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霽 葛瓊 王貴飛 班永飛
[摘 要]為了解聽障學生心理韌性與內(nèi)外化問題的關系,以貴州省6所特殊教育學校517名聽障學生為對象,以《青少年心理韌性量表》和《長處和困難問卷》為工具開展調(diào)研。結(jié)果表明:(1)聽障學生的心理韌性處于中等偏上水平,內(nèi)外化問題異常水平的人數(shù)比率較高;(2)不同性別的聽障學生在目標專注、情緒控制和積極認知上有顯著性的差異,女生在目標專注和積極認知得分高于男生,在情緒控制得分低于男生;小學生與高中生在內(nèi)外化問題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小學生得分較高;(3)心理韌性與內(nèi)外化問題存在一定的關聯(lián)。情緒控制與人際協(xié)助是內(nèi)外化問題的顯著預測變量。
[關鍵詞]聽障學生;心理韌性;內(nèi)化問題;外化問題
[中圖分類號] G762
一、問題提出
近年來,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受到全社會的重視。Goodman等認為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內(nèi)在的情緒問題,如焦慮、抑郁等,可歸納為內(nèi)化問題;二是外在的行為問題,如品行問題、危險行為等,可將之歸納為外化問題,內(nèi)外化問題綜合組成情緒行為問題[1]。與普通兒童相比,在某些方面具有障礙或缺陷的兒童更容易出現(xiàn)情緒和行為問題,其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2]。關于聽障兒童的研究,普遍認為他們的內(nèi)外化問題突出。聽力損失造成的認知等多方面的發(fā)展障礙使得多數(shù)聽障兒童在社會生活中溝通不暢,社會適應性差,進而表現(xiàn)出不信任、冷漠等問題行為[3]。相關研究表明,聽障學生在表達自我需要和情感時存在困難,長時間與周邊環(huán)境達不到理解融合,導致情緒不穩(wěn)定,易出現(xiàn)情緒行為障礙,如焦慮感、孤獨感、攻擊行為等[4-7]。Bush等指出,聽障兒童的行為障礙患病率是普通兒童的兩倍多[8]。因此,聽障兒童內(nèi)外化問題的影響因素及干預成為學界關注的熱點。
在眾多的影響因素中,心理韌性被認為是心理健康的主要保護性因素[9]。心理韌性是個體面對逆境時的積極適應或恢復的能力,它能減輕壓力對心理健康的不良影響[10]。Anderson等指出,提升青少年的心理韌性對于維持他們的心理健康至關重要,這種效果是長期性和持續(xù)性的[11]。張珊珊等研究發(fā)現(xiàn),心理韌性可減緩青少年的內(nèi)化外問題癥狀[12]。劉曉鳳認為,心理韌性與青少年內(nèi)化問題(抑郁情緒)之間可能存在交互影響,且該相互影響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動態(tài)變化[13]。針對聽力障礙群體的研究發(fā)現(xiàn),提升聽障學生的心理韌性水平,可有效減少他們的內(nèi)外化問題[14]。一項針對聽障老年人的研究指出,聽力障礙會增加心理健康的風險,但是心理韌性可減少出現(xiàn)認知障礙的風險[15]。
研究證實了心理韌性對心理健康的影響機制,但是心理韌性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會存在一定的文化差異以及個體差異[16]。類似研究還很少,尚未得出比較一致的結(jié)論。對國內(nèi)外相關研究的梳理發(fā)現(xiàn),針對特殊群體,如聽力障礙群體,缺乏關于心理韌性與心理健康(內(nèi)外化問題)關系的研究,心理韌性對心理健康的影響機制仍不夠清晰,有必要開展相關研究。因此,本研究以聽障學生為對象,開展心理韌性與內(nèi)外化問題的研究,既可以了解聽障學生心理韌性、內(nèi)外化問題發(fā)展現(xiàn)狀、特征及關系,又可以為家庭、學校和社會了解聽障學生心理健康提供資料,同時提出提升聽障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對策建議,進而提升特殊教育質(zhì)量。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研究采用完全隨機抽樣,抽取貴州省貴陽、遵義、安順、畢節(jié)等地6所特殊教育學校聽障學生。共發(fā)放問卷562份,收回問卷517份,收回率92.0%,有效問卷486份,有效率94.0%。有效問卷答卷學生中,女生223人(45.9%),男生263人(54.1%);小學高年級學生102人(21.0%),初中生154(31.7%),高中生230(47.3%);聽力殘疾一級222人(45.7%),二級171(35.2%),三級54人(11.1%),四級39人(8.0%);年齡最小10歲,最大22歲,平均年齡17.28±2.99歲。聽障學生人口學信息詳見表1。
