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怡萍,劉超,王圣明,屈娟娟,張瑞華
(1.中國人民解放軍聯(lián)勤保障部隊第九八八醫(yī)院 超聲醫(yī)學科,河南 鄭州 450000;2.河南省兒童醫(yī)院 超聲醫(yī)學科,河南 鄭州 450000)
小兒肺炎是臨床常見兒科疾病,該病在理論上屬于自愈性疾病,若治療不及時,隨疾病進展可誘發(fā)咽炎、肝炎、心肌炎及腦膜炎等,嚴重時可危及患兒生命[1]。既往臨床診斷小兒肺炎以X片、CT為主,隨著超聲技術日趨成熟,肺部超聲在小兒肺炎診斷中廣泛普及應用,是臨床檢查肺疾病常用手段,具有操作簡單、可重復性、無輻射等優(yōu)勢,可實時動態(tài)監(jiān)測肺部病灶變化,在小兒肺炎早期診斷、干預治療、預后評估方面已表現(xiàn)出明顯優(yōu)勢[2-3]。最近研究顯示,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PCT)、高遷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1,HMGB1)在新生兒重癥肺炎血清中高表達,且與患兒預后評估密切相關[4]。基于此,本研究通過收集中國人民解放軍聯(lián)勤保障部隊第九八八醫(yī)院75例肺炎患兒,均行肺超聲檢查,嘗試分析肺超聲在患兒肺炎中的應用價值,并進一步分析不同預后患兒肺超聲評分、血清PCT、HMGB1水平,探究肺超聲、PCT、HMGB1對患兒預測預后的臨床價值。
選取2021年6月至2023年3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聯(lián)勤保障部隊第九八八醫(yī)院75例肺炎患兒作為研究組,另選同期75例存在疑似肺炎癥狀但非肺炎的患兒作為對照組。兩組患兒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本研究已獲得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
表1 兩組臨床資料比較
納入標準:研究組為肺炎患兒,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5]診斷標準;無惡性腫瘤、血液系統(tǒng)疾病;入院前1個月無免疫、激素藥物治療史;患兒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體征不穩(wěn)定;其他肺部疾病;免疫缺陷病;凝血功能障礙;肺超聲檢查顯示肺部或胸廓先天發(fā)育異常;先天性心臟病、遺傳性及代謝性疾病;智力障礙或精神障礙。
1.3.1肺超聲檢查
研究組、對照組受試者需要仰臥位,使用Philips IU22超聲診斷儀行肺超聲檢查,探頭頻率為5~12 MHz,先行前胸掃描,觀察有無氣胸;再行側胸有無胸腔積液和肺部病變,若發(fā)現(xiàn)患兒肺部病變,以腋前線和腋后線為界點,掃描前上下、側上下、后上下6個區(qū)域,共12個肺野,注意探頭與肋骨垂直,沿每個區(qū)域自上而下掃描,詳細記錄超聲圖像特征,觀察胸膜線有無異常,A線是否消失,B線、支氣管充氣征、雙肺點及血流信號等。
肺超聲評分標準[6]:使用雙肺12區(qū)評分法評估,并結合臨床實際情況,將每個區(qū)域評分之和作為肺超聲評分。4分:平滑A線或孤立B線<3條。3分:有部分散在清晰B線(界限分明)。2分:B線大部分融合。1分:大量融合B線呈瀑布征。0分:出現(xiàn)肺部實變??偡?~48分,評分越低提示患兒感染性肺炎越嚴重。
1.3.2血清PCT、HMGB1水平檢測
收集研究組患兒入院當日靜脈血5 mL,3 500 r·min-1離心5 min,以雙抗體夾心法檢測PCT、HMGB1水平,試劑盒購自上海烜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研究組患兒出院后1個月,以門診復查形式隨訪,觀察臨床癥狀、體征,并行CT檢查,臨床癥狀與體征、CT檢查患兒基本恢復正常或完全恢復視為預后良好,反之為預后不良。比較不同預后患兒肺超聲評分、PCT、HMGB1。
研究組患兒肺超聲征象顯示B線占比較高,高達100.00%,異常胸膜線占比達到80.00%,呈不規(guī)則低回聲,部分伴有斑片狀弱回聲、支氣管充氣征、胸腔積液或肺不張,少部分肺滑動征消失。對照組患兒肺超聲征象顯示無胸膜下實質(zhì)性病變,胸膜線呈清晰、光滑線性,回聲強,A線≥3條,且A線清晰、平行,各肺葉B線<3條,胸腔內(nèi)無積液。研究組肺超聲評分為(35.26±8.41)分,對照組肺超聲評分為(46.13±1.86)分,研究組低于對照組(t=10.929,P<0.001)。
