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震堯是中國書店北京海王村拍賣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他自1977年到中國書店工作,一干就是46年。尤為難得的是,作為新中國第一代拍賣師,他從事古籍拍賣工作30年來,不僅以獨樹一幟的拍賣風格成為眾多書迷與藏家心目中的“最強拍賣師”,更一路風雨見證了古舊書業(yè)的興起與繁榮。
“古舊書拍賣”,開辟了全新的交易方式
1977年12月,彭震堯從黑龍江生產(chǎn)建設兵團返回北京,被分配到中國書店工作。他清晰記得當時的情況:“中國書店是1952年11月成立的,后來通過公私合營,把全北京市的古舊書商,其中包括琉璃廠、西單、東單、隆福寺等地區(qū)共計111家私營古舊書店、書攤都歸到了中國書店旗下。過去那些私營書店的老師傅們也都到了中國書店,他們的經(jīng)驗與知識非常豐富,也受到很多專家學者的信賴。”
此后的10多年間,彭震堯經(jīng)歷過門市營業(yè)員、倉庫管理員、古舊書收購員,以及區(qū)店業(yè)務經(jīng)理等諸多崗位,不過,令他感觸最深的還是做古舊書收購的那段工作經(jīng)歷。彭震堯還清楚地記得,自己曾經(jīng)跟著老師傅收購了一冊宋版書,當時的收購價是人民幣100元,相當于那時一個普通工人兩個多月的工資,“在當時也算不便宜了,但跟現(xiàn)在比,那還是差得很多了”。
不久以后,老師傅們陸續(xù)退休,古舊書業(yè)面臨人才匱乏、青黃不接的狀況,培養(yǎng)新人成為這個行業(yè)的當務之急。1982年9月,中國出版工作者協(xié)會、新華書店總店委托中國書店在北京開辦了“全國古舊書發(fā)行業(yè)務學習班”。作為學員,彭震堯和來自全國各地古舊書店的40多名學員脫產(chǎn)學習了3個月。后來,這個學習班很多學員都成了全國各地古籍書店的骨干,他們與古舊書打了一輩子交道。即便多年后的今天,回想起當年學習的受益,以及老師傅們對古籍保護的關切與重視,彭震堯不由深深感嘆:“那可真是名副其實的言傳身教?。 ?/p>
1990年代,在改革開放的春風中,拍賣市場也得到恢復。1992年,北京舉辦了一場文物藝術品拍賣會,一下子有了一種把文物收藏帶熱的趨勢。
1993年9月,中國書店和北京拍賣市場聯(lián)合舉辦了一場名為“北京首屆稀見圖書拍賣會”,彭震堯被抽調(diào)派去參加拍賣前期準備工作,“古籍的介紹都是由老師傅來寫,我當時還是個配角,主要負責寫民國書刊和唱片的介紹”。彭震堯坦言,那時候完全沒有市場標準,拍品的起拍價有些“蒙著定”的感覺。如今回頭再看當年的拍賣圖錄,就會發(fā)現(xiàn)有的拍品即便是在今天看來,定價還是比較合適的;也有的拍品定的價格就明顯偏高,比如第133號拍品《貝葉經(jīng)》,非常具有稀缺性,而且當時對國外市場也不了解,所以定的是全場拍品的最高價——人民幣80萬。他笑著說:“現(xiàn)在,通過這么多年的拍賣,拍品的市場價位已經(jīng)基本成熟,再也不會出現(xiàn)類似的誤判了?!?/p>
1993年9月22日,彭震堯一大早就來到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并站在二大殿主席臺上宣布了“北京首屆稀見圖書拍賣會開始”。那天的場景,他記憶猶新:“當時一共167件拍品,成交了36件,成交額也達到36萬余元??吹竭@個成績,我感覺看到了古舊書業(yè)的春天。”
自那次以后,彭震堯步入了古籍拍賣這個行業(yè),從此之后就再也沒有出來。一如他的直覺,“古舊書拍賣”這個新鮮事物給古舊書銷售開辟了一種全新的交易方式。
1994年,中國嘉德拍賣公司在秋季拍賣會上增加了古籍業(yè)務,應嘉德公司要求,經(jīng)中國書店批準,彭震堯到嘉德拍賣公司協(xié)助工作。那期間,除了學到很多拍賣知識與技能外,還有深深的觸痛:“我印象最深的是,很多人看到古舊書時脫口而出的是:‘哎喲,這書還能賣哪,我們家都當廢紙給處理了。‘哎呀,我們家都扔垃圾了。我就想到,自己剛進中國書店時,如果收到數(shù)術方面的古舊書,還認為這都是宣傳封建迷信的書,不能賣,都拉去造紙了。我曾經(jīng)親眼見到店里的木匠師傅拿雕刻好的書板當柴火燒?!?/p>
