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彩霞
“藝術源于生活”,實際上這句話覆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使是文學巨著也并非距離我們千里之外,而與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密切相關,名著中所呈現(xiàn)的各種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或者令人潸然淚下的經典片段,所描寫的都是平凡人的點滴小事以及生活細節(jié)。初中是基礎教育的關鍵階段,對每一個初中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形成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都具有極其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所以,初中語文教學需要結合名著導讀來開展,不僅可以使學生在品讀作品的過程中感受到人生百態(tài),也能夠體會到作家的深厚文學底蘊;不僅有助于豐富自身的文化積累,也能夠形成良好的精神浸潤。
名著閱讀是開始初中閱讀教學的起點,需要教師充分利用名著導讀課堂,使課堂閱讀成為帶動學生課外閱讀的有力工具,筆者對此展開了一些探索和實踐。
其一,名著課前8分鐘。教師可以在每節(jié)課開始之前,預留8分鐘的時間,組織學生展開名著閱讀交流。首先需要保障完善的閱讀計劃,并向學生布置具體的閱讀任務。而這些閱讀任務不僅僅局限于閱讀原著,還要求學生根據所閱讀的部分設計課外閱讀測試題或者討論話題。在這8分鐘的時間內,不僅要進行有效的交流,也需要出示這些題目,并隨機選擇學生進行交流發(fā)言。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還可以制作名著閱讀分享交流PPT(幻燈片),這樣可以面向所有同學進行更生動的展示,這些分享交流的過程也會成為閱讀名著的寶貴財富。
例如,在閱讀《水滸傳》時,針對《花和尚倒拔垂楊柳 豹子頭誤入白虎堂》可以設計以下測試題,其一為判斷題:(1)在大鬧五臺山之后,魯智深來到了東京大相國寺;(2)一些潑皮帶著果盒酒禮,目的是給魯智深作賀;(3)倒拔垂楊柳的原因就是為了擊打潑皮張三、李四;(4)“豹頭環(huán)眼”“燕頷虎須”“八尺長短”等詞語所描寫的對象是豹子頭林沖;(5)設計陷害林沖的是他的好朋友陸虞候。其二為簡答題:(1)簡述倒拔垂楊柳的起因、經過和結果;(2)簡述林沖誤入白虎堂的起因經過以及結果。也可以設計開放式的討論話題,例如:(1)你喜歡魯智深嗎,請結合事例說說你的看法和理由;(2)你覺得林沖的性格有哪些優(yōu)點和缺點,在文中找出例證。
其二,每月可組織一次專門的名著閱讀指導課。安排這一課程就是為了指導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一學期可以安排四個課時,其中兩個課時主要聚焦于教材中所呈現(xiàn)的名著導讀,另外兩個課時則由學生自主推薦。以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為例,在七年級上冊可以聚焦于教材中的名著導讀《朝花夕拾》,以及針對《西游記》的精讀和跳讀;由學生自主推薦相似閱讀方法的名著可以是《獵人筆記》以及《鏡花緣》等。
很多學生一提到名著,會就此產生晦澀難懂的直觀印象,在針對一部分文學名著展開閱讀的過程中,因為學生受制于自身因素,或者對作品創(chuàng)作的文化背景以及政治背景不夠了解,不僅形成理解阻礙,甚至感覺到枯燥乏味、晦澀難懂,這樣的閱讀狀態(tài)自然會對其閱讀積極性形成一定的負面影響。如果可以在教學實踐中呈現(xiàn)一段和主要人物相關的精彩片段,那么就能夠立刻豐富作者的形象,也能夠促使學生自主在腦海中完成對人物的塑造,不僅有助于增加對作者的關注度,也可以激發(fā)閱讀興趣,還能夠幫助學生深入觸及文本內涵。
