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月珍
許多學生在寫作時分不清寫作的體裁,沒有內容可寫,為此,教師要采用相對應的方法,從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出發(fā),改進寫作教學方法。而過程體裁法是一種高效的寫作教學方法,能調動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寫作動力,讓學生做好寫作方面的積累,為未來的學習奠定基礎,同時還能鍛煉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本文就過程體裁法在小學作文指導教學中的應用方法展開探討,供同仁參考。
一、過程體裁教學法概述
過程體裁教學法指的是在教學中對寫作的步驟進行逐步分解,分步驟進行寫作教學,在這一過程中能引導學生完成多步驟、分層次的系統(tǒng)化訓練,通過多種練習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要從實踐教學出發(fā),關注學生的學習,采用過程體裁法對學生進行指導教學。通過采用過程體裁教學法,首先能夠讓學生明確寫作的具體步驟,其次能夠為學生降低寫作難度,最后還能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寫作習慣。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與學生的知識儲備和學習能力構建聯(lián)系,只有立足學生的發(fā)展角度,才能真正發(fā)揮過程體裁教學法的優(yōu)勢。
二、小學作文指導教學中的問題
一些教師在作文課堂上忽略了學生的學習感受,學生寫出來的作文缺少創(chuàng)新,也沒有生機,同時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不夠主動,課堂氛圍不夠活躍。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不多,學生也不能及時發(fā)現自己作文中的錯誤,并及時改正。
三、小學作文指導教學中過程體裁法的應用策略
1.分析優(yōu)秀范文
為了提升小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寫作方法,積累更多的語文素材,教師要給學生介紹一些典型的范文。范文分析法是在小學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常用的教學方法,每一篇范文都是由教師經過精心篩選,嚴格對比確定的,因此范文對小學生來講有較高的參考價值。為此,教師要對范文進行分類,例如把文章分為描寫風景類、刻畫人物類、分析心理類等,通過多種方式拓展范文選擇的素材。然后根據教學實際情況制定教學計劃,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分階段讓學生學習范文。
例如《林沖棒打洪教頭》這一節(jié)就可以作為刻畫人物的范文。在學習前,教師要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自主閱讀了解文章的大意,分析文章的主要內容。在閱讀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文章的基本結構,可以提出相關的問題:采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是怎樣描寫不同角色的?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總結出具體的文章閱讀方法,例如在分析記敘類的文章時,可以按照六要素對其中的內容進行劃分,把文章劃分為若干個部分,讓學生逐步分析,這樣也便于學生理解和學習,了解文章的結構,掌握文章寫作的技巧。小學作文的結構比較簡單,通過劃分層次,能讓學生在寫作時條理清晰,同時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的語言表達更加科學規(guī)范。在教學中,教師還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提高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2.仿寫范文
另外,教師要提供更多實踐操作的機會,讓學生寫作,這樣才能在練習中鍛煉寫作能力,使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緊密聯(lián)系,既可將寫作的理論知識應用于習作中,也可通過寫作實踐,更好地感悟寫作與生活實踐之間的關系,有利于學生構建大語文的學習觀,更好地寫作。教師可以布置任務,要求學生根據范文續(xù)寫或仿寫。為了讓學生鞏固前面學到的知識,教師也要從范文出發(fā),選擇合適的角度給學生設計作文作業(yè)。針對不同的范文,教師應當讓學生找到仿寫的思路和切入點,課堂上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互相討論,口頭表達仿寫的思路,然后對學生的仿寫思路進行評價和指導。當學生形成明確的寫作思路之后,再進行仿寫時就會更加順暢。
以“龜兔賽跑”為例,教師要讓學生展開充分的想象,從范文內容出發(fā)進行文章創(chuàng)作。在寫作前要提出具體的任務,讓學生注意寫作的要點,例如采用一定的寫作手法,明確寫作的順序,注意人物形象的刻畫。有的學生是這樣寫的:經過上一次的比賽,兔子不甘失敗,在跟烏龜約好了新的比賽日期后,每日勤加鍛煉,想一雪前恥。到了比賽時間,烏龜來到一條大河邊指著對岸說,誰先到對岸就算勝利。由于兔子不會游泳,傷心地哭了起來,烏龜到達對岸后,從地里拔了兩根胡蘿卜游回來送給了兔子,安慰他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在陸地上我就跑不過你,要相信自己,不要為自己的某些失敗而傷心,只要開心過好每一天就好了。”通過文章仿寫可以發(fā)現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寫作方法,對寓言故事有了深入的理解,在仿寫作文中能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寫出自己內心的想法。同時,也要在作文中,融入自身真摯的情感和一定的人生道理。這些人生道理或是以一些充滿趣味性的小故事進行展現,或是以一些生活實例、人生經歷、學習認知的方式來展現。
