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敏超 官婧
摘要:[目的/意義]了解英國智庫涉臺的最新動態(tài),側(cè)面掌握英國和歐洲下一步的涉臺動向,為相關(guān)部門做預案提供參考。[方法/過程]通過文獻檢索,掌握英國各智庫的涉臺情況,并進一步歸納英國智庫的涉臺觀點與特征。[結(jié)果/結(jié)論]英國智庫對美國、歐洲以及中國大陸的未來涉臺行為做出了預測,建議歐洲應該聯(lián)合起來介入涉臺議題,認為美、日、韓等國將不可避免地卷入臺海危機,但維持一個和平的現(xiàn)狀是對各方均有利的,關(guān)于中國大陸的未來行動觀點主要是有限攻擊論、必須行動論、全面封鎖論、演習常態(tài)論和經(jīng)濟制裁論。
關(guān)鍵詞:英國智庫 中國臺灣 中國大陸 軍事行動 中英關(guān)系
分類號:D81
DOI: 10.19318/j.cnki.issn.2096-1634.2023.02.10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wù))標識碼(OSID)
1 引言
臺灣問題一直是中英關(guān)系的核心敏感問題。2022年8月,美國眾議院議長南?!づ迓逦鳎∟ancy Pelosi)的竄訪,更是使得臺灣問題成為中英外交關(guān)系的最新焦點。面對美方和“臺獨”勢力的惡意挑釁,英方不僅沒有在國際社會站在正義的立場發(fā)聲,反而是“沒有理由、不分青紅皂白”地對美亦步亦趨,英國個別政客叫囂“助臺自衛(wèi)”等言行極不負責任、極具破壞性[1]。因此,為塑造臺海局勢的良好國際環(huán)境,也是秉著對中英關(guān)系負責任的態(tài)度,有必要了解英國對臺的觀點和動向,為未來的行動做預案。鑒于英國智庫在其國內(nèi)和世界上的卓越影響力[2],因此,本文擬從英國智庫的涉臺動向,管窺英國甚至是歐洲在涉臺問題上的戰(zhàn)略動向。
2 英國智庫涉臺的總體情況
本文從浙江大學信息資源分析與應用研究中心①網(wǎng)站的全球智庫榜單查詢?nèi)蝾I(lǐng)先的英國智庫并在各智庫官網(wǎng)搜索關(guān)鍵詞“Taiwan”,發(fā)現(xiàn)有4所英國智庫發(fā)布了許多涉及臺海危機的內(nèi)容。本文以這4所智庫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的所有研究材料為文本,分析英國智庫涉臺的總體情況。這4所智庫分別是查塔姆研究所(Chatham House)、皇家聯(lián)合軍種國防研究所(Royal United Services Institute for Defence Studies)、國際戰(zhàn)略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以及歐洲外交關(guān)系委員會(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根據(jù)浙江大學信息資源分析與應用研究中心發(fā)布的《全球智庫影響力評價報告2021》[3],查塔姆研究所位列第44,皇家聯(lián)合軍種國防研究所位列第35,國際戰(zhàn)略研究所位列第23。根據(jù)賓夕法尼亞大學“智庫與公民社會項目”②(The Think Tanks and Civil Societies Program,TTCSP)編制的《全球智庫報告2018》[4](2018 Global Go to Think Tank Index Report),查塔姆研究所位列世界第7,皇家聯(lián)合軍種國防研究所位列世界第55,國際戰(zhàn)略研究所位列世界第10,歐洲外交關(guān)系委員會位列世界第28。兩項排名印證了這4所智庫在世界上具有較大影響力,因此,將其作為對英國智庫涉臺動態(tài)的研究對象具有極大價值。
查塔姆研究所的研究重心在國際安全、地區(qū)研究和國際法等國際事務(wù)領(lǐng)域,在國際上享有較高贊譽的國際事務(wù)雜志《國際事務(wù)》(International Affairs)和《今日世界》(The World Today)均出自查塔姆研究所。
