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源源
摘 要:閱讀與習作均是高中語文教學重難點,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習作水平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展現(xiàn)其學科綜合能力。在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背景下,為確保高中生的閱讀寫作效率,提升其學科綜合素養(yǎng),教師需充分關注學生學習實際,采取高效的閱讀與寫作教學手段,合理引導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需主動探索讀寫結合的全新教學方案,以讀促寫,帶動學生思維發(fā)展。本文將首先明確讀寫結合教學的意義,分析高中語文課堂現(xiàn)存問題,據(jù)此提出具體的閱讀與寫作融合教學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高中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融合教學
高中生正處于語言能力發(fā)展關鍵期,語文教師需充分關注學生學習實際,持續(xù)整合閱讀及寫作教學模式,以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帶動學生成長。長期以來,閱讀與寫作相輔相成,相互依存,教師需持續(xù)提升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以帶動學生思維發(fā)展。閱讀儲備量豐富的學生往往寫作素材積累量也十分豐富,他們可以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手法并將其應用于日常寫作活動中。為此,高中語文教師需充分強調讀寫結合教學的重要性,采取高效合理的教學手段,以融合閱讀與寫作教學,進而彰顯高中語文教學的價值。
一、高中語文閱讀與寫作融合教學的意義
閱讀與寫作均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二者相輔相成,難以分割,教師需將閱讀與寫作融合教學滲透到日常教學活動中,以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事實上,一旦學生的閱讀能力或寫作能力存在明顯的短板,則可能直接影響其學科整體素質。閱讀教學更多強調知識積累的重要性,而寫作教學則多關注學生的知識傳遞及表達能力。大量調查結果表明,盡管學生內心深處的情感表達十分濃烈,但是他們的真實情感卻往往難以在寫作中體現(xiàn),他們的語言表達也常常受到局限,而造成這一問題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他們的閱讀量不足。事實上,只有大量閱讀,并在閱讀中進行持續(xù)的素材積累,學習名人大家的寫作手法,體味他們的情感表達技巧,提取寫作經(jīng)驗并在自己的寫作中加以運用,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反之,寫作在閱讀中也有著重要作用,文章寫作的實質是閱讀成果體現(xiàn)的過程,在寫作過程中,學生可以深刻體悟閱讀的意義,有助于深刻體會文章創(chuàng)作內涵,以提升其閱讀能力。
總體而言,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十分協(xié)調,且二者缺一不可,教師需充分強調對學生寫作思維和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并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加以滲透,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提升其語文成績[1]。
二、高中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中現(xiàn)存的問題
(一)教學目標不清晰
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并未樹立清晰的目標,他們沒有結合教學實際,依據(jù)課程標準要求設置具體的讀寫目標,導致教學活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事實上,教師在日常教學環(huán)節(jié)過多關注文本內容分析,反而忽略了情感表達的重要性,也并未引導學生關注教師創(chuàng)作手法,影響了教學活動的有效性,不利于提升學生的寫作素養(yǎng)。長此以往,學生在寫作中只能進行片面的直敘,而忽略了情感的滲透,導致文章讀來索然無味,文章內容和主旨也得不到升華,不利于開展整體創(chuàng)作,也因此限制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2]。
(二)教師對教材理解不深刻
教師未能深刻把握教材內容,沒有選好適宜的閱讀寫作教學切入點。由于缺乏對教材內容的深刻理解,導致教師難以深入把握教學內容,使得他們的文章選擇嚴重脫離教學實際。同時,因為教師所挑選的文章內容相對簡單,不利于塑造學生良好的創(chuàng)作思維,也因此限制了其文章創(chuàng)作能力的發(fā)展。為此,教師需充分把握文章內容,確定最適宜開展寫作教學的閱讀文章內容,挑選與學生學習需求相符的教學文章,以實現(xiàn)對寫作教學的充分助力,提升學生寫作水平。
(三)教學形式過于局限
以往的教學活動多在室內開展,教師帶領學生在教室中學習,利用教材和圖片內容進行知識傳授,長此以往,學生失去了近距離接觸自然的機會,不利于調動學生的閱讀和學習興趣。然而,大自然是學生最重要的老師,可以傳授給學生難以用語言描述和傳遞的知識。因此,教師需要把握實踐教學的機會,讓學生親密接觸自然,以促進學生能力提升。同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中融入思維導圖,利用思維導圖打造可視化課堂模式,豐富學生的視覺體驗,讓學生得以精準掌握相應的語言知識技能,促進知識理解,助力打造高效課堂[3]。
