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明,劉曉梅,鄧文君
三明市第一醫(yī)院手術室,福建三明 365000
全麻手術是通過靜脈注射或者呼吸道吸入麻醉,對中樞神經系統產生抑制作用,創(chuàng)建手術條件,藥物經過人體代謝后排出體外,患者神志和反射系統恢復正常水平。但不同患者全麻術后可能產生不同并發(fā)癥,如呼吸系統、循環(huán)系統等并發(fā)癥,影響術后康復,增加不適感。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受到高血糖的影響,血管和神經組織受到一定損害,隨病程累積易發(fā)生多種并發(fā)癥,對患者身體健康造成威脅[1]。全麻術后患者受到高血糖、異常代謝功能的影響,患者機體應激水平更加嚴重,術后易出現出血、感染、愈合不良等情況[2],造成患者病程延長,影響回歸正常生活。因此術后護理更應嚴格控制血糖水平,降低血糖波動幅度,為患者術后康復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綜合護理作為一種全面性護理方式,從多個層次展開護理,同時關注患者術后康復和血糖管理,能夠全面提升護理質量,更有利于規(guī)避術后并發(fā)癥,促進康復進程[3]。本文隨機選取2021年1—12月于三明市第一醫(yī)院手術室擇期行全麻手術的患者中隨機抽取90例合并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圍繞綜合護理對糖尿病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于本院手術室擇期全麻手術患者中隨機選取90例合并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表法將其分兩組。對照組45例中男21例,女24例;年齡57~69歲,平均(63.50±4.95)歲;糖尿病病程2~9年,平均(5.22±0.50)年;其中腫瘤手術11例,胸外手術7例,普外手術9例,神經外科手術6例,骨科8例,其他手術4例。觀察組45例中男22例,女23例;年齡55~70歲,平均(63.47±4.91)歲;糖尿病病程3~9年,平均(5.18±0.48)年;其中腫瘤手術10例,胸外手術8例,普外手術8例,神經外科手術7例,骨科9例,其他手術3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文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①接受擇期全麻手術治療,術前未發(fā)生嚴重并發(fā)癥,有糖尿病基礎病患者;②患者對研究知情;③積極配合調查,具備正常溝通能力患者。
排除標準:①存在凝血或者免疫系統疾病患者;②不配合護理,退出研究患者;③術前存在其他感染性疾病或者并發(fā)癥的患者。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術后6 h進行心電監(jiān)護,密切觀察生命體征,按照醫(yī)囑提供護理,根據患者病情給藥,定時給予降糖藥物。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督促其控制攝糖量,定期進行血糖監(jiān)測記錄,詳細計入排尿、排便等情況,耐心解答患者的疑問。
觀察組采取綜合護理方案,主要措施如下。
(1)心理護理:術后第一時間告知患者手術結果,安撫患者情緒,表達對患者的關注和支持,改善患者恐懼情緒。護理期間應注意對患者情緒狀態(tài)和神態(tài)的觀察,積極和患者溝通,主動告知患者護理操作目的,耐心解釋不適感的原因,安撫其情緒。耐心聽取患者的傾訴,開導情緒問題,以鼓勵性語言支持患者。從患者主訴問題出發(fā)耐心解答和疏導,引導其保持樂觀心態(tài)。督促家屬多關心患者,主動表達關懷和支持,能夠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讓其建立信心,提高心理應激能力。
(2)血糖監(jiān)測:使用動態(tài)血糖儀定時測定血糖,保證血糖水平穩(wěn)定在正常范圍。每天于晨起、餐前、餐后2 h、睡前進行4次血糖監(jiān)控,視血糖水平控制藥物劑量。遵醫(yī)囑給予患者降糖藥物,嚴格控制用藥時間,預防高血糖、低血糖的發(fā)生。并建議患者購買家用血糖儀,出院后也能定時測定血糖,加強血糖管理。利用測量血糖時間指導患者血糖儀使用方法,便于患者自行監(jiān)測。