皇家聯(lián)合軍種國防研究所以研究海戰(zhàn)和軍事理論起家,目前主要從事尖端國防和安全研究,在質(zhì)量和客觀性方面較為知名,有許多世界領(lǐng)導人和高級決策者在該研究所登臺講演。該研究所致力于研究國防政策、軍事聯(lián)盟、國家安全、英國外交與安全、國際沖突及其對全球地緣政治和安全的影響,并十分關(guān)注中美大國競爭對世界的影響。
國際戰(zhàn)略研究所最初是為研究“冷戰(zhàn)”時期最重要的核威懾和軍備控制而成立。目前,其研究重心在國際政治和全球戰(zhàn)略領(lǐng)域,并在全球安全、防務(wù)、軍事沖突等方面成果卓然。其《戰(zhàn)略調(diào)查》(Strategic Survey)和《軍事平衡》(Military Balance)等出版物在全球享有較高的知名度。
歐洲外交關(guān)系委員會旨在對以歐洲價值觀為基礎(chǔ)的歐洲外交政策和安全政策進行前沿的獨立研究,同時促進泛歐洲性的討論。其主張的歐盟對華“對等接觸”政策被歐盟采納,深刻地影響了歐洲對華輿論。歐洲外交關(guān)系委員會研究領(lǐng)域廣泛,涉及全球戰(zhàn)略、安全與國防、地緣政治、地緣經(jīng)濟、人權(quán)、移民、難民危機、多邊主義等。
3 英國智庫關(guān)于臺海危機中中國大陸行動的預判
就美國眾議院議長南?!づ迓逦鞲Z訪臺灣,各智庫對中方未來臺海行動進行了預測。本文將各類觀點大致歸納為5種:有限攻擊論、必須行動論、全面封鎖論、演習常態(tài)論和經(jīng)濟制裁論。
3.1 有限攻擊論
英國皇家聯(lián)合軍種國防研究所海上戰(zhàn)爭專家西達斯·考沙爾(Sidharth Kaushal)博士預測[5],中國大陸更傾向于在臺海實行有限的軍事行動,如對臺灣外圍島嶼的攻擊。一篇由國際戰(zhàn)略研究所5位學者的聯(lián)合發(fā)文中也表達了相似的觀點,并提出進一步的推測——由于“入侵”防御嚴密的臺灣作戰(zhàn)及后勤行動困難,中國大陸可能會選擇奪取臺灣周邊的島嶼領(lǐng)土[6]。在導彈和大炮彈摧毀小島駐軍的防空系統(tǒng)后,通過兩棲和空中運輸迅速登陸地面部隊,在臺灣做出反應前實現(xiàn)占領(lǐng),通過既成事實,推動統(tǒng)一談判。具體的島嶼可能是金門、澎湖、馬祖或烏丘島群[6]。因為美國《與臺灣關(guān)系法》(Taiwan Relations Act)將這些外圍較小的島嶼定義為臺灣的一部分,這將部分減輕中美沖突的風險[5]。如果該行動旨在促成隨后的統(tǒng)一,那么中國大陸也可能選擇襲擊該地區(qū)的美國基地[6]。
3.2 必須行動論
除有限攻擊論,西達斯·考沙爾博士還提出了必須行動論,其認為中國大陸領(lǐng)導人并不會隨意采取大規(guī)模軍事行動,會認真考慮各類決策所招致的風險。然而,中國大陸目前在臺灣問題上長期處于被動的地位,總是被迫地采取回應。在某種程度上,中國大陸需要做出進一步行動,否則臺灣問題將愈發(fā)嚴峻[7]。歐洲外交關(guān)系委員會亞洲項目主任揚卡·奧爾特爾(Janka Oertel)也持類似觀點,她認為,在當前俄烏沖突拉鋸的大背景下,美國及其盟友對于烏克蘭的支持,某種程度上給予了臺灣一個參照,使得中國大陸在國際問題上更為被動,要改變這個處境,中國需要行動[8]。
3.3 全面封鎖論
國際戰(zhàn)略研究所一篇5位學者的聯(lián)合發(fā)文中提出,中國大陸有對臺灣實施全面封鎖的可能性[6]。中國大陸可能選擇結(jié)合信息戰(zhàn)實施空中和海上封鎖,全面封鎖臺灣,并徹底孤立臺灣。未來,海運和貨運航空公司可能被完全禁止進入臺灣,中國大陸將展開包括網(wǎng)絡(luò)攻擊和網(wǎng)絡(luò)影響在內(nèi)的大規(guī)模信息行動,破壞臺灣基礎(chǔ)設(shè)施以及海底電纜登陸站和衛(wèi)星地面站。中國大陸還可能結(jié)合進攻性網(wǎng)絡(luò)行動,對選定目標進行導彈攻擊和空襲,以獲得更大的威懾效果,作為統(tǒng)一臺灣的前奏。臺灣相關(guān)部門認為,中國大陸已經(jīng)有能力封鎖關(guān)鍵港口、機場和后勤補給線。
3.4 演習常態(tài)論
