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得紅
三江源的春天極為短暫,但也極有特色。長江源園區(qū)、黃河源園區(qū)、瀾滄江源園區(qū),三個園區(qū)處于不同的氣候環(huán)境帶,具有不同的植被類型和物候期,形成各具特色的春日景觀。這里的春天最容易使人感受到嚴酷環(huán)境下生命的頑強不屈與斑斕多姿。
三江源是一個充滿了詩和遠方的地方。每每走進這“世界第三極”的壯闊畫卷之中,抬頭有高山峽谷、冰川雪山、藍天白云,俯首是眾多湖泊河流、草甸草原。奮蹄狂奔、踏破暮色的百獸,引吭高歌、自由翱翔天際的鳥禽,則以原始而狂野的和諧,詮釋著生生不息的生命密碼。
作為中國第一個國家公園,許多人對三江源充滿向往,向往那里離天最近的高山、冰川、雪山,向往不期而遇的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驢,甚至雪豹,向往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得到靈魂的滌蕩和心靈的安寧。
粗線條的勾勒就已經(jīng)讓三江源如神話般傳奇,倘若真的走進三江源,你會發(fā)現(xiàn),攝人心魄的還不止山川河流、飛禽走獸,就連那里的植物世界也是那么遼闊斑斕、姿態(tài)萬千,與別處迥然不同。
人們習慣用“荒涼”來形容三江源,不過是視角不同、參照系不同罷了。跟草木葳蕤的森林相比,三江源無疑是荒涼的,但若跟沙漠戈壁相比,三江源有許多區(qū)域可謂“天上花園”——在平均海拔接近5000 米高的地方,五顏六色的花兒迎風招展,風姿綽約。存在就是奇跡!
三江源國家公園在大地構(gòu)造上跨越可可西里——松潘甘孜殘留洋、北羌塘昌都陸塊、可可西里——金沙江晚古生代——旱中生代縫合帶三個構(gòu)造單元??傮w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平均海拔4200—4500米,地勢高亢、谷盆平緩、峰嶺綿延,主要山系有昆侖山、可可西里山、巴顏喀拉山和唐古拉山脈。
按照緯度帶劃分,三江源區(qū)的地理位置處于亞熱帶和暖溫帶所在的緯度范圍內(nèi),自然環(huán)境條件應(yīng)該與現(xiàn)在的關(guān)中、秦嶺和黃河中下游地區(qū)差不多,田野里應(yīng)該種植著棉花、水稻,庭院里生長著雪松、銀杏、玉蘭等亞熱帶植物,秋天,梧桐樹上蟬聲聒噪,江河兩岸蒼松翠柏。歷史上的三江源的確有過這樣的輝煌,今天的可可西里無人區(qū)曾經(jīng)也是溫暖的人類家園。
據(jù)有關(guān)資料記載,20 世紀后期,考古工作者在可可西里東部五道梁、風火山等地發(fā)現(xiàn)了舊石器時代人類活動的痕跡,而更早時候,考古工作者在長江上游通天河流域就發(fā)現(xiàn)有新石器時代人類活動的遺跡,這說明數(shù)萬年前,三江源區(qū)還是相對比較適宜早期人類生存的。但隨著全新世(距今1 萬年之內(nèi))以來高原氣候的急劇寒冷化,自然條件日益嚴酷,這里逐漸淪為無人區(qū)。
從孢粉分析得知,上新世是三江源區(qū)晚新生代期間森林最為茂盛的時期,由于山地的繼續(xù)隆升,使植被又有明顯的垂直分布帶和水平分異,如山地的上部,分布云杉林,伴有一些冷杉、雪松,山地下部生長著松樹林或松、樺混合林,并有羅漢松、櫟等。山麓和河湖區(qū)分布種類較豐富的闊葉林,主要有榛、鵝耳櫪、榿林、 胡桃、柳、榆和山核桃。沱沱河、通天河一帶還生長有榆樹林、松樺林。
