然后在最強點戛然而止,樂曲意猶未盡,讓聽眾感覺未完待續(xù),熱血依舊,如同《滿江紅》中所述:“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痹里w這一代英雄豪杰,依舊胸懷壯志,期待重返戰(zhàn)場,報效祖國!將“精忠報國”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譜例345小節(jié)~351小節(jié):
何占豪先生創(chuàng)作的《臨安遺恨》,展現(xiàn)出作曲家對岳飛這位英雄人物的崇敬,整首古箏協(xié)奏曲悲而不戚、哀而不傷,簡潔明了的概括了岳飛鮮活生動的音樂形象,傾訴了岳飛的真實而豐富的心聲,帶給聽眾栩栩如生、直擊心靈的聽覺感受。
本文主要從與中國古典文學——岳飛的宋詞《滿江紅》結合的角度為出發(fā)點,以解析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意圖為主,加之演奏者第二創(chuàng)作的經(jīng)驗,從樂曲的創(chuàng)作角度以及演奏技法角度,對整首樂曲進行了完整的剖析。得以發(fā)現(xiàn),古箏協(xié)奏曲《臨安遺恨》與岳飛詞作《滿江紅》的聯(lián)系非常精細,密不可分,兩者之間相輔相成。如此分析,可以幫助演奏者了解作曲家創(chuàng)作的真實意圖,正確懂得作曲家所刻畫的人物形象,深刻的理解作品表達的情緒意境,做到合理適度的處理音樂,給觀眾展現(xiàn)出真實的音響,向觀眾傳達真切的情感,與觀眾形成強烈的共鳴。
注釋:
①摘自百度詞條“中國古典文學”.
②摘自西晉傅玄《箏賦》.
③摘自《何占豪古箏協(xié)奏曲選集》13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