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 行,黃旭光*,楊思霞,陸炎松,趙建文,黃愛玲
(1.南寧市園林科研所,廣西 南寧 530011;2.南寧市綠化工程管理中心,廣西 南寧 530011)
朱槿(Hibiscusrosa-sinensis),又名大紅花、扶桑、佛桑等,是錦葵科木槿屬小喬木或常綠灌木,花大色艷,品種多樣,不僅是斐濟、馬來西亞、蘇丹等國的國花,同時也是我國廣西南寧市的市花[1,2]。近40年來,南寧市致力于朱槿的栽培與推廣應用,開滿在綠城大街小巷的朱槿花以其獨特的審美特質,將日益開放與騰飛的南寧城市內涵和形象刻在每一位到過南寧的游客心上。朱槿株高通常為1~3 m,最高可達5 m。花期較長,花型百變,花色艷麗,可與國花牡丹媲美,素有木牡丹、朱槿牡丹的美譽,被譽為“中國薔薇”“南國牡丹”[3]。
扶桑根基腐爛病是一種由變紅鐮刀菌(Fusariumincarnatum)引起的病害,普遍發(fā)生于朱槿上,是朱槿栽培過程中一種常見的真菌性病害,成株、扦插苗均可受害。該病害發(fā)生初期植株上的一個枝條或幾個枝條上先發(fā)病,枝條上出現水漬狀褐色病斑,隨著病情發(fā)展,病斑擴大至整株軀干,葉片被侵染時葉尖出現黃褐色病斑,病情后期倒掛在莖稈上或脫落;發(fā)病嚴重時全株枯死,根部變黑腐爛[4]。該病害可全年發(fā)生,夏、秋兩季發(fā)病尤為嚴重,秋季正值朱槿盛花期,如果該病害的發(fā)展未能得到及時的控制,將會影響到朱槿花的品質,進而影響朱槿全年的產量。目前該病害已經嚴重阻礙朱槿新品種的擴繁、栽培進程,因此篩選出有效防治該病害的殺菌劑并應用于生產中迫在眉睫。
目前,國內外關于朱槿病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朱槿病毒(曲葉)病上[5-8],真菌性病害的研究并不多見,國外曾報道過的朱槿真菌性病害,僅有Choanephorainfundibulifera[9]、Sclerotiumrolfsii[10]、Phyllostictadioscoreae[11]、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12]等病原真菌;國內相關報道也并不多,僅有朱槿莖腐病[13]以及《中國花卉病蟲害診治圖譜(上卷)》中記載的扶桑根基腐爛病、扶桑炭疽病、扶?;颐共?、扶桑葉斑病、扶桑煤污病。而朱槿真菌性病害防治技術研究國內外目前未見相關報道。本研究團隊在與全國朱槿種植的花卉研究技術員進行學術交流時發(fā)現,由于一直沒有找到能夠有效防治扶桑根基腐爛病的殺菌劑,當地苗圃管理人員們只能盲目施用農藥,導致防治效果較差,病害的發(fā)展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為了篩選能夠有效防治扶桑根基腐爛病的殺菌劑,本研究開展了殺菌劑的室內毒力試驗以及田間藥效試驗,以期為該病害的田間化學藥劑防治提出精準的技術指導,為其他朱槿真菌性病害防治技術研究提供理論參考。
供試的病原菌株MPZJ-1,由南寧市園林科研所科研員霍行采集自廣西南寧市西鄉(xiāng)塘區(qū)石埠朱槿苗圃采集扶桑根基腐爛病新鮮發(fā)病的病株,采用組織分離法[14]分離純化后獲得,經過形態(tài)學和分子生物學鑒定,確定MPZJ-1為變紅鐮刀菌(F.incarnatum)。
在查閱過相關文獻之后,本研究團隊決定挑選30種市面上曾用于防治鐮刀菌引起的病害的殺菌劑開展實驗,藥劑清單如下:40%腈菌唑懸浮劑(一帆生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430 g/L戊唑醇懸浮劑(一帆生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325 g/L苯甲·嘧菌酯懸浮劑(一帆生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25%嘧菌酯懸浮劑(英國先正達有限公司),25%溴菌腈乳油(江蘇托球農化股份有限公司),20%抑霉唑水乳劑(一帆生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江蘇龍燈化學有限公司),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利民化工股份有限公司),68%精甲霜·錳鋅可濕性粉劑(一帆生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四川潤爾科技有限公司),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四川國光農化股份有限公司),75%三環(huán)唑可濕性粉劑(一帆生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四川國光農化股份有限公司),80%烯酰嗎啉水分散粒劑(陜西海容德植物激素研究所有限公司),60%唑醚·代森聯水分散粒劑(石家莊寶豐化工有限公司),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