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乃奎
漫畫類材料作文,是一種“不走尋常路”的給材料作文題類型,它在考題中給出一幅或數(shù)幅耐人尋味的漫畫,要求考生從漫畫中提取有效信息,進而審視、辨析這些信息,確定立意作文。許多意蘊豐富深刻,可多元立意的漫畫,往往令考生頗費思量,甚至感到難以下筆。但只要掌握了讀圖和讀文的要領和技巧,就能一層一層地解開題意,進而準確立意,寫出符合命題人命題意圖的佳作。
一、審題
圖畫,是漫畫類作文題的核心材料,命題人的命題意圖,就集中寄寓在所選定的漫畫中。可以說,讀懂了圖畫,才能把握考題的靈魂。進行漫畫類材料作文的審題時,要準確獲取所有信息,可以通過讀畫面、看主體、析含義三個步驟來進行。
第一步:讀畫面,明確內容
首先,我們必須了解漫畫“畫了什么”。從宏觀角度著眼,需要關注的是漫畫的整體;從微觀角度入手,則需要關注漫畫的細節(jié)構成。通過對漫畫細節(jié)的把握,可以尋得更多必須關注的信息,以便更全面地理解命題意旨,避免離題、偏題。
請看2016年全國Ⅰ卷的這道漫畫類材料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漫畫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讀題可知,這一漫畫作品由兩個畫面(畫面1和畫面2)構成,其中呈現(xiàn)出耐人尋味的對比。將兩個畫面對比著看,就有了對漫畫基本的整體把握。先看畫面1,某甲(指畫面左面的人)得了100分,所以喜笑顏開,臉上也留有一個吻痕。而某乙(指畫面右面的人)只得了55分,所以臉上挨了一巴掌,抿著嘴。再看畫面2,這次某甲得了98分,臉上的吻痕變成了巴掌印。而某乙的分數(shù)漲到了61分,臉上的巴掌印沒了,變成了吻痕。
畫面只能靜態(tài)呈現(xiàn),讀題則需要將畫面關聯(lián)起來進行動態(tài)的聯(lián)想,這就要將畫面1和畫面2視為“連環(huán)畫”。兩個畫面一聯(lián)系,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某甲為什么挨巴掌?是因為他的成績從100分降到了98分,雖然成績仍然優(yōu)秀,但與前一次比卻少了2分,而且不再是十全十美的“滿分”。同樣,某乙的遭遇為什么變好了?是因為他雖然只比前一次多考了6分,但跨過了一道坎,由“不及格”升到了“及格”。
漫畫中,分數(shù)和吻痕、巴掌印的變化,就是考生必須關注的細節(jié)。
第二步:看主體,明確對象
一般來說,漫畫的主體,就是畫面中的主要對象。當然,漫畫不僅可以畫人物,在可以畫飛禽走獸等動物和樹木花草等植物,可以使用擬人的手法,賦予事物以人格。但有的時候,我們不僅要關注畫面中已經畫出的事物,還得關注畫面后面的、沒有直接畫出來的東西。仍以前引2016年全國Ⅰ卷漫畫類作文題為例,畫面主體是兩個學生(孩子),但誰可以獎勵、責罰他們,在他們臉上留下吻痕或掌?。慷?,作為擁有獎懲權力的予奪者,他們獎勵或責罰的標準是什么?這些標準定得是否恰當?這樣一思考,就有更多的畫面內容被發(fā)掘出來。
在這一步,我們可以運用“代入法”和“關系分析法”來分析與畫面主體相關的信息?!按敕ā?,即將自己“代入”為漫畫主體,進行感同身受的揣摩和思考;“關系分析法”,即對漫畫中的事物和與其相關聯(lián)的事物,以及他們的關系進行分析。我們從學生(孩子)想到與其相關的家長、老師,就是一種“關系分析”。而如果將畫面中的學生(孩子)定位為“被評判者”,將家長、老師一類有權獎勵或責罰的人概括為“評判者”,就將審視的范圍擴大到更廣闊的方面,思考也可以更為深入。
第三步:析含義,明確主旨
這里所說的主旨,不是考生作文的立意,而是漫畫想要表達的、想要告訴讀者的思想。漫畫通常采用化繁為簡的手法,通過簡單而常帶夸張的手法來描繪、表現(xiàn)生活。經過對現(xiàn)實生活的思考與提煉之后,漫畫的構成元素可以是高度濃縮的,而其意蘊則是非常深刻、耐人尋味的。我們說的把握漫畫的主旨,就是要準確把握其深刻的意蘊。
