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杰
作為流傳千年的文化瑰寶,古詩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引導學生在語文課程的學習中吟誦古典詩詞、積累古典文學知識,不僅有助于中華文化的繼承和發(fā)揚,更有助于學生充分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無形中提升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學習興趣。但是學生古詩詞鑒賞能力的提升并非易事,需要每一位教師以長遠的眼光和智慧的頭腦巧妙地把握影響學生古詩詞鑒賞能力提升的要素,以便將學生古詩詞鑒賞能力的提升巧妙融入教學活動。筆者結合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實際,分析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古詩詞鑒賞能力的重要性,研究如何把握正確的教學方向,并提出適合的教學方法,以促進學生古詩詞鑒賞能力的提升。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古詩詞鑒賞能力的重要性及意義
小學生正處于思維發(fā)育的重要階段,而語文教學的目的則在于,以啟發(fā)性的方式教會學生如何理解語言及如何運用語言,并在語文課程的學習中形成一定的審美能力,養(yǎng)成主動思考的習慣。作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古詩詞教學是每一位語文教師面臨的教學重難點,許多學生在古詩詞學習的過程中都會遇到諸多問題與阻礙。長期以來,受教學方式的影響,古詩詞教學往往流于形式,導致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缺乏濃厚的興趣和主觀能動性。因此,教師使用新穎的教學手法改進古詩詞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形成一定的詩詞鑒賞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一方面,許多學生對古詩詞學習的畏懼心理來源于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唯有幫助其掌握一定的詩詞鑒賞能力,學生才能用正確的方法和有效的方式不斷增強對古詩詞的理解,并在不斷提高學習能力的同時對古詩詞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另一方面,只有學生提高了古詩詞鑒賞能力,才能從古詩詞的思想感情和表達方式等角度進行全方位賞析,在品味古詩詞的過程中形成人文情懷,深入領略古詩詞中所蘊含的人文思想,從而提升審美情趣。
由此可見,不論是從文化傳承的角度還是從提升學生個人修養(yǎng)的角度來看,幫助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掌握一定的詩詞鑒賞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只有發(fā)掘古詩詞的樂趣,才能以積極的態(tài)度和主動的方式不斷積累,在學習與品味古詩詞的過程中開闊自身的文化視野,提升自身的文化品位,讓中華傳統(tǒng)文化在自己身上得以發(fā)揚與傳承。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古詩詞鑒賞能力的方式
(一)以動人的吟誦感染學生領悟古詩詞的語言之美
古詩詞之所以能夠流傳至今,與其本身流暢而優(yōu)美的語言風格是息息相關的。有感情地朗誦古詩詞,不僅有助于加深古詩詞的理解與記憶,更有助于學生在不斷的朗誦中體會古詩詞語言風格的簡潔與優(yōu)美。許多學生之所以對古詩詞的學習缺乏興趣,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沒有認識到學習古詩詞的益處,導致學習古詩詞的主觀能動性不強。而如何激發(fā)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其中一個較為關鍵的點便是讓學生感受到古詩詞的語言之美,從而使其以主動的態(tài)度參與古詩詞文化學習。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善于以富有情緒的朗誦,使學生深刻感受朗讀古詩詞過程中情緒的變化,讓學生們明白在學習古詩詞的過程中要融入感情,從作者的視角細致體會其中所蘊含的思想,從而逐步賞析古詩詞的語言之美。
例如,在講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句千古名句時,教師不妨以抑揚頓挫的腔調(diào),把握好朗讀的速度與節(jié)奏,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用動人的語言感染學生的同時,引導學生賞析這句詩詞中所運用的修辭手法,仔細領悟古詩詞的語言之美,從而獲得古詩詞鑒賞能力的提升。理解文字內(nèi)容是理解古詩詞含義的基礎,而以動人的吟誦觸發(fā)學生賞析古詩詞的好奇之心,是引導其品味古詩詞語言之美的重點,教師只有從詩詞的語言風格上進行把握,以極具感染力的吟誦引導學生親身參與詩詞的吟誦過程,才能讓其逐漸體會詩詞內(nèi)容的朗朗上口,進而感受到古詩詞的語言之美。
(二)以生動的情境啟示學生體會古詩詞的意境之美