英國先正達有限公司),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劑(石家莊寶豐化工有限公司),30%吡唑醚菌酯懸浮劑(浙江威爾達化工有限公司),30%噁霉靈水劑(四川潤爾科技有限公司),20%腐霉利懸浮劑(山東海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9%吡萘·嘧菌酯懸浮劑(英國先正達有限公司),4%春雷霉素可濕性粉劑(陜西麥克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5%氟烯菌酯懸浮劑(江蘇省農藥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450 g/L咪鮮胺乳油(富美實中國投資有限公司),667.5 g/L氟菌霜霉威懸浮劑(拜耳中國有限公司),500 g/L異菌脲懸浮劑(富美實中國投資有限公司),25%啶菌噁唑乳油(杭州中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43%戊唑·百菌清懸浮劑(廣東植物龍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6%低聚糖素水劑(海南正業(yè)中農高科股份有限公司),25 g/L咯菌腈懸浮劑(英國先正達有限公司)。
1.3.1 30種殺菌劑對扶桑根基腐爛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采用生長速率法[15]測定30種殺菌劑對扶桑根基腐爛病的抑制作用。按照高倍-中倍-低倍的梯度設計,對30種殺菌劑的抑菌效果進行初步篩選。用無菌水將每種殺菌劑配成所需質量濃度的母液,根據不同質量濃度所需劑量,用移液槍將母液分別加入到溫度降至40℃左右的滅菌定量(50 mL)PDA培養(yǎng)基中,搖勻后倒入培養(yǎng)皿制成藥平板,使藥劑稀釋倍數分別為500倍、1 000倍、1 500倍,以添加等量無菌水的PDA平板為空白對照。將病原菌菌株MPZJ-1培養(yǎng)4 d,在菌落邊緣打取直徑6 mm的菌餅,移入加藥的PDA平板中央,置28℃的恒溫光照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4 d后用十字交叉法測量菌落直徑,并計算抑菌率。每處理3次重復。
1.3.2 9種殺菌劑室內毒力測試
挑選抑制作用較強的9種殺菌劑,采用生長速率法測定其對扶桑根基腐爛病病原菌的毒力大小。這9種殺菌劑在稀釋倍數為1 500倍的條件下,抑菌率均為100%,將1 500的稀釋倍數換算成每種殺菌劑對應的質量濃度,以該質量濃度作為參考,每種殺菌劑各自設計5個梯度質量濃度(表1),使用無菌水配置。試驗操作步驟、培養(yǎng)方法、抑菌率計算方法同1.3.1,使用DPS 9.50軟件計算EC50。
表1 9種殺菌劑室內毒力測定的濃度設置
1.3.3 田間藥效試驗
選擇在毒力測定試驗中表現最好的2種殺菌劑及表現中等的2種殺菌劑開展田間藥效試驗。田間藥效試驗分兩個試驗點實施:試驗點1為南寧市花卉公園苗圃,苗圃中朱槿樹齡2年;試驗點2為南寧市石埠朱槿種質資源苗圃,朱槿樹齡3年。每個試驗點均設5個處理,每個處理3次重復,每次重復3株樹。藥劑使用的稀釋倍數參照廠家推薦的大田施用劑量。具體分別為:60%唑醚代森聯水分散粒劑1 500倍液、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劑1 500倍液、20%抑霉唑水乳劑1 000倍液、325 g/L苯甲·嘧菌酯懸浮劑1 000倍液、清水對照。
扶桑根基腐爛病初始發(fā)病時(2022年7月20日)開始施藥,每個處理共噴施3次同種藥劑,施藥間隔7~10 d。第3次施藥后10 d(2022年8月24日)進行病情調查,對處理區(qū)每株朱槿樹按東、南、西、北、中5點取樣,每點調查一個枝條,每個枝條調查5片葉,記錄調查的總葉數和各級病葉數。
扶桑根基腐爛病病情分級標準為[16]:
0級:無病;
1級:病斑面積占整片葉面積的5%以下;
3級:病斑面積占整片葉面積的6%~15%;
5級:病斑面積占整片葉面積的16%~25%;
7級:病斑面積占整片葉面積的26%~50%;
9級:病斑面積占整片葉面積的51%以上。
計算公式為:
病情指數=[∑(各級發(fā)病葉片數×該病級數)/(調查總葉片數×最高級數)×100
防治效果(%)=[(對照病情指數-處理病情指數)/對照病情指數]×100
毒力回歸方程與有效抑制中濃度(EC50)及其相關系數使用DPS 9.50計算所得,同時采用DPS 9.50田間試驗數據進行鄧肯氏新復極差法(DMRT)生物統(tǒng)計分析。
試驗結果表明,30種供試殺菌劑中,大部分殺菌劑對扶桑根基腐爛病病菌F.solani菌絲生長都有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唑醚·代森聯、肟菌·戊唑醇、嘧菌酯、戊唑醇、腈菌唑、溴菌腈、苯甲·嘧菌酯、抑霉唑、啶菌噁唑等9種殺菌劑對F.solani菌絲生長抑制效果最好,在1 500倍稀釋濃度下抑菌率達到100%;吡唑醚菌酯、咪鮮胺等兩種殺菌劑對F.solani菌絲生長也有較好的抑制效果,抑菌率在80%以上;多菌靈、三唑酮、烯酰嗎啉、百菌清等4種殺菌劑的抑菌效果最差,菌絲生長抑制率均低于30%,其中多菌靈最低,僅為6.34%(表2)。
