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良玉
在語文教學中,寫作技巧的產生和發(fā)展并非只有言語的表現(xiàn),最主要的是對學生心理性格特點的產生與發(fā)展起著不可或缺的影響。本文提出培養(yǎng)學生語文寫作能力的有效措施,即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通過課外閱讀積累素材,奠定寫作基礎,有助于學生獲得更為健康、健全的成長空間。要幫助學生成為語文寫作教學課堂的主體,為其提供輕松、愉悅的寫作環(huán)境,不斷提升其寫作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
通過將字詞串連成句、表達個人感情的方式來與不同年齡階段的人們進行溝通,可以達到心靈互通、養(yǎng)成更加積極樂觀的生活習慣。小學階段的寫作內容要求較為簡單,教師在對寫作課程進行講解過程中,需要摒棄傳統(tǒng)教學理念,學習新課標教學思維,以創(chuàng)新思維來設計寫作教學內容,采用全新教學方法。此外,還需要尊重學生的個人思想意愿,培養(yǎng)其表述能力,使其在日常練習中不斷提升寫作水平。但是,基于本文對現(xiàn)代小學開展寫作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寫作心理調查報告統(tǒng)計顯示,90%的學生認為教師的教學內容枯燥;92%的學生對寫作存在厭煩心理;91%的學生不會尋找寫作素材,均借鑒類似《作文大全》中的內容進行修改;89%的學生認為教師教學思維較為僵化死板。上述問題的產生,極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國語文寫作教學的有效進展,對于新課標背景下完成教學任務的效果也有所約束。[1]
新課改對于教師的教學方法提出新要求,應當摒棄傳統(tǒng)教學思維,采用創(chuàng)新型教學方法完成高質量教學任務。但教師在轉變教學思維的過程中也存在較多問題。根據本文的調查研究得知,在教師進行新教學方法的試講過程中,20%的教師依照新課改要求嘗試全新的講授方式,但由于缺乏相應的教學案例參考,導致在嘗試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的道路上進展緩慢,且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局限性未能突破;55%的教師固守成規(guī),仍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進行授課,課堂教學內容與時代貼合度不夠緊密,對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完成教學任務也存在負面影響;25%的教師未進行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的授課,仍處于觀望階段,在權衡轉變教學思維所需要付出的行為成本,雖有轉變的想法,但未能進行實踐。上述三個問題的存在,可總結出一個共同問題,即教師缺乏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且個人教學水平不足,課堂活動內容設計創(chuàng)意度不足,導致無法調動學生積極性和注意力,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寫作興趣。
就目前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起始時間來看,多數學生的首次寫作時間為三年級,第一次接觸寫作教學時,學生對其充滿了新鮮感和探索欲,且擁有較高的學習熱情。但隨著寫作教學的進展,多數學生對其產生恐懼心理。實際上,產生該心理活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方面:一是學生字詞儲備量不足,寫作時還需要進行組詞造句、保障段落銜接順暢,但多數學生的組詞造句、成文能力較差,寫出的內容不通順、詞不達意,無法理解其想法,導致產生恐懼心理;二是若要完成高質量的文章寫作,除了具有豐富的字詞儲備量,還需要在行文中體現(xiàn)個人情感,并著重在某段或某句中進行渲染,運用修辭手法、寫作手法來使文章更加優(yōu)美,使文章描述內容更加生動形象。但開展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了解不充分,對其字詞積累量、組詞造句能力掌握程度不了解,導致在設計教學內容時可能存在教學內容難度較大的問題,使得學生的寫作進展困難,也是導致其對寫作產生恐懼心理的原因。上述兩個問題的存在,不利于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且對于教師開展寫作教學存在一定限制。[2]
小學語文寫作教學考察學生的語文綜合學習能力,包含組詞、識字、默寫、造句等基礎學習內容,是學生語文學習素養(yǎng)的主要參考依據。因此,寫作教學應為語文教學開展的重點內容,也是教學難度較高的環(huán)節(jié),幫助學生提升語文學習能力的首要任務即提高其寫作水平,也是評價教師開展語文教學質量的依據和參照。在寫作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需要學習全新的教學思維,實現(xiàn)個性化培養(yǎng)教學,在制定教學方案和課堂活動過程中依照學生特點調動其積極性、使其對語文產生熱情。據調查研究顯示,92%的教師在開展寫作教學過程中存在思維僵化、思維古板等問題。為了使教師明確自身存在的教學短板,并找到有效解決方法與提升自身教學能力的方案,本文對現(xiàn)階段教師的思維僵化和思維古板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83%的教師在寫作教學開展過程中,會要求學生摘抄優(yōu)美詞句并在寫作中進行運用,而忽視學生的個人意愿,未能開展個性化培養(yǎng)。這個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教師采取統(tǒng)一固定的教學方法,忽視學生個體差異性,教學活動內容枯燥,無法調動學生興趣。
