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冉
(安徽大學文學院,安徽 合肥 230000)
現(xiàn)代漢語中,“確實”是一個使用頻率很高的詞,因此關于“確實”的研究不在少數(shù),主要是針對“確實”的語氣副詞用法展開討論,如羅耀華、朱新軍(2007),吳志云(2010),劉金枝(2017)等,這其中有許多比較研究,將一類強調(diào)類語氣副詞“確實”“的確”“著實”“實在”等進行辨析,如陸雨(2018),徐瑤(2019),吳淑瓊(2021)等。近些年來,學者們開始著眼于“確實”的其他用法,如石定栩(2021)認為“確實”表示說話人對句子命題的評價,在句中既不作狀語、也不作謂語,把他們分析為主觀評價詞語;趙春利、陳澤群(2022)認為副詞“確實”具有“證知傳信”義。但是筆者暫未發(fā)現(xiàn)有學者對“確實”的話語標記用法展開討論,本文基于CCL現(xiàn)代漢語語料庫和BCC語料庫,對“確實”話語標記的功能、影響因素展開詳細的分析和討論,旨在拓展和加深學界對“確實”話語標記用法的研究。
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確實”主要有兩種傳統(tǒng)用法:(1)形容詞:真實可靠。(2)副詞:對客觀情況的真實性表示肯定。[1]以上兩種用法,第一種記為“確實1”,第二種記為“確實2”。例如:
(1)第一次把他的手放在我肩上,而不是頭上。就在這天下午,傳來確實的消息(阿來《塵埃落定》)
(2)“喂,醫(yī)生,他們要為這些死于鼠疫的人豎一座紀念碑,這事兒確實嗎?”(阿爾貝·加繆《鼠疫》)
(3)市民甲是的,而且要說得簡簡單單。市民丁是的,而且要說得明明白白。市民丙是的,而且最好要說得確確實實。(莎士比亞《裘力斯·凱撒》)
(4)昨天夜里,由于得知丈夫及其同黨們那個懲治孫之獬的計劃,顧眉確實一宿沒有睡好。(劉斯奮《白門柳》)
例(1)(2)(3)中的“確實”都是形容詞,在句中分別充當定語、謂語、補語。例(4)中的“確實”是副詞,在句中作狀語,修飾其后成分。除了以上兩種傳統(tǒng)用法,我們在語料庫中發(fā)現(xiàn)“確實”新的用法。例如:
(5)“唉,親愛的,你別難為我了。那個天殺的猶太佬纏著我,邁克又那樣肆意妄為,你想叫我怎么受得了?”“確實?!?海明威《太陽照常升起》)
(6)(……)您還是別激動!……說實話,我明白她為什么擔心。確實,morphiumhidrochoricum可是一個極為可怕的玩意兒,很快就能使人上癮的。(米·布爾加科夫《嗎啡》)
(7)萬科應該看看北京郊區(qū)的農(nóng)民租用房,所謂的公寓,確實,13平米,有獨立的衛(wèi)生間和廚房的,我租的就是了。(微博)
以上三例的“確實”與上文所述傳統(tǒng)用法明顯不同,在句中既不是充當定語、謂語、補語以及狀語,這是“確實”新的話語標記用法,我們把它記為“確實3”,這三例中的“確實”,有以下幾個共同特征:第一,在語義方面,“確實3”沒有任何實在的詞匯意義,僅僅表達說話者的主觀感情;第二,在句法方面,“確實3”可有可無,即使刪去,也不會影響句子的合法性;第三,在語音方面,“確實3”通??梢酝nD或者慢讀,且調(diào)值較低。
Schiffrin(1987) 把話語標記語(Discourse Markers)定義為:功能上具有連接性;語義上具有非真值條件性,即話語的有無不影響語句命題的真值條件;句法上具有非強制性,即話語的有無不影響語句的句法合法性;語法分布上具有獨立性,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句首,并且不與相鄰成分構(gòu)成任何語法單位;語音上具有可識別性,可以通過停頓和調(diào)值高低來識別。[2]本文認為“確實”已經(jīng)發(fā)展出話語標記語用法。
“確實3”話語標記經(jīng)常位于句首、句中,甚至獨立成句。它的話語功能主要有三種:應答功能、語篇銜接功能、人際互動功能。
“確實3”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自然口語中,獨立成句,這時的“確實”是一個典型的應答話語標記,一方面,表示說話人對前一話題的認同。例如:
(8)——剛才要是我死在那地上,您都不會去動一下手。
——確實。(西蒙娜·德·波伏娃《名士風流》)
(9)——我也模仿不來牙醫(yī)嘛!各人有各人的生存方式!
——確實。(村上春樹《舞!舞!舞!》)
(10)——你看,國際人士終于對我們稍微有點興趣了!
