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巧仙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是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想要提升閱讀教學效果,必須帶領學生細品文本,學會獨自把握文章思路和含義。在此,我探究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文本細讀的有效策略。
(一)激發(fā)閱讀興趣,吸引文本細讀
小學生認知能力低,但學習能力和好奇心強,面對新鮮事物,救師只要加以引導便會誘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愿意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講解一部分內容 ,再巧妙設置懸念,使學生帶著疑問和期望學習下節(jié)課內容,成者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對文本內容進行細讀。例如,在教學《爬山虎的腳》這一課時,教師可以準備好爬山虎植物,帶領學生仔細觀察其特征,有了初步了解后再引導學生細讀文本,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二)傳授細讀技巧,培養(yǎng)細讀能力
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固然重要,但閱讀技巧的傳授也不容忽視,這對閱讀能力的提升有重要影響。只有幫助學生掌握了正確的細讀方法和技巧才能培養(yǎng)良好的細讀習慣,提高閱讀能力和文本鑒賞水平。那么,教師就要提前仔細閱讀文本,理清文本內容的側重點和結構框架,再圍繞教學目標設置一些問題 ,引導學生細讀尋找答案。由于文章的寫作特點、結構和側重點不同, 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學會自己理清段落層次,找到文章重點。在閱讀過程中遇到一些關鍵詞和語句, 可讓學生做好批注、摘抄, 積累文學常識,這樣一方面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另一方面還可以讓學生學習寫作技巧積累寫作素材,為自身寫作奠定基礎。
(三)注重局部細讀,掌握文章思路
在文本細讀時,除了要整體把握文章,還要注重局部細讀。因為每一篇優(yōu)秀作品的小部分都有其深刻含義,對局部進行細讀有利于加深理解,從局部細致品味文本感情和內容的連貫性,了解前后段落的層次關系,感受局部細讀帶來的畫龍點睛作用,進而把握文本流露的情感。另外,些文章中會有一 些留白,可通過讀者自身想象形成思維交流 ,從而產生情感共鳴.那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一些關鍵詞和留白展開想象,細品。例如,在學習《和時間賽跑》這課時,教師可讓學生細品外祖母去世后爸爸說的話,感受作者對時間流逝的傷感,從太陽鳥兒天空等細節(jié)感悟作者的情感變化,進而學到人生真諦。
此外,學生還可以拓展課外閱讀,豐富閱讀形式等。
通過這些方式引導學生細讀文本,滿足閱讀需求,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這才是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