英國皇家聯(lián)合軍種國防研究所的西達斯·考沙爾博士表示,在保持與美國領(lǐng)導層密切溝通的前提下,中國大陸已經(jīng)將軍事演習常態(tài)化[5]。與1996年相比,此次臺海軍演更靠近臺灣海岸,部分民用船只的禁區(qū)邊緣距離臺灣海岸只有9海里(約16.7千米)。經(jīng)研究推測,類似演習將是未來幾個月在臺灣附近進行的一系列演習的開始。如果演習持續(xù)數(shù)月并成為常態(tài),那么可能會大大削弱臺灣的常規(guī)威懾力,臺灣軍隊將難以跟上解放軍的節(jié)奏,將迫使臺灣軍隊在應對演習中消耗戰(zhàn)備物資和備戰(zhàn)狀態(tài),最終導致臺灣軍隊在未來可能的戰(zhàn)事中處于危險之中。但考沙爾博士認為,此次演習不太可能導致更廣泛的軍事沖突,成為戰(zhàn)爭的前奏。
3.5 經(jīng)濟制裁論
除軍事方面的行動外,研究推測,中國大陸還將在經(jīng)濟方面對臺灣予以制裁。查塔姆研究所亞太項目中國高級研究員于杰博士認為,中國大陸很可能將美國海軍的軍事制裁和對臺灣農(nóng)產(chǎn)品及制造業(yè)產(chǎn)品的經(jīng)濟制裁相結(jié)合,為未來西方高級政治人物任何潛在的訪問傾向提供明確的風向標[9]。
4 英國智庫關(guān)于臺海危機中歐洲行動的預判
近年來,歐洲各國越來越重視印太地區(qū),將其視為未來世界經(jīng)濟增長和國際秩序競爭的中心舞臺。歐洲外交關(guān)系委員會的奧爾特爾就指出,臺海的穩(wěn)定關(guān)系到歐洲的切身利益,一旦臺海沖突,將影響到全球經(jīng)濟、供應鏈和公眾對于歐洲民主的信心,因此歐洲國家應該聯(lián)合起來反抗(difiance)[10]。而國際戰(zhàn)略研究所的5位學者更是聯(lián)合發(fā)布了一份長篇研究報告,從政治、經(jīng)濟和安全角度審視了臺海危機中歐洲受到的影響,并提出了歐洲的應對方案[6]。本文從以下兩方面闡述英國智庫關(guān)于臺海危機中歐洲行動的預判。
4.1 歐洲態(tài)度的分裂
歐洲在涉華態(tài)度上的分裂,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如立陶宛等部分歐洲國家正通過打“臺灣牌”,綁架歐盟臺海政策,其負面效應持續(xù)擴散[11];而歐洲成員國的主流民意傾向,仍然是“在中美對抗中保持自身中立”[9]。國際戰(zhàn)略研究所研究表明,在此次佩洛西竄訪期間,歐洲國家對臺灣采取不同態(tài)度:部分國家(如法國)呼吁和平解決沖突,避免兩敗俱傷,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反對歐盟與美國聯(lián)合對抗中國;也有部分國家(如瑞士、立陶宛、捷克)選擇冒著被中國大陸政治和經(jīng)濟制裁的風險在政治宣言上支持中國臺灣,提出可能為其提供軍事支持,并利用自身經(jīng)濟實力“幫助維護”臺海地區(qū)的和平穩(wěn)定,利用自身與中國大陸的經(jīng)濟聯(lián)系,尋求阻止中國大陸以武力統(tǒng)一臺灣的可能性,用實際行動加深與臺灣的關(guān)系;而德國可能愿意為臺灣提供支持;英國自離開歐盟以來,與臺灣保持著牢固的經(jīng)濟關(guān)系,并有意加深,很可能選擇支持臺灣[6]。但對于英國的態(tài)度,英國皇家聯(lián)合軍種國防研究所印度–太平洋問題專家維爾勒·努文斯(Veerle Nouwens)表示,雖然英國將臺灣問題看作重要的安全問題,但目前仍不清楚如何將其轉(zhuǎn)化為實際政策[12]。
4.2 歐洲未來在涉臺問題上擔當?shù)慕巧?/p>
國際戰(zhàn)略研究所認為,臺海危機將對歐洲大陸的政治、安全和經(jīng)濟產(chǎn)生直接的影響,會對全球供應鏈造成巨大破壞。因此,英國和歐洲需要更深入地討論其在臺灣局勢中的角色,不僅包含是否向臺灣提供軍事裝備的問題,更需要預測軍事行動以及中國統(tǒng)一臺灣后產(chǎn)生的影響。
