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雨佳 _ 北京市第八十中學睿德分校
在教學實踐中,筆者嘗試利用項目式學習方式開展勞動教育,讓學生在團體活動中提高心理抗壓能力,排解不良情緒。
在小團體中獲取大人際。項目式學習可以樹立學生的集體意識,在達成項目式學習任務的過程中,磨練小組成員的溝通能力、處理觀點分歧能力、情緒疏解能力。例如,在初二勞動教育課程電工學的學習中,筆者開展了制作頭燈和熒光燈的項目式學習。校內騎行回家的學生比較多,而且冬天放學時已經(jīng)天黑,學生回家的路上用上頭燈和熒光燈比較安全,因此確定了該項目。確定項目后,開始組建小組團隊。小組的任務有三個:一是騎行的學生完成頭燈制作,不騎行的學生完成熒光燈制作;二是制作老年電動車上路安全隱患宣傳單,利用放學時間發(fā)給家長,宣傳國家政策;三是組內學困生負責自行車清潔任務。這樣,組里每個人都參與其中。隨著項目式學習的推進,學生必然會歷經(jīng)技術上的錯誤和心理上的壓力。教師引導學生通過交流與溝通解決問題,建立情感紐帶,讓學生在團隊中汲取力量、尋求支持。
在小困難中實現(xiàn)大進步。在小組團隊建設中,學生會面對各種各樣的困難,教師通過逐步引導,讓學生勇敢面對困難,獲得進步。例如,在上述項目式學習中,負責宣傳政策的學生面對的困難是真實存在的。筆者引導學生了解將要面對的挫折和困難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正向理解挫折的意義,避免心理層面的消極逃避。然后,將宣傳的內容進行優(yōu)化,從理解老人的心態(tài)開始,進行正向引導,然后再點明存在的安全隱患。這樣,就將大困難分解成了可預見的、學生可以承受的挫折,用挫折換取經(jīng)驗的認可,從而提高學生心理狀態(tài)的進步。
用小技術實現(xiàn)大成就。在項目式勞動教育的過程中,為學生提供成就需求,提高動機水平,引導學生在爭取成功的過程中克服困難、解決難題。對于學困生來說,電學知識難度大,難以一步掌握,如果他們被其他同學排斥,會遭遇較大的心理壓力。通過用勞動替代方法,讓這些學生接受適當?shù)膭趧芋w驗,培養(yǎng)其獨立性及責任心,幫助他們獲得自我認同感。在該項目中,學困生在清潔自行車的勞動過程中發(fā)現(xiàn),用簡單的清水清洗會導致零件生銹,需要搜索清潔自行車各個部位的方法和所用的清潔劑。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學生都在不同的勞動項目中培養(yǎng)勞動習慣、勞動技巧和勞動精神,而且學生們之間分工協(xié)作,每個人在獲得成就感的同時釋放了心理壓力。
項目式學習,以學生愿意接受的心理狀態(tài)展開學習,不僅讓學生習得了專業(yè)知識,磨練了勞動品質,還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和心理抗壓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