還是以2016年的漫畫材料作文題為例。漫畫作者在圖畫中展示了獎勵(也包括被獎勵)與責罰(也包括被責罰)的現(xiàn)象。那么,“獎懲應該恰當”可能就是漫畫想要表現(xiàn)的主旨。對成績上升的落后者有所褒獎(漫畫中用“吻痕”來表示),一般人們不會反對;而對成績稍有下降的優(yōu)秀者嚴加責罰(漫畫中用“掌印”來表示),就有求全責備、賞罰失當之嫌了。當然,如果再拓展開來想一想,對僅以分數(shù)升降為標準來定賞罰,也可以進行質疑。畢竟那一年的絕大多數(shù)考生,都是在“教育”這一領域的范圍內來理解漫畫、討論問題的,很自然就會想到“唯分數(shù)論”的對與錯。
除了圖畫,漫畫材料也會輔以一定的文字材料,有時是給圖畫加標題,有時是添加簡短的、能幫助觀賞漫畫者清晰理解畫面寓意的文字。一般來說,文字比畫面更為明確、具體,需要重點關注。
如2019年全國Ⅲ卷的漫畫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漫畫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考題選用的漫畫畫面甚為簡潔,傳遞的信息相對有限,而配上“高考前最后一節(jié)課/班主任說:你們看看題,我看看你們”幾行字,就不僅揭示了時間節(jié)點、畫中人物的關系,還通過班主任“你們看看題,我看看你們”短短十個字的話語,傳遞了老師對學生的關切,透露出依依難舍的感情,對引導學生的寫作方向、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都至為重要。
二、立意
這里所說的“立意”,指考生自己作文的立意??紙鲎魑牡牧⒁鈶跍蚀_讀圖及理解相關文字的基礎上來進行。立意可以采用“引申”的方法,并注意從多角度思考。
(一)引申:以小見大,見微知著
前已論及,漫畫構成往往甚為簡潔,元素甚少。我們立意時,要善于進行恰當引申,以小見大,見微知著。有時是由“點”及“面”,有時是由“此”及“彼”。通過引申,把漫畫命題材料與我們的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深化立意的意蘊。
請看2021年新高考Ⅱ卷的漫畫作文題:
閱讀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注]描紅:用毛筆蘸墨在紅模子上描著寫字。
請整體把握漫畫的內容和寓意寫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認識與評價、鑒別與取舍,體現(xiàn)新時代青年的思考。
這一漫畫材料選擇至為精當。從淺層意蘊看,它展示的是描紅寫“人”字的要領,“逆鋒起筆,藏而不露”“中鋒用筆,不偏不倚”“停滯迂回,緩緩出頭”,說的都是關于寫“人”字的書法要訣;但究其實,寫字的道理也是做人的道理,適用于青少年在現(xiàn)實中做人做事的方方面面?!安囟宦丁薄安黄灰小薄熬従彸鲱^”是不出風頭、處事穩(wěn)健,可對其從正面闡發(fā)。當然,若要更深入地反映自己的“認識與評價、鑒別與取舍”“體現(xiàn)新時代青年的思考”,要對書法要訣進行揚棄、針砭,比如說論述要發(fā)揚“敢為天下先”的精神,也同樣是合乎題意的。
(二)多角度思考:確定比較最佳立意
相對于文字而言,漫畫在解讀方面具有多義性,這就使得漫畫作文立意呈現(xiàn)多元化形態(tài)??忌梢詮闹庇^的、主流的角度進行立意,也可以從個性角度入手,選擇自己較為喜愛、擅長的角度立意。
請看2010年全國Ⅰ卷漫畫作文題:
根據下列圖畫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觀察漫畫可知:畫面上有四只貓在吃魚,其中一只貓突然飛身去捉老鼠,其他貓對它語出嘲諷。漫畫的核心內容,在于表現(xiàn)對“捉老鼠”與“安心吃魚”兩種覓食方式的不同態(tài)度。
從貓的天性與職責看,捉老鼠原是本分,但這十分辛苦;如果選擇吃魚,就能不勞而獲,安逸度日。大多數(shù)貓選擇了安心吃魚,貓應盡的捉老鼠的職責就不但被忽略了,還招來嘲諷和非議。該不該揚天性、盡本職?從這一角度立意,可以討論與責任意識相關的話題。
再看兩種食物的區(qū)別。老鼠肉顯然沒有魚肉鮮美,大多數(shù)貓有了美味的魚肉,便放棄了味道未必佳的老鼠肉,僅有一只貓仍然去捉老鼠。但是,如果某一天不再有現(xiàn)成的魚肉,情形會怎樣?顯然,那只一直堅持捉老鼠的貓會活得更好,其他的貓活得怎樣就難說了。從該角度立意,可以討論與憂患意識相關的話題。
上述兩種立意都是符合題意的,考生可以比較兩種立意的不同側重點,選擇自己能講清楚道理的一種進行論述。
附:模擬演練三題
一、觀察下面兩幅“怎么還沒接滿呢?”的同題漫畫,根據要求作文。