對此,國際戰(zhàn)略研究所對歐洲下一步行動提出建議。在經(jīng)濟上,歐洲各國可以利用經(jīng)濟制裁來阻止中國大陸的軍事行動。這些制裁能否產(chǎn)生預期的影響,將取決于其制定方式以及中國大陸的情況。在軍事上,歐洲軍事力量應以幫助保衛(wèi)中國臺灣網(wǎng)絡(luò)免受中國大陸網(wǎng)絡(luò)攻擊,并在灰色地帶被封鎖的情況下組織戰(zhàn)略空運支持,甚至可以提供電子戰(zhàn)防空力量。一旦爆發(fā)正面軍事沖突,歐洲是否需要派出更強大的軍力支持,如防空系統(tǒng)或海軍力量,現(xiàn)下仍難以明確。此外,歐洲軍隊可以選擇加入臺灣軍隊或美國軍隊來攻擊中國大陸。但這種做法難度較高,需要在臺海軍事沖突前,將空中和導彈防御系統(tǒng)以及陸基電子戰(zhàn)系統(tǒng)空運到臺灣,但當前運輸能力受到限制,且部署時間嚴重不足。
國際戰(zhàn)略研究所認為,可以肯定的是,在這個新的大國競爭時代,臺海問題仍將是歐洲的一項重大議程。同時,該研究所支持臺灣與各國積極合作,幫助其建立有助于污名化中國大陸灰色地帶威脅的規(guī)范。該研究所認為某些歐洲大國和臺灣可以派出海岸警衛(wèi)隊進行非正式的雙邊交流,包括特種作戰(zhàn)部隊聯(lián)合演習、定期軍事交流等。此外,歐洲主要大國還需要取消對臺灣內(nèi)閣級政府領(lǐng)導人和高級決策者的歐洲旅行限制,歐盟委員會也需要放棄對大幅升級貿(mào)易關(guān)系的抵制??傊瑲W洲應致力于維護臺灣作為事實上獨立國家的地位[6]。
5 英國智庫關(guān)于臺海危機中美國及其他國際社會行動的預判
臺灣問題中的中美關(guān)系,也是英國智庫關(guān)注的重點。查塔姆研究所亞太項目副研究員比爾·海頓(Bill Hayton)博士認為,此次佩洛西竄訪是以美國國民為觀眾的一場表演,美國政府在這場表演中不會退縮示弱[9]。查塔姆研究所美國和美洲項目主任、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國際事務(wù)學院院長萊斯利·文賈穆里(Leslie Vinjamuri)博士認為,這是一次有預謀的挑釁,在美國領(lǐng)導層間分歧越來越大的時候,部分學者認為是時候放棄“戰(zhàn)略模糊”政策以著手保衛(wèi)臺灣了[9]。
5.1 中美在臺海問題上存在的分歧和共識
香格里拉對話亞太安全高級研究員、劍橋大學高級研究員郭琳(Lynn Kuok)博士表示,在中美競爭日益激烈的形勢下,在臺海競爭的核心不是臺灣海峽是否屬于“國際水域”,而是中國大陸軍艦飛機是否有權(quán)在臺灣海峽過境和作業(yè)[13]。美國官員借“國際水域”給中國大陸制造混亂,混淆其自身權(quán)利和其他國家在臺灣海峽的權(quán)利。美國和其他海軍大國可能會繼續(xù)在臺灣海峽行使航行和飛越自由,以表明其不承認這是侵犯中國主權(quán)的行為。如果中國繼續(xù)堅稱這些行為侵犯了其主權(quán)權(quán)利,那么將加劇該地區(qū)的緊張局勢;如果中國采取實際行動(如灰色地帶策略)表明其立場,那么將增加在海上或空中發(fā)生沖突的可能性,并可能升級為全面的沖突,但這不符合中美雙方的利益。
對于佩洛西的竄訪,查塔姆研究所于杰博士表示,并不會導致中美鷹派聲音所認為的全面臺海危機,中方和美方現(xiàn)階段均未宣布要改變現(xiàn)狀,因為目前的僵局對兩國政府均有利。對中國大陸而言,最好的辦法是提高軍事和經(jīng)濟能力,在不讓美國使用武力的情況下與臺灣接觸;對美國而言,《與臺灣關(guān)系法》下的戰(zhàn)略模糊性仍是一張有效牌,足以對抗中國大陸在印度洋和太平洋地區(qū)日益增長的軍事影響力,并維持其在該地區(qū)的地位。因此,雙方均閉口不談中國臺灣地位問題,并認為時間最終會站在自己這邊[9]。于杰博士還提到,盡管在此次佩洛西訪臺期間中國大陸民眾齊聲抗議,但中國大陸應小心避免陷入沖突之中,沖突可能在各方面給中方造成損失。一旦發(fā)生沖突,將促使美國政治機構(gòu)達成一致協(xié)議,改變其“一個中國政策”。同時,中國大陸很可能將美國海軍的軍事制裁和對臺灣農(nóng)產(chǎn)品及制造業(yè)產(chǎn)品的經(jīng)濟制裁相結(jié)合,為未來西方高級政治人物任何潛在的訪問傾向提供明確的風向標。
5.2 日韓在涉臺問題上的矛盾心理