在漫長的地質(zhì)變遷中,由于高原的巨大高程和特有的大氣環(huán)流影響,亞熱帶的常綠闊葉林和暖溫帶的落葉闊葉林在三江源區(qū)已完全消失,而被在高原高寒氣候條件下發(fā)育形成的高寒灌叢、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高寒荒漠取而代之,形成三江源區(qū)特殊的自然地理單元和高原植物群落與動物群落。雖然人跡罕至,但卻是許多青藏高原野生植物和動物的家園和樂土。
有人說,三江源只有兩個季節(jié),冬季和大約在冬季。陽春三月,萬物復(fù)蘇,大江南北到處百花爭艷,而遠在青藏高原的三江源國家公園,依然是一片冰天雪地,高原湖泊、高原草甸、高原沼澤都在冰封中,只有藏野驢、藏羚羊、野牦牛、白唇鹿等野生動物成群結(jié)隊地奔跑在原野之上,有時,還會有三三兩兩的狼和狐貍尾隨獸群。除候鳥外,三江源國家公園的野生動物一年四季、世世代代留守,即使藏羚羊在產(chǎn)羔季節(jié)要進行上千公里的遷徙,也依然大部分處于三江源的范圍內(nèi),可見三江源之遼闊。
對,候鳥,它們是三江源的季節(jié)使者。三月里,冰天雪地的三江源上空,已經(jīng)傳來黑頸鶴、斑頭雁清脆的鳴叫聲,仿佛告訴那些留守三江源的野生動物們,春天來了,它們從南方越冬回來了。
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面積19.07 萬平方千米,其中長江源園區(qū)14.69 萬平方千米、黃河源園區(qū)3.17 萬平方千米、瀾滄江源園區(qū)1.21 萬平方千米。三個園區(qū)所處的地理地貌不同,海拔高度差異大,形成不同的氣候區(qū),也孕育了不同的植被類型和植物景觀,具有不同的物候期。相較于長江源園區(qū),黃河源園區(qū)和瀾滄江源園區(qū)范圍小,地形地貌單一而各有特色,植被景觀也完全不同。
長江源園區(qū)包括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的全部、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索加——曲麻河保護分區(qū)、當曲保護分區(qū)、格拉丹東保護分區(qū)及其間的連通區(qū)域,以長江正源沱沱河、長江北源楚瑪爾河和長江源頭通天河流域為主體框架。
唐古拉山脈的主峰格拉丹東孕育了長江。格拉丹東是唐古拉山脈的最高峰,海拔6621 米。在唐古拉山宏大的母體基座上矗立著20 座海拔6000 米以上的格拉丹冬雪山群,這里一年四季都是冰雪世界,天是耀目的湛藍,雪峰掛在湛藍的天空上,像巨大的水晶寶瓶。冰川融水無聲地跌下雪線,滑過山體,在廣袤的高原面上形成長江源。
由于自然環(huán)境嚴酷,限制了植物的分布,長江源園區(qū)里無蕨類植物分布,裸子植物也只有麻黃科麻黃屬的單子麻黃一種,多生于山坡石縫中,草本狀矮小灌木,高度只有5 厘米。被子植物有28 科88 屬210 種(含變種和亞種),種類稀少,其中有84 種是青藏高原獨有種。木本植物的科屬已很少,常見的只有薔薇科的小葉金露梅、檉柳科的匍匐水柏枝和胡頹子科的西藏沙棘3 種,基本上是一個草本植物為主的區(qū)系。