三、高中語文課堂閱讀與寫作有效融合策略
(一)讀寫融合,促進素材積累
高中語文教師需正確把握教學時機,在閱讀教學中進行寫作內容的滲透,以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閱讀與寫作是知識積累及運用的關系,教師需有意識地培養(yǎng)和塑造學生的素材積累習慣,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掌握優(yōu)美語句,汲取豐富的語言材料,以大量的素材積累為基礎,提升其寫作能力。閱讀豐富的文本素材后,學生的語文學科思維可以得到提升,他們可以在頭腦中積累大量的名言警句,并在合適的時機加以運用,可以讓學生擺脫無話可說的困境。
首先,教師需高效利用教材內容,正確引導學生。高中語文課本中涵蓋了十分豐富的內容,其中包含了大量文字優(yōu)美的閱讀文本,且題材內容十分豐富,教師需帶動學生深入思考文本內容,以適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豐富學生的語文學科知識積累。
以《沁園春·長沙》為例,教師需著眼于教學目標,明確教學重難點,讓學生得以在詩歌學習的過程中深刻體會其中優(yōu)美的語言,感受詩歌語言的精練,學習其中的表達方式和修辭手法,并在此基礎上體悟和感受毛澤東同志作為一代偉人崇高的理想。以這一教學目標為指引,教師帶領學生分析整體詩歌結構。教師分別基于寫景和論史的視角分析詩歌內容,從中尋找精彩的描寫片段,如“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短短幾句,長沙秋景躍然紙上,同時,也展現(xiàn)了一代偉人對自由解放的向往與追求。教師要把握教學主導權,帶領學生分析理解文章內容,體會文章語言的精妙之處,結合詩詞內容進行仿寫,以加深學生對詩詞的理解。與此同時,教師需從旁引導,讓學生將寫作技巧用于日后的寫作實踐中,以實現(xiàn)以讀促寫的教學目標[4]。
其次,教師需充分把握教材文章內容,在合適的時機進行教學拓展。高中生已經(jīng)具備了完善的思想意識,與此同時,他們的閱讀需求也持續(xù)增加。如果教師只能開展課內閱讀教學,則往往難以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需要教師針對閱讀教學內容進行拓展,以課外拓展活動豐富學生的閱讀積累。
以《林黛玉進賈府》為例,教師在文章講解時需適當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閱讀主動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感。此篇文章含有豐富的對話內容,教師需要在教學時充分鼓勵學生,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以提升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同時,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自由分組,在小組合作中融入想象,讓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深切體會故事的內涵,以加深學生文章的體會,提升閱讀教學效率,進而確保教學的整體質量。在結束文章教學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作業(yè),讓學生在課后自行閱讀《紅樓夢》,記錄自己的閱讀困惑并撰寫讀后感。教師需定期在班級中組織讀書交流活動,引導學生自由分享閱讀感悟,此外,教師也可以在班級內舉辦文學沙龍活動,讓學生介紹自己最喜歡的《紅樓夢》中人物,在閱讀和寫作中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讓學生吸收中國古典名著之精華,并將其應用于寫作實踐[5]。
(二)讀寫融合,拓展寫作思路
閱讀與寫作是一個有機整體,盡管高中生已經(jīng)具備了豐富的閱讀儲備,但是,由于他們在閱讀中欠缺思考,且缺乏情感融入,導致他們的深層次情感體驗有所匱乏,不利于學生的長久發(fā)展。在此背景下,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難以展現(xiàn),他們在寫作時只能機械地羅列素材,無法在其中融入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導致他們的寫作內容缺乏新意,沒有精髓,也直接將高中生帶入了寫作困境。分析學生所作文章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的行文結構、寫作思路,乃至文章構思和案例引入都大體一致,其根本原因在于學生在素材融入時未能融入情感,只是為了寫作而寫作,并未進行深入的思考。但是,寫作是一種十分重要的情感交流和表達媒介,需要學生在其中融入大量的情感,如果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有所欠缺,則不利于提升其寫作素養(yǎng)。為解決這一問題,教師需要在日后教學活動中進行充分的情感引導,調動學生情感,以豐富的情感為依托,促進學生寫作能力提升。
以《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為例,本節(jié)內容的教學重點是體會文章嚴謹?shù)慕Y構,感受父愛與母愛之間的差異,以愛帶動學生思考。文章作者用扎實的寫作功底、嚴謹?shù)恼Z言,為我們介紹了愛的能力發(fā)展階段和特征,教師需引導學生閱讀并歸納文章中心,分析父愛與母愛的異同,感受成熟之愛與幼稚之愛的區(qū)別,讓學生在文章閱讀中成長,學會如何正確愛人。在此之后,教師可以結合親情這一主題進行情感延伸,引導學生思考自己曾經(jīng)學習過的與父母親情相關的詩歌和文章,在文章學習中帶領學生回顧以往所學內容,并據(jù)此進行課外延伸,讓學生邊讀邊想,有效拓展學生的寫作思路,加深學生對詩詞內容的理解,以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