(二)研究工具
1.《青少年心理韌性量表》
研究采用胡月琴和甘怡群編制的《青少年心理韌性量表》測量心理韌性[17]。問卷包括27個題目,由目標專注、情緒控制、積極認知、家庭支持、人際協(xié)助5因子組成。問卷采用5點計分,從1=完全不符合到5=完全符合,得分越高,心理韌性越好。問卷的內(nèi)部一致性信度為0.83。
2.《長處和困難問卷》
研究采用Goodman編制、杜亞松修訂的《長處和困難問卷》測量內(nèi)化問題和外化問題[18-19]。問卷包括情緒癥狀、品行問題、多動、同伴交往問題4個問題因子和親社會行為1個長處因子,共25個條目。其中內(nèi)化問題由情緒癥狀和同伴交往問題組成,外化問題由多動和品行問題組成。計分按0、1、2三級評分,部分條目為反向計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在該方面問題越多。問卷Cronbach 的α數(shù)為0.67,間隔6周后重測信度為0.55。該問卷被廣泛應用于測量6—18歲的兒童和青少年。
(三)實施過程與數(shù)據(jù)處理
本次問卷調(diào)研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團體測試,調(diào)研人員由特殊教育學校教師擔任,他們均經(jīng)過專門培訓,考核合格后開展調(diào)研。調(diào)研得到學校倫理委員會批準,調(diào)研前將知情同意書內(nèi)容告知家長、學生和班主任,征得他們同意后進行調(diào)研。問卷現(xiàn)場發(fā)放,現(xiàn)場收回,收回的問卷由專人核對。采用SPSS對所收集的數(shù)據(jù)進行雙人錄入,單人核對,最后進行差異分析、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等。
三、研究結(jié)果
(一)聽障學生心理韌性與內(nèi)外化問題的特點
分析發(fā)現(xiàn),聽障學生的心理韌性5因子中,積極認知得分最高(3.29),家庭支持得分最低(3.03),總體心理韌性得分為3.13;與理論中值比較發(fā)現(xiàn),除家庭支持無顯著差異外,其他4因子和心理韌性均與理論中值有顯著差異,得分均高于理論中值(見表2)。分析表明,聽障學生的心理韌性處于中等偏上水平。內(nèi)外化問題分析發(fā)現(xiàn),4因子得分均在4分以上,內(nèi)化問題得分為9.33,外化問題得分為8.70;檢出率分析發(fā)現(xiàn),內(nèi)化問題處于異常水平人數(shù)為119人,占比24.5%,外化問題處于異常水平人數(shù)108人,占比22.2%。分析表明,聽障學生的內(nèi)外化問題處于異常水平的人數(shù)較多(見表2)。
(二)聽障學生心理韌性與內(nèi)外化問題的差異比較
1. 不同性別的聽障學生心理韌性與內(nèi)外化問題的差異比較
差異比較發(fā)現(xiàn),不同性別的聽障學生在心理韌性及5因子方面,在目標專注、情緒控制和積極認知上有顯著性的差異,女生的目標專注和積極認知得分高于男生,情緒控制得分低于男生。內(nèi)化問題和外化問題得分均沒有顯著差異(見表3)。
2. 不同教育程度的聽障學生心理韌性與內(nèi)外化問題的差異比較
方差分析發(fā)現(xiàn),不同教育程度的聽障學生的心理韌性得分有顯著差異;事后比較發(fā)現(xiàn),初中生、高中生與小學生存在顯著差異,初中生、高中生心理韌性得分高于小學生;5因子得分無顯著差異。不同教育程度的聽障學生內(nèi)外化問題得分有顯著差異;事后比較發(fā)現(xiàn),內(nèi)化問題方面,小學生與高中生有顯著差異,小學生得分高于高中生,外化問題方面,小學生、初中生與高中生存在顯著差異,小學生、初中生得分高于高中生(見表4)。
(三)聽障學生心理韌性與內(nèi)外化問題的相關分析
Pearson相關分析發(fā)現(xiàn),內(nèi)化問題與目標專注、情緒控制、積極認知、人際協(xié)助等存在顯著負相關,與家庭支持無相關。外化問題與情緒控制、積極認知、人際協(xié)助存在顯著負相關,與目標專注、積極認知、家庭支持無相關。內(nèi)外化問題與心理韌性存在一定的關系(見表5)。
(四)聽障學生心理韌性與內(nèi)外化問題的回歸分析
