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鸚鵡,不是八哥
小時候看過一本關于八哥的小人書,講的是一個貧苦人家的孩子,救了一只八哥,成了好朋友,后來幫助孩子一家同欺負他們的財主斗智斗勇,贏得了勝利。從那時起,我就對這黑黑的八哥極具好感。
可現(xiàn)在,幾乎沒有人提到八哥,也看不到牛背上、豬背上歌唱的八哥瀟灑啄食虻蠅的文字和畫面,真是悵然若失??!
八哥去哪兒了,它可是益鳥呢!
查了一下。 八哥,體長23 - 28厘米,通體黑色,主要棲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帶的次生闊葉林、竹林和林緣疏林中。以蝗蟲、蚱蜢、金龜子、毛蟲、地老虎、蠅、虱等昆蟲和昆蟲幼蟲為食,也吃谷粒、植物果實和種子等植物性食物。
八哥在我國南方的種群數(shù)量較普遍,既是重要的農(nóng)林益鳥,也是頗受歡迎的籠養(yǎng)鳥。它能模仿其他鳥的鳴叫,也能模仿簡單的人語。過去,不僅在國內(nèi)廣被人們籠養(yǎng),而且被引種到菲律賓和加拿大等地。
現(xiàn)在呢,八哥不會都“移民”海外了吧!
八哥會說話,鸚鵡也會說話,而且還漂亮,遠勝黑黢黢的八哥。“鸚鵡學舌”的成語婦孺皆知,八哥就沒有,是因為容貌不佳而失寵不被待見了嗎?
鸚鵡羽毛艷麗,種類繁多,能說會道,更為人們欣賞和鐘愛吧。體形最大的紫藍金剛鸚鵡,體長可達100厘米,最小的是藍冠短尾鸚鵡 ,體長僅有12厘米。有大有小,千姿百態(tài),選擇的余地大了,適應面廣,被大家伙兒寵溺籠養(yǎng)也就不奇怪了。誰不喜歡心中想呢?投我所好,悅心怡情,得心應手,豈不快哉!
不知你仔細了解了沒有,鸚鵡爪子很強大,善于攀附;喙很鋒利,善于攻堅。也就是說,它在籠子里是一回事,出去就是另一回事。能屈能伸,似乎深諳處世做事之奧妙。
二、元日,非今元旦
今天,網(wǎng)絡上生活中,前仆后繼的是玉兔,鋪天蓋地的是《元日》,風頭十足。沒錯,今天是跨入2023年,是1月1日,是元旦,但今天這元旦是王安石說的“元日”嗎?這1月1日是癸卯兔年了嗎?
打住吧,別把王安石氣得活過來,他經(jīng)不起大神們這般的消費。
爆竹聲雖然稀稀拉拉,但不是沒有。那桃符和屠蘇酒大家伙見到了嗎?
答案是否定的。
為什么呢?因為今天這元旦壓根兒就不是王安石說的“元日”。
“五四”運動之前,我國不使用公歷。元日也好元旦也罷,指的都是正月初一。所以,貼春聯(lián),放爆竹,飲屠蘇酒再正常不過,這是過大年的標志性不可或缺的內(nèi)容和形式。 “五四”引進了公歷,于是,確定1月1日稱之為“元旦”,正月初一稱之為“春節(jié)”?,F(xiàn)在的春節(jié)才是王安石說的元日。
你說,引用七絕《元日》來指1月1日,王安石能答應嗎?
那么玉兔滿街跑,1月1日就進入兔年了嗎?
答案也是否定的。
通俗點,一般的說法,過了大年進入正月,就可以說是中國傳統(tǒng)的十二生肖年的某某年。比如再過二十來天過了大年,正月初一就可以說兔年。
但這只是通俗的一般的說法。
嚴格地講,進入什么生肖年,硬杠子不是過大年和正月初一,而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第一個的“立春”。如果過了年了,還沒立春,那立春前的這幾天還不算進入新的生肖年。如果還沒過年,臘月里立春了,那立春后臘月的這幾天已經(jīng)是進入新的生肖年了。嚴格地講,這叫“天干紀年”。
更有意思的是,2023年農(nóng)歷正月十四立春,這之前出生的孩子也不是屬兔,正月十四以后出生的才是貨真價實的“兔”寶寶。
當然,如果是臘月立春,立春后出生的孩子就是新的屬相了。
我們普通老百姓說,過了大年正月初一開始就是某某生肖年再正常不過,無可厚非。但作為文人學者,舞文弄墨,揮斥方遒,我們就要負責任,不能誤導民眾,貽害社會。信口開河地“我”認為怎么樣,是極其不負責任的。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人生不易,2022年似乎超乎尋常的不易。我們過來了,就應該領悟一點,成長一點。腳踏實地,實實在在,凡事不僅要知其然,還應該知其所以然。尤其是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不能大而化之,圖一時之快,為“秀”而“秀”,嘩眾取寵。對不起老祖宗,也對不起子孫后代。道聽途說,以訛傳訛,遺患無窮,怎么得了!
山人(作者)七絕云:
歡呼元日兔沒來,
似是而非實不該。
萬丈高樓平地起,
旁門左道為誰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