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名揚
摘要:體育是素質教育的關鍵。體能訓練是增強學生體質的核心。在體育教學中,科學的、充足的體能訓練對學生體育素質的提高及促進體教融合至關重要。為做好這方面工作,需要充分發(fā)揮體育教師的作用,同時不能忽視對學生的關懷?;诖耍疚膶η嗌倌牦w能訓練的教學優(yōu)化策略進行了深入分析。
關鍵詞:青少年;體能訓練;優(yōu)化策略
體育是現(xiàn)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與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和未來發(fā)展密不可分,因此被視為必須重視的學習領域。然而,我國部分學校仍未能充分認識到體育教育的重要性,更不用說將體育鍛煉納入日常課程中,這對青少年的身體素質產(chǎn)生了不良的影響,需要運用科學的體能訓練方法提升青少年的綜合素質。
1青少年體能訓練的重要性
擁有強壯的身體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基礎。只有通過科學的體育鍛煉,才能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才能顯著提高青少年的身體健康水平。但綜合目前青少年體質調查研究結果可以看出,我國當代青少年體質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因此,需要更加重視青少年的體育鍛煉,努力為青少年創(chuàng)造健康的成長空間。此外,從青少年個人成長的角度分析,積極組織青少年參加體育鍛煉能夠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使他們掌握良好的運動技能,并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終身體育意識。同時,體育鍛煉活動的開展還能夠促進青少年專項運動能力的明顯提升,進而提升青少年的運動機能、身體柔韌性、速度、平衡性、抵抗疾病的能力等等,這有利于促進青少年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進而實現(xiàn)促進青少年全面發(fā)展的目標。一般情況下,應科學審視青少年體育鍛煉的重要性,針對不同年齡段青少年的身體發(fā)育情況,制訂多樣化的體育鍛煉計劃,通過科學合理的訓練使青少年健康成長。
2青少年體能訓練的主要內容
青少年體育鍛煉大多數(shù)情況需要選擇以體型訓練、速度素質訓練、力量素質訓練、靈敏度素質訓練、柔韌性素質訓練、平衡素質訓練為主要內容,從不同方面促進青少年身體發(fā)育。其中,體型訓練具體是指對于身體外在特征進行的訓練,以青少年的身高、體寬、體型豐滿度等形態(tài)指標為訓練標準,促進達成對身體外貌的塑造;在力量素質訓練過程中,要注意青少年的心理發(fā)展因素;速度素質訓練就是訓練青少年的快速運動能力。青少年處于青春期階段,速度素質普遍處于敏感發(fā)育期,需要重點關注,可進行反應速度訓練、位移速度訓練、移動速度訓練;耐力素質訓練特指青少年在相應運動強度的運動中所保持的特定運動成績或運動動作質量得以滿足耐力水平要求。耐力素質訓練是其他體能訓練的基礎;靈敏素質訓練重點考查青少年身體對信號的反應和反應速度;柔韌性素質訓練是對青少年身體進行不同關節(jié)活動的訓練,活動一般可分為一般柔韌性訓練和專項柔韌性訓練,柔韌性訓練大多數(shù)情況表現(xiàn)出很強的選擇性。在青少年體能訓練中根據(jù)不同的訓練內容,制定差異化的訓練方案,能夠提升綜合訓練效果,突出訓練的實效性,確保實現(xiàn)青少年逐步健康成長的目標。
3基于青少年體能訓練的教學優(yōu)化策略
3.1高度重視青少年的身心發(fā)展特殊期
青少年正處于身心快速發(fā)展時期,具體表現(xiàn)為活潑、精力充沛,但骨骼和肌肉發(fā)育尚未達到最佳狀態(tài)。在這個特殊階段,如果為了追求更好的運動成績,過早進行高強度專項訓練,雖然可以在短期內提高運動成績,但從長遠來看,體能訓練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需要長期合理化、科學化的訓練,才能打下堅實的基礎。在這個特殊階段,教練員要把握青少年成長發(fā)展的特點,因材施教,結合運動敏感期規(guī)律,實施有計劃、有針對性、系統(tǒng)化、科學化的訓練方法和手段,從而為提高青少年的運動水平和運動成績打下堅實的基礎。
3.2制訂科學的訓練計劃
任何體育鍛煉在短期內都不會有明顯的效果。如果青少年想取得進步,就一定要遵守既定的規(guī)則。這就是為什么擁有科學有效的培訓計劃不可或缺。學生在開始訓練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端正心態(tài)。同時,教師根據(jù)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和總結的具體情況,制訂訓練計劃。之后,教師需要結合學生選擇的項目進行規(guī)劃,使學生在訓練的過程中不會遺漏特殊項目,從而達到加強體育鍛煉的目的。當然,教師也可以利用一定的時間條件,將學生的基礎教育和特殊教育結合起來,防止學生的基礎薄弱。教師應設計多種鍛煉方式,如速度訓練、協(xié)調訓練等,以吸引學生。
3.3運用更加多元的訓練方式
3.3.1目標式體能游戲