查塔姆研究所亞太項目東北亞高級研究員、劍橋大學日本政治和國際關(guān)系高級講師約翰·尼爾森·懷特(John Nilsson Wright)和查塔姆研究所亞太項目主任本·布蘭德(Ben Bland)密切關(guān)注佩洛西竄訪臺灣后日本和韓國當局的動態(tài)。兩位學者認為,日本因其敏感的地理位置,將不可避免地卷入臺海危機,故日韓兩國擔心中國大陸在東海和南海持續(xù)增加的軍事壓力會嚴重威脅到其更廣泛的地區(qū)安全問題。日本的公眾輿論越來越反華,與此同時,日本對中國卻有著嚴重的貿(mào)易依賴。日本在經(jīng)濟和安全方面的脆弱性使其不敢在臺海事務(wù)上輕舉妄動,但輿論壓力又可能讓政府必須在涉華問題上強硬,這使得未來日本政府將在國內(nèi)面臨巨大壓力。對于此次佩洛西竄訪,日本大部分官員均認為是一種無益的干預。韓國面臨的難題與日本類似,即在貿(mào)易和投資方面對中國嚴重依賴,以及國內(nèi)反華輿論激烈,韓國目前正在盡力避免與中國對抗。日韓面臨的境遇類似,態(tài)度也不謀而合,均將重點放在務(wù)實的安全問題上,避免表現(xiàn)立場,并傾向于將佩洛西的訪問視為一次增加地區(qū)不安全感的無益刺激物。查塔姆研究所還表示,正如新加坡總理在佩洛西竄訪期間所強調(diào)的那樣,雖然大多數(shù)亞洲政府均希望美國參與臺灣問題,但是其更希望看到穩(wěn)定的中美關(guān)系[9]。
6 英國智庫涉臺的特征分析
英國智庫在涉臺問題上的“積極謀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球英國”理想與現(xiàn)實的脫節(jié),與英國當下“西方中心論”的疴癥積重難返。
6.1 “全球英國”理想與現(xiàn)實的脫節(jié)
“全球英國”是脫歐后英國對外政策的核心概念,此概念是于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中,經(jīng)由時任外交大臣鮑里斯·約翰遜(Boris Johnson)提出,隨后逐步明確,并成為英國在“后脫歐時代”的核心理念。有學者將其主要觀念總結(jié)為兩點:其一,以自由貿(mào)易談判為抓手,構(gòu)建英國占據(jù)主動的對外貿(mào)易網(wǎng)絡(luò);其二,以西方價值觀為抓手,軟硬并舉提升“巧實力”[14]。
全球英國的初衷是讓英國在“后脫歐時代”,保持并延續(xù)其全球影響力。這與二戰(zhàn)后,丘吉爾提出的“三環(huán)外交”有異曲同工之處。但無論“全球英國”還是“三環(huán)外交”,英國在其中的行動自由,是該理念的核心。從英國智庫的涉臺內(nèi)容可以看出,“全球英國”的理想與現(xiàn)實是嚴重脫節(jié)的,這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其一,英國緊緊跟隨美國的反華戰(zhàn)略,卻忽視了英國本身與中國的緊密關(guān)系。對于此次佩洛西的竄訪,英國智庫的關(guān)注度并不亞于美國智庫的關(guān)注。然而,在觀點上,英國卻未能表現(xiàn)出“中立”感,反而在美國的反華行為后面亦步亦趨。英國蘭卡斯特大學教授曾敬涵就曾表示:“當前英國這樣的一個對華政策,表現(xiàn)出來就是一個比較模糊的狀態(tài)。一方面,表示要和中國一起來處理很多問題;另外一方面,又表現(xiàn)出不是很喜歡中國的價值觀,不喜歡中國處理問題的方式等。[15]”武漢大學的胡杰也談到:“在‘后脫歐時代,英國需要將鞏固英美特殊關(guān)系置于優(yōu)先地位。但其發(fā)展離不開與中國的合作,因此,要極力避免在該問題上的偏向影響中英合作的大局。英國需要在中美之間尋找平衡。[16]”但英國智庫的涉臺研究,顯然距離該平衡相去甚遠。
其二,積極為歐洲反華謀劃,忽視歐洲本身在對華問題上的復雜性。中國和歐盟是兩大獨立自主的力量,也是全面戰(zhàn)略伙伴。2021年,即便在疫情影響下,“中歐雙邊貿(mào)易額超8 200億美元,創(chuàng)歷史新高。中國保持歐盟第一大貨物貿(mào)易伙伴地位,歐盟是中國第二大貨物貿(mào)易伙伴”[17]。在“一帶一路”、中歐班列等項目緊鑼密鼓進行的同時,中歐已經(jīng)成為一個彼此相互促益的共同體。而英國國際戰(zhàn)略研究所的報告均指出了歐洲在涉臺問題上的分歧,但仍舊向歐盟建議對華制裁、以臺制華。這既是高估了英國的建議的重要性,也錯判了歐洲在涉華問題上的復雜性。
6.2 “西方中心論”的疴癥積重難返