以臨床綜合診斷為金標準。肺超聲診斷敏感度為89.33%(67/75),特異度為100.00%(75/75),準確度為94.67%(142/150),陽性預測值為100.00%(67/67),陰性預測值為90.36%(75/83),約登指數(shù)為0.893。見表2。
表2 診斷結果(n)
預后不良患兒肺超聲評分低于預后良好患兒,血清PCT、HMGB1水平高于預后良好患兒(P<0.05)。見表3。
表3 不同預后患兒肺超聲評分、PCT、HMGB1比較
ROC曲線結果顯示,肺超聲評分、血清PCT、HMGB1單獨預測的ACU分別為0.771、0.748、0.746,肺超聲評分單獨預測的AUC與血清PCT、HMGB1的AUC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肺超聲評分、血清PCT、HMGB1聯(lián)合預測的AUC大于各指標單獨預測(P<0.05)。見表4。
表4 肺超聲評分、血清PCT、HMGB1預測預后的價值
小兒肺炎發(fā)病機制較為復雜,臨床診斷主要結合臨床表現(xiàn)、病原學及影像學檢查患兒病情,X線、CT是肺炎診斷常用影像學方法,前者檢查肺組織透明度較低、肺紋理增加,導致準確度較低,后者無法實時觀察病情進展、存在輻射[7]。
隨著影像學技術日益成熟,肺超聲因無輻射、重復性佳等優(yōu)勢,同時還能動態(tài)、實時觀察肺部病灶變化,在肺炎早期診斷、干預治療具有明顯優(yōu)勢[8]。正常肺組織中含豐富氣體,超聲特征表現(xiàn)為光滑胸膜線或多條高回聲線平行,肺組織一旦出現(xiàn)感染性病理病變,肺組織含水量增加,為肺超聲檢查提供物理基礎,超聲波表現(xiàn)為胸膜平行、等間距多條線狀,即A線;肺內(nèi)氣體和液體比例失常,可產(chǎn)生垂直胸膜至肺野深部的放射線強回聲,即B線,肺組織氣體減少或消失還可引起肺實變[9]。肺超聲評分可評估肺部受累嚴重程度,在呼吸系統(tǒng)疾病診斷、治療中已廣泛應用[10]。本研究發(fā)現(xiàn),研究組患兒肺超聲征象B線占比高達100%,異常胸膜線占比達80%,肺部有實質(zhì)性改變,這與上述研究觀點一致;且研究組肺超聲評分低于對照組評分,這與穆楠等[10]等研究相似,提示患兒肺部受累較為嚴重。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肺超聲診斷小兒肺炎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較高,約登指數(shù)為0.893,表明肺超聲診斷小兒肺炎具有一定診斷效能。
肺炎發(fā)生發(fā)展與炎癥因子釋放誘導肺組織炎癥浸潤、腫脹有關,也是肺組織損傷的主要病理過程,HMGB1主要在細胞核中表達,可通過參與轉錄、修復和重組等維持細胞內(nèi)環(huán)境穩(wěn)定性[11]。研究證實,單核巨噬細胞可通過刺激多種白介素因子激活機體炎癥反應,可促進HMGB1從細胞核轉至細胞外,通過調(diào)節(jié)機體免疫炎癥反應參與炎癥疾病、感染性疾病等發(fā)生發(fā)展[12-13]。PCT是由甲狀腺C細胞釋放,正常狀態(tài)下機體內(nèi)水平較低,若受到病原菌感染,可促進甲狀腺C細胞分泌PCT,還可經(jīng)過肺細胞、單核細胞及巨噬細胞等釋放PCT,進而進入血液內(nèi)[14]。肺炎患兒血清PCT、HMGB1水平高于健康兒童,且患兒預后不良、病情越嚴重表達水平越高[15-16]。本研究顯示,預后不良患兒血清PCT、HMGB1水平較預后良好患兒高,肺超聲評分較預后良好患兒低,這與上述研究觀點一致,提示肺超聲評分與小兒肺炎預后不良密切相關。推測患兒病原菌入侵機體后可刺激肺上皮細胞釋放大量PCT、HMGB1炎癥遞質(zhì),誘導肺組織發(fā)生炎癥反應,肺組織出現(xiàn)不同程度炎癥浸潤、腫脹,PCT、HMGB1表達越高患兒病情越嚴重,進一步加重肺部實質(zhì)病變,加重疾病發(fā)展,影響患兒預后。此外,本研究顯示以上指標聯(lián)合預測AUC大于各指標單獨預測的AUC,表明肺超聲評分、血清PCT、HMGB1聯(lián)合預測具有良好預測價值。
肺超聲診斷小兒肺炎具有較高診斷價值、準確度,且患兒肺超聲評分、血清PCT、HMGB1在患兒中差異表達,與患兒預后密切相關,其聯(lián)合預測小兒肺炎預后具有較好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