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柏清
春日里,我走在街上,看見賣豆面卷子的小攤時,即使不喜歡豆面糊在嘴里的感覺,因為想起《城南舊事》里那一段關于豆面卷子的描寫,也會興致高昂地買幾塊回去。在汪曾祺的《人間草木》中,尋常食材也變得有滋有味,生動有趣。對很多人來說,《浮生六記》中的“立黃昏,粥可溫”,便是最令人向往的生活。作家們對食物的描寫飽含煙火氣,給人無盡的溫暖,就像老家舊宅子里的年畫,有一種無聲的親切感,讓人觀之親切。
我有一位同事,單位明明提供早餐,可她從不去食堂吃,總是堅持在家做。大家對此十分費解,問其理由,她說:“沒什么具體的理由,只是覺得食堂的飯菜是沒有個性的。自己做的話,如果喜歡淡,可以少放點鹽;喜歡咸,就多放點鹽;喜歡葷,稍加點肉;喜歡清淡,可以以素食為主。最重要的是,帶著感情做出來的飯菜格外香,更何況有熟悉的爐灶碗筷,有溫暖的氣味,有家人的陪伴,能讓食物有家的味道?!?/p>
是的,家的味道最是難以替代。記得剛上班的那幾年,過年回家對我來說是很艱難的事兒。因為買不到臥鋪,所以要坐兩天兩夜的硬座火車。每次回家都是腰坐疼了、屁股坐麻了,雙眼在火車的“哐當哐當”聲中熬成了熊貓眼。雖然發(fā)誓不回去,可一到過年便會改變主意,樂此不疲地往家奔。有時自己也感到費解——是因為想家里人?想,可是每天都可以打電話,連視頻。是想吃喝?可城里什么也不缺。其實,母親的那句話說得對:“城里什么也不缺,可是沒有媽媽的廚房,故鄉(xiāng)的口味?!?/p>
我記得小時候在鄉(xiāng)下,孩子們都是走東家吃西家。同樣一道土豆燉豆角,嘗起來卻是一家一個味兒。我覺得很奇怪,于是去問母親,母親說:“這就是家的味道。同樣的食材,一千家能做出一千種味道,家家各有不同?!遍L大離家之后,家的味道便成了鄉(xiāng)愁。
我與先生出去吃飯,無論去多么高檔的酒店,回到家還要立馬進廚房再吃一點。先生問我是店里的東西不好吃嗎?我搖頭,飯店的廚師是專業(yè)的,自然不會做不好??墒俏颐款D如果不吃一點家里的東西,胃腸就會空落落的,感覺少了點什么。吃上一點家里的飯,才會有果腹感,覺得人都踏實了,仿佛在外面吃的都是“假飯”。
這個世界上如果有一億個家庭,就有一億種口味,也就有一億種生活。說到底,日子是什么呢?不過是一碗人間煙火。只要家人圍坐在一起,即使入口的是咸菜湯,也是無與倫比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