(三)讀寫融合,提升實踐水平
高中語文教師需要把握課堂精髓,正確認知閱讀與寫作教學的關系,在閱讀教學中融入寫作,以閱讀帶動學生寫作能力發(fā)展,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讀寫融合并非簡單地邊讀邊寫,而是將讀寫訴諸實踐的過程,是在豐富的教學實踐活動鍛煉和提升學生寫作能力中,引導學生建立正確清晰的寫作思路,形成獨特寫作風格的過程。分析高中語文課本可知,教材設計多貫徹了讀寫結合的設計思路,教師在詩詞散文學習和口語交際練習中都強調了讀寫結合的重要性,且多以閱讀內容為基礎進行寫作內容滲透,教師需把握教材精髓,適時開展讀寫融合教學。
以《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為例,教師需引導學生聯(lián)系以往所學知識,使其得以清晰把握小說體裁特征和三要素,體會《水滸傳》的主要內容和作者的情感傾向。教師需帶領學生鑒賞體會文章內容,學習具體的人物性格刻畫方法,并以此為前提進行文章改寫。教師需引導學生用白話文介紹這一故事原型,并在此基礎上改寫故事,或者將故事改寫成舞臺劇或課本劇的形式。若想將故事改寫成課本劇,則學生必須清晰把握文章內容,明確感知其中的人物性格,同時,需在確保文章故事情節(jié)完整度的基礎上進行文章改寫,通過自然的情節(jié)過渡,還原人物的真實性格,方能創(chuàng)作出高質量的課本劇。通過讀寫結合實踐,在課本劇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學生的實踐能力可以得到充分提升,有助于提升其學科素養(yǎng)。教師充分引導學生,以課堂表演的形式展示教學內容,同時,適當結合旁白和獨白等內容,以展現(xiàn)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在課本劇創(chuàng)作和演繹的過程中,語文課堂教學形式得到了充分拓展,可以顯著提升教學質量,以帶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
(四)讀寫融合,發(fā)展學生思維
面對特定題目時,高中生往往難以建立清晰的題目認知,不利于塑造學生的寫作思維,可能導致他們在寫作中無話可說。為更好地應對這一問題,教師需充分利用思維導圖這一工具,幫助學生挑選最為適宜的作文題目,以刺激學生聯(lián)想,調動學生想象思維,同時加深學生對題目的認知。
首先,教師要充分關注學生發(fā)展實際,結合教材文章內容為學生挑選適宜的題目,并以此為主題發(fā)散學生思維,優(yōu)化學生的寫作觀念,引導學生在單一觀念的基礎上展開深度聯(lián)想,以明確學生的寫作內容和寫作方向;其次,待確定具體的寫作主題后,教師需以思維導圖為工具為學生整理文章寫作思路,合理分配文章內容,確定文章各段落的主要內容,明確文章布局思路,制訂文章收尾方案;最后,教師需引導學生學習句子替換方式,教會學生如何在合適的時機引入適當?shù)拿跃?,以完善行文脈絡,幫助學生清晰寫作思路。
以《中國建筑的特征》為例,教師需充分調動以往的教學資源,以視頻的形式為學生呈現(xiàn)中國古代建筑,以此導入課題內容,讓學生深切體會中國建筑之美,感受建筑文化,豐富學生的視覺感受。教師需在文章閱讀中帶動學生思考,為學生營造相應的情境,拉近學生和文字的距離,讓學生得以從實際生活體驗中體會教材語境,感受作者所表達的情感。教師需充分引導學生,調動學生思維,為學生提供其感興趣的教學內容,以思維導圖為工具,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同時,幫助學生細致梳理習作思路,以助力構建系統(tǒng)化的習作體系,進而提升學生的習作水平。
結束語
總體而言,為打造閱讀與寫作相融合的高效教學機制,高中語文教師必須勇于嘗試,積極探索更為高效的教學模式。教師需清晰認知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內涵,明確教學融合的重要性,并以此為前提持續(xù)優(yōu)化教學手段,在讀寫融合教學中促進學生的素材積累,拓展其寫作思路,提升其實踐水平。唯有如此,方能以讀寫交融的教學理念為抓手,促進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發(fā)展,助力打造高中語文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陳偉海.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的“文學閱讀與寫作”教學實踐與思考:以統(tǒng)編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下冊第六單元為例[J].語文教學通訊·A刊,2021(6):52-54.
[2]韓涵.在文學閱讀與寫作中提升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談統(tǒng)編高中語文教材“文學閱讀與寫作”任務群的編寫思路[J].語文教學通訊·A刊,2020(9):25-28.
[3]楊偉平.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與提升策略[J].青海教育,2022(6):31,33.
[4]王鳳霞.以讀輔寫以寫促讀:探討高中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的關系及策略[J].新課程,2021(49):100.
[5]那莉麗.核心素養(yǎng)下高中語文課堂深度閱讀的美學實踐與思考[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1(2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