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達峰,胡慧玲
(岳西縣醫(yī)院耳鼻咽喉科,安徽 安慶 246600)
中耳炎主要是因中耳黏膜、鼓膜出現(xiàn)化膿性炎癥反應,逐漸侵蝕中耳,進而對鼓竇、乳突、鼓管、鼓室等結構產(chǎn)生炎癥浸潤,個體耳內(nèi)處于長期伴有膿性分泌物的狀態(tài),從而導致聽力下降、耳鳴甚至穿孔。其中鼓膜穿孔是慢性中耳炎較為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主要表現(xiàn)為耳悶、耳鳴、流膿及聽力下降等,對患者日常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1]。目前,對于合并鼓膜穿孔患者多采用鼓膜修補術治療,其中顯微鏡下鼓膜修補術較為常見,其可有效清除耳內(nèi)病灶,修復鼓膜組織,恢復患者中耳功能,改善聽力水平,但顯微鏡下手術具有操作復雜、耗時長的缺點,容易引起術后并發(fā)癥,臨床應用受限[2]。隨著內(nèi)鏡技術的發(fā)展,耳內(nèi)鏡因其具有多種視角,可為手術提供更為清晰的照明和高分辨率圖像,實現(xiàn)對病灶的精準定位,對于微小或隱匿病灶的清除效果好,且能修復穿孔鼓膜、重建鼓室結構,達到提高聽力、改善臨床癥狀的效果[3]?;诖?,本研究旨在探討耳內(nèi)鏡下鼓室成形術治療慢性中耳炎伴有鼓膜穿孔的臨床療效及對患者聽力恢復情況、耳鳴情況、生活質量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岳西縣醫(yī)院2020 年7 月至2022 年11 月收治的56 例慢性中耳炎伴有鼓膜穿孔患者,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28 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17 例,女性11 例;年齡29~68 歲,平均(48.98±8.31)歲;病程1~12 年,平均(6.31±2.49)年;左耳發(fā)病12 例,右耳發(fā)病16 例。試驗組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3 例;年齡28~69 歲,平均(48.89±8.20)歲;病程1~13 年,平均(6.22±2.36)年;左耳發(fā)病14 例,右耳發(fā)病14 例。比較對照組與觀察組的上述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可比。納入標準:①符合《中耳炎臨床分類和手術分型指南(2012)》[4]中慢性中耳炎的診斷標準;②合并鼓膜穿孔;③無手術禁忌證;④單耳發(fā)病。排除標準:①出現(xiàn)重度感音神經(jīng)性耳聾;②伴有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③處于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女性;④鼓室粘連硬化。本研究已通過岳西縣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且患者及其家屬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手術方法兩組患者全身麻醉后行氣管插管,取仰臥位偏向健側,并進行常規(guī)消毒。對照組患者采取顯微鏡下鼓室成形術治療,具體步驟如下:操作者于患者耳后位置作一切口(4 cm),輪廓化乳突,應用手術顯微鏡[卡爾蔡司醫(yī)療技術(德國)股份有限公司Carl Zeiss Meditec AG,國械注進20192060418,型號:KINEVO 900]探查內(nèi)部病灶情況,并將鼓竇與乳突處病灶進行清除,然后探查中耳及聽骨鏈情況,必要時行聽骨鏈重建并修補鼓膜。乳突術腔采用明膠海綿及耳后肌骨膜瓣進行填充,術后應用藥物預防感染。術后隨訪3 個月。
試驗組患者采取耳內(nèi)鏡下鼓室成形術治療,具體步驟如下:操作者于患者耳內(nèi)作一切口(2~3 cm),翻起外耳道皮瓣,應用耳內(nèi)窺鏡(沈陽沈大內(nèi)窺鏡有限公司,遼械注準20172060065,型號:EJ-3)探查患者耳部情況,必要時自上鼓室入路磨除部分外耳道后壁,并仔細探查并清除上鼓室、后鼓室,鼓竇入口、咽鼓管鼓口、中鼓室及聽骨鏈周圍病灶,特別是中耳膽脂瘤上皮組織。根據(jù)患者鼓膜、聽骨鏈等具體情況進行相應的聽骨鏈重建及鼓膜修補等鼓室成形治療,術后應用藥物預防感染。術后隨訪3 個月。
1.3 觀察指標①臨床療效。術后3 個月,若患者臨床癥狀完全消失,聽力已經(jīng)恢復正常,即為痊愈;若患者臨床癥狀、聽力水平均有所改善,即為有效;若患者臨床癥狀、聽力水平均無改善,甚至出現(xiàn)病情加重,即為無效[5]。總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②聽力恢復情況。分別于術前、術后3 個月使用聽力計和聲阻抗儀(丹麥國際聽力設備公司Interacoustics A/S,國械注進20162070757,型號:AA222)對患者進行純音測聽試驗?;颊咭来闻宕鳉鈱Ф鷻C和骨導振子,操作醫(yī)師在不同頻率下播放由低到高的分貝聲音,記錄患者氣導聽閾和骨導聽閾,并計算氣骨導差值;檢測時在健耳側加55 分貝噪音予以掩蔽。③生活質量。分別于術前、術后3 個月使用簡明健康狀況量表(SF-36)[6]評估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選取活力、一般健康、社會功能及軀體功能4 個維度,每項分值0~100 分,分數(shù)越高,生活質量越高。④耳鳴狀況。