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從北京市門頭溝區(qū)東辛房小學輪崗到清水中心小學)
2021年9月,我輪崗到了北京市西部最偏遠的清水中心小學。層層疊疊的大山讓學生領略了大自然的美妙與神奇,卻也限制了他們的視野,使他們?nèi)狈Ω嗟纳鐣嵺`和鍛煉的機會。雖然,這里的學生學習基礎薄弱,缺乏自信,但是,在我眼中,每一名學生都是一顆珍珠,期待“被發(fā)現(xiàn)”“被擦亮”。為了讓每一顆“珍珠”熠熠生輝,我成立了班級“珍珠詩社”,將全班10名學生都吸納為詩社成員,以傳統(tǒng)文化為載體,組織了詩歌主題的系列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積極參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愛上學習,樹立自信。
第一次活動,“新手上路”激興趣。結(jié)合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秋節(jié),我們初次嘗試了“飛花令”,這次的主題是“月”?!帮w花令”的活動內(nèi)容和形式很新穎,學生產(chǎn)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次參加活動,學生們都很緊張,有一點膽怯和自卑。但是,參加完活動后,學生們都感覺活動很有意思,有點意猶未盡。這次活動是一次試水行動,學生不但梳理并積累了有關“月”的詩句,還激發(fā)起對“飛花令”的興趣,更是向敢于站在臺上展示自己邁出了第一步。
第二次活動,“小試牛刀”顯自信。國慶節(jié)前夕,我們開始籌備第二次“飛花令”活動,這次的主題是“愛國”。根據(jù)第一次的活動經(jīng)驗,這次,我降低了背誦難度,依據(jù)學生學習情況分配不同難度的詩句。這樣,他們可以把精力放到有感情地吟誦詩句上,更有利于培養(yǎng)自信。這次小試牛刀,學生們有自信了,他們表現(xiàn)得更熟練了,聲音洪亮了,站姿精神了,展示效果比上一次好多了。
第三次活動,“初露鋒芒”樹理想。前兩次“飛花令”活動以學生原有認知和生活為基礎,以語文實踐活動為主線,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學生初步建立了自信。第三次活動是以“秋”為主題的“飛花令”。在前兩次活動的基礎上,我又提高了活動要求,讓學生把“秋詩”按照意象進行分類搜集和整理,培養(yǎng)學生分類搜集并整理資料的能力。我針對每個學生的個人氣質(zhì)分配了詩句,要求學生結(jié)合詩情詩意和道具服裝演繹“秋詩”。我還帶領學生到山水間實地賞秋,使“秋詩”更加鮮活。學生們開始留心身邊的美景,將綠水青山與詩情畫意融合在一起。在活動中,學生漸漸理解詩意、感悟詩情,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突破自我。
三次古詩詞語文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們建立了自信,讓他們能夠勇敢地在舞臺上展示自我。如今,在清水中心小學,學生們眼中有光,心中有情,像一顆顆璀璨的珍珠,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