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惠
(景泰縣第四中學 甘肅 白銀 730400)
所謂“核心素養(yǎng)”,是指立足于目標科目知識、技法的基礎性學習而形成的自主認知、自主融合、自主應用和自主發(fā)展的綜合成長素養(yǎng),是新課程改革的主要目標培養(yǎng)項目。在步入初中校園之后,英語這門科目的教學工作早就擺脫了低階的詞匯記憶和語法套用,開始向更具詞匯模式理解以及多元句式整合、應用的高度去“蛻變”,這便代表著學生將無法再通過沿用傳統(tǒng)的“點”式記憶模式來達成更為理想的科目素養(yǎng)發(fā)展目標了。針對這樣的一種客觀變化,初中英語教師需要及時做出“與時俱進”式的調(diào)整,打破對過去“課時主義”教學思維的拘泥,將“單元”作為基礎性教學活動的設計單位和考量模塊,以單元整體教學法來幫助學生構建、明確知識模塊之間的聯(lián)系方式和作用渠道,并實現(xiàn)學生課程核心素養(yǎng)的多元構建和完善,從而達成更契合于初中英語考查要求的教學效果。在筆者看來,這一方面的工作應具體以下列幾點作為主要抓手來逐步開展:
雖然已經(jīng)升入了初中階段,但是不可否認的一點是,作為基礎教學體系的另一個環(huán)節(jié),初中英語中仍舊把“詞匯”作為一項重要的教學項目,任課教師依舊需要在教學工作中引導學生從不同維度出發(fā)完善學生的詞匯核心素養(yǎng)?;谶@一系列認識,初中英語教師需要在構建核心素養(yǎng)課堂的過程中,首先利用單元整體教學模式來開展生本詞匯素養(yǎng)培養(yǎng)活動,圍繞詞匯記憶質(zhì)量提升、詞匯使用水準提升等主題來設計、執(zhí)行具體的引導方案,讓學生們從基礎層面出發(fā)夯實核心素養(yǎng)形成、提高的“地基”,以此來為后續(xù)幾方面環(huán)節(jié)工作的開展提供可靠的先段保障。
絕大多數(shù)的初中生所習慣的仍然是“機械記憶+認知復刻”的傳統(tǒng)英語學習模式,而在更為基礎的單詞學習領域中,學生們的這種思維往往體現(xiàn)在先將單詞拆解成字母的形式,之后再結合“字母組合”、“英漢對照”的套路來將之“灌輸”到自己的記憶里。倘若所要學習的詞匯比較少,那么這種方法所能發(fā)揮出的作用也許還是比較可圈可點的;然而在初中這個詞匯學習量“幾何式增長”的學段,這一方法難免會暴露出嚴重的效率問題。對此,初中英語教師務必要借助于大單元教學模式,帶領學生立足于綜合層面去從業(yè)已掌握的詞匯學習成果中萃取出更多的共性元素,而后將這些共性元素代入到具體的詞匯當中去完成對后者的直接拆解。通過對這種方法的運用,學生對于詞匯的認知將“繞”過“漢語翻譯”,直接從單詞的構成規(guī)律上去形成直接的記憶,進而大大提升學生們的詞匯記憶質(zhì)量和效率[1]。
例如在完成了冀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3《School life》這一單元的教學后,教師可以從對應課時中搜集“physics”、“politics”等表示不同學科的詞匯,并著重引導學生注意這些詞匯末尾所具有的“-ics”的后綴,使學生意識到帶有這一后綴的詞匯有很大概率是某種學科、學問的名稱,而后再指導學生根據(jù)這一后綴來進行一些陌生詞匯的詞義猜測和記憶訓練。
借助于這樣的引導方法,學生們在英語單詞學習的精力消耗方面可以省去“英譯漢”這個“中間商”的“差價”,直接從詞匯的結構角度切入去獲得相應的認知,繼而實現(xiàn)提高單詞復習維度的理想目標。
嚴格意義上來講,詞匯方面的教學并不是以讓學生“記得準”、“記得牢”為唯一的工作訴求,而是要讓學生在這個基礎上實現(xiàn)語言應用過程中詞匯運用水準的破壁性提升。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當中,有相當一部分的初中生都會用“死記硬背”的模式去記住一些常見詞匯的基礎語境應用模式、方法,把“對號入座”當作學習詞匯應用項目的“金科玉律”,從而導致自己在有關方面難以取得實質(zhì)性的突破。 比如對于冀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3《School life》這一單元中所出現(xiàn)的“speak”這一動詞,這個詞在本單元的諸多課時中均被應用到不同的句子里,那么教師就可以將這些句子依次呈現(xiàn)在電子白板上并構建出一幅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從“English is spoken as the first language”、“He speaks English very well”等模塊句中系統(tǒng)地掌握“speak”的多種使用形態(tài)。
通過對這一舉措的有效采取,學生們能夠?qū)卧~的具體運用模式形成最為深刻的記憶和最為精準的理解,避免以互相隔絕的姿態(tài)去硬生生地拼湊相應的認知殘片,繼而讓他們的詞匯運用能力得到破壁性強化。