兩幅漫畫中,水接不滿的原因是什么?給了你什么啟示?請結合漫畫寓意,聯(lián)系自己熟悉的學習和生活,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
【試題解讀】
解讀材料,重點是要讀懂這兩個容器為什么都接不滿水。第一幅圖中,人們用一只碗接水,但因為碗口太淺,水全都飛濺出來了,因此無法接滿水。這說明,要想裝滿,需要擁有一個“大肚量”。第二幅圖中,雖然容器換成了容量更大、更深的水桶,但依然裝不滿水。原因是水桶底下破了個洞,流進桶里的水,又馬上從桶底漏了出去。這說明,要想裝滿,容器就不能有漏洞。
寫作時,應把“裝水”的領悟轉化為對學習、生活或人生的思考。如,從學習方面而言,我們要想學好知識,首先要有孜孜不倦吸收知識的大志向、大容量(即圖中所示的不能用小碗裝水),志向遠大,我們的行動會更有動力;其次,我們學習知識,必須要牢固吸收,絕不能左耳進右耳出,這才有可能把知識轉化為自己腦中的學問,而不是像漫畫里那樣,好不容易裝到的水又從破桶里源源不斷地流了出去。就生活現(xiàn)實而言,還可從要有容人之雅量、善于聽取他人諫言等角度展開思考。要注意將兩則漫畫聯(lián)系起來進行對比論述,而不能通篇只議論一種現(xiàn)象。
二、閱讀下面的漫畫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結合材料的內容和寓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
【試題解讀】
漫畫標題為《孤島》,畫面由一座座建立在智能手機之上的“孤島”組成。漫畫揭示了手機對人們現(xiàn)代生活的影響:使用手機的初衷是便利溝通與交流,現(xiàn)在手機卻成了斷絕聯(lián)系、隔絕人心的孤島,拉開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漫畫材料反映了人類在現(xiàn)代科技文明下的“物化”現(xiàn)象:人類本該利用科技改善生活,卻反被科技產品控制,失去了生活的平衡、豐富與樂趣。
應聯(lián)系自身經驗和社會現(xiàn)實行文,可以辯證分析手機等現(xiàn)代電子科技產品對生活的影響;可以談辨清虛擬世界與真實世界的區(qū)別,走出手機的桎梏,感受真實的社交;也可談要理性面對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避免人的物化。核心立意是莫讓手機隔絕人心,而應走出“孤島”,心靈相通。
三、認真思考下面的漫畫材料,根據自己對材料內容和寓意的理解,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選角度;自定立意;自擬標題;文體不限(詩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試題解讀】
漫畫描繪了一個人為了看得更遠,腳下墊上了磚塊,而他旁邊的墻,卻被拆開了一個缺口。這意味著,其實不需要墊腳,他也是能看到外面的風景的。對于此人的行為,我們可以認為他多此一舉,為了不必要的墊腳而拆磚;也可以認為是他習慣了限制自己的視角,只想著站高望遠,而忽視了沒有墻就能望遠這一事實。其實,換個角度,換個位置,就能輕松地把事情做完。說明漫畫中的主人公缺少從實際出發(f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創(chuàng)新思維。漫畫告訴人們:解決問題不能只采用一個模式、一種辦法,要認識到矛盾具有特殊性,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因此,應當針對漫畫的深刻寓意展開寫作。我們若認為漫畫中人的行為是多此一舉,可以針對其行為展開批判,指出做事應當找準根本,尋求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我們若認為漫畫中人是被自己的習慣所限制,就可以指出: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忙忙碌碌,但這些活動是否必要和有益,我們卻并未細想過。因此,應懂得不被習慣性思維所限制,而要嘗試突破,解除限制。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