很多名著的誕生都是立足于特殊的歷史時期以及環(huán)境,是在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對作者形成的有效激發(fā),為作者指明了寫作思路,提供了創(chuàng)作靈感,所以,可以在閱讀名著之前,帶領學生了解與寫作相關的背景知識。以《朝花夕拾》為例,需要對當時的社會背景進行簡單的介紹:當時的社會狀態(tài)極其混亂,北洋軍閥以及各種國外敵對勢力相對峙,對當時的普通百姓帶來了嚴重的迫害,屬于一段極其動蕩的時期。在對這些作品進行閱讀的過程中,需要談及與此相關的歷史背景,當然也應當關注魯迅先生在童年時所發(fā)生的一些趣事以及青年階段的求學故事,進而才能夠把握魯迅先生透過對人和事的追憶,揭示內心對于這些人的懷念,同時也展現(xiàn)了其對當時社會狀態(tài)給予的嚴厲抨擊,特別是對守舊勢力以及陳舊落后的道德標準和教育標準的批判。例如在《五猖會》中,年幼的魯迅想要去觀看熱鬧的迎神賽會,但是嚴厲的父親卻勒令他在家背誦《鑒略》,由此也引發(fā)了魯迅的困惑。當學生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之后,不難理解父親實際上就是封建教育制度的典型代表,而當時的教育制度不僅會對兒童的天性形成極度的壓制,也會對其幼小的心靈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
在《西游記》這部經典的小說中,作者通過天馬行空的想象,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一個充滿奇幻的神魔世界,孫悟空不屈不撓的形象人盡皆知,對一代又一代的人形成了有力感染,促使他們積極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zhàn),雖然在取經的道路上,遇到了各種妖魔鬼怪,但是沒有一個人能夠對他形成阻攔。還有豬八戒這個形象也是令人印象深刻,作者對其進行了細致的外貌描寫,也生動地展現(xiàn)了他懶惰膽小怕事的個性特點。課堂教學時可以立足于這些人物形象的趣味之處,以此為突破口,進而就能夠使學生對《西游記》這部巨著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
每一部優(yōu)秀的小說中,不僅包括恰到好處的景色描寫,也包含生動鮮明的人物形象,除此之外還有跌宕起伏、觸動人心的故事情節(jié),這些都是其靈魂所在。以《水滸傳》為例,不管是武松打虎、真假李逵,還是倒拔垂楊柳等,這些故事情節(jié)的設計不僅能夠吸引讀者的眼球,也能夠使其自主在腦海中塑造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所以,在初中階段,對于名著導讀的教學應當靈活運用其中的精彩片段,這樣可以有效勾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以及滿滿的求知欲,使他們可以在興趣的驅動之下對選文展開仔細品讀。
閱讀水平的提高,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有顯著的效果,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也必須經過長期有效的積累。閱讀中學生必須要掌握相應的方法,也需要仔細品味,這樣才能夠更有效地吸收文本中的營養(yǎng)。教師在進行名著閱讀指導的過程中,首先需要使學生了解作品的創(chuàng)作時代、創(chuàng)作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促使學生和作者形成零距離的心靈對話,才有助于其準確把握文本內涵。除此之外,還應當帶領學生關注主要事件以及主要人物,這樣才能夠立足于整體把握文本結構以及串聯(lián)線索。例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講述了保爾如何從一個懵懂少年成長為一名忠于革命的布爾什維克戰(zhàn)士,雖然后來雙目失明,但是卻始終堅強不屈。在實際閱讀的過程中,不僅要揭示其成長經歷,也要就其性格特點展開分析,進而才有助于深化閱讀效果。最后就是對于閱讀方法的正確指導,以名著為對象而展開的閱讀會涉及多元化的閱讀方法,可以是批注式閱讀,也可以是快速式閱讀等,針對不同的名著選擇不同的閱讀方法;還要輔助完成閱讀筆記作業(yè),這樣才有助于深化學生的閱讀體驗,幫助學生豐富閱讀感悟,提升閱讀能力水平。
作為人類文明史中不可忽視的寶貴遺產,名著對人類文化的發(fā)展起到了顯著的推動作用,也是人們了解歷史、借鑒經驗的關鍵載體。教學實踐中,我們不能只關注學生語言文字方面的素養(yǎng)培養(yǎng),還應當全面提升其閱讀能力,幫助其豐富文化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