“西方中心論”如仲偉民教授所言,是伴隨近代化與全球化進程出現(xiàn)的一個概念,因常常伴隨著殖民和侵略,以及對后發(fā)國家的各種不平等和歧視政策,經(jīng)常遭受批評。如果僅從歷史而言,在大航海時代之后的幾個世紀中,“西方中心”是一個客觀歷史事實,即歐洲許多國家及后來的美國等先后實現(xiàn)了現(xiàn)代化,它們是這一時期世界歷史的引領(lǐng)者[18]。遺憾的是,隨著國際社會的發(fā)展,“西方中心”早已成為陳跡,但部分國家仍舊抱著這一觀念不放。張蓓就指出:脫歐加深了英國在全球變局下對國家未來的不安全感,使其對中國崛起對西方主導秩序的影響產(chǎn)生更大畏懼心理,愈發(fā)要強化其對意識形態(tài)以及自由主義世界秩序的“堅守”;中國成為英國的政治體制、價值觀的對立面,成為其維護在穩(wěn)定的國際秩序中地位的斗爭對象[19]。對中國崛起的畏懼并與其斗爭,可以稱作“西方中心論”的疴癥。在對外政策上,具體可以表現(xiàn)為兩點:其一,我的觀點是先進的、正確的;其二,你的觀點是落后的、錯誤的。
部分英國智庫始終維持“中國意圖兩岸統(tǒng)一是對民主的破壞”的敘述。其固執(zhí)己見地指出,“中國大陸政策是威權(quán)政策,而臺灣是一個事實上獨立的民主國家”;甚至妄言,中國大陸的做法是在脅迫臺灣人民放棄現(xiàn)有的“民主生活方式”,臺灣人民生活在大陸的“威權(quán)主義”下。
英國智庫多次妄圖將臺灣問題國際化,強調(diào)歐洲各國對于中國大陸未來可能發(fā)生的“武統(tǒng)”事件不能坐視不理。尤其是部分關(guān)注人權(quán)問題的智庫認為,英國出于道義應有所作為,必須將臺灣從“中國獨裁者”手中拯救。英國智庫擬定了介入臺海戰(zhàn)爭的方案,妄圖通過某些手段強迫中國大陸放棄用武力收復臺灣,多個英國智庫提出歐洲大國可以運用自身經(jīng)濟實力阻止中國大陸“進攻”臺灣地區(qū)。
為此,國際戰(zhàn)略研究所學者在報告中甚至為歐洲為何必須介入臺海問題找了多個蹩腳的理由:其一,臺灣對全球半導體行業(yè)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中國大陸“武統(tǒng)”臺灣將嚴重影響半導體技術(shù),最終使歐洲科技發(fā)展無法正常推動;其二,一旦美軍無法阻止“武統(tǒng)”,必將從歐洲地區(qū)抽調(diào)兵力,導致歐洲防務(wù)安全壓力大大增加;其三,歐洲各國如果不在臺灣問題上明確表態(tài),那么將會影響歐洲的團結(jié)。這樣“八竿子打不著”的理由,讓人看來挑釁意味十足。
7 結(jié)語
2021年10月29日,習近平主席與時任英國首相約翰遜通電話時指出,中英關(guān)系要發(fā)展好,互信是基礎(chǔ),認知是前提,妥善處理分歧是關(guān)鍵[20]。當前,在中美關(guān)系競爭性加強、歐洲大國對沖性空間減小時,歐洲大國選擇范圍縮小[21],在世界上具有巨大影響力的英國智庫,在面臨涉臺議題等他國內(nèi)政時,應積極貢獻對策彌合分歧而不是制造分歧,應緩和局勢而不是惡化形勢,做好中英及中歐政界、學術(shù)界、社會各界溝通的橋梁角色,這才是英國智庫的未來發(fā)展之道。
參考文獻:
[1]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 鄭澤光大使在英國主流媒體《衛(wèi)報》發(fā)表署名文章: 《臺灣問題是一塊試金石》[EB/ OL]. (2022-08-16)[2022-08-17]. http://gb.china-embassy. gov.cn/dssghd/202208/t20220817_10744382.htm. Chinese Embassy in the UK. Ambassador Zheng Zeguang published a signed article titled “Taiwan is a touchstone” on The Guardian[EB/OL]. (2022-08-16)[2022-08-17]. http://gb.china-embassy.gov.cn/dssghd/202208/ t20220817_10744382.htm.
