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物理對培養(yǎng)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至關重要,教學中如果采用自主學習法,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將會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文章分析了初中物理教學中開展自主學習模式的定義,同時針對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提出策略,以期幫助物理教師在物理課堂中更好地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
關鍵詞:初中物理;自主學習;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333(2023)23-0106-03
收稿日期:2023-05-15
作者簡介:梁殿紅(1984.9-),女,江蘇省揚州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從事初中物理教學研究.
自主學習模式是一種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教學方法,它突出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初中物理課程包含了大量探索性、思想性和開放性的內(nèi)容,這種課程特征為初中物理教師實施以自主學習為中心的學習模式提供了有利條件.
1 自主學習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意義
眾所周知,物理學科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和抽象性.如果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僅僅依靠教材,學生就不會理解物理知識的內(nèi)在含義,同時,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1].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采用自主學習方法,可以拓寬學生的學習思路,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質(zhì)量.自主學習方法的使用有利于豐富課堂內(nèi)容,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在教師的逐步引導下,學生不斷激活大腦思維,獨立提問、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總結(jié)問題.這樣,學生可以在充分的實踐中積累物理知識和規(guī)律,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學會自主選擇正確科學的物理學習和解題方法,是物理學習中正確解答物理試題的前提.解題方法直接關系到物理習題的解題速度和正確率,同樣一個物理習題,選擇不同的解題方法會有不同的解題速度和結(jié)果,這就需要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究.在初中物理習題中,有許多是利用物理概念直接解題,這種習題練習的目的是加強學生對物理概念的理解和運用.通過習題練習幫助學生理解物理概念和鞏固學生對物理概念的理解和運用.例如,19世紀中后期,物理學引入新的概念“場”,由于“場”的發(fā)現(xiàn),許多物理現(xiàn)象有了新的理解和認識,“場”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可以通過電流效應來認識它.“場”的概念使自然哲學對物質(zhì)概念的認識提高到了新的階段,對于磁場的認識,用容易觀察的物理量來研究不易觀測的物理量.
在學習中需要學生根據(jù)學習內(nèi)容去主動預習和探究,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2].比如,在探究水的沸騰的實驗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實際操作和現(xiàn)場演示,引導學生自主實驗和討論,可以根據(jù)操作演示讓學生討論,幫助學生對實驗方法和過程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教師通過現(xiàn)場演示,能讓學生快速學會溫度計的使用方法.另外,教師也能在學生實驗過程中及時了解學生溫度計使用方法的掌握情況.在認識和學會溫度測量的基礎上,還要教會學生認識溫度的刻度,還要根據(jù)測得的數(shù)據(jù)學會計算,根據(jù)實驗的過程和結(jié)果,引導學生根據(jù)學習情境去自主探究和思考.
2 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
2.1 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
興趣是促使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動力.當學生對物理知識產(chǎn)生了興趣,他們就能自覺地主動地投入到物理學習當中,繼而增強自身的學習能力,提升自身的學習質(zhì)量.新課程標準要求,物理教學要以學生終身發(fā)展為本,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物理理論知識的根本,把握物理實際運用的具有辦法,為將來的學習、生活與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全方位地了解學生目前的個性差異與學習狀態(tài),采取特有的辦法,因材施教,以學生喜歡的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下冊《力》時,在上課前可以先為學生準備一個課堂小游戲,讓學生以同桌為組,各自做扳手腕的游戲,游戲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盡可能釋放情緒,以一種輕松的姿態(tài)進入游戲當中.當小組游戲完成之后,教師再組織其中力氣較大的學生單獨進行游戲,將班級的課堂氛圍激發(fā)至高潮,緩解部分學生對物理學習的抵觸心理.而后教師再以多媒體
為學生展示幾個有關力的視頻,諸如拔河比賽、踢球、起重機吊起物體等,或者口頭列舉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實例,比如拍巴掌、吃東西、翻書等,以此深化學生對力的認知.由于力的涉及范圍太廣,教師可以不必太過仔細地為學生擴展力的知識,點到為止地講解完力的基礎知識后,教師再循序漸進地進入到第二節(jié)“彈力”.講解過程中,也可以如法炮制地播放一些有關彈力的視頻,盡量挑選一些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視頻片段,例如運動會上的跳水比賽、射箭比賽以及撐桿跳高等,為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意識,教師還可以以上面那些視頻為參照物,讓學生找出視頻中反映彈力的具體物體.待視頻播放完成之后,教師再將學生的探究意識轉(zhuǎn)移到現(xiàn)實生活當中,組織學生找出身邊可以產(chǎn)生彈力的物體,以一種自發(fā)性的學習方式,增強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