1995年,店里拿了幾塊舊書板讓他送到嘉德公司參加拍賣?!皼]想到都賣掉了,那時大家才認識到雕刻的書板也有價值?!迸碚饒蛑毖?,“這次大家才意識到以前古舊書的價錢非常便宜,而且也沒有得到重視?!?/p>
1996年,中國書店獲得了拍賣業(yè)務資質(zhì),成立了拍賣部。1997年,彭震堯接手中國書店拍賣業(yè)務,之后又主持了1998年夏季拍賣會。同年,依據(jù)《拍賣法》創(chuàng)建了北京海王村拍賣公司,并于次年成功舉辦了公司成立后的首場拍賣會。
傳統(tǒng)文化得到重視,古籍圖書成為更多人的收藏熱點
說到“拍賣”,大多數(shù)人覺得離自己的日常生活很遙遠。彭震堯笑言,其實拍賣和收藏是互通的,既不神秘也不遙遠。經(jīng)過多年市場觀察,他甚至覺得當下確是收藏史上最繁華的時候。
“過去書行有一句話叫‘黃金有價書無價,就很好地說明書的價值不是能用錢來衡量的。過去,藏書家一般都是非常有錢的人,特別是一些版本稀見的古籍。明末大藏書家毛晉為尋訪善本秘籍孤本,就在門上貼出告示高價征書:‘有持宋槧本至者,門內(nèi)主人計頁酬錢,每頁出二百。再如清末民國期間的大藏書家們,基本上也都是財力雄厚的人?!迸碚饒蛑毖?,“但是現(xiàn)在,有很多平民百姓都加入到了藏書圈里,成為藏書家。而且據(jù)我了解,其中有些人就是很普通的人,在收藏的過程中根據(jù)自己的學識、喜好、研究,以及多年的專題收藏成為專家,‘小殘卷齋主人孟憲鈞先生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工薪階層藏書家?!?/p>
彭震堯始終認為,拍賣就是一種普通的商業(yè)活動,只不過它經(jīng)營的商品有時會是一些“高大上”的產(chǎn)品,價值上千萬,甚至過億。2011年,他參觀了佳士得、蘇富比等多家拍賣公司后,更是深受啟發(fā)。
“我們到這些世界聞名的拍賣公司參觀,感覺當?shù)厝藚⒓优馁u,在拍賣會上參與競買如同在商店買東西一樣。明顯可以看出,拍賣在英國已經(jīng)成為人們?nèi)粘I钪匈徺I商品的一種渠道。無論是佳士得,還是蘇富比,幾乎每天都在舉辦各種不同類型的拍賣會,并不是只有藝術品一種模式。還有一種拍賣會叫‘鄉(xiāng)村拍賣會,就是利用節(jié)假日在農(nóng)村舉辦的拍賣會,幾乎什么東西都可以拿出來進行拍賣,價錢也非常便宜。具體說到海王村拍賣,我們就是堅持除了春秋兩季大拍外,還不定期舉辦日常小型拍賣會。不是說大拍才能出精品,小拍中也時常有好東西。往往花不了多少錢,就有可能買到一件很不錯的藏品,而且有時拍賣會上買的東西比市場還便宜?!?/p>
回首過往,彭震堯感到最自豪的就是從境外為國家圖書館購回了300余冊極為珍貴的宋版《思溪資福藏》;從中國臺灣地區(qū)征集到的記錄1945年國共兩黨重慶談判的重要資料《參政員毛澤東在渝市之動態(tài)》,被重慶紅巖紀念館收藏;記錄日軍侵華暴行的《鎮(zhèn)江淪陷記》經(jīng)歷種種曲折,最終走進鎮(zhèn)江博物館。還有著名學者周紹良先生珍藏的2000多件《唐墓志》,經(jīng)過他的牽線搭橋,被國家圖書館和天津市圖書館收藏。也是經(jīng)過他的介紹,旅美華僑招思虹女士把數(shù)百件有關海外華僑抗戰(zhàn)的實物與資料無償捐贈給了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
在彭震堯榮休之際,國家圖書館副館長張志清代表國圖善本部將中央文史館館員程毅中先生題寫的詩句贈予他:“古籍紛來拍賣場,琉璃廠甸繼書香;唐抄宋刻原無價,彭祖敲槌壽更長?!本涠糖殚L,濃縮了大家對他的贊譽,更寄托著對古籍事業(yè)的未來期許。
(摘自《北京青年報》李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