和小學生相比,初中生對于科目知識、技法的學習和應用應當體現(xiàn)出更強的鏈條性和發(fā)展性,這樣才可以為自己科目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生成、發(fā)展提供更為有力的應用保障?;谶@一方面的客觀認識,初中英語教師在構建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視域下的單元整體課堂的工作之中,需要立足于任務鏈設計的角度,分別圍繞多用單詞的學習、理解以及句子語氣的掌握這兩個主題來對學生做出有機指導,幫助學生從更有素養(yǎng)提升張力的項目入手來達成鞏固、完善科目核心素養(yǎng)構成狀態(tài)的目標,借此來提高有關工作的綜合執(zhí)行質(zhì)量[2]。
英語是一門應用范圍很廣的活性語言,因此對于英語的教學必須要圍繞“用”這個主題來突出相應的改革基點,而在這其中,對于“多用單詞”的深度教學無疑具有非常大的關注價值。如果來從語言學的角度去做深入的分析,人們常說的“多用單詞”可以被簡單地理解為由于不同方面語義的集中使用或者是不同語法環(huán)境下相應句子結構的不同設計而呈現(xiàn)出多用常規(guī)語言運用模式的詞匯。這一類型的單詞在初中英語詞匯體系中并不占據(jù)“大頭”,但是往往可以對學生們的詞匯乃至英語語言的學習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如果學生們能夠在這一方面形成比較完備的素養(yǎng),這將很有利于他們從宏觀層面完成自身英語科目素養(yǎng)的破壁性提升。從這個角度出發(fā)來看,初中英語教師在進行單元整體教學方案的設計、執(zhí)行工作過程當中,應當關注于從核心單元當中選擇一些具有較多用詞的材料作為基礎教學素材,結合這些素材里面的重難點句段為學生們開列出一份具有較大考察價值的“多用詞理解清單”,引導學生在完成了基礎性的詞匯學習工作后,借助于高頻度的對比理解來把握有關素材中多用詞在詞義表達、語法作用等方面的不同之處;而后,教師還可從更深層面出發(fā)幫助學生構建起立足于上述不同點的多用詞語言思維框架,從應用語境、表述渠道和語法結構等角度出發(fā)做進一步的完善教學[3]。
例如在帶領學生進行“dog”這個看起來最為基礎的詞匯學習時,教師不妨著眼于不同單元或者相應的課外材料去萃取教學語篇,以諸如“Tom has a dog that with long legs and a short tail”或者“Ann is a lucky dog,she is always healthy when others get ill”等類型的句子當作學生進行詞匯回顧的具體素材,首先結合“dog”這個單詞在不同句子里所表現(xiàn)出的具體含義做整合,萃取出“狗”以及“個體(俚語)”的認識,而后結合“dog”在這些句子中的位置來總結出該詞作為不同的句子結構所彰顯出的語法職能;再之后,教師應通過思維導圖等工具幫助學生補充更多涉及課內(nèi)語篇內(nèi)容的句子素材,諸如“We will have to deal with many boring dogs tomorrow”或者“Let`s share our secret dogs with each other in the party”等,從而讓學生們初步形成的記憶得到有效的強化。
如此一來,學生們自然能夠?qū)δ繕藛卧兴嬖诘亩嘤迷~匯及其語言應用元素生成精準、深刻、生動的認知,并使他們在之后的閱讀應用中建立起完備的語篇材料理解、消化支點體系。
“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一個大范圍、大概念的工作,需要教師對學生各個方面的素養(yǎng)模塊進行有效的塑造,其中自然包括一些“細枝末節(jié)”的精雕細琢,而在英語科目視域下,“語氣”自然是其中比較容易被忽視的一項。筆者在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有相當一部分的初中英語教師在潛意識里沒有對“語氣”的課堂教學滲透做出足夠的體現(xiàn),甚至將其視為“無關考試”的“邊緣項目”。隨著核心素養(yǎng)理念的不斷深化,當前初中英語課程的科學考查已然出現(xiàn)了對標于“聽、說、讀、寫、譯”五大維度的生本素養(yǎng)檢測機制,其中“聽”和“說”所占據(jù)的比重正快速增加,倘若學生們可以對不同類型材料當中的語氣做到有效識別和精準把握,則其非但能夠從間接角度出發(fā)完善自己的詞匯、語法等常規(guī)項目的學習意識、能力,而且還可以從更高維度認識到英語作為一門活性語言的應用價值和表達效力,從而達成核心素養(yǎng)的有機構建。據(jù)此,初中英語教師務必要依托于單元整體教學模式來發(fā)動學生進行對核心材料中多元語氣的精準判斷和提煉嘗試,進一步體會不同的表達語氣在英語材料當中所呈現(xiàn)出的反映有關鍵詞匯之內(nèi)涵、使用方法乃至于具體的對話者所表露出的心理情緒的要素,進而使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得到更有質(zhì)感的優(yōu)化生成[4]。