(3)并發(fā)癥護理:①由于患者高血糖狀態(tài)為細菌提供了良好繁殖環(huán)境,術后免疫力降低易增加感染風險。要求護士、家屬以及患者自身嚴格管理手衛(wèi)生,保證手部清潔無菌,接觸患者前后均需要使用手部消毒液進行徹底消毒。保證手部干燥后護理患者,每天多次觀察切口、滲出液等情況。②術后24 h內注意引流管、切口的出血情況,若引流量>200 mL,液體為鮮紅色,表示出現滲血,需要立即進行干預。③患者體征穩(wěn)定后督促其臥床期間進行足踝關節(jié)活動,指導家屬按摩方法,對下肢進行按摩。使用下肢氣壓儀護理,促進下肢血液循環(huán)。術后1 d鼓勵患者下床,注意攙扶保護。④術后8 h內應積極和患者溝通,指導其保持清醒,需要關注患者意識狀態(tài),有任何異常及時和醫(yī)生溝通。⑤注意觀察患者皮膚狀態(tài),是否出現發(fā)紅等跡象,可提前使用敷料和軟枕放置于髖部和臀部,預防壓力性損傷。
(4)病房管理:督促保潔人員認真清潔地面以及桌面,使用無味消毒液充分消毒,及時清理室內垃圾,保證環(huán)境衛(wèi)生清潔。注意管理病房噪聲,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訓練,或看書、聽音樂等活動,從而轉移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疼痛,放松機體。同時建議患者睡前1 h關閉手機,關閉燈源,準入進入睡眠。
(5)飲食指導:患者術后嚴格禁食,通過靜脈補液補充營養(yǎng),保證水電解質平衡?;颊吲艢夂罂梢越邮馨肓魇呈澄?,逐漸過渡至普食,應補充蛋白質、維生素,嚴格控制碳水化合物攝入,采取少食多次方式進食,嚴格控制血糖。嚴格管理每日進食,保證優(yōu)質蛋白、低脂低鹽進餐,嚴格控制碳水化合物攝入,并為患者設計個性化飲食方案,叮囑其嚴格執(zhí)行。若患者感到饑餓,可以適當增加用餐次數,保證營養(yǎng)攝入均衡。
(6)出院指導:出院前對患者的飲食、運動進行指導,分發(fā)健康小冊子,告知其正確飲食方法。建議患者多食用蛋白質、維生素等食材,保證營養(yǎng)攝入均衡,并適當增加運動,有助于免疫力的提高。如患者用餐后出現心悸、頭暈等不適感,應及時監(jiān)測血糖,臥床休息,至癥狀緩解。詳細告知患者用藥時間以及方法,錯誤用藥可能引起的不良反應,引起患者重視。鼓勵患者積極進行有氧運動,保證每日運動量在30 min以上,4次/周以上,可選擇慢走、太極拳等有氧運動,鼓勵患者培養(yǎng)興趣愛好,更有利于身體健康。對患者和家屬進行護理教學,讓患者學習醫(yī)學知識,了解注意事項。
①分別測定兩組血糖水平,主要對比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餐后2 h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2 hPG),糖化血紅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HbA1c)[4-5]。②對比兩組并發(fā)癥,包括躁動、低血糖、譫妄、深靜脈血栓(deep vein thrombos, DVT)、感染[6]。③使用匹茲堡睡眠障礙指數(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測評[7],分值0~21分,分數降低代表睡眠得到改善。④使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Self-efficacy Scale, GSES)測評[8],分值0~4分,分數提高代表效能感得到提升。⑤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調查,分值0~100分,分界為50分分數高對應情緒問題嚴重。⑥使用紐卡斯爾量表測評[9],分為滿意:85~95分、一般滿意:70~84分、不滿意:<70分。滿意度=(滿意例數+一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n)和率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FPG、2 hPG、HbAlc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血糖水平對比()
表1 兩組患者血糖水平對比()
組別對照組(n=45)觀察組(n=45)t值P值FPG(mmol/L)護理前7.75±0.76 7.79±0.82 0.240 0.811護理后6.56±0.82 5.96±0.63 3.892<0.001 2 hPG(mmol/L)護理前8.58±1.10 8.64±1.15 0.253 0.801護理后8.24±0.84 7.18±0.75 6.314<0.001 HbA1c(%)護理前7.18±0.75 7.22±0.85 0.237 0.813護理后6.54±0.80 5.82±0.71 4.516<0.001