與生態(tài)環(huán)境相對應(yīng),長江源園區(qū)由東南向西北分布著高寒草原、高寒草甸、高寒荒漠草原和大面積的高山冰緣稀疏植被。
高寒草原是長江源區(qū)分布面積最大的植被類型,主要建群種有禾本科針茅屬的紫花針茅、禾本科扇穗茅屬的扇穗茅,莎草科苔草屬的青藏苔草,豆科的紫花黃芪、多枝黃芪、團墊黃芪、甘肅棘豆。在海拔5000 米以上的高寒草原,常見的伴生種有傘形科棱子芹屬墊狀棱子芹。高寒草甸主要以莎草科蒿草屬的高山蒿草和苔草屬無味苔草為建群種。高山冰緣植被是長江源頭海拔最高、環(huán)境最嚴酷的地區(qū)。
長江源園區(qū)的草高一般在20 厘米左右,草原植物也與低海拔地區(qū)草原的不同,多呈匍匐、墊狀、叢生狀,葉面多縮小成刺,被毛,能夠適應(yīng)高寒、干燥、大風等極端氣候。根據(jù)2014 年的一份統(tǒng)計名錄,全世界有1309 種墊狀植物,青藏高原有超過120 種墊狀植物,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在可可西里有分布。另外,這里的植物還有一個顯著特點是,相對莖葉而言,花朵都特大,顏色艷麗且花型奇特,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許多種類是我國珍貴的野生觀賞植物資源。
按照二十四節(jié)氣,每年5 月6 日立夏,江南大地已經(jīng)正式入夏,但在三江源,春天的腳步才剛剛抵達青海東部的省府西寧,楊樹剛展葉,開花最早的丁香和山桃剛露出花瓣。遠在千里之外的長江源園區(qū)更是冰天雪地。平均海拔4600 米的可可西里,春天的腳步更遲,6 月中旬,小草才發(fā)芽;7 月初,中國大部分地區(qū)酷暑難耐時,長江源園區(qū)的可可西里無人區(qū)才迎來山花爛漫的佳境。
可可西里的春天不僅姍姍來遲,而且實在太過短暫,給人的感覺就是“忽如一夜春風去”。7 月初,還隨處可見各色花朵爭奇斗艷,而半個月后,整個可可西里已經(jīng)難覓鮮花的蹤跡了。在這里,大部分植物的生長期只有100 天左右,它們匆忙完成從發(fā)芽、生長到開花、結(jié)籽甚至死亡的全過程。緊接著就是漫長的寒冬。生命的綻放和傳承在這里如一場百米沖刺,但這就是大自然的法則,唯有適者生存。
長江源園區(qū)分布著80 多種青藏高原特有植物,在這里形成了世界罕見的大面積墊狀植被景觀。墊狀植被是植物為適應(yīng)高山寒冷、干旱、強風、強輻射等環(huán)境條件,植物體從基部密集分枝而形成的一種特殊的生活型。這些植物常形成一個高約20 厘米、直徑一般不超過30 厘米的墊狀體,貼伏于地表,形如一個個覆扣的碗盆或盤碟。
在長江源園區(qū)短暫的春天里,最早發(fā)芽開花的是報春花科點地梅屬的墊狀點地梅和柔小粉報春花。墊狀點地梅枝葉剛露出地面時就孕育出比針尖稍大的花蕾,緊挨著地皮盛開出粉白的小花朵。每枝花都形成半球形的堅實墊狀體,每叢花由多數(shù)根部發(fā)出的短枝緊密排列而成,無數(shù)株花叢緊抱在一起,抵抗嚴酷的環(huán)境。柔小粉報春則另辟蹊徑,它的植株高僅1 厘米,最高也長不到2 厘米,開花時花葶深藏于葉叢中,個頭雖小,卻能開出五六朵花,淡紅色的花朵組成傘形花序。柔小粉報春花多生于海拔4600 米以上的沼澤草甸中,最高可出現(xiàn)在5300 米的沼澤地。
