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梁
隨著跆拳道運動在我國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引進跆拳道課程。但當下的跆拳道教學與訓練中存在著很多問題,限制了跆拳道運動的發(fā)展。在此背景下,應梳理當前跆拳道教學與訓練中存在的問題,并研究解決策略,從而推進跆拳道教學與訓練的發(fā)展。
跆拳道的競技實戰(zhàn)訓練方法有很多,如攻防練習、喂招練習等。通過這些訓練,學生既能提高身體素質,又能提高跆拳道技術水平,從而在跆拳道比賽中取得更佳的表現(xiàn)。為了達到跆拳道教學與訓練的效果,教練需要明確跆拳道運動的特點,并針對性地開展教學與訓練。
1 跆拳道運動的特點
1.1 以腿部動作為主
跆拳道的大多數(shù)進攻動作都需要依靠腿部發(fā)力來完成,而上肢動作的完成往往也需要腿部的輔助發(fā)力支撐或扭轉。因此,在跆拳道教學訓練中,應重視腿、腳的力量訓練,同時要訓練身體的協(xié)調性和反應能力,通過提高綜合素質來更好地壓制對手。
1.2 追求較強的爆發(fā)力
運動員的爆發(fā)力是跆拳道運動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強大的爆發(fā)力既能增強進攻者的攻擊力,又能有效地壓制對方。所以,在日常訓練中,應著重培養(yǎng)跆拳道選手的爆發(fā)力,使運動員能夠在關鍵時刻發(fā)出強有力的擊打。此外,跆拳道運動并不需要非常復雜的身法,而是追求較快的進攻速度和較強的爆發(fā)力。
2 跆拳道運動的教學方法
2.1 基礎技術教學
基礎技術教學是學生進行跆拳道訓練的第一步,首先要讓學生熟悉并掌握腳法、步法和姿勢等。在打基礎時,學生要對自己的動作進行規(guī)范,樹立正確的觀念,為后續(xù)技術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學生可以在基礎動作穩(wěn)定之后,逐漸提高動作力度和速度,但要注意保證動作的精確性和身體的穩(wěn)定性,避免出現(xiàn)動作不正確或者不規(guī)范的情況。在掌握基礎動作后,就可以進行套路的訓練,先從兩個簡單的、原地動作的連接開始,在熟練后逐漸增加套路難度和動作數(shù)量,并開始練習移動套路。
2.2 力量與速度教學
跆拳道的訓練目標包含靈巧、速度、力量、打擊與抗打擊等維度的強化。實戰(zhàn)訓練則能夠幫助運動員在對抗能力、速度和力量之間找到平衡點,以提高運動員的技術水平。要提高打擊動作的熟練度,必須進行打物練習,并且堅持低強度、多組數(shù)的訓練原則,從而幫助運動員快速提高打擊的力度和速度。需要注意的是,運動員的抗打擊能力訓練必須長期與其他訓練相結合同步展開,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對打訓練可以有效提高抗擊打能力。在對打過程中,運動員需要戴上拳套或者用布條將手包裹起來,并注意調整自己的呼吸,量力而行,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傷害。
3 跆拳道訓練中常見的問題
3.1 跆拳道教練水平不高
高素質的教練可以深入淺出地講解跆拳道的理論內容,并提高實踐過程中跆拳道的訓練效果。然而,我國的跆拳道運動發(fā)展歷史較短,很多學校對跆拳道運動的關注不夠,在教練人才資源上有很大的欠缺,導致許多教學活動不能順利進行,不利于學生的跆拳道訓練。
3.2 缺乏相應的硬件基礎設施
跆拳道運動員必須穿戴保護裝備以保證訓練安全。但是,現(xiàn)在部分學校不具備相應的教學設施,有的甚至出現(xiàn)了對教學設施缺乏管理、維護等問題,使一些教學設施的損耗嚴重。在進行訓練時,很多學生只能進行徒手訓練或簡單的器械訓練,學生的理論知識無法得到轉化,實踐水平無法提高。
3.3 重理論、輕實踐
當前很多跆拳道教練是體育師范畢業(yè)生,在進入工作崗位時,就已經(jīng)形成了固定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往往強調理論知識的重要性,不會花費更多的精力進行實踐教學。也有一些教師認為進行實踐教學需要耗費很多的精力,因此不愿花費時間進行實踐教學的備課。長此以往,學生會對跆拳道失去學習的興趣,認為跆拳道就是枯燥的理論加簡單的體能訓練,因而不愿主動參與到跆拳道訓練中。
4 跆拳道的訓練方法
4.1 基礎教學
跆拳道運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頑強的意志品質。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練要確保學生的動作規(guī)范準確,要引導學生充分理解并掌握每一個動作。只有在學生掌握了基本的動作之后,教練才能逐漸增加練習的難度和強度。之后,教練要指導學生做好相關技術動作的銜接,幫助學生提升動作之間的連貫性,從而達到快速壓制對手的目的。
4.2 速度與力量教學
跆拳道對力量和速度的要求很高,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對學生的速度和力量的訓練。在訓練過程中,應立足于實戰(zhàn),使學生在實戰(zhàn)中培養(yǎng)速度和力量,從而有效提升戰(zhàn)斗技能。學生要提高身體素質,還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并在對抗的過程中學會自我保護,從而達到提高抗打擊能力的目的。此外,教練還應教會學生如何正確地呼吸,使學生在比賽全過程中都能保持通暢、穩(wěn)定的呼吸。
