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無錫市僑誼幼兒園金科園 劉海麗
陶行知先生非常重視生活力教育,他曾經(jīng)提出教育應該培植兒童的生活力,使他們向上生長。帳篷作為一種戶外運動器械,很早就走進了幼兒園的區(qū)域。區(qū)域里,幼兒三五成群,借助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建構游戲內容,沉浸在“燒烤”“化裝舞會”“野餐”等游戲中。那么,如何發(fā)揮帳篷游戲的效應,使幼兒能夠在自由、自主的游戲中潛移默化地提升多方面能力?我園生成了“帳篷節(jié)”主題活動,在對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入和內化中,教師對“帳篷節(jié)”課程有了不一樣的思考。
幼兒園一日生活的用餐環(huán)節(jié)不斷創(chuàng)新,“小小服務員”“今天我值日”等活動精彩紛呈,這些活動以幼兒為主導,將成長空間留給了幼兒。
以晨間點心環(huán)節(jié)為例。隨著我園教師教育理念的不斷變化,“帳篷節(jié)”的晨間點心環(huán)節(jié)從原來的室內用餐調整為室外用餐。在實施過程中,很快就暴露出一系列問題:誰去拿點心?大家怎么吃?吃的時候需要什么新的規(guī)則?于是,這些問題就成了全班幼兒頭腦風暴的內容。最終幼兒和教師共同商定,由班級當天的兩位值日生直接去食堂拿早點。兩名幼兒分工合作,一人負責去操場騎小車,一人直接前往食堂拿點心,然后坐上小車返回。隨著一聲“點心運回來啦”,全班幼兒都會沖上去迎接,仿佛是去迎接立下赫赫戰(zhàn)功的“英雄”。當值日生運回點心后,幼兒開始熟練地鋪餐墊,三五成群,這一堆,那一簇,有坐著的,有趴著的,一起享受歡樂的用餐時光。對于餐后的整理環(huán)節(jié),幼兒有的負責收拾面包袋、牛奶袋,有的負責收拾水果皮,有的負責將所有垃圾扔進垃圾桶,不一會兒,用餐地點就整潔如新。
吃點心是幼兒日常生活中普通又簡單的一幕,但作為生活課程的一環(huán),卻可以最大化地提升幼兒的生活力。在去食堂拿點心時,幼兒間接了解了食堂人員的工作情況,兩兩合作運點心的過程,鍛煉了幼兒的責任心與使命感。運回點心后,幼兒互幫互助,分工合作,在鋪設餐墊、擺放餐品餐具、餐后自覺收拾整理、傾倒垃圾等一系列工作中,提升了自我服務能力與服務他人的能力。在用餐的過程中,幼兒一改以往端坐在餐桌前的姿態(tài),他們肆意地伸展身姿,用最舒服的樣子品嘗點心的味道,體驗與同伴一起進餐的快樂,感受新一天的美好。幼兒對生活的態(tài)度就是在點點滴滴的小事中培養(yǎng)起來的,愛早餐,愛自己,愛生活。
為了讓幼兒回歸自然,嘗試自主探索、挑戰(zhàn)自我,“帳篷節(jié)”活動中,我們開展了認識帳篷、合作拆裝帳篷、帳篷午睡等活動。在這里和大家分享一則幼兒的活動日記(日記由幼兒媽媽以第一人稱記錄):
“當我和爸爸一起搭帳篷時,我發(fā)現(xiàn)每個帳篷的外形都不一樣,搭的方法也不一樣。于是,我們班的小朋友分組研究了帳篷的區(qū)別。我的帳篷是用兩根長長的桿子交叉固定的,我跟著爸爸多次練習,現(xiàn)在已經(jīng)差不多能自己搭了,就是速度有點慢。有的小朋友的帳篷是自動的,只要拉一根繩子按下去,帳篷就撐好了,速度很快。但撐得最快的就是張奕涵的帳篷,只要抖一抖就可以了。我和小朋友們一起把帳篷按照搭建方法進行了分類。老師還帶領我們一起討論了為什么要設計如此不同的帳篷、它們的區(qū)別在哪里。我們得出以下結論:抖一抖的帳篷很方便,但是空間都很小,里面待的人少,自動撐起來的帳篷大小適中,而用桿子撐起來的帳篷最大。最讓我興奮的是即將到來的午睡時間,我真是太期待了。中午,我吃飯的速度非???,因為我想快點和好朋友去午睡、聊天。我希望以后還能有這樣的機會和好朋友一起睡覺?!?/p>
