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恩鵬(北京)
五塔寺北京石刻藝術(shù)博物館在動物園北邊、白石橋東側(cè)長河北岸,離我所居的魏公村僅兩站地。沿中關(guān)村南大街向首體走,到了白石橋,遁河道向東,再走2百米即到。如果不急,可以走著去走著回。我之前常常這般走,到了紫竹院就到了石刻藝術(shù)博物館。雖然人人皆知紫竹院,也知白石橋,卻哪知河堤北岸有個幽靜所在?那里容納了沉重的歷史文化,盛裝了高格的文字藝術(shù)。當(dāng)你想著天下那些最美的詞句,是否想到要到此觀瞻?最起碼的,找到精微、圓潤和自然的存在。石碑們皆有來處:古都、宮殿、陵寢、佛寺、古塔、石窟、壁刻、石鼓等等,經(jīng)典、教義、詩詞、訓(xùn)誡、故事、梵語等等。古漢語在此呈現(xiàn),編年史在此集匯。從渺茫中解救一小部分文化透視時代之本相。一塊塊普通石頭,被一雙雙溫?zé)岬氖帜﹃⒖坛鲎志鸵呀?jīng)是藝術(shù)了。五塔寺之金剛寶座塔,是以磚石砌筑的主次分明的塔群。
我居北京海淀魏公村30余年竟一次也沒進來過!其實來此處所很簡單,或可從大慧寺路鋼研菜市場小巷道兒進入。我這么多年走過無數(shù)次,但看到門可羅雀、寂靜無人,或感到陰氣氤氳時,也就不敢踏入半步?,F(xiàn)在看來,是自己的心魔所致。若是外地人,或許早購張票去看了。也有網(wǎng)紅打卡。我不舍錢財,卻舍近求遠,陪各地來京的友人到頤和園、圓明園或香山等一逛,不曾進入此處一觀,實在羞煞人也。
獨一無二的思考,借石頭之不朽,讓文字得以存活。故事從始至終,記錄了一個時代的主體世界。碑文是我們的天空,抬頭即能望見。歷史的云煙和風(fēng)雨,天地可以包容,時間不能容納。我們所能感受的部分,恰恰是歷史的光芒。在意義解構(gòu)之前,我對石碑是絕對不感興趣的?;蛴凶约旱钠姡簭哪寡ɡ飦淼氖猩犊搭^?有一年我應(yīng)好友之邀到張家口,竟進入了遼代一個墓穴看壁畫。回來幾年都覺得害怕,那可是陰氣十足的墓地啊。自此成了梗結(jié)。我以無知感知到了,每提及石刻,總是想到地下那些陰郁的堅硬和冰涼。當(dāng)然地上的衰氣亦無處不在。
我對明朝一直沒有好感,甚至怵懼,甚至厭惡。而明朝的石碑可謂歷朝歷代之最?!笆鎏祗@”在我看來是一種貶義而非值得炫耀。石刻是歷史文化,作家不懂點兒也說不過去吧。我所認知的“異歷史性”也是“本歷史性”。一方面,石頭和洞穴藏著歷史秘密,所銘詩文,可揆度其政體、民生政策的連續(xù)與斷裂。另一方面又或與現(xiàn)實有某種微妙關(guān)聯(lián)。比如理念的承繼和更替。當(dāng)然我無法蠡測威權(quán)的高低深淺。從藝術(shù)角度來說,構(gòu)圖、透視、陰刻、陽刻、明暗法、畫中姿態(tài)與象征手法等等。慣用的、特殊的,密切的、效應(yīng)的階層性之社會態(tài)度等等。石頭本身是冷凝的,文字卻應(yīng)該是有溫度的。
摩挲的石頭與無法接觸的石頭到底有何區(qū)別呢?或許,只有賦其詩性才能夠言說。一些石頭流離失所,一些石頭找到了故土。拆散了的、團圓了的,在此瑟縮、緘默。但時間知其曾經(jīng)。也因此想,石頭被思想左右,被手操弄,所言所記,有獨一無二的比擬和諷喻。園子里所呈現(xiàn)的,是威權(quán)的話語體系。若石碑所言與行為所做一致的話,這天下的黎民百姓該是多么幸福!被碑文詮釋的歷史絕不會是真實的歷史。真實的歷史不在于言說諾諾,在于是否被民間認可與茍同。
