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鴿,胡穎,蘇霞
湖南省第二人民醫(yī)院消毒供應中心,湖南長沙 410000
消毒供應中心是醫(yī)院中為各個科室提供無菌醫(yī)療器械和物品的場所,由于其涉及種類較多、科室較廣、使用周轉較快,每項工作均關系到醫(yī)療、教學、科研的質量[1]。若手術器械消毒滅菌不徹底,極易出現(xiàn)全院性感染,危害患者生命健康,不利于醫(yī)患友好關系形成[2]。此處工作人員雖具有一定專業(yè)素養(yǎng),但部分缺乏責任意識,對器械處理與質量監(jiān)督不到位,安全隱患較多[3]。為減少以上情況,予以相應護理服務十分重要。以往的傳統(tǒng)護理服務雖可發(fā)揮一定效果,但具有局限性,故需要尋找新的護理服務,增強服務效果,確保手術器械質量[4]。本文選取2021 年與2022 年湖南省第二人民醫(yī)院消毒供應中心處理的手術器械各300 件進行分析,并由25 名工作人員處理,評價運用3C 護理服務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于2021 年1—12 月本院消毒供應中心處理的手術器械中選取300 件為傳統(tǒng)組,此時進行傳統(tǒng)護理服務。于2022 年1—12 月本院消毒供應中心處理的手術器械中選取300 件為實踐組,此時進行3C護理服務。兩組手術器械均由消毒供應中心同一批工作人員處理,共有25 名。其中男7 名,女18名,年齡26~39 歲,平均(32.78±3.26)歲;工作年限2~11 年,平均(6.62±1.48)年;受教育水平:大專17名,本科8 名。
1.2.1 傳統(tǒng)護理服務(傳統(tǒng)組) 消毒供應中心內
工作人員需要充分熟悉手術器械回收流程,嚴格按照相關標準進行手術器械回收,做好相關登記工作,專人使用專用承裝箱回收;對手術器械進行分類,做好相應清洗和消毒工作,進行滅菌處理;待處理完畢后,按照要求進行包裝,確保重量適宜;分發(fā)前提前了解各科室使用需求,做好記錄工作,科學進行分發(fā);定期對消毒供應中心的手術器械儲存情況進行檢查,及時進行補充,為臨床提供優(yōu)質器械。
1.2.2 3C 護理服務(實踐組) (1)構建消毒滅菌
管理工作的責任鏈。①組建3C 優(yōu)質護理團隊。由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人員組成,學習消毒供應中心相關知識,掌握手術器械處理技巧,以此增強綜合實力,更好地管理器械,確保手術器械質量。②完善護理細則。對現(xiàn)有手術器械處理管理內容進行整理,找出不足之處,共同商討改進策略,增加3C 護理細則,并以文書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打印后張貼在消毒供應中心墻壁上,便于工作人員觀看學習,執(zhí)行更好的管理服務。③強化專業(yè)培訓。工作人員需要對整個感染防控情況與操作流程進行培訓,以此強化工作人員專業(yè)認知,便于日后更好地服務。④總結工作情況。工作人員定期對護理工作情況進行總結,做好監(jiān)督工作,確保工作質量。⑤制訂獎懲制度。對消毒供應中心護理服務較差者予以處罰,以通報批評、扣除績效獎金為主,以此增強工作人員責任意識,更好地執(zhí)行手術器械處理工作;對護理服務較好者予以獎勵,以增加績效獎金為主,以此調動工作積極性,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2)成立消毒滅菌管理工作的服務鏈。①由多位人員建立服務鏈,包括消毒供應中心主任、護士長、護士。②改善消毒供應中心工作的環(huán)境,減少細菌數(shù)量,降低手術器械處理不合格情況,同時進行手術器械處理的動態(tài)管理,減少安全隱患發(fā)生。
(3)建立消毒滅菌管理工作的無菌鏈。①在回收方面,規(guī)范整個回收流程,當手術器械使用后,由消毒供應中心專門工作人員進行回收,檢查有無缺損情況,使用專用承裝器械箱轉運,并在每個交接過程中做好登記確認工作。②在分類方面,對回收的手術器械認真分類,將一次性與可重復使用器械進行分開,并對一次性器械專門處理,對可重復使用器械進行消毒滅菌處理。③在處理方面,對不同的手術器械予以不同的清洗、消毒、包裝、滅菌處理,并由專人檢查消毒滅菌質量,對不合格者重新進行處理,以此確保手術器械質量。④在包裝方面,需要嚴格分裝手術器械,做好包裝處理,判斷是否符合重量要求,做好標簽與固定處理。⑤在儲存方面,將滅菌合格手術器械放于專用無菌儲藏室內保存,并定期檢查保質期,失效者需要重新滅菌處理,為臨床提供優(yōu)質器械。⑥在分發(fā)方面,需要在各個科室申請核對后,專人運送,并做好交接簽名工作,便于之后查找使用。