在嚴酷的長江源園區(qū),分布著3 種石竹科的植物,它們都以墊狀或簇生的形式抵抗嚴寒和風沙。說起石竹,人們就會想起花壇、花臺或花盆里的五彩石竹,它們生長繁茂,花期也很長。而在長江源園區(qū),它們的生存方式卻異常獨特。
在海拔4300 米以上的高寒草甸、沼澤和碎石坡上,你會看到一個個半圓球形的綠色草盤,上面綴滿密密麻麻的小白花,這種半圓球形綠色花盤就是石竹科囊種草屬的簇生柔子草。為了在高寒地帶繁衍生息,簇生柔子草形成粗壯而木質(zhì)化的根,在氣溫-40℃的冬日里,即使寒風冰雪摧殘了地上部分,粗壯而堅硬的根系在第二年依然能夠發(fā)芽開花。簇生柔子草的枝干高不到5 厘米,同一木質(zhì)根上生出許多密集叢生的莖,通過緊密的植株排列和貼地的生長高度來保持小環(huán)境的溫度。整個植株形成墊狀半圓球形的花盤?;ūP小的直徑只有10 多厘米,常見的有30 厘米左右,偶爾能看到直徑約1 米的大花盤。
蘚狀雪靈芝和甘肅雪靈芝都屬于石竹科無心菜屬的多年生墊狀草本,喜歡生長在海拔4600 米以上的高山草甸和碎石坡。為了適應(yīng)更加高寒嚴酷的環(huán)境,它們形成的半圓球形株叢更大、更密集,且植株更加矮化,更加貼近地表。這兩種雪靈芝外形較相似,花朵都是白色的,每朵花有5瓣,苞片長只有三四毫米,寬也只有2 毫米左右。
但也不是所有的植物都喜歡矮化自己。在長江源園區(qū),最高大、最艷麗的花要數(shù)罌粟科綠絨蒿屬的多刺綠絨蒿。多刺綠絨蒿的花朵如可可西里的天空一樣湛藍。也許只有在空氣稀薄、紫外線強烈的可可西里才會有如此藍的顏色,那美麗的花朵幾乎就是這原始荒原的象征。
黃河源園區(qū)面積只有1.91 萬平方千米,區(qū)內(nèi)包括了以扎陵湖——鄂陵湖、星星海為代表的高原湖泊群。園區(qū)內(nèi)河流眾多,密如蛛網(wǎng),湖泊星羅棋布,大大小小湖泊數(shù)量達5000 多個。其中,扎陵湖、鄂陵湖是黃河流域兩個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也是國際重要濕地。園區(qū)及周邊地區(qū)集中分布著大種群的藏野驢、藏原羚、巖羊、野牦牛、白唇鹿等野生動物,有花斑裸鋰、骨唇黃河魚等8 種重點保護魚類。豐富的湖泊濕地資源,將這里變成了候鳥的“天堂”,黑頸鶴、大天鵝、斑頭雁等珍稀鳥類在這里繁衍生息。
黃河源園區(qū)的海拔在4200 米以上,居于三江源國家公園的北部片區(qū),這里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更加嚴酷,園區(qū)內(nèi)除高山冰川、河流和高原湖泊外,只有高寒草原草甸生態(tài)系統(tǒng),分布于河湖周邊,以高山蒿草、藏蒿草和矮蒿草等種群為優(yōu)勢植被。園區(qū)內(nèi)沒有喬木和蕨類植物,灌木也只有零星分布的矮小的小葉金露梅。
黃河的源流瑪曲進入扎陵湖、鄂陵湖之前,先要經(jīng)過一片東西長30 多公里、南北寬10 多公里的狹長盆地。黃河之水流入盆地后,因地勢平緩,河面驟然展寬,流速也變緩,四處流淌的河水使這里形成大片沼澤和眾多湖泊。在這不大的盆地里,星羅棋布著數(shù)以百計的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湖泊,大的有幾百平方米,小的僅幾平方米,湖泊形狀有扁的、圓的、方的、長的,湖泊間由沼澤或小片草地隔離。海子里的水并不深,深的約二三十厘米,淺的只有三五厘米。登高遠眺,這些湖泊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閃光,宛如夜空中閃爍的星星,星宿海之名由此而來。