為進一步探討聽障學生心理韌性與內(nèi)外化問題的關系,以心理韌性的五個因子(目標專注、情緒控制、積極認知、家庭支持、人際協(xié)助)為預測變量,分別以內(nèi)化問題、外化問題為因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方法采用向前逐步篩選法。分析發(fā)現(xiàn),內(nèi)化問題模型,情緒控制和人際協(xié)助進入回歸方程;外化問題模型,情緒控制、人際協(xié)助和目標專注進入回歸模型。對擬合系數(shù)進行檢驗分析發(fā)現(xiàn),回歸方程的F檢驗與回歸系數(shù)的t檢驗,均存在顯著的差異(P<0.05),因此,線性關系顯著,達到擬合標準,可以建立回歸方程。結(jié)果見表6。
內(nèi)化問題模型分析發(fā)現(xiàn),情緒控制、人際協(xié)助對總體方差的解釋率為11.2%,對內(nèi)化問題有顯著的影響(Beta= -0.304、-0.095,P< 0.05),情緒控制、人際協(xié)助對內(nèi)化問題有顯著的負向預測(見表5)。外化問題模型分析發(fā)現(xiàn),情緒控制、人際協(xié)助、目標專注對總體方差的解釋率為7.5%,對外化問題有顯著的影響(Beta= -0.260、-0.115、-0.095,P< 0.05),情緒控制、人際協(xié)助與目標專注對外化問題有顯著的負向預測(見表5)。
四、分析與討論
(一)聽障學生心理韌性與內(nèi)外化問題的現(xiàn)狀分析
研究表明,聽障學生心理韌性處于中等偏上水平。聽障學生因為聽力及語言障礙,在與他人溝通交流和交往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問題,也因為喪失部分語言功能難以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這在一定程度上給他們帶來了挫折,導致他們出現(xiàn)適應困難,因而影響心理韌性水平。但是也正因為聽力障礙,他們有了解決問題的意識,奠定了他們解決問題的基礎。兒童青少年正處于身心快速發(fā)展期,他們的心理韌性會隨著年齡增長、環(huán)境的變化不斷提升。聽障學生的內(nèi)外化問題處于異常水平的人數(shù)較多,得分處于異常水平的人數(shù)比例超過20%。聽力障礙會使他們在社會生活中易出現(xiàn)溝通問題,導致社會適應困難,他們會回避社交[20]。此外,聽力障礙還容易導致他們情緒理解困難,引發(fā)自卑、焦慮等負性情緒[21]。對聽障學生的訪談發(fā)現(xiàn),因身體殘疾,他們往往會顯得敏感、多疑,加上理解困難,容易沖動或自卑。這導致他們易出現(xiàn)情緒和行為問題。
(二)聽障學生心理韌性與內(nèi)外化問題的差異分析
1. 不同性別的聽障學生心理韌性與內(nèi)外化問題的差異分析
不同性別的聽障學生在心理韌性的目標專注、情緒控制和積極認知上有顯著性差異,女生高于男生,其他因子均不存在差異。根據(jù)性別差異理論,男女的生理差異使他們在注意控制與感知力方面出現(xiàn)差異。社會角色采擇理論也認為,由于社會期望,女生往往比男生更敏感,也更容易表達自己的情緒,女生在目標專注方面高于男生,在情緒控制方面低于男生。此外,性別的社會分工理論認為,與女性相比,在社會選擇中男性往往被賦予更多的工作機會或更多的家庭和社會責任[22],對于男生來講,聽力障礙帶來的負面影響更大,所以女生的積極認知高于男生。
2. 不同教育程度的聽障學生心理韌性、內(nèi)外化問題的差異比較
分析發(fā)現(xiàn),不同教育程度的聽障學生心理韌性得分有顯著差異,初中生、高中生高于小學生。教育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發(fā)展學生潛能,培養(yǎng)學生的適應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終身學習和探究的能力。受教育程度越高,理解能力、學習能力越強,即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越強。因此,中學生的心理韌性水平要高于小學生。內(nèi)化問題方面,小學生得分高于高中生;外化問題方面,小學生、初中生得分高于高中生。有研究指出,學歷越高,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23]。本研究與之保持了一致。正如前文所述,教育可培養(yǎng)學生的適應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受教育程度越高,解決問題能力越強,也能夠更好地調(diào)節(jié)情緒,矯正自己的行為,所以內(nèi)外化問題就較少。
(三)聽障學生心理韌性與內(nèi)外化問題的關系分析