比如,教師可以圍繞冀教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冊unit4《Food and restaurant》以及unit3《Body and feelings》這兩個單元的綜合教學材料,引導學生整理出諸如“Would you take me that fruits,please ?”以及“Would you tell me the fact of my body,please?”等類型的句子來作為講解素材,先引導學生在簡單的“一句一譯”形式下做直譯,之后根據(jù)這些句子所處的篇目語境以及對話者具體的身份等要素做還原性朗讀,以此來從更深層次去體會這些語篇在角色構建方面的差異性,并且還可進一步判斷出兩部分對話當中雙方的身份關系。
依托于這種方法,學生們的英語復習活動便脫離了機械的“拼讀+記憶”境地,轉(zhuǎn)而從實際應用的角度出發(fā)形成復合性的素質(zhì)體系,同時也完成了英語復習活動的多位一體式框架的實質(zhì)性建設。
對于學生科目核心素養(yǎng)的初步構建絕非本科目教學工作的根本訴求,這一項工作的真正價值是為了讓學生們能夠借助既有的學習成果來解決多形式、多類型的實際問題。通過觀察不難發(fā)現(xiàn),初中英語科目中的絕大多數(shù)教學材料在詞匯、語法以及語言表達技法的應用方面都有著很高的水平,而且每個教學單元的設計也大多是以這些語言要素的表達類型、應用難度和表述效果為核心標準的,這就意味著就算是面對同一模式的英語表達方法,不同的教學單元里也一定會在內(nèi)部素材當存在著不同類型的表現(xiàn)渠道。立足于這一系列的客觀事實,初中英語教師應當在開展單元整體教學方案的設計和執(zhí)行工作過程當中,把單元教學的重點關注點轉(zhuǎn)移到積極帶領學生解析本單元材料中使用了相同或類似形式表達渠道的內(nèi)容之中,引導他們根據(jù)相應語篇材料中萃取出的表達策略的形式以及對應的運用路徑,同時結合語篇素材的主要成分來從更深層面出發(fā)解析相應策略的應用效果和同質(zhì)模式,而后再結合上述幾方面內(nèi)容萃取出有關的鞏固性訓練主題。必須要強調(diào)的一點是,這一系列的工作的具體開展應當讓學生以獲得對應的核心素養(yǎng)思維體系為前段基礎,同時要在教學引導的工作當中彰顯出對學生自主能動性的切實尊重和積極利用,用這樣的模式來滿足高階學科素養(yǎng)中“個性認知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關鍵訴求[5]。
例如在冀教版初中英語九年級全一冊unit1《Stay healthy》、unit2《Great people》以及unit3《Safety》這三個單元當中,很多語篇材料里都存在著非常典型的具有議論色彩的內(nèi)容,那么教師就可以將“How can we proof our opinions to others?”來當作這三個單元整體教學的核心策略來進行更深維度的教學,結合這三個單元當中素材里的相應句子來組織學生總結出看法陳述性語篇中“Make others understand your opinion”、“Make others believe your opinions”、“Make others take activities with your opinion”這一常規(guī)內(nèi)容結構,之后借助于思維導圖等工具的運用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上述技法的使用方向、形式和所能起到的表述作用。
如此一來,學生們可以對不同類型的表達技法生成最為生動、鮮明、準確且完整的學習認知,同時還能夠以發(fā)散性的思維對課內(nèi)材料的閱讀方向、策略做出精準把握,最終實現(xiàn)復習效果的進一步鞏固、擴大和優(yōu)化。
在完成上述幾個方面的主要教學工作的同時,初中英語教師也需要從更高維度出發(fā)了解到,“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所需要的條件是非常多元的,其中主要就是要讓學生對多元認知素材做到“合縱連橫”式的類比內(nèi)化,而初中階段的英語課本對于不同單元的教學整合往往是結合單元內(nèi)部語篇之中的詞匯、語法知識之間的不同點而開展的,但是也必然會出現(xiàn)不同出單元教學主題之間的共同性。因此,在進行單元整體教學引導活動的過程中,初中英語教師也應當帶領學生們立足于核心單元的材料去萃取出同一教學效力的社會性文化成分,而后再根據(jù)目標材料的主題去實現(xiàn)相應內(nèi)涵養(yǎng)分的生本內(nèi)化,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幫助學生們在更高維度上獲得對目標人文知識成分的理解和認同[6]。
真正富有智慧的教育工作者不僅能夠帶領學生將一門課程“學多”,還可以引導他們利用多元的手段將相關的知識、技法“學精”,從而實現(xiàn)對既有學習成果的融會貫通。初中英語教師應當從核心層面出發(fā)積極認知、落實這一正確認知,在常規(guī)教學活動中旗幟鮮明地樹立起“單元整體”教學意識,打破對傳統(tǒng)“課時主義”教學模式的拘泥,引導學生從單元的高度出發(fā)完成對詞匯、句式的綜合學習和英語文化意識的有機生成,幫助學生形成更具質(zhì)感、內(nèi)涵和應用指導效力的英語學習成果,以此來進一步推動學生英語課程學習意識、能力和習慣的多方位優(yōu)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