星宿海的湖泊隨河水的漲落有時大時小的變化,其間的淺水區(qū)也在水域、沼澤和草地間變化著。久而久之在湖泊間形成了不同的濕地植物和草原植物群落。由于地處高原,這里的氣候異常寒冷,冬季長達8 個多月,海拔越高的地方,春天的氣息也會來得越遲。
陽春三月,星宿海依然冰封,海子周圍的沼澤、草地是單調(diào)的枯黃色。直到五月初,冰封的海子才融化,六月,會有青青的草鋪在淺水的海子、沼澤和灘地上。六月底七月初是花草們長得最茂盛和開始開花的季節(jié),星羅棋布的海子間,紅、黃、白、綠、藍、紫的野花也如繁星點點。
最早在沼澤和濕草地上泛綠開花的是報春花科報春花屬的天山報春。當苔草、華扁穗草、矮蒿草、水蒿、花葶驢蹄草等最早發(fā)芽生長的小草們開始展葉,給枯黃的沼澤、草甸帶來一絲綠色的時候,天山報春就從地面鉆出長只有7 毫米、寬約5毫米的卵形葉片,一叢葉片緊貼地面。在一個早晨,千千萬萬的花葶從翠綠的葉片間冒出來,花梗雖然細嫩,花蕾也很嬌小,在寒風中卻挺立不倒?;ㄝ汩L到10 多厘米高時,孕育出一朵朵傘形花序。傘形花序有的一輪,有的2 輪,有的花序上有2朵花蕾,有的多達6 朵。每朵花的花萼呈狹鐘狀。又一個靜悄悄的早晨,花海子的沼澤、草甸上開滿淡紫紅色的天山報春花。天山報春的花期很長,能從6 月初一直開到7月份。
在天山報春花盛開的季節(jié),開金黃色花的矮金蓮花也相繼開放。矮金蓮花屬于毛茛科金蓮花屬的多年生草本。不經(jīng)意間,矮金蓮花五角形的葉片間長出一枝10 多厘米高的莖,比天山報春高出一截。直挺挺的莖稈頂端孕育著1 朵花蕾。也是在一個天氣晴朗的早晨,花海子旁的沼澤、草甸上增加了密密麻麻的金黃色花朵,萼筒細長,花形近似喇叭。
在淺水區(qū)里,白色的水毛茛花與岸上的金蓮花競相開放。水毛茛和矮金蓮花是一家子,都屬于毛茛科,可它們習性完全不同,一個長在岸上開黃花,一個沉在水里開白花,它們用自己獨特的花朵豐富著遲來的黃河源園區(qū)的春天。矮金蓮花和水毛茛的花期僅有1 周左右。想要邂逅,全靠緣分。
天氣一天一天熱起來,沼澤和草甸上開花的植物種類也不斷豐富,碧綠的草地上,黃色的管狀長花馬先蒿、紫紅色的管花馬先蒿開始占據(jù)優(yōu)勢,它們互不侵犯,獨自開出一片黃色和紫紅,開出一片芳菲。
姍姍來遲的藍紫色的阿爾泰狗娃花在海子間的沼澤和草地上一叢叢、一簇簇地開放。目之所及,都是一片藍。天藍色的海子和深藍色的野花交織在一起,分不清哪是水面,哪是沼澤、草甸,整個花海子顯得純粹、自然、純凈,仿佛世間最美好的藍都匯集到了這片天地。
黃河源園區(qū)豐富的湖泊濕地資源,將這里變成了候鳥的天堂,黑頸鶴、大天鵝、斑頭雁等珍稀鳥類在這里繁衍生息。這里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比長江源園區(qū)更加惡劣,但因為水的潤澤,河湖邊的植物長得更加舒展。
瀾滄江發(fā)源于唐古拉山北麓的一個叫查加日瑪?shù)慕K年積雪和冰川的山峰,進入橫斷山的昂賽高山峽谷中。在三江源國家公園的三個園區(qū)中,瀾滄江源園區(qū)緯度最偏南,雖然海拔都在4400 米以上,偏南的緯度和獨特的高山峽谷孕育出了三江源地區(qū)罕見的裸巖冰川、高寒草甸草原、灌木叢、大果圓柏林、濕地河流自上而下發(fā)育而成的垂直植被地貌景觀,不但是旗艦物種雪豹、金錢豹的密集分布區(qū),也是三江源國家公園中唯一有喬木原始森林分布的區(qū)域。