[2] 陶郁, 馬巖. 英國頂尖智庫的特點及其擴散涉華觀點的途徑[J]. 智庫理論與實踐, 2016, 1(3): 25-30. TAO Y, MA Y. A research on top British think tanks main characteristics and means of spreading China-related opinions[J]. Think Tank: Theory & Practice, 2016, 1(3): 25-30.
[3] 浙江大學信息資源分析與應用研究中心智庫研究小組. 全球智庫影響力評價報告2021 [EB/OL]. (2022-06-29)[2022-08-15]. https://ciraa.zju.edu.cn/report/report20220629.pdf. The Center for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of ZheJiang University. Global Think Tanks Impact: Evaluation Report 2021[EB/OL]. (2022-06-29)[2022-08-15]. https://ciraa.zju.edu.cn/report/report20220629.pdf.
[4] MCGANN J G. 2018 global go to think tank index report[EB/OL]. (2019-04-25)[2020-02-01]. https://repository.upenn.edu/cgi/viewcontent.cgi?article=1017&context=think_tanks.
[5] KAUSHAL S. Chinas options and goals in a new Taiwan strait crisis[EB/OL]. (2022-08-03)[2022-08-04]. https:// rusi.org/explore-our-research/publications/commentary/ chinas-options-and-goals-new-taiwan-strait-crisis.
[6] BOYD H, GADY F S, GLAESE O, et al. Taiwan, crossstrait stability and European security: Implications and response options[EB/OL]. (2022-03-30)[2022-08-04]. https://www.iiss.org/blogs/research-paper/2022/03/taiwan-cross-strait-stability-and-european-security.
[7] Featured in the Mirror. War-hungry China to be “forced into military action” against US over Taiwan “red line”[EB/OL]. (2022-08-03)[2022-09-14]. https://rusi.org/ news-and-comment/in-the-news/war-hungry-china-beforced-military-action-against-us-over-taiwan-red-line.
[8] OERTEL J. Cold reality: How Europe is adjusting to Chinas support for Putin[EB/OL].(2022-05-19)[2022-08-03]. https://ecfr.eu/article/cold-reality-how-europe-is-adjusting-to-chinas-support-for-putin/.
[9] YU J, HAYTON B, VINJAMURI L, et al. Nancy Pelosi in Taiwan: What lies ahead for China and the US?[EB/ OL]. (2022-08-03)[2022-08-05]. https://www.chathamhouse.org/2022/08/nancy-pelosi-taiwan-what-lies-aheadchina-and-us.
[10] OERTEL J. Democratic deterrence: Why Europeans should challenge Chinas narrative on Taiwan[EB/OL].(2022-08-04)[2022-08-06].https://ecfr.eu/article/democratic-deterrence-why-europeans-should-challenge-chinas-narrative-on-taiwan/.
[11] 童立群. 臺灣地區(qū)對外關(guān)系: 游走在危險邊緣[J]. 現(xiàn)代臺灣研究, 2022(1): 47-56. TONG L Q. Taiwans foreign relations: On the brink of danger[J]. Modern Taiwan Studies, 2022(1): 47-56.
[12] US urges UK to ‘step up efforts to defend Taiwan amid growing threat of Chinese invasion[EB/OL].(2022-07-09)[2022-08-07].https://rusi.org/news-and-comment/inthe-news/us-urges-uk-step-efforts-defend-taiwan-amidgrowing-threat-chinese-invasion.