2.2 關注學生的學習難處,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信
物理是人們探索和分析大自然現(xiàn)象,研究物質(zhì)、能量、空間以及時間關系的一門學科.在物理知識的引導下,學生對世間萬物的求知欲望將有所提升,思維邏輯能力以及動手能力也會有所突破,這是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途徑.但就目前來看,初中物理課堂受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在學生自主學習方面,距離新課改要求仍舊有著較大的差距.如何從微小處著手,幫助學生跨越物理鴻溝,減少阻礙學生物理知識理解的實際問題,才是現(xiàn)階段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效提升的重要方面.對此,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學生的學習心態(tài),對那些成績較差、學習意識淡薄的學生予以引導和幫助,讓他們從物理的學習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進而產(chǎn)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與動力.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上冊《運動的快慢》時,可以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并對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通過小組間的溝通與交流,探索問題的答案,營造一種全員學習的課堂氛圍,進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物理的意識.等學生討論完成后,為保證學生知識成果的有效輸出,教師要盡可能地抽調(diào)不同學習水平的同學回答問題,除了對問題回答正確的學生予以贊賞和鼓勵外,教師還要不吝嗇給予后進生充足的關心與愛護.通過這種辦法,拉近教師與同學的關系,改變部分學生對物理課堂的疏離心態(tài),形成一種良好積極的學習氛圍.其次,在講解《運動的快慢》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速度”的概念,教師可以通過視頻播放幾則運動的影像,諸如百米賽跑,讓學生仍舊通過小組方式,分析奔跑組內(nèi)哪位成員速度最快?百米賽跑中考量奔跑者“速度”的原理是什么?等等,先以深入思考的模式,打開學生的思維模式,再層層深入、循序漸進地將學生帶入“速度”的學習當中,以此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理解“速度”的含義及作用.接著隨堂引出生活中的例子,引導學生再次進入討論之中,為保證班級所有學生都能擁有回答問題的機會,教師可以走下講臺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之中,并以親切和藹的姿態(tài),詢問小組各個成員的答案與見解,進而實現(xiàn)小組討論成效的最大化,同時也能幫助教師更加清楚地了解到班級學生現(xiàn)階段的學習水平以及學習狀態(tài),并對此作出行之有效的應對措施.
2.3 改變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想要切實增強初中學生在物理學習上的自主能力,就得從源頭出發(fā),找到抑制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意識的原因.由于多數(shù)教師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都是以學生成績?yōu)樽罱K標準,將導致學生無法真正了解學習的目的,最終出現(xiàn)一味地沖分數(shù),做模擬,不關心物理事件發(fā)生的根據(jù),不在乎理論知識賦予實踐的意義,雖然刻苦努力學習,但實際上成績并不理想.隨著新課程標準的發(fā)布,在物理教學和學習上也做了相應的整改與規(guī)劃.在此基礎上,教師作為初中物理班級的主導者,應首先起到領頭作用,改善那些不利于學生思維擴展、能力提升的教學方法,以一種高效系統(tǒng)的教學模式,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幫助學生將物理理論知識形象化,復雜實驗簡單化,進而減輕學生身上過重的學習壓力,逐漸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下冊《浮力》時,對于學生來說,浮力屬于一個較為深奧的術(shù)語,教師如果只是循規(guī)蹈矩地按照物理教材進入講解,為學生大幅度地講解浮力的意義與理論,沒有新穎的日常實例作解釋,那學生的學習動力自然無法培養(yǎng),對物理的興趣也會逐漸消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為避免過于枯燥,教師還可以添加一兩個有關浮力的小故事,例如古代的曹沖稱象、國外的阿基米德驗王冠的故事等.而后,為讓學生更好地體驗浮力的效果,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中準備一小罐盛滿水的透明儀器,將一些可以沉浮水面以及不可以沉浮水面的物體準備妥當,讓學生依次上臺進行試驗,以此加深學生對浮力的認知,產(chǎn)生對浮力知識的探知欲望.除了課堂上浮力教學模式的整改,教師還要在課外物理作業(yè)的布置上,引用諸如此類的辦法:調(diào)整既往筆頭作業(yè)布置的方式,讓學生自行準備實驗儀器,對家中現(xiàn)有的可以用做浮力實驗的物體進行試驗,無法驗證的結(jié)果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書籍等途徑查找,這種辦法不僅可以鍛煉和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還能幫助學生體驗物理學習的趣味性,逐漸培養(yǎng)起對物理的興趣.
總而言之,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絕非是短期內(nèi)就可以實現(xiàn)的,這需要廣大物理教師持之以恒,將這項工作滲透到物理教學的每一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注重將學生帶入物理學習情境中,從而激發(fā)學生自身的潛能,掌握物理學習規(guī)律,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享受學習的樂趣.
參考文獻:
[1]? 李作昌.淺談如何進行自主探究性初中物理教學[J].名師在線,2019(21):20-21.
[2] 郭永新.初中物理與科學探究方法淺析[J].新課程,2011(09):50-51.
[責任編輯: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