從我自身來說,近而不觀,是認知的惰性。時間永遠緊張,精力永遠不足??赡苡袝r間呼朋引類飲酒,卻無時間來此一看?,F(xiàn)實性與歷史性的比照,或能悟到些什么。更能對接一些歷史事件。比如自己正在寫作的《辰州書》中的薛仁貴征遼東,恰好在一個展廳找到了“薛禮征東”人物石刻故事:唐朝元帥,渡渤海,救唐王,戰(zhàn)敵將。碑體所刻,皆小畫幅,一塊塊、一段段故事。或許這是那個朝代的照相技術(shù),以堅硬耐磨的姿態(tài)保留了下來。
工業(yè)化時代的家國意識,對于歷史,除了漠然,還有悚懼和盲目。舉凡有遺跡都似乎與自己沒有多大關(guān)聯(lián)。由石碑構(gòu)筑的“場景”是虛無的存在。小說和傳記,亦因虛無而變得更加虛無和戲說。與真實的歷史事件沒有多少關(guān)聯(lián)。有些時候,駐下足來,判斷那上面文字,想著石碑的出處。仿佛捧取爐膛內(nèi)的灰燼。那些爐火在“時間”的爐膛里得以檢驗。所有石頭都在回答謎語、密辭。落款的時間,定型了那個日子。還有過去了的、正準備過去了的和還未過去了的。勝者王侯,敗者賊寇。石頭刻標(biāo)的,是時代之精神史,人的命運史。
圖/視覺中國
多年前去過承德避暑山莊,從山莊的氣派看一個王朝多么強悍。國體、政綱、武士、謀略,都似與之有關(guān)。沃爾科特說:“藝術(shù)是歷史的鄉(xiāng)愁”。意味在于“歷史的鄉(xiāng)愁”這個詞兒。歷史是什么?是心中所愿,是自己畫的一幅畫。其實我們皆不知自己真實“來處”,我們到底是誰都搞不清楚,還要搞清楚那些堅硬冰涼的石頭?歷史是被砸裂、被焚燒的歷史,剩下的只有灰燼了。我所認知的歷史當(dāng)然是曇花一現(xiàn)的時間中某個段落,它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叭祟惢碧幘吃谑^的言說里決然找不到、看不到、摸不到。沒有詞語接續(xù)成功,也沒有圖像繼續(xù)連接失敗。石頭就是石頭,所鐫文字再美好,也不會喚回曾經(jīng)的天地蒼夢、人間舊顏。所有都是疾速,所有都是嬗變,就像人的一生。
陽光強烈,黃金白銀。臨近中午了,所有的石頭,模糊了線條。那些文字也似乎融化在光線里了。它們在時間的過程里將要重新獲得瞻視的角度和方向。這個時候,園子里高大樹木便成了主角。園子好像無灌木亦無雜草。所有的樹木秀氣,個別粗壯。想起黃公望說的:“松樹不見根,喻君子在野。雜樹,喻小人崢嶸之意?!背怂蓸洌渌麡浞N還有:七葉樹、柿子樹、銀杏樹等,且以多株而成主體。受靈光照映,葳蕤、茂盛。兩株6百年古銀杏樹在金剛寶座前旺盛生長,巨大的枝丫,伸向了天空,垂向了地面,用鋼管立柱撐住不至折斷和傾倒。大樹見證朝綱的更迭。
賈島論《論總例物象》云:“江湖,喻指國也。清澄為明,混沌為暗也?!薄鞍嬴B,取貴賤,比君子小人也?!薄澳韭?,比君子道消也。”寶座仍屋也,可入內(nèi)觀摩。五座尖塔立其上,寶座下層的須彌座至寶座頂共有五層,每層四周刻有佛龕,每個龕內(nèi)刻坐佛一尊,總計1561個,如向世界敞開的窗子。我在園子里轉(zhuǎn)著圈兒拍照,高聳的塔身,前后左右,要么拍了四塔,要么拍了三塔。視線總會被其中一塔擋遮,或仰視角度不同無法拍全。有位女士問我拍到五座沒有,她嘆息說,沒拍到五塔,總是遺憾的事。她鍥而不舍,分析了畫冊上的角度,找到了園子主管,上了側(cè)樓,拍到了五塔。而所有的圖片,也正是報刊圖片拍攝角度。我學(xué)她的招法兒,找到主管,刷卡上樓,如愿以償?shù)嘏牡搅宋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