[13] KUOK L. Narrow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 over the Taiwan strait[EB/OL]. (2022-07-13)[2022-08-09]. https://www.iiss.org/blogs/analysis/2022/07/narrowing-the-differences-between-chinaand-the-us-over-the-taiwan-strait.
[14] 曲兵, 王朔. 后脫歐時代“全球英國”外交戰(zhàn)略及其前景[J]. 現(xiàn)代國際關(guān)系, 2021(1): 21-28, 63. QU B, WANG S. The UKs Post-Brexit “Global Britain”strategy and its prospect[J].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2021(1): 21-28, 63.
[15] 曾敬涵. 英國對中國及其“一帶一路”政策的演變(2011—2021)[J]. 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2(3): 29. ZENG J H. The evolution of UK policy towards China and it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2011-2021)[J].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 2022(3): 29.
[16] 胡杰. 英國對南?!昂叫凶杂伞眴栴}的立場: 認知、影響與中國的應對[J]. 太平洋學報, 2022, 30(2): 40-50. HU J. UKs Position on the “Freedom of Naviga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Perception, impacts and Chinas response[J]. Pacific Journal, 2022, 30(2): 40-50.
[17] 劉軍. 中歐經(jīng)貿(mào)合作前景廣闊[N]. 光明日報, 2022-06-12(008). LIU J. China-EU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has broad prospects[N]. Guangming Daily, 2022-06-12(008).
[18] 仲偉民. “西方中心論”的“非”與“是”[J]. 學術(shù)前沿, 2022(9): 84-92. ZHONG W M. The “Pros” and “Cons” of “Western Centrism”[J]. Frontiers, 2022(9): 84-92.
[19] 張蓓. 英國脫歐后對華政策調(diào)整[J]. 國際研究參考, 2021(11): 25-31. ZHANG B. UKs China policy adjustment after Brexit[J]. International Study Reference, 2021(11): 25-31.
[20] 習近平同英國首相約翰遜通電話[N]. 人民日報, 2021-10-30(001). Xi Jinping speaks on the phone with British prime minister Boris Johnson[N]. Peoples Daily, 2021-10-30(001).
[21] 漆海霞. 從聯(lián)大投票看中國與英俄關(guān)系的變化[J]. 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2(3): 28. QI H X. Changes in China-UK-Russia relations from the vote of the UN general assembly[J].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 2022(3): 28.
作者貢獻說明:
華敏超:框架設(shè)計,論文撰寫;
官 婧:資料查找,論文修改。
Analysis of the Viewpoi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British Think Tanks Involving Taiwan
Hua Minchao Guan Jing
Baize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 Law, Chongqing 401120
Abstract: [Purpose/significance] This paper aims to learn about the recent developments of British think tanks involving Taiwan, and to grasp the next steps in Britain and Europe. It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to make plans in advance. [Method/process] This paper grasps the Taiwan-related situation of British think tanks through literature search, and further summarizes the Taiwan-related viewpoi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British think tanks. [Result/conclusion] British think tanks have made predictions about future Taiwan-related behaviors in the United States, Europe, and the Chinese mainland. They suggest that Europe should join forces to intervene in Taiwan-related issues, and believes that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South Korea and other countries would inevitably be involved in the Taiwan Strait crisis. They say maintaining a peaceful status quo is beneficial to all sides, and their views on the future actions of mainland China are mainly limited to attack theory, necessary action theory, comprehensive blockade theory, exercise normality theory and economic sanctions theory.
Keywords: British think tank Taiwan Chinese mainland military action China-UK relations
①浙江大學信息資源分析與應用研究中心聯(lián)合中國工程院于2016年成立智庫研究小組,基于數(shù)據(jù)公開、面向世界、評價透明以及計算可重復的原則,對全球主要智庫進行數(shù)據(jù)采集與評價分析。官方網(wǎng)站:https://ciraa.zju.edu.cn/thinktank/search。
②“智庫與公民社會項目”每年以資源、采納、輸出和影響4項指標評估全球各智庫的發(fā)展水平,并以此為標準對前一年全球各地區(qū)的智庫進行排名。資源指標(resource indicators)是指智庫招募和留住主要學者和分析師的能力以及得到的資金支持的水平、質(zhì)量和穩(wěn)定性;采納指標(utilization indicators)是指該智庫的媒體露面、網(wǎng)絡(luò)點擊、立法機構(gòu)證明、受政府咨詢以及發(fā)布學術(shù)報告和出版書籍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輸出指標(output indicators)是指智庫被提名擔任咨詢和政府職位的工作人員的數(shù)量和職位高低;影響指標(impact indicators)是指智庫受到的獎勵情況和社會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