和長江源、黃河源園區(qū)一樣,瀾滄江園區(qū)的春天也總是姍姍來遲,但與那兩個園區(qū)不同,瀾滄江源園區(qū)的春天卻異常美好。
6 月初,河兩岸丹霞奇觀連綿不斷,丹霞山之間是大片的大果圓柏林,山谷間是大片高山草甸,峽谷中被沿途紅砂巖染紅的河流破冰而出,緩緩流向遠方,藍天、白云、冰河、冰瀑、冰柱、高山草甸、丹霞地貌構(gòu)成奇美無比的自然景觀。
連片的“赤壁丹霞”出現(xiàn)在眼前,這是青藏高原發(fā)育最完整的白堊紀丹霞地質(zhì)景觀。昂賽大峽谷保留了青藏高原遠近地質(zhì)活動痕跡,有著青藏高原發(fā)育最為完整的白堊紀丹霞地質(zhì)景觀。河谷和山脊的海拔高差達千米,峽谷地形和河流形成的小氣候使這里雨水充沛,雨水又創(chuàng)造了獨特的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因坡向和光照造成降水的再分配,山體的陰、陽兩坡是截然不同的自然世界,陽坡的丹霞地貌間是隨意按地形分布的大果圓柏,翠綠的樹冠和紅色的丹霞形成鮮明的對比,那翠綠一直延伸到河流兩岸。
大果圓柏是三江源國家公園唯一可見的喬木物種,也是唯一的常綠樹種。在海拔較低、立地條件較好的地帶,大果圓柏可以長到10 多米甚至30 多米高,胸徑達到50 多厘米;而在海拔4400 多米的瀾滄江源園區(qū),最高的也就10 來米。干冷的高山氣候和瘠薄的土壤,把本來高大的喬木壓迫成灌木狀。昂賽大峽谷的大果圓柏林是我國最大的大果圓柏原始林,同時也屬于該物種的分布上限。在這片森林里,時??梢钥吹絿乙患壉Wo野生動物雪豹、白唇鹿等。
陰坡,丹霞間的山坡上有稀稀拉拉的山生柳和金露梅分布,六月初,山生柳長出橢圓形的葉片,金露梅長圓形的小葉片間開出一朵朵金色的小黃花,鮮艷而美麗。金露梅總是成片分布,一朵朵、一叢叢、一片片,連成金露梅世界。小黃花看著不起眼,卻是瀾滄江園區(qū)少有的灌木花卉。
六月和七月是瀾滄江源園區(qū)高原草甸上各類野花競相綻放的季節(jié),遠看,整片的草地花海色彩淡雅而和諧;近觀,一個個不同種類、不同花色編織的精巧的微觀世界更令人驚嘆。白花的草玉梅、紫色的萎軟紫菀、乳白色花的珠芽蓼點綴在峽谷草原的每個角落。各種馬先蒿總是在較濕潤的溝谷中和溪流旁抱團開放,開出一片紫紅、淡黃或白色的小世界。
在河流兩岸的河灘和草原上,最放縱、任性的是菊科橐吾屬的黃帚橐吾。黃帚橐吾對高原高寒環(huán)境有獨特的適應(yīng)能力,在海拔4700 米的河灘、沼澤草甸、陰坡濕地中,在密集的葉片中,形成近40 厘米長的總狀花序,大量的植株長在一起,形成一眼望不到邊的黃色花海。
在自然界,藍色的野花不多,而在三江源國家公園,藍色的花隨處可見。瀾滄江源園區(qū)里,紫草科微孔草屬的微孔草聚集成片,莖高不到10 厘米,自基部分離出許多分枝,有的直立,有的斜升,每個分枝上,花序密集,每朵花盛開時花冠不到1 厘米,千千萬萬朵小花聚在一起開成藍色的海洋。
三江源的春天雖然姍姍來遲,且極短暫,卻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時節(jié)。此時,人們最容易感受到嚴酷環(huán)境下,生命的頑強不屈與斑斕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