1.3.1 分析兩組護理后的管理質量評分 管理質量評分共有消毒滅菌處理管理、質量監(jiān)督管理、質量查驗管理3 種,均以自擬百分制問卷評估,滿分均為100 分,且分值與其成正比。
1.3.2 分析兩組護理后的消毒滅菌合格率 消毒滅菌合格率計算公式=消毒滅菌合格手術器械件數(shù)/總器械件數(shù)×100%。
1.3.3 分析兩組護理后的器械損壞率 器械損壞率計算公式=器械損壞手術器械件數(shù)/總器械件數(shù)×100%。
1.3.4 分析兩組護理后的安全隱患報告率 安全隱患報告率計算公式=安全隱患報告數(shù)/總數(shù)×100%。
選用SPSS 23.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計算,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人數(shù)(n)和率(%)表示,組間差異比較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護理后,實踐組的管理質量評分與傳統(tǒng)組相比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工作人員護理后的管理質量評分對比[(±s),分]
表1 兩組工作人員護理后的管理質量評分對比[(±s),分]
組別實踐組(n=25)傳統(tǒng)組(n=25)t 值P 值消毒滅菌處理管理94.16±4.52 90.17±4.89 2.995 0.004質量監(jiān)督管理94.22±4.57 90.19±4.92 3.000 0.004質量查驗管理94.25±4.61 90.22±4.94 2.982 0.004
在護理后,實踐組的消毒滅菌合格率與傳統(tǒng)組相比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后的消毒滅菌合格率對比[n(%)]
在護理后,實踐組的器械損壞率與傳統(tǒng)組相比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后的器械損壞率對比[n(%)]
在護理后,實踐組的安全隱患報告率與傳統(tǒng)組相比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護理后的安全隱患報告率對比[n(%)]
消毒供應中心是醫(yī)院重要組成結構,擔負著醫(yī)療器材的清洗、包裝、消毒滅菌和供應工作[5]。布局合理、遵循供應流程、職責分明等是確保供應質量的前提[6]。手術治療是臨床上常用治療方式,可有效處理病變部位,減輕疾病癥狀,恢復生物功能,維持患者身心健康。手術器械在臨床治療中較常用,其供應質量與患者治療效果與預后恢復息息相關[7]。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人員在處理手術器械時,可受自身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影響消毒滅菌質量,需要選取科學護理服務方式進行管控,從多角度管控器械質量[8]。傳統(tǒng)護理服務雖通過按照規(guī)章制度回收、清洗、消毒、滅菌器械,合理向各科室分發(fā),確保器械質量,利于臨床使用,但具有局限性,部分工作人員責任意識不強,未能很好落實相關工作,手術器械處理質量不佳[9-10]。而3C 護理服務是一種理想的護理方式,通過構建消毒滅菌管理工作的責任鏈,組建3C 優(yōu)質護理團隊,學習具體工作內容和技巧,以此提升綜合素養(yǎng),為日后更好地處理器械做準備;根據(jù)現(xiàn)有不足之處,共同商討改進策略,增加3C 護理細則,為日后工作提供參考資料;強化專業(yè)培訓,增強工作人員專業(yè)水平;總結工作情況,做好監(jiān)督工作;制定獎懲制度,以此培養(yǎng)工作人員責任意識,調動工作積極性,確保工作質量。通過成立消毒滅菌管理工作的服務鏈,確保消毒供應中心工作環(huán)境,預防安全隱患發(fā)生。通過建立消毒滅菌管理工作的無菌鏈,分別從回收、分類、處理、包裝、儲存、分發(fā)等多方面進行管理,均執(zhí)行無菌操作,確保器械無菌,為臨床提供優(yōu)質器械,降低院內感染風險,維護醫(yī)患生命安全[11-12]。本研究表明,實踐組護理后的管理質量評分、消毒滅菌合格率均高于傳統(tǒng)組,且器械損壞率與安全隱患報告率均低于傳統(tǒng)組(P<0.05)。由此說明,相較于傳統(tǒng)護理服務而言,選用3C 護理服務能夠提高器械管理質量,為臨床提供優(yōu)質器械,確保臨床應用安全。
綜上所述,為消毒供應中心手術器械選用3C護理服務的管理效果較高,可增強管理質量,確保器械消毒滅菌合格,降低器械損壞率,減少安全隱患,建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