教師應針對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在寫作教學中,巧妙地滲透人生道理,引導學生通過文字的形式,展現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如此一來,不僅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作文水平,還能夠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寫作思維能力。學生具備了良好的寫作思維能力,就能夠懂得在寫作的過程中,把握寫作的主旨與重點內容,按照自己所擬定的寫作提綱,構建起寫作的架構。
3.加強交流與互動合作
素質教育理念指出,學生的學習方法應當向合作、自主、探究式靠攏,這就需要教師首先應當了解小組合作方法的具體開展形式和開展規(guī)則,然后逐步引導學生學會借助小組合作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在小學寫作教學中,運用過程體裁法能夠深入開展寫作評價和反思等教學環(huán)節(jié),這樣學生在寫作的交流和反思中能夠不斷拓寬視野,集合群體智慧,這也更有利于學生寫作觀點和寫作知識的積累,在閱讀、分析材料和寫作點評等多個環(huán)節(jié)中,不斷提升合作能力以及交流能力。
以小學四年級“母愛”主題的教學為例,該作文的寫作目標與學生的生活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在指導學生寫作時,教師就可以借助小組合作和交流,讓學生找到寫作的思路。為了避免學生的寫作內容千篇一律,教師可以提供若干個角度,同時可以借助問題引導讓學生形成獨特的思考體驗。教師也可呈現若干個優(yōu)美句式,仍然讓學生互相討論,說一說句式好在哪里,這樣一來,在寫作過程中學生就會有意識地模仿,使寫作辭藻更加華麗。教師要預先將學生分成三個學習小組,每一個小組自行選出組長、記錄員等,教師提問“母愛是什么”這一生活化的問題,這個問題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緊密聯(lián)系,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學生可通過列舉生活實例進行交流討論學習,從中獲得更多的啟發(fā)。有的學生說“母愛是放學后一頓香噴噴的飯菜”,有的學生說“母愛是傾盆大雨中那一把傾斜向我的雨傘”,有的學生說“母愛是傷心時溫暖的擁抱”,有的學生說“母愛是生病住院醒來時第一眼見到的人”。學生通過交流,能夠從不同視角、不同層面看待寫作,如此一來,學生的思想變得更加開闊,也降低了寫作難度。寫作方向確定之后,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共同觀看關于母愛的教學視頻,在這些生活化的教學視頻當中,展現出一個個的生活場景,這些生活場景直觀形象地展現出母愛,學生在聽覺視覺的刺激下會聯(lián)想到自己的媽媽,從而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到母愛是一種平凡而偉大的愛,因此也會與寫作建立情感共鳴,教師應開展感恩教育、孝道教育,適時地引導學生在立足于感知母愛的前提下,深入思考在平常的學習與生活當中,如何回報父母,進而實現良好的德育教育。
4.督促學生修改
小學生在寫作時經常會出現各種問題,例如段落劃分不清,書寫內容錯誤,修辭手法不當等。對作文進行回收和批改也是寫作教學中的重點環(huán)節(jié)之一,科學合理的評價和修改能夠讓學生了解到自己在寫作過程中的不足,明確后期的寫作方向。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可以豐富修改形式,例如先讓學生自我修改,然后讓學生互相修改,最后由教師修改,學生會在修改過程中形成贊美他人、虛心請教的優(yōu)良品質。在完成寫作后,教師要給學生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相互批改,或者統(tǒng)一交給教師批改。在批改中也要幫助學生找出文章寫作中的問題,對學生文章中的閃光點要進行鼓勵,這樣也能幫助學生樹立寫作的信心。最后要讓學生按照修改意見對文章修改,發(fā)現寫作中的問題。對于高年級的學生還可以相互寫批注,這樣也能讓學生互相學習,找到寫作中的問題,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今后的寫作中不再出現類似的問題。在批改作文后,還可挑選一些優(yōu)秀的文章在班級內進行展覽,讓學生學習其中的精髓,討論文章的優(yōu)點和缺點,找出還有哪些地方可以修改。教師還可以定期組織學生開展作文比賽,提升學生的寫作興趣。
5.總結和創(chuàng)作
小學生學習能力較強,同時遺忘速度也較快,隨著時間的推移,如果不強化練習很多東西就會逐步淡忘,因此教師要讓學生堅持總結學習。在每次寫作訓練后,要讓學生留出一定的時間進行反思總結,總結的內容要包括這一部分的學習學到了哪些寫作知識,哪些地方仍然存在問題,文章的立意是否明確,等等。許多學生在寫作時立意不明,缺乏明確的中心,這是許多學生都會出現的問題。思考自己在寫作中應當如何找到寫作的切入點,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正,為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這樣長期堅持下去,就能形成好的學習模式。
此外,教師還要讓學生養(yǎng)成日常積累的好習慣,在平時多進行一些字詞和段落的積累。這樣在寫作時才能有更多素材,避免陷入無內容可寫的困境。要鼓勵學生在模仿的基礎上獨立創(chuàng)作。
總之,過程體裁法不僅能提高小學生的興趣,還能逐步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要明確過程體裁教學法的方法步驟,循序漸進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利用優(yōu)秀文章分析幫助學生掌握寫作的技巧,督促學生發(fā)現寫作中的問題,及時修改文章,堅持學習總結形成良好的習慣,從而實現寫作能力和素養(yǎng)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