研究發(fā)現(xiàn),心理韌性與內(nèi)外化問題存在一定的關聯(lián),情緒控制、人際協(xié)助是內(nèi)化問題的顯著的預測因素,情緒控制、人際協(xié)助與目標專注是外化問題的顯著預測因素。該結(jié)果與很多研究保持一致[24-25]。情緒問題可歸類于內(nèi)化問題,情緒是心理健康的核心指標。因此,加強情緒控制,有助于個體做出理性的判斷,減少心理健康問題。而情緒沖動,會引發(fā)個體一系列的不良行為。因此,控制情緒是促進心理健康的主要方法之一。社會支持也被認為是心理健康的主要保護因素[26]。人際協(xié)助體現(xiàn)的是個體內(nèi)外在的資源。資源保護理論指出,資源是個體衡量和評估壓力的關鍵組成部分,它決定了個體如何應對壓力,減少心理健康問題。來自個體的外在資源(如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內(nèi)在資源(如掌控感、自尊)等共同構(gòu)成了個體的健康資源,維護個體的心理健康。生態(tài)系統(tǒng)理論也認為,系統(tǒng)與個體相互作用并影響著個體發(fā)展,而在與系統(tǒng)的互動中,個體會不斷積累支持資源以及提升應對挫折的能力,這些對維護心理健康至關重要。如個體遇到問題與困難時,他們依托現(xiàn)有資源,積極主動尋求支持幫助,得到他人的情感支持與實際支持,情緒問題可以得到緩解,行為問題就減少。
五、結(jié)論與建議
(一)結(jié)論
1.聽障學生的心理韌性處于中等偏上水平。內(nèi)外化問題處于異常水平的人數(shù)較多。
2.不同性別的聽障學生在目標專注、情緒控制和積極認知上有顯著性差異,女生在目標專注和積極認知得分高于男生,在情緒控制得分低于男生。小學生與中學生在內(nèi)外化問題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小學生得分較高。
3.心理韌性與內(nèi)外化問題存在一定的關聯(lián)。情緒控制與人際協(xié)助是內(nèi)外化問題的顯著預測變量。
(二)建議
1.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提升聽障學生的心理韌性
心理韌性可提升個體的心理健康水平。尤其是對于聽障學生,心理韌性的保護作用更明顯。因此,學校應專門針對聽障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如開設心理健康課程,開展心理健康主題活動等,提高聽障學生的應對能力。社區(qū)也應該加強聽障人士的心理關愛,定期開展心理幫扶,宣傳心理健康知識,提升他們的抗挫折能力。家庭應及時關注聽障學生的狀態(tài),積極主動與他們溝通,給予必要的家庭支持。
2.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提高聽障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聽障學生主要因聽力受損限制了其社會適應能力的發(fā)展。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學校、社會和家庭應充分利用現(xiàn)代科技手段實現(xiàn)聽障學生的社會融合。學??梢岳矛F(xiàn)代科學技術,建設智慧教室,進行“聲文互傳”教學。家庭可以充分利用現(xiàn)代技術,在電視和手機等設備上安裝電視盒子或APP,將語音轉(zhuǎn)文字,實現(xiàn)無障礙交流。社會層面可以在重要場合引入人工智能,實現(xiàn)聲文互傳交流。只有社會群策群力,做到信息無障礙交流,共同促進聽障學生的社會融合,從而提升聽障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18]Goodman A, Lamping D L, Ploubidis G B. When to Use Broader Internalising and Externalising Subscales Instead of the Hypothesised Five Subscales on The 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 (SDQ): Data From British Parents, Teachers and Children[J]. 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 2020(38): 1179-1191.
[2]王滔, 李瀟. 殘疾兒童心理健康內(nèi)涵及結(jié)構(gòu)初探[J]. 殘疾人研究, 2021(1): 79-87.
[3][20]王維宇. 學齡前聾童與健聽兒童情緒理解能力的比較研究[D]. 徐州: 江蘇師范大學, 2017.
[4]王輝. 特殊兒童教育診斷與評估(第二版)[M]. 南京: 南京大學出版社, 2016: 22-26.
[5]高敏, 胡雅梅. 聾生憤怒情緒調(diào)控研究[J]. 綏化學院學報, 2018(4): 22-24.
