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濤
(威海市文登區(qū)教育教學研究中心)
2022年山東等級考試題解讀難度大,學生平均得分低。其非選擇題情境內容、考查方式變化大,答案要點設計與情境問題關聯度小,很難以模塊形式進行歸類或強化訓練,給高三備考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擾?;诖?筆者從命題要求、命題設計解讀非選擇題情境問題,以期對高三的復習備考工作提供參考。
非選擇題需要用學科語言或符號將情境內容、知識、設問進行關聯,能較好體現知識與情境內容的關聯,能顯性化展現學生各方面的關鍵能力水平,因此一直是備考工作關注的重點和關鍵能力培養(yǎng)的突破點。
不少教師感覺2022年山東等級考試題非選擇題考查知識內容的聯系性差、參考答案與情境材料的關聯度不高,屬于“偏、難、怪”,背離了命題方向,尤其是16題與19題。審視學生的作答,可以發(fā)現其書寫內容表述角度單一、表述能力差、知識盲目堆砌等問題突出。
【例1】(2022年山東等級考,16題)冬半年,美洲中部地區(qū)頻繁受冷空氣影響。圖1示意2000年1月一次冷空氣南下過程中,美洲中部附近海洋表層風場和海平面氣溫分布。甲處南北兩側的氣壓梯度較大。
圖1
(1)圖2示意M點所在水平面上的等壓線分布及空氣質點的瞬時受力平衡情況。在圖中用畫出M點風向________,并指出山脈的阻擋對冷空氣運動的影響________。(圖2略)
圖2
【答案】影響:山脈海拔較高,氣流爬開困難,冷空氣會向兩側分流。
(2)在冷空氣頻繁南下的影響下,N海域表層水溫較低、海產豐富。分析其原因。
【答案】水溫較低:近地面風速大;熱量交換少;南下冷空氣既有降溫作用,又可促使冷海水上泛;沿岸寒冷降溫。海產豐富:寒暖流交匯,海水攪動,餌料豐富;受離岸風影響,底層海水上泛,浮游生物多,餌料豐富。
雖然在學校存在異議的聲音,但國家考試中心及命題專家均給予了2022年山東等級考試題極高的評價,這從側面說明我們的備考思路、備考方向存在問題,需要進行調整和改變。
2019年12月,教育部考試中心發(fā)布了指導命題的規(guī)范性文件——《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吨袊呖荚u價體系》是高考命題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指南,各地高考試卷均需全面對標《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吨袊呖荚u價體系》明確提出“情境是高考命題的平臺和載體,通過平臺考查學生運用必備知識和關鍵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關鍵能力的測量來評價學科的素養(yǎng)水平?!?/p>
高考試題命制主要包括測試內容、具體任務、情境和評價標準四部分內容。測試內容為必備知識、關鍵能力與核心素養(yǎng),其中關鍵能力是核心素養(yǎng)的主題考查部分;具體任務為問題設置,它是聯系情境問題與必備知識、關鍵能力的紐帶;情境是由圖文組成的材料,要求是“給予一定的信息,并隱藏部分信息,形成具有不良結構的試題情境”;評價標準是學生學科素養(yǎng)不同層次水平評價的依據。
因此如何構建復雜情境、如何設計“實際”問題、如何設定評價標準,從而對不同能力層級學生進行區(qū)分,是命題過程中重點關注的內容。命題的測評從關鍵能力出發(fā),測評的重點在于關鍵能力而不是必備知識。因此只關注知識的識記運用、忽視解讀情境問題的聯系、忽視學生思維活動路徑搭建的備考設計需要改進。
區(qū)域情境問題相對完整,區(qū)域性、整體性強,利于培養(yǎng)和測評學生區(qū)域認知的視角與能力,利于綜合思維中思維鏈條的延伸與拓展;同時設問較多、層次性好,利于對學生更加全面的考查和評價。因此非選擇題是命題專家對不同層級學生進行綜合測評的最佳平臺,也是與學生復雜思維活動相匹配的關鍵能力測試。
【例2】(2022年山東等級考,19題)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泥炭地約占全球陸地表面的3%,卻儲存了全球約1/3的土壤碳。泥炭地開發(fā)利用方式的不同會導致碳排放量的差異。圖2示意泥炭地開發(fā)利用的兩種生產模式(a和b)。
(假定:a模式產出的“畜產品”恰好可滿足該模式需求;b模式中的“畜產品”與a模式中的等量,但從非泥炭地牧場中獲取。)
(1)計算兩種生產模式碳排放量的差值(僅寫出計算結果)。
(2)我國三江平原某濕地保護區(qū)周邊的大面積耕地曾經是泥炭沼澤,目前以種植糧食作物為主。結合圖文資料,論述該地區(qū)在退耕還濕的過程中,借鑒香蒲生產模式可能對國家安全產生的影響。(要求:角度全面,邏輯清晰,表述準確。)
【答題思路】答題角度:從碳排放與環(huán)境安全、濕地與生態(tài)安全、濕地與水資源安全、耕地與糧食安全等方面作答。從其他方面作答,言之有理亦可。層次要求:能提取材料信息進行具體分析;能結合區(qū)域特征進行辯證分析;能對不利方面進行思考,提出應對措施。
