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玉佳 徐萍
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整本書閱讀作為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對促進學生進行有效的英語閱讀、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效率有重要作用。本文以黑布林英語閱讀“Alice in Wonderland”為例,從科學選擇讀物、重視課前導讀、充分激活興趣、做到師生共讀、提供閱讀建議、展示閱讀成果、重視課后訓練等方面探究初中英語文學作品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
一、科學選擇讀物
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對閱讀內(nèi)容是否感興趣、是否愿意跟隨教師的節(jié)奏完成閱讀知識的學習,與閱讀內(nèi)容本身有著直接關(guān)系。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重視對閱讀讀物的選擇,從學生的角度考慮,保證閱讀教材的可讀性、趣味性和知識性,讓學生既能在閱讀學習中感受到樂趣,也能在學習中收獲豐富的知識。
例如,黑布林英語中的“Alice in Wonderland”一書,本書在內(nèi)容呈現(xiàn)、情節(jié)設(shè)計、人物關(guān)系等方面都與初中學生的身心特征和成長特點相符合,而且書中的詞匯、語法都在初中學生的閱讀能力范圍內(nèi),即使存在個別難度較大的詞匯或語法,學生也能在教師的指導下順利完成閱讀。如書中的句子“For some.Gentlemen,the only way to achieve the impossible”“That kind of thinking could ruin you.”“Im falling down a dark hole”“What kind of creatures?”等,這些句子基本都以短句為主,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會感到閱讀困難,而句子中的詞匯“ruin”和“creature”,即使學生不認識,在英語字典或教師的幫助下也可以了解,并不會對整體閱讀產(chǎn)生根本性的阻礙和困難。在降低閱讀難度的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這也是提高初中學生閱讀能力很重要的一步。
因此,在選擇整本書時,教師要充分重視書籍的可讀性,避免出現(xiàn)閱讀難度過大或過于簡單的情況,這不僅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還可能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重視課前導讀
在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不論是對教材中的閱讀內(nèi)容開展教學活動,還是借助整本書開展閱讀教學活動,課前導讀都是教師應重點關(guān)注的環(huán)節(jié)。在課前導讀的幫助下,學生可以對所學的新知識有一定的認識和理解,跟隨教師的節(jié)奏高效地完成閱讀知識的學習,有助于學生進一步提升自己的閱讀水平。
例如,在學習“Alice in Wonderland”時,教師便可以為學生布置課前導讀任務(wù),讓學生對本書的基本概況有初步了解,為后續(xù)整本書的學習做好準備。具體來講,學生可以從author、Writing background、Main content三個方面入手了解整本書。首先,從作者入手,本書的作者是路易斯·卡羅爾,該書出版于1865年。借助時間信息,學生可以確定作者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社會生活情況等宏觀信息。其次,從寫作背景入手,該書是作者在1862年的夏日,在泰晤士河岸為孩子們編的一個奇幻故事,主人公的名字來源于姐妹中七歲的小愛麗絲,回家后作者便寫下故事,親自做插畫送給愛麗絲。最后,從主要內(nèi)容入手,主要內(nèi)容的呈現(xiàn)一般在書籍的引言中可以窺見端倪,本書主要講述了一個可愛的英國小女孩愛麗絲在百般無聊之際發(fā)現(xiàn)了一只揣著懷表、會說話的白兔,她追趕兔子而不慎掉進一個兔子洞,由此墜入神奇的地下世界的故事。
通過對author、Writing background、Main content的了解,學生基本可以對書籍內(nèi)容有初步了解,借助這些信息,學生可以在后續(xù)的學習中對其中的情節(jié)做具體學習和分析,從而實現(xiàn)對故事內(nèi)容的整體認識。
三、充分激活興趣
在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中,要想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師就要充分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興趣的驅(qū)動下完成閱讀知識的學習。對初中生來講,其正處于青春期,在情緒上容易暴躁,教師可以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跟隨教師的引導得到切實提高。具體來講,教師可以采用情境創(chuàng)設(shè)法來激活學生的興趣。
例如,在學習“Alice in Wonderland”一書時,作為享譽世界的兒童文學作品,該書不僅有動畫版的影視資料,也有真人版的影視資料,雖然情感內(nèi)核一致,但是由于呈現(xiàn)形式不同,帶給學生的觀感也存在一定差別。為了讓學生投入本書學習,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喜愛程度,播放了真人版的“愛麗絲夢游仙境”,借助影視資料創(chuàng)設(shè)情境,使學生由對影視作品的喜愛而去閱讀書籍“Alice in Wonderland”,這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加深學生對閱讀內(nèi)容的理解有重要意義。進一步講,在影視作品的影響下,學生會借助書籍作品對影視資料進行對比學習,找到書籍內(nèi)容與影視內(nèi)容的區(qū)別,從而加深對文學作品的再認識和再理解。在這個過程中,由于整本書的學習時間跨度較長,教師可以利用1~2節(jié)課的時間帶領(lǐng)學生觀看影視作品,充分激活學生對本書的學習興趣,這對教師開展后續(xù)的教學活動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激活,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書籍閱讀效率,也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質(zhì)量,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注重每一個細節(jié),從而有效實現(xiàn)閱讀能力的提升。
四、做到師生共讀
在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前,教師要為學生選擇合適的讀物,這就要求教師先對讀物進行研讀,并進行難度等級劃分,讓學生根據(jù)自身的能力進行選擇。同樣,教師在帶領(lǐng)學生開展“Alice in Wonderland”整本書閱讀時,也需要先對書籍內(nèi)容進行閱讀和了解,這樣才能在教學中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和學習書籍內(nèi)容。而且?guī)熒沧x的教學模式可以促進學生自我挑戰(zhàn),使學生實現(xiàn)“要我讀”向“我要讀”的學習心理的轉(zhuǎn)變,有助于提升整本書閱讀效率。