[6]李彩虹. 基于功能性行為評估的聽覺障礙兒童情緒行為問題的干預研究[D]. 武漢: 華中師范大學, 2021.
[7]Fiorillo C E, Rashidi V, Westgate P M, et al. Assessment of Behavioral Problems in Children With Hearing Loss[J]. Otology & Neurotology, 2017(10): 1456-1462.
[8]Bush, Matthew L. Behavioral Disorders in Children With Hearing Loss[J]. The Hearing Journal, 2019(1): 34-35.
[9]Sugawara D, Chishima Y, Kubo T, et al. Mental Health and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A Cross-Cultural Comparison of Japan, Malaysia, China, and the U.S[J].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2022(12): 500-507.
[10]Cohen M, Baziliansky S, Beny A. The Association of Resilience and Age in Individual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An Exploratory Cross-Sectional Study[J]. Journal of Geriatric Oncology, 2014(1): 33-39.
[11]Anderson K, Priebe S. Concepts of Resilience in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Research[J].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2021(5): 689-695.
[12]張珊珊, 鞠睿, 李亞林, 等. 親子依戀與青少年內(nèi)外化問題的關系: 心理韌性與同伴影響抵抗的鏈式中介作用[J]. 心理與行為研究, 2021 (3): 354-360.
[13]劉曉鳳. 家庭沖突、心理韌性與青少年早期抑郁情緒發(fā)展的關系[D]. 深圳: 深圳大學, 2020.
[14]Hatamizadeh N, Adibsereshki N, Kazemnejad A, et al. Randomized Trial of a Resilience Intervention on Resilience, Behavioral 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of Mainstreamed Adolescent Students With Hearing Los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diatric Otorhinolaryngology, 2020(1): 109-122.
[15]Chen L. Self-reported Hearing Difficulty Increases 3-Year Risk of Incident Cognitive Impairment: The Role of Leisure Activities and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 2021(8): 1197-1203.
[16]Chan A, Piehler T F, Ho G. Resilience and Mental Health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Findings From Minnesota and Hong Kong[J].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2021(18): 771-780.
[17]胡月琴, 甘怡群. 青少年心理韌性量表的編制和效度驗證[J]. 心理學報, 2008(8): 902-912.
[19]杜亞松, 寇建華, 王秀玲, 等. 長處和困難問卷研究[J]. 心理科學, 2006(6): 1419-1421.
[21]李娜. 聽障兒童反思情緒理解研究[J]. 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科學雜志, 2022(6): 438-441.
[22]姜輯萱. 關于勞動性別分工的理論研究[D]. 長春: 東北師范大學, 2008.
[23]傅小蘭, 張侃, 陳雪峰, 等. 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fā)展報告(2019-2020)[M].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21:47.
[24]陳文薏. 培養(yǎng)心理韌性: 促進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徑[J].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2022(26): 73-75.
[25]Riepenhausen A, Wackerhagen C, Reppmann Z C, et al. Positive Cognitive Reappraisal in Stress Resilience, Mental Health, and Well-Being: A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Review[J]. Emotion Review, 2022(4): 310-331.
[26]Hobfoll S E, Freedy J, Lane C, et al. Conservation of Social Resources: Social Support Resource Theory[J].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1990(4): 465-478.
[27]Bardoel E A, Drago R. Acceptance and Strategic Resilience: An Application of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Theory[J]. Group &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2021(4): 657-69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Internalizing Problems and
Externalizing Problems in Students With Hearing Impairment
SUN Ji1GE Qiong2WANG Guifei3BAN Yongfei1
( 1.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s, Anshun University, Anshun Guizhou 561000;
2.Anshun Xixiu District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 Anshun Guizhou 561099;
3.Bijie Qixingguan District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 Bijie Guizhou 551799 )
Abstrac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internalizing problems, and externalizing problems of students with hearing impairment, 517 students with hearing impairment from 6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s in Guizhou province were chos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 Resilience Scale for Chinese Adolescents and the 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 were used as the research tools.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of students with hearing impairment is above the medium level, and the number of students with abnormal level of internalizing and externalizing problems is higher. (2)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oal focus, emotion control and positive cognition among hearing-impaired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genders. Girls score higher on goal focus and positive cognition and lower on emotional control than boys.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erms of internalizing and externalizing problems, and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have a higher score. (3) There is a certain correlation between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internalizing problems and externalizing problems. Emotional control and interpersonal assistance are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internalizing problem and externalizing problems.
Key words:students with hearing impairment;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internalizing problem; externalizing problems
(特約編校 史玉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