詩詞是凝練的藝術,一般而言,古詩詞的篇幅雖然短小精悍,卻意境深遠,寥寥數(shù)語便能勾勒出一幅惟妙惟肖的畫面,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要想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提升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就必須注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通過對古詩詞文字的聯(lián)想與想象,在頭腦中勾勒出一幅清晰的畫面,在身臨其境中品味詩詞所表達的深遠意境。但是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并非易事,只有學生擁有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具備豐富的生活素材,才能在閱讀古詩詞的過程中在腦海里將詩詞內(nèi)容進行加工,大膽聯(lián)想,了解詩詞所表達的意境。
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句古詩為例,如果學生在生活中從未見過瀑布的樣子,也不知道銀河究竟是什么概念,又怎么能在想象的基礎上了解古詩所表達的悠遠意境呢?因此,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以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將抽象的詩詞知識生動化、形象化,用生動的情境讓學生品味古詩詞的意境之美,從而逐步提升對古詩詞的認知水平。例如,在講解“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句詩詞時,教師不妨以播放視頻的形式,讓學生通過生動的景象了解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的生活,以及詩詞表述的意境,從而讓學生在閱讀詩詞的過程中在腦海生成一幅壯麗的畫面,在圖文并茂的基礎上深刻體會詩詞所描繪的深遠意境。以生動的情境讓學生體會古詩詞中所蘊含的意境之美,是提升學生古詩詞鑒賞能力的重要一環(huán)。
(三)以深刻的講解引導學生感受古詩詞的感情之美
每首古詩詞都有一定的創(chuàng)作背景,是作者情感的流露和內(nèi)心的寫照,賞析古詩詞往往離不開對其中蘊含的深刻思想進行領悟與思考,但小學生缺乏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而古詩詞中所描繪的場景內(nèi)容又與學生的生活年代相隔較為久遠,學生在閱讀古詩詞的過程中難以將古詩詞中所描繪的內(nèi)容與自己的日常生活經(jīng)驗相結合,從而難以產(chǎn)生共鳴,更難以體會詩詞中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作為學生語言知識學習過程中的領路人與指導者,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以深刻的講解將晦澀難懂的詩詞知識生活化、情境化,讓學生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逐漸感受詩詞的感情之美,在賞析古詩詞的過程中培養(yǎng)審美能力。
以《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篇古詩為例,作者想要表達的是一個人在外地過節(jié)時思念親友的感情,但是由于小學生大多處于父母的庇佑下,可能沒有作者這樣的生活經(jīng)歷,從而難以體會古詩中所表達的思念之情,生活經(jīng)驗匱乏限制了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為了讓學生深刻地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講解這篇古詩的過程中,教師不妨在講解詩文大意的基礎上,以一系列結合學生生活實際的問題引導學生在思考中深刻體會這種感情,如你們有過一個人獨立生活的經(jīng)驗嗎?如果要你一個人在沒有爸爸媽媽的陪伴下獨立生活兩天,你會不會想念爸爸媽媽呢?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共鳴,從而深刻領悟古詩詞的感情之美。
又如,在引導學生學習《鋤禾》這篇古詩時,教師則可以引用一些生活中的事例,為學生講述耕作的辛苦以及糧食的珍貴,在深刻的講解中讓學生明白古詩所表達的熱愛勞動人民以及珍惜勞動成果的思想感情。幫助學生把握古詩詞中所蘊含的情感之美,是提升學生古詩詞鑒賞能力的基礎,而在深刻的講解中引導學生細致品味古詩詞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是帶領學生提升詩詞鑒賞能力的關鍵一步。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古詩詞鑒賞能力的方法
(一)在閱讀教學中啟發(fā)學生掌握古詩詞賞析的方法與技巧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jīng)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边@說明教育的目的是以啟發(fā)性的方式教會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和技巧。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關鍵點不僅在于教師如何教,更在于學生如何學。由此可見,結合教學實際,以啟發(fā)性的方式幫助學生掌握古詩詞鑒賞技巧和方法才是提升其能力的當務之急。為此,教師不妨在閱讀教學中嘗試為學生提前分配一些學習任務,并在教學過程中以一些針對性的問題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賞析古詩詞,進而潛移默化地幫助學生把握古詩詞的鑒賞方向與方法。