如:濕地與糧食安全。該地區(qū)耕地面積與糧食產量減少,對國家糧食安全有一定不利影響。應對措施:可以通過提高其他區(qū)域的糧食單產與總產、增加本區(qū)域畜牧與水產產量等,消除或降低風險。
2022年山東等級考第19題延續(xù)了高考命題中開放性問題的命制研究,設問也較好地落實了對不同能力層級學生進行區(qū)分的要求。如“措施”,雖然設問沒有要求作答,但其體現的是思維結構和思維水平上的差距,需要用長遠的眼光全面地看待問題,在問題的基礎上主動探究相關措施。
2022年山東等級考較好地落實命題要求,搭建了復雜情境并進行梯度性設問,體現了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chuàng)新性的命題要求。如綜合性、應用性貫穿試卷;16題繪制風向體現了基礎性考查,關注了學科基本方法和技能等必備知識的考查;18題體現了創(chuàng)新性,關注了創(chuàng)新思維的考查,并結合情境創(chuàng)設了評價標準。因此,解讀高考試題情境問題背后所承載的情境構建、必備知識和關鍵能力應用、評價層次設計的要求,是我們進行備考轉變的重點研究方向。
16題第一小問學生得分較高,基于問題指向地形的影響和知識模板的聯系,同時評卷細則要求較低,選擇相關角度一點即可。但觀察學生的作答僅描寫了風速方面,沒有從答案所列的其他角度表述。學生作答思維路徑基本由“其發(fā)現問題關鍵點”指向“其發(fā)現關鍵材料”,然后與“知識儲備”進行單點匹配和簡單論證。因此,學生除了在語言表述與答案有非常大的差距,思維路徑與正確思維路徑(見圖4)也有較大差異。
圖4
16題第二小問學生作答出現明顯的差異性和層次性。多數學生認為冷海水上泛導致的溫度差異,這與知識案例“上升補償流”密切相關。?!獨庀嗷プ饔檬切陆滩脑黾觾热?學生表述較少。一是教師對新教材內容處理方式不當,學習較淺;二是學生沒有關注冷氣團與表層海水溫度的主語要求。從命題角度思考情境問題解答的關聯,其要素關聯如下:
圖5
情境內容由文字和圖像組成,若在情境材料的加工過程中未能探究情境材料之間的關聯,則難以概括出其背后指向。圖像內容主要展示了區(qū)域要素(經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地形因素、風向風力、海平面氣溫)。學生未能關注到地形差異,因此大部分同學未能關注到風向、風速的變化,因此未能就此進行加工。實際上,本題中有眾多地理要素可以相互印證,這說明命題專家關注學生發(fā)散思維的同時,通過設計情境條件促使學生思維的聚焦。
學生對情境問題的關注度不夠、聯系度不夠、思考度不夠,過于依靠知識模板、知識案例經驗等問題,與課堂學習、綜合訓練講評關聯度較大。地理學科是較早開展區(qū)域情境命題的學科,但側重于學科知識的調動與運用。2017年之前,山東等級考情境材料的指向明確,學生通過關鍵語句或者關鍵詞的提取與知識建立直接聯系,即可指向答案。這導致了教師在備考中將其強化,并形成教學觀念慣性。如課堂教師指導依據關鍵詞直接建立作答關聯,用知識模板的套用替換學生的思維活動。隨著高考制度的改革,命題理念已從“知識立意”轉換到“能力立意”再轉換到“素養(yǎng)立意”,落實對素養(yǎng)教育的結構、過程和生成的考查要求。因此應重新設計備考模式,從思維路徑的創(chuàng)設、高階思維水平的階段性提高等方面入手,深入開展關鍵能力和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應用批判性思維關注情境材料的構成及其作用,如16題緯度、海拔有沒有作用?有什么作用?“甲處氣壓梯度大”有沒有作用?有什么作用?深入挖掘信息背后的隱性信息及其聯系。應用比較思維關注區(qū)域的相對差異性,聚焦要素或表現的差異性,落實非選擇題對區(qū)域認知這一核心素養(yǎng)的考查要求。通過思維訓練與指導,聚焦聯系,關注最關鍵信息,避免知識模板盲目套用。
從情境結構來看,2022年山東等級考的情境為復雜情境,需要較復雜地思考和推理。其情境關鍵信息增多,關鍵信息的聯系增強。應強化信息間聯系的思維路徑展示與培養(yǎng),注重對學生概括能力的培養(yǎng),關注要素性的知識模板升級提升。如16題情境內容由“冷空氣對區(qū)域產生影響”“冷空氣南下”“圖像標題區(qū)域風場和海平面分布”三部分組成。但若能將前兩部分信息進行整合歸納,能發(fā)現文字信息展示的關鍵信息是“冷空氣南下對區(qū)域影響”。 結合情境問題,從必備知識分類角度看,主要考查的冷空氣運動的過程和冷空氣運動的結果,未考查冷空氣運動的成因。情境問題直指冷空氣的運動過程,冷空氣的運動過程要細致分析。
目前有許多學生喜歡摘錄材料。找到材料的要素信息僅是第一步,還需要將獲得的信息進行學科性表述。因此學生應多從時間、空間的角度對區(qū)域地理環(huán)境的要素聯系、空間聯系、時空演變等方面對設問進行分析,建構特征類、過程類、聯系類分析和作答的思維模式,明確各類表述敘述語言表達的要素要求,從地理過程或者邏輯關系確定語句排列。
1.在三輪復習的基礎上壓縮二輪復習時間,增加新的一輪復習,重點關注學科關鍵能力的階段性提升。
2.課堂教學中重視學生思維過程的展示,關注學生相互評價展示。
3.精選習題。關注各地高考創(chuàng)新題的學習與練習,摒棄弱情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