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PSQI、GSES、SAS評分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睡眠質量、焦慮情緒和自我效能感對比[(),分]
表3 兩組患者睡眠質量、焦慮情緒和自我效能感對比[(),分]
組別對照組(n=45)觀察組(n=45)t值P值PSQI GSES SAS護理前6.85±0.31 6.79±0.29 0.948 0.346護理后5.42±0.26 3.59±0.22 36.044<0.001護理前2.54±0.16 2.61±0.19 1.890 0.062護理后2.80±0.23 3.32±0.26 10.049<0.001護理前59.20±4.16 59.15±4.12 0.057 0.954護理后55.21±5.30 42.37±4.34 12.574<0.001
觀察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滿意度對比
糖尿病作為高發(fā)慢性病,在中老年人群高發(fā),患者由于胰島功能障礙以及分泌胰島素不足導致發(fā)病,作為一種代謝性疾病,目前尚無根治方案[10]。尤其是患者術后易受到血糖水平的影響出現傷口愈合緩慢,容易發(fā)生術后感染以及代謝異常,對術后護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1]。同時受到麻醉藥物和手術的影響,患者術后血糖可能顯著升高,血糖波動幅度過大可能引起其他并發(fā)癥,不利于其身體健康,術后血糖管理也十分重要。綜合護理作為一種全面的護理手段,更加重視患者生理、心理、康復等多角度需求,通過完善護理手段幫助其控制各類并發(fā)癥風險,加快康復速度[12]。術后展開心理護理能夠幫助患者調整情緒和心態(tài),保持樂觀心態(tài)配合治療,提高其心理應激能力,對于術后機體應激反應的控制有積極影響。同時對患者血糖展開動態(tài)血糖監(jiān)測,密切觀察其血糖,便于及時給予降糖藥物,改善血糖波動[13]。綜合護理通過嚴格控制并發(fā)癥相關風險,前置預防護理手段,密切關注切口情況,提高護理工作精度和標準,主動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14]。同時引導患者和家屬參與,讓患者在住院期間學習自我護理,方便于患者出院后的康復和家庭護理[15]。術后加強對患者的飲食指導,保證營養(yǎng)攝入均衡,減少對血糖的影響。并主動營造舒適的病房環(huán)境,提高患者在院期間舒適度,尤其可預防病房交叉感染,加強對病房消毒管理,也能預防術后并發(fā)癥的出現[16]。
經過本研究,觀察組FPG(5.96±0.63)mmol/L、2 hPG(7.18±0.75)mmol/L、HbA1c(5.82±0.71)%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李偉等[17]在其研究中提出,對全麻術后糖尿病患者經過護理干預,其FPG(6.55±1.82)mmol/L,2 hPG為(9.54±3.97)mmol/L,HbA1c為(5.64±0.73)%(P<0.05),和本研究結論一致。可見綜合護理干預更能穩(wěn)定患者的血糖指標,可以保持血糖穩(wěn)定,降低由于血糖水平高引起的相關并發(fā)癥。此外,觀察組并發(fā)癥較對照組顯著減少(P<0.05)??梢娋C合護理的應用能夠主動控制并發(fā)癥相關風險,更加重視患者的需求,通過完善病房環(huán)境,幫助患者在住院期間得到充分休息,并加強對患者自我護理的指導,更能讓其自我效能感得到提升[18]。本研究顯示,觀察組PSQI、GSES、SAS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另外,觀察組滿意度(97.78%)高于對照組(82.22%)(P<0.05)。證實綜合護理更能滿足患者需要,讓其感受到尊重和關懷,提高醫(yī)院護理質量以及服務水平,得到患者的認可。
綜上所述,對于全麻術后糖尿病患者采取綜合護理干預能夠改善其自我效能感,嚴格控制血糖水平,改善睡眠情況,對于加快患者康復速度、縮短康復時間具有積極影響,更能得到患者的認可和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