分別于術前及術后1、2、3 個月采用耳鳴致殘量表(THI)[7]評估兩組患者的耳鳴程度,THI 分值為0~100 分,分值越高,耳鳴程度越嚴重。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3.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例(%)] 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經(jīng)S-W 法檢驗證實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治療前后組內(nèi)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多時間點計量資料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SNK-q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患者聽力水平比較與術前比,術后3 個月兩組患者氣導聽閾、骨導聽閾、氣骨導差水平均降低,且試驗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聽力水平比較(dB,)
表2 兩組患者聽力水平比較(dB,)
注:與術前比,*P<0.05。
2.3 兩組患者THI 評分比較與術前比,術后1、2、3 個月兩組患者THI 評分水平均呈降低趨勢,且試驗組降低幅度更大,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THI 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患者THI 評分比較(分,)
注:與術前比,*P<0.05;與術后1 個月比,#P<0.05;與術后2個月比,△P<0.05。THI:耳鳴致殘量表。
2.4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與術前比,術后3 個月兩組患者活力、一般健康、社會功能、軀體功能評分均升高,且試驗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表4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注:與術前比,*P<0.05。
中耳炎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的常見疾病之一,是病灶侵犯中耳部分或全部結構的炎癥疾病,多以慢性為主。慢性中耳炎易繼發(fā)鼓膜穿孔,引起耳部悶脹感、耳鳴耳痛、聽力下降、頭暈等癥狀,甚至引發(fā)傳導性耳聾及各種顱內(nèi)外并發(fā)癥。鼓室成形術是臨床上治療鼓膜穿孔的重要術式,通過切除中耳及周圍骨質中病變組織藏匿的所有腔隙,最大程度減少了病灶的殘留,并全面恢復聽骨鏈的連續(xù)性,具有手術傷害小、并發(fā)癥少、效果好的優(yōu)點。傳統(tǒng)的鼓室成形術往往借助顯微鏡進行,能有效放大病變,有利于醫(yī)生進行各項精細操作,但顯微鏡下的視野只能覆蓋手術醫(yī)生前方直線的范圍,一些隱蔽或被遮擋的結構較難觀察到,增加了手術操作難度[8]。近年來,隨著內(nèi)鏡技術逐步更新,耳內(nèi)鏡下手術可為操作者提供更為寬闊、清晰的視野,從而逐漸受到醫(yī)師的青睞[9]。
本研究顯示,與術前比,術后3 個月兩組患者氣導聽閾、骨導聽閾、氣骨導差水平均降低,且試驗組低于對照組;與術前比,術后1、2、3 個月THI 評分水平均呈降低趨勢,且試驗組降低幅度更大,說明耳內(nèi)鏡下鼓室成形術應用于慢性中耳炎伴有鼓膜穿孔中有助于促進患者聽力恢復,改善其耳鳴狀態(tài)。分析原因在于,耳內(nèi)鏡下鼓室成形術通過從多角度對鼓室進行探查,可將隱匿于前鼓室、鼓室竇、咽鼓管鼓室、鼓竇、后鼓室及上鼓室等部位的病變組織一覽無余,相較于顯微鏡下手術,可在更大范圍內(nèi)清除病灶,有利于聽骨鏈形成連續(xù)性恢復,進而達到根除病變的效果;除此之外,術中經(jīng)過對聽骨鏈的重建和對鼓膜進行修復,均對患者聽力恢復發(fā)揮積極作用[10]。
本研究顯示,試驗組患者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與術前比,術后3 個月兩組患者活力、一般健康、社會功能、軀體功能評分均升高,且試驗組高于對照組,說明耳內(nèi)鏡下鼓室成形術應用于慢性中耳炎伴有鼓膜穿孔療效確切,有利于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分析原因可能在于,在耳內(nèi)鏡開展鼓室成形術,能繞開彎曲的外耳道壁和上鼓室外側壁盾板,直接抵達鼓室,可以清晰地觀察到中鼓室、上鼓室和后鼓室內(nèi)部的結構,使手術視野更加寬廣,視線清晰,更易探查細節(jié),降低操作者在術腔清理病灶的難度,從而縮短術耳暴露時間,縮減手術時間,而且耳內(nèi)鏡鼓室成形術是在耳內(nèi)作切口,切口范圍相對較小,可降低術中出血量,減輕對術耳外觀的影響,有利于術后恢復[11]。
綜上,將耳內(nèi)鏡下鼓室成形術應用于慢性中耳炎伴有鼓膜穿孔患者,有助于促進其聽力水平恢復,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水平,改善其耳鳴狀況,臨床療效更為顯著。但本研究選取研究對象數(shù)量較少,在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時,可能致使試驗結果出現(xiàn)偏倚,需要擴大樣本量并完善研究設計,進一步深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