4.3 柔韌性訓練
跆拳道對身體的柔韌度要求很高。學生身體柔韌度的提高能使進攻動作更靈活,使肌肉的發(fā)力更準確,使動作更協(xié)調。柔韌性訓練能夠使學生在賽場上更靈活地躲避對手的攻擊并反擊。在平時的練習中,最常見的柔韌性訓練就是劈腿,包含前后劈腿和左右劈腿。正確的劈腿訓練能夠使學生的腿法力度增加,出擊范圍增大,出擊動作的威脅性明顯增強。
4.4 喂招實戰(zhàn)訓練
喂招指的是教練在提前規(guī)定好的場景中,引導學生進行所學招式的反復模擬性練習。在喂招實戰(zhàn)訓練中,學生可以將所學招式進行反復充分的運用,從而提高使用招式的熟練度。教練要以學生的實際能力為基礎,提前設定合適的喂招實戰(zhàn)訓練條件和環(huán)境,讓學生可以在訓練中真正實現(xiàn)個人能力的提升。在進行實戰(zhàn)訓練時,學生的關注重點不應該放在勝負上,而應該放在追求招式和動作方法的實用性上。此外,在喂招實戰(zhàn)訓練中,學生需要根據(jù)自己的情況,使用一些切合實際的技巧,對戰(zhàn)術進行靈活的運用,在實戰(zhàn)中總結經(jīng)驗,持續(xù)提升自己的能力。
4.5 增強訓練
學生需要進行多種方式的高強度訓練,以提升其實戰(zhàn)能力。高強度訓練的模式有很多,包含重復性訓練、間歇性訓練和變化訓練等。重復性訓練就是對同樣的動作進行重復,直至將技巧變?yōu)榧∪庥洃洝V貜托杂柧氝m用于跆拳道的橫踢訓練和連環(huán)踢訓練。間歇性訓練是指在一次高強度鍛煉后,立即休息,然后繼續(xù)下一次高強度訓練,這種方法可以提升學生的肌肉耐力。變化訓練法就是對訓練的內容、方法和速度進行調整,以避免訓練過程枯燥無味,激發(fā)學生的訓練興趣。在進行訓練規(guī)劃時,教練要基于培養(yǎng)目標,選擇多種適合學生的訓練方式進行綜合訓練,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訓練效果。
5 提升跆拳道教學與訓練效果的措施
5.1 提高教練專業(yè)水平,加強教學設施建設
學校要通過行之有效的方法來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質與教學水平,與此同時,學校也要投入一定的財力引進教學設施,投入一定的人力進行設施管理,防止因器材的短缺與損壞而影響到訓練。在訓練的過程中,教練不能僅僅關注學生的訓練結果,而是要在訓練中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基本理論課程完成之后,教練也要留出充足的時間來指導學生進行實戰(zhàn)訓練??茖W的實戰(zhàn)教學與訓練既能提高學生的專業(yè)素質與運動技巧,又能幫助學生在訓練過程中及時發(fā)現(xiàn)自己的問題,進而在今后的學習與訓練中,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這對提高學生的跆拳道綜合素質與技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5.2 重視教學安全
跆拳道教練在進行任何教學活動和訓練任務時,都必須把學生的安全放在首位,保證學生在身體不受傷害的情況下進行有關的訓練活動。跆拳道運動不同于其他體育項目,在實際訓練中,學生經(jīng)常要進行身體對抗,如果防護措施沒有做好,很可能會給學生的身體帶來傷害。因此,在進行教學之前,一定要引導學生做好防護。在教學與訓練的過程中,教練要不斷提醒學生時刻關注安全問題,在運動過程中保護好自己與他人,并要求他們嚴格遵守有關的訓練標準與動作要領,不能做任何違反規(guī)定或具有傷害性的動作。
5.3 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
要想全面提高跆拳道課堂的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就要從實際出發(fā),不斷創(chuàng)新和完善教學理念,引導跆拳道教學活動向多樣化的方向發(fā)展,讓學生對跆拳道訓練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和高度的積極性。例如,在傳授跆拳道的一些基本動作要領時,教練可以通過多媒體手段,播放跆拳道中的高空踢板、空手破板、實戰(zhàn)訓練等片段,接下來,教練再指導學生進行相應的練習,這樣既能強化學生對跆拳道技巧的理解能力,又能幫助學生掌握相應的技巧,從而提高學生的跆拳道綜合水平。
6 結語
基于跆拳道的訓練特點可以發(fā)現(xiàn),要想讓學生在比賽中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就一定要把訓練、教學、實戰(zhàn)三者有機結合起來,提升學生的技術能力和實戰(zhàn)水平,使學生在多樣化的訓練方式中積極主動地參與訓練,有效優(yōu)化自身的柔韌性、力量、速度等身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