目標式的體育鍛煉是指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不同學生不同的身體特點,制定相應的體育項目,以促進學生體質的增強。比如,有些學生的身體平衡能力不強,教師就應用“循序漸進”的動作引導學生進一步提升身體平衡能力。其實這種游戲更偏向于“挑戰(zhàn)自我”,讓學生在游戲中有明確的目的。這個概念適用于很多高難度的比賽,而“難度”的高低就是一個學生目前身體素質的極限。在游戲中,學生能夠通過延長游戲時間來達到進一步增強體質的效果。有目的的體育鍛煉更多是為了能夠讓學生“與自己較量”,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覺性和自律意識,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自身的身體素質。學生正處于身體發(fā)育的黃金時期,體育活動對增強學生的體質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而體質對學生的耐力有著重要的影響。耐力運動是指學生在體育活動中保持體力的時間。
3.3.2營造有趣的教學氛圍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堅持創(chuàng)造性思維,創(chuàng)設有趣的教學環(huán)境,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眾所周知,興趣是推動青少年不斷進步的動力,也是體育教學的靈魂。教師應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從機械的動作示范轉變?yōu)閯討B(tài)、多彩、有趣的課堂教學,促進體育課堂向多樣化發(fā)展。教師可以將一些青少年喜歡玩的游戲,比如“撕名牌”,充分滲透到青少年體育課程中,讓他們享受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此外,還可以進行分組接力比賽,接力項目是青少年感興趣的項目,能進一步提升體育教學的趣味性,從而激發(fā)青少年的體育興趣。
3.3.3實施創(chuàng)新培訓方式
在體能訓練中,只依靠傳統(tǒng)的訓練方法是不夠的。教師在培訓中一定要創(chuàng)新,前提是創(chuàng)新的目標得以順利實現(xiàn)。教師要在實踐中充分總結,探索體能訓練的途徑,培養(yǎng)青少年的綜合素質。這樣,體育鍛煉不僅能夠進一步提升青少年的心理素質,而且對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教師要保證青少年每天都能制訂自己的訓練計劃,保證計劃實施的質量,使訓練計劃真正發(fā)揮作用。例如,教師應將團隊合作與培訓內容相結合,使青少年通過整個課程培養(yǎng)團隊合作意識。
3.4對體能訓練指導進行優(yōu)化
在理想化的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應具備較高的專業(yè)素質。體能訓練往往作為單獨的培訓內容。教師將體能訓練作為體育活動中的一個特殊項目而進行,但在我國部分學校的體育教學中,從事體育教學的教師缺乏足夠的體育教學專業(yè)知識,不具備專業(yè)能力的體育教師在體育課上課時間難以組織有效的體育訓練,教學效果不佳。因此,要想提高學生的體育鍛煉水平,教師自身的改變是至關重要的。部分學校的體育教師實行一人多班制,這樣的制度會造成體育教師的工作量相對較大,教師的精力有限,無法將精力分配給每個學生,導致學生不能得到足夠的體能訓練。因此,要想提升學生的體能,教師一定要在教學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教師要注重體能訓練活動,制訂科學合理的訓練計劃,并在計劃實施過程中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使學生對體育運動有更清晰、更深刻的認識,從而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興趣。
3.5改革考核制度
學校要完善體育教學績效考核體系,進一步增強對體育鍛煉的重視。學校的部分體能測評更多是針對有特殊運動技能的學生,對其他學生影響不大,這樣的考核方式也會影響體育教學的質量。學校應改革考核方式,主要涵蓋定期考核和期末考核。同時,教師對于不同的學生要采取不同的評價方法。對體育有興趣的學生,教師要幫助他們將體育運動當作愛好來培養(yǎng),讓學生找到自己的愛好,為其以后的發(fā)展打下基礎。
4結語
體育一直是新課改背景下素質教育的重點。體能訓練是增強學生體質的重要內容和核心。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科學的體能訓練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體育教學要與體能訓練相結合,體育教師一定要意識到體育活動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體育教學效果不佳主要原因是教學體系不完善,但鑒于學生體質的增強不可或缺,解決這一問題迫在眉睫。因此,學校和教師要重視體能訓練,把體能訓練看作開展活動的重點,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以保證體育鍛煉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