例如,在學習“Alice in Wonderland”時,首先,教師要充分掌握具體的情節(jié)內(nèi)容和相關(guān)人物,如書中出現(xiàn)的主要人物包括愛麗絲、瘋帽子、紅皇后、白兔先生、柴郡貓、白皇后等,而這些人物的性格特點也有很大區(qū)別,如愛麗絲善良誠實、樂于助人、富有同情心,而且天真活潑、滿懷好奇心和求知欲;瘋帽子擅長制帽與剪裁,其性格怪誕、瘋癲,但是為人率真、坦誠。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便可以根據(jù)具體的情節(jié)對學生進行提問:“What plot in the book can be seen Alice's image characteristics and character characteristics?Why is it that the Mad Hatter's character in the book is weird and crazy but honest, isn't that a contradiction? Please find the corresponding plot content in the reading process to explain.”這樣,學生便會帶著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閱讀,而且為了探尋問題背后的真相,學生會以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wù),從而有效實現(xiàn)師生共讀的教學目的,提高整本書閱讀教學成效。
五、提供閱讀建議
在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期間,學生閱讀書籍的時間既包括課上時間,也包括課下時間。為了讓學生在課下也能呈現(xiàn)高效的閱讀效果,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閱讀指導建議,幫助其高效率地閱讀整本書。在開展閱讀計劃前,教師需要對學生的日常閱讀情況進行摸底,這樣才能保證給出的閱讀建議是切實有效的,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讓學生順利完成整本書閱讀。
例如,在閱讀“Alice in Wonderland”期間,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課前導讀中獲取的信息內(nèi)容為基礎(chǔ),進行“task sheet”思考,列出問題框架,而后以問題框架為導向進行整本書閱讀。當學生完成對閱讀問題的分析后,會得到相應的答案,再對這些答案進行整理和歸納,便可以提煉出本書內(nèi)容的主旨。通過這樣的方式,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讓學生逐步擺脫對教師的依賴;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在閱讀學習中及時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勢和不足,從而做出適當調(diào)整,這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有重要作用。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找到自己的閱讀方法,跟隨自己的節(jié)奏閱讀,不要受他人閱讀速度的影響,只有充分理解和吸收整本書知識,才是高效率的學習,才能獲得真正的知識,實現(xiàn)閱讀能力的有效提升。
六、展示閱讀成果
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除了要注重學生對書中知識的掌握,也要注重學生完成書籍閱讀后的成果展示。所謂成果展示,即學生在完成書籍閱讀后,根據(jù)自己對書中內(nèi)容的認識和理解進行閱讀匯報。在匯報過程中,學生需要注意成果展示的條理性,讓聽取匯報的教師與同學有切實的感受和體驗。同時借助于閱讀成果展示,學生之間可以相互交流自己的閱讀體會,分享閱讀經(jīng)驗,進而實現(xiàn)閱讀水平的提升。
例如,在展示“Alice in Wonderland”閱讀成果時,學生可以以某一個人物為例,對其進行全面介紹。如以“Red Queen”為例,首先,介紹“Background information about the Red Queen——who she is and what her place in the story is”;其次,介紹“Personality traits of the Red Queen”;最后,闡述“The specific story line”。通過這三個層次的介紹,聽者基本上可以對紅皇后的人物形象有基本認識和了解,說明該學生的整本書閱讀有了成效。此外,學生還可以借助手抄報的形式,將自己想展示的人物畫出來,并搭配具體的文字介紹,也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成果展示方法。
七、重視課后訓練
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教師應讓學生認識到英語能力的提升需要長時間的閱讀和練習,因此,在完成整本書閱讀后,教師可以根據(jù)書籍內(nèi)容為學生選擇或設(shè)計合理的閱讀題目,讓學生進行練習,以鞏固閱讀知識。練習題目既可以包括試卷形式的題目,也可以包括口語表達形式的題目。試卷題目應以詞匯掌握、句式學習、語法練習為主,提升學生的英語書面表達能力。在非試卷題目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用一段話概括整本書的內(nèi)容,包括主要人物、具體事件等,從而達到熟練運用閱讀知識的目的。
例如,針對整本書“Alice in Wonderland”,教師可以讓學生以“Alice in my mind”或“After reading Alice in Wonderland”為題寫一篇150字左右的作文,而后再讓學生將自己所寫的作文讀給同學欣賞,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也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對學生英語能力的提升有切實幫助。此外,在對學生進行課后訓練時,教師要注意訓練的難度,應遵循幫助學生鞏固閱讀知識的原則,結(jié)合“Alice in Wonderland”一書中的具體內(nèi)容設(shè)計相應的練習題目,讓學生在完成閱讀后借助課后訓練全面鞏固閱讀內(nèi)容,從而實現(xiàn)對整本書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八、結(jié)語
綜上所述,整本書閱讀作為學生英語閱讀學習的有效補充,可以切實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和閱讀能力。在閱讀“Alice in Wonderland”期間,學生不僅實現(xiàn)了詞匯量的有效增長,而且閱讀文章的整體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建立了英語思維模式,對提高學生英語學科的學習效率與學習質(zhì)量有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好整本書閱讀,讓整本書閱讀在英語教學中發(fā)光發(fā)熱。
注: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分步遞進、分層達標”模式下英語文學整本書閱讀教學實踐研究(項目編號:D/2020/02/346)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