例如,在教學《別董大》這篇古詩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提前查閱資料的方式了解作者的生平,從而讓學生明白學習古詩詞時要結合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來看待他的詩文創(chuàng)作,做到知人論世,將詩文賞析融入作者的時代背景。另外,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從古詩的題材角度思考曾經(jīng)是否學過類似的詩篇,從而將這些題材類似的古詩匯總在一起,從藝術創(chuàng)作手法及思想感情等角度,在比較的過程中進行賞析,加深對詩文的認知與見解,在今后的古詩詞學習中做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在教學中幫助學生掌握詩文賞析方法與技巧,學生在古詩學習中才不會感到茫然無措。
(二)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來營造學生進行古詩詞賞析的氛圍
古詩詞往往具有深遠的意境與獨特的內(nèi)涵,有時僅憑教師的口頭講解,是無法讓學生深刻領會詩詞中所蘊含的深遠意境的。另外,小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欠缺,有的學生甚至從未踏足過除了生活場景以外的地方,又如何能夠通過教師的文字講解了解大漠的壯觀、銀河的浩瀚、江南的綺麗呢?而多媒體教學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合理應用,則能夠讓這些抽象的文字以具象的畫面呈現(xiàn),調(diào)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讓學生近距離感受詩詞中的悠遠意境。
例如,在教學王維的《使至塞上》這首古詩時,教師就可以利用視頻播放的形式,讓學生仔細領會詩文描繪的場景,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結合古詩內(nèi)容思考詩句的優(yōu)美之處,為學生營造賞析古詩的氛圍,使學生樂于學習古詩詞。另外,在引導學生朗誦古詩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詩文內(nèi)容播放合適的背景音樂,從而為學生朗誦古詩詞營造一種優(yōu)美的氛圍,激勵學生更積極地融入古詩詞的學習中。由此可見,多媒體教學技術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有助于以生動的情境豐富學生的想象力,以聲情并茂的形式提升學生的感悟力,使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深刻地感受古詩、體會古詩,從而在沉浸式的古詩詞賞析體驗中獲得古詩詞鑒賞能力的提升。
(三)舉辦詩詞競賽引燃學生古詩詞學習的熱情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不僅在于幫助學生掌握理解古詩詞的方法與技巧,更在于引導學生在賞析古詩詞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審美觀與價值觀。近年來,隨著古詩詞文化不斷地走入大眾視野,許多優(yōu)秀的古詩詞類文化節(jié)目應運而生,在為大眾普及文化知識、提升文化修養(yǎng)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為了使學生深刻地理解古詩詞的文化與價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舉辦詩詞競賽,讓學生參與朗誦比賽、詩詞知識競賽等活動,從而促使學生在課下積極積累古詩詞知識,沉浸于“詩的世界”。
一方面,以比賽的形式展開詩詞教學,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好勝心與求知欲,從而使其以更投入的精神狀態(tài),憑借所學知識開展課下詩詞閱讀,在廣泛的閱讀中獲得詩詞鑒賞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舉行詩詞競賽有助于學生在朗誦中深入把握古詩詞內(nèi)容,從而對古詩進行深刻解讀。別開生面的教學形式能夠極大地鼓舞學生參與古詩詞學習的信心與熱情,因此教師要善于將一些經(jīng)典的詩詞類文化節(jié)目引入課堂教學,以開闊學生的文化視野,讓學生深刻感悟古詩詞的內(nèi)涵,并適時舉辦詩詞競賽,激發(fā)學生對詩詞的求知欲望,進而促進其古詩詞賞析能力的提高。
四、結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需要以動人的吟誦感染學生領悟詩詞的語言之美,以生動的情境啟示學生體會詩詞的意境之美,以深刻的講解引導學生品味詩詞的情感之美,并結合多種有效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賞析古詩詞的氛圍,以激發(fā)其學習熱情,促進其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