通過這段文字,我們發(fā)現(xiàn)活動加深了幼兒對帳篷的了解程度,看見了幼兒在搭建帳篷中的思考——帳篷外形的異同、帳篷搭建方法的異同、帳篷大小和外形的關聯(lián)。這些平時看似不起眼的內容,都在幼兒親自動手、親身體驗的過程中一一凸顯出來。當我們將幼兒放置在生活場景中時,幼兒會不自覺地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這種解決問題的動力源于幼兒的內驅力,是幼兒熱愛生活、豐富自我的一種內在表現(xiàn)。
每年的“帳篷節(jié)”活動,都會隨著幼兒的需求有所調整,唯一不變的是帳篷游戲。帳篷里可以玩什么?教師將問題拋給幼兒,幼兒自主設計,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游戲,所展現(xiàn)的游戲智慧和多種能力讓教師驚嘆。
當教師將游戲的主動權完全交還給幼兒時,我們就發(fā)現(xiàn)了幼兒強大的學習能力。他們遷移已有的游戲經(jīng)驗,將日常的角色游戲搬到了帳篷里,如“美甲店”“燒烤店”“T 臺秀”“小小圍棋館”等。幼兒為自己的游戲帳篷進行裝扮,并制訂游戲規(guī)則和玩法,有的還制作了游戲小報貼在帳篷門口。這些帳篷游戲從一開始的獨立游戲逐漸演變成游戲一條街,幼兒通過體驗不同的游戲,開闊了視野,增添了很多平時可能接觸不到的生活經(jīng)驗。比如,美甲游戲是女生比較喜歡玩的內容,但是“帳篷節(jié)”那一天,有些男生也走進了“美甲店”,體驗了人生中第一次美甲,“店員”專業(yè)、周到的服務獲得了男生的認可。有幼兒開玩笑說:“怪不得我媽媽那么喜歡美甲,原來美甲實在太舒服了,只要躺在那里就可以。”
2016 年,當神舟十一號和天宮二號成功對接時,幼兒也將帳篷打造成了“太空艙”的模樣。從神舟十一號升空到返回地面,幼兒每天都會關注新聞,及時了解神舟十一號的最新動態(tài),增加他們的游戲內容。從“太空艙的誕生”“太空艙的搭建”到“太空艙里的物品”“太空艙里的工作”,幼兒對于太空、飛行器、飛行員的認知與日俱增。隨著幼兒對“太空艙”的探究熱情持續(xù)高漲,研究小隊也從原來的兩人到后來的小組,個別話題也成了全班共同關注的焦點。幼兒深度學習的影響力就像水中的漣漪一樣,一圈圈擴散開來,而這種學習態(tài)勢則是源于幼兒探究的方式更加自由,更加生活化。相信若干年后,幼兒的這段探究之旅一定會再次被喚醒……
在“帳篷節(jié)”活動開展的幾年里,活動形式越來越豐富多彩。去年,幼兒圍繞“環(huán)?!敝黝}開展了一次帳篷集市義賣活動。整個義賣活動準備時間長達兩周,幼兒通過討論、交流、合作等方式,不斷完善義賣流程?;顒又校杏變和膮f(xié)力,通過不同的方式貢獻自己的一份愛心,或為義賣陳舊圖書制作書簽,或親自制作手工作品售賣,或將自己心愛的玩具拿來義賣,或現(xiàn)場擺攤吸引“客流”,最終義賣的費用全部上交紅十字會。在“生活化”的活動中,幼兒的生活力再次被激發(fā)出來,他們相互合作,為愛出力,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更多的人。
從2015 年至今,“帳篷節(jié)”主題活動一直深受幼兒的喜愛?;顒又校處熥冯S幼兒的興趣與探究熱情,與幼兒共同搭建“生活化”的主題網(wǎng)絡,課程內容也從固定活動擴展到生成活動,從個人研究擴展到小組討論,從一個班級擴展到整個班組,從室內研究延伸到戶外探索。在“生活化”的主題架構下,幼兒的生活力得到逐步提升。
為了讓幼兒擁有快樂真實的童年生活,我們將繼續(xù)完善“帳篷節(jié)”主題活動,生成貼近幼兒生活的探究活動,讓幼兒展現(xiàn)自然、天真的本性,做真正的天性兒童,同時也會帶領家長團隊,讓教育從幼兒園延伸至家庭、社區(qū)以及生活的每個角落,真正讓“生活即教育”的理念落地、生根、發(fā)芽、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