在寫作教學開展過程中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并提高其寫作能力,從而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不斷培養(yǎng)并維持該能力。由于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并不能支撐其完成較難的寫作目標,寫作構思需要靈感的匯集和縝密的思維,并進而轉變?yōu)槲墓P,使之表現(xiàn)于字跡和紙張上。在開展寫作教學時選擇的教學方式,應以創(chuàng)造情景為首要考慮的方式。創(chuàng)造情景無疑是調動學生閱讀積極性的最佳教學手段,能夠使其在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具體情景中去理解、感知、感受這一作文題材,從而產生自己的創(chuàng)作愿望和寫作積極性,進而為他們的作文提供良好的靈感來源。另外,還需要為寫作教學提供一種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使學生能夠發(fā)散思維,并將所想進行構思描述。[3]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寫作質量來了解其學習狀態(tài),根據他們在作文中表現(xiàn)出的情況,改變教學方法,從而為今后的語言寫作課程打下基礎。
在寫作教學中,漢字、詞語是形成一段文章的重要基石。因此,要想開展有效的寫作教學活動,就需要設置合理的寫作教學難度,由簡入難,針對每個學生當前的學業(yè)水平予以難度遞進的推動。而課外讀物也為學生的字詞積累提供了優(yōu)秀的素材,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夠實現(xiàn)對寫作素材的積淀,例如課外讀本《愛的教育》《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在語文課堂中不僅僅對書本中相關具體內容予以講授,還需要為學生提供課外讀物的選擇目錄,使其在課外生活中能夠從課外讀物獲得相關的知識素材。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得以了解并掌握《紅樓夢》《寓言故事》中的生字生詞,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而教師也通過在課堂教學中開展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將自己喜愛的書籍中精彩段落通過故事講述的形式與班級同學分享交流,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表述能力,為構思文章提供堅實的基礎,使學生能夠從書本中獲得素材和靈感,寫作內容不再空洞乏味。
在開展寫作教學中,需要重視對學生的個性化培養(yǎng),以便寫出特點明顯的、創(chuàng)新的作品。在寫作中了解、認知、仿照、實踐,是提高寫作質量的基本要素,而核心問題就是其表達方式是否正確、思想邏輯是否順暢。在完成一篇文章的寫作后,教師的評判往往也會對學生的寫作形成一定影響,一旦認定寫作內容過于片面,會對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產生負面影響,進而導致其缺乏寫作自信,形成抵觸心態(tài)。所以,教師的評語也應當通俗易懂,使學生敢于描述個人想法,保持天馬行空般的想象力,為寫作提供靈感。在課堂中應引導學生能夠從現(xiàn)實生活入手,刻畫更加現(xiàn)實的生活經歷,構建起個性化寫作思維。采用貼近生活的文字素材可以讓文章更為鮮活,充滿個人情感。所以,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必須注重對寫作話題的選擇,寫作話題的選取不可使學生難以理解,需貼近生活,使學生從個人生活角度出發(fā),描述實際事件和真實感悟。[4]
由于以往的語文教學理念中,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分成兩個模塊進行單獨講授,導致課堂學習效率較低,且耗費大量寫作機會,使得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實際教學效果不理想。所以,在今后的教育活動當中,教師可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進行結合,在二者之間形成較強的關聯(lián)性和整體性,從而實現(xiàn)從閱讀中獲得感悟激發(fā)靈感、以寫作來提高學生閱讀興趣的教學目標。[5]
提高語文寫作能力的另一重要途徑即為培養(yǎng)學生寫日記、記錄生活的習慣,從小學階段培養(yǎng)寫日記的習慣有助于提升其語文素養(yǎng)。以學生視角對其生活中經歷的事進行觀察,再運用所積累的字詞進行造句串連,每日的記錄可作為寫作過程中的素材積累。日記是學生對于個人生活的感想和收獲,日記內容來源于生活,與生活聯(lián)系緊密。將一天內發(fā)生的事件、個人感悟進行總結,能夠為寫作提供源源不斷的靈感,有了真實的素材積累,再進行創(chuàng)作的構思和描述就會易如反掌,對于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培養(yǎng)寫作思維具有質的提升。例如今天品嘗了一道家長烹飪的蔬菜,口感奇特,蔬菜外形獨特,較為少見,學生可針對該蔬菜進行描寫,如蔬菜的形狀、顏色、紋路、口感及與其他蔬菜的不同之處等。若教師安排寫作任務,命名為《我吃過的新奇食物》,那么可將日前寫過的蔬菜品嘗日記作為素材,寫作內容更加真實,貼近生活,來源于學生視角的感悟也會更加生動。在記錄日記初始,家長需要輔助教師進行督促,培養(yǎng)學生記錄生活的習慣,之后學生會形成固定的行為習慣,每日記錄所見所聞。寫日記除了能夠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還可以幫助其養(yǎng)成獨立思考、反省、總結的習慣,是一項有益的家庭作業(yè)。
隨著我國對于小學教學培養(yǎng)要求不斷提升,小學語文教學也要跟隨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以培育符合現(xiàn)代社會需求的全面型人才。而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育中,寫作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具有關鍵的地位,但教師的寫作教學開展質量和教學目標卻面臨失衡的局面,存在寫作教學思維古板僵化、教學方法陳舊、教學理念滯后等現(xiàn)象,導致學生對于寫作教學的興趣度不足,課堂內容設計乏味枯燥,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致使寫作教學效果不理想。此外,教師對于寫作內容的難度把控不到位,導致存在設計寫作主題難度較大、較為抽象、難以理解等情況,與本班級學生的實際知識掌握情況不相符。為幫助學生寫作打下扎實根基,需要從培養(yǎng)學生對課外讀物的閱讀興趣、進行讀寫結合、培養(yǎng)寫日記習慣等方面對寫作教學的方法及教學方式加以完善,以取得優(yōu)秀的教學成果,使學生對語文寫作產生較高的學習積極性,提升語文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