表2 30種殺菌劑對F. solani菌絲生長的抑制作用
室內毒力測定結果表明,9種殺菌劑中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劑對F.incarnatum的毒力最強,EC50為0.0030 μg/mL,25%嘧菌酯懸浮劑對F.incarnatum的毒力最弱,EC50為0.0667 μg/mL(表3)。
表3 9種殺菌劑對菌株F. solani的毒力測定
選取毒力測定試驗中表現最好的2種殺菌劑(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劑、20%抑霉唑水乳劑)和表現中等的2種殺菌劑(325 g/L苯甲·嘧菌酯、60%唑醚代森聯)進行田間藥效試驗。田間防效結果表明,同一種藥劑在南寧市花卉公園苗圃和南寧市石埠朱槿種質資源苗圃的防效表現基本一致,差異不顯著(表4)。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劑和20%抑霉唑水乳劑對扶桑根基腐爛病的防效最好,均達70%以上;兩者對扶桑根基腐爛病防效也不存在顯著差異。60%唑醚代森聯對扶桑根基腐爛病的防效次之,防效在53.84~56.76%之間;在兩個試驗地點其防效均顯著低于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劑和20%抑霉唑水乳劑的防效。325 g/L苯甲·嘧菌酯的防效最差,在兩個試驗點的防效均低于50%,顯著低于前三種藥劑的防效。
表4 4種殺菌劑對扶桑根基腐爛病的田間防效
鐮刀菌Fusariumsp.、平臍蠕孢菌BipolarissorokinianaShoemaker、疫霉Phytophthora等都可以造成植物根部的腐爛進而引起根腐病[17-19]。鐮刀菌是一類能夠引起植物病害的真菌,普遍存在于動植物體內及土壤中,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危害植物地上部分癥狀表現為葉片萎蔫、莖部腐爛,危害地下部分癥狀表現為根部腐爛。變紅鐮刀菌可侵染魔芋[20]、核桃[21]、棗[22]、玉米[23]、甜瓜[24]、棉花[25]、獼猴桃[26]、二月蘭[27]等,造成嚴重危害。扶桑根基腐爛病是朱槿常見真菌病害之一,但是關于它的化學防治殺菌劑卻未見有研究報道。
本研究結果表明,在選取的30種殺菌劑中,60%唑醚代森聯水分散粒劑、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劑、25%嘧菌酯懸浮劑、430 g/L戊唑醇懸浮劑、40%腈菌唑懸浮劑、25%溴菌腈微乳劑、325 g/L苯甲·嘧菌酯懸浮劑、20%抑霉唑水乳劑、25%啶菌噁唑乳油等9種殺菌劑對扶桑根部腐爛病病菌F.solani菌絲生長抑制效果最好,在稀釋倍數為1 500倍的濃度下抑菌率可達100%;選取這9種殺菌劑進行毒力測定,對扶桑根部腐爛病病菌的毒力測定表明,在選取的9種殺菌劑中,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劑對扶桑根部腐爛病菌的毒力作用最強,EC50值為0.0030 μg/mL,20%抑霉唑水乳劑次之,EC50值為0.0191 μg/mL,25%啶菌噁唑乳油、25%溴菌腈微乳劑、325 g/L苯甲·嘧菌酯懸浮劑、430 g/L戊唑醇懸浮劑、60%唑醚代森聯水分散粒劑毒力作用一般,EC50值分別為0.0256 μg/mL、0.0320 μg/mL、0.0322 μg/mL、0.0458 μg/mL、0.0559 μg/mL,40%腈菌唑懸浮劑和75%醚菌酯懸浮劑的毒力作用最差,EC50值分別為0.0654 μg/mL、0.0667 μg/mL。
田間防治試驗結果表明,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劑和20%抑霉唑水乳劑對扶桑根基腐爛病的防效最好,防效均達65%以上。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劑是一種新型低毒內吸性殺菌劑,其兼具肟菌酯與戊唑醇的作用特性,具有殺菌譜廣、減少作物抗藥性等優(yōu)點[28],對玉米大斑病、灰斑病、香蕉葉斑病均表現出較好的防效[29]。抑霉唑是一種內吸性殺菌劑,屬于14-α-脫甲基酶抑制劑類殺菌劑(14-α-demethylation inhibitors,DMIs)中的咪唑類,該藥劑用于防治馬鈴薯干腐病有卓越功效,同時也可以應用于水果、蔬菜和觀賞植物的真菌病害的防治[30]。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劑和20%抑霉唑水乳劑都具有高效、低毒、對環(huán)境友好的優(yōu)點,可作為扶桑根基腐爛病防治的藥劑在大田進行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