——確實。(奧爾罕·帕慕克《黑書》)
例(8)中的“確實”表示說話人對聽話人不會動手的行為表示認同。例(9)中的“確實”表示對“每個人生存方式不同”主觀想法的贊同。例(10)中的“確實”表示說話人與聽話人所說內(nèi)容取得一致想法?!按_實3”獨立成句作應答標記,能夠起到應答和認同的作用?!按_實”也可以與虛化的指示代詞“那”連用,以及與常用語氣詞“啊”“呀”等共現(xiàn),更加突顯主觀情態(tài)和人際功能。
另一方面,當“確實”的前一話題是不如意的或者是帶有消極意義,此時的“確實”起到緩和語力的效果,遵循會話原則中的禮貌性原則,說話人為了安撫對方而作出的一種無奈應答。
(11)“這似乎不可想象,是吧?”“確實。”“可這是實際情況。他那么殘忍地以折磨我為樂,如今我終于明白了其中的原因?!?西蒙娜·德·波伏娃《名士風流》)
(12)老林嫂怎么能相信,石湖上出了名的魚鷹,會空著手回來?“確實?!?于而龍向失望的候補游擊隊員解釋。(李國文《冬天里的春天》)
(13)“是呀,不能再拖了!”“遲則有變!”“確實 ……”(劉斯奮《白門柳》)
例(11)“確實”首先回答了前一問句,說話人回答出聽話人想要的答案,起到安慰聽話人心理的作用。例(12)老林嫂雖然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但仍然提出疑問,于而龍只能硬著頭皮回答“確實”,這里的不是如意性的認同,而是一種無奈的應答。例(13)中的“確實”以停頓的形式呈現(xiàn)出對前一消極話題的無奈應答,起到緩和語力的效果。
“語篇是在任何語境中以任何形式出現(xiàn)的語言,如兩個句子組成的序列,對話錄音,會議,采訪,小說,劇本等?!盵3]語篇是連貫的,這種連貫是顯性與隱性的統(tǒng)一,是形式和意義的統(tǒng)一,是靜態(tài)與動態(tài)的統(tǒng)一,是內(nèi)部機制與外部機制的統(tǒng)一。[4]話語標記影響著前后文的連接和表達某種情感態(tài)度,是語篇中的重要銜接手段。話語標記“確實”的語篇銜接功能,主要體現(xiàn)為切換話題、話題延續(xù)和話語總結(jié)。
第一,切換話題。這是語篇中銜接連貫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從一個話題跳轉(zhuǎn)到另一個話題,即把當前話題從前臺撤出,換上一個新的談論對象。[5]切換話題的“確實”一般位于句中,前后分別為不同的話題。例如:
(14)他看見在地上的是福什利和米尼翁,就做了一個憤怒的手勢。確實,他們選擇了一個好時機,王子殿下正好在布景的另一邊,整個大廳都聽得一清二楚!(左拉《娜娜》)
(15)史天雄一時語塞了。他也站了起來,伸手拍拍陸承偉的肩膀,“你別激動,你別緊張。確實,我是一個共產(chǎn)黨的官員,自認為還很純粹……”(柳建偉《英雄時代》)
例(14)由“他所看所做”的話題轉(zhuǎn)換到“他們選擇了一個好時機”一個新的話題,例(15)“安慰他的情緒”這個話題從前臺撤出,換上“我對身份的坦白以及對自我品格的反省”這個新的談論對象。
第二,話題延續(xù)。話題延續(xù)可以引進一個新的言語行為,使目前討論的話題得到進一步加強[5],起到一個補充說明,解釋原因的作用。
(16)弗蘭西絲卡修女壓低嗓子說:“圣母顯靈后,伯納德特一時不知自己該怎么辦,確實,她后來進了學校,而且有時還替別人照看孩子,以此掙錢來贍養(yǎng)父母不過。(歐文·華萊士《圣地》)
(17)他們不管我的意見,將花園建成了,說他們負責為我栽培園里的植物,我什么也不用干。確實,兩年以來,熱心人不斷來到,時而這個人,時而那個人,按照季節(jié)花費必要的時間將園子料理得井井有條。(喬治·桑《莫普拉》)
由上文的兩個例子也可以看出話題延續(xù)與切換話題明顯不同,前者是談論同一個話題,而后者是談論兩個不同的話題。如例(16)前后都是在討論“伯納德特應該如何做”的話題,只不過“確實”之后是引入新的言語行為,依然是同一話題,“伯納德特具體做了什么”使得討論的話題更加清晰具體深入。例(17)“確實”之前的話題是“花園的事情不需要我打理”,“確實”之后的話題依然是圍繞“我和花園的關系”,即對前文的一個解釋,補充說明“為什么我什么都不用干”的原因。
第三,話語總結(jié)。“確實”之前的信息都是前景化信息,“確實”之后的內(nèi)容是對上文內(nèi)容的總結(jié),起到一個話語總結(jié)的作用。此時的“確實”的位置也是位于句中,后續(xù)句的特點一般是概括性較強。例如:
(18)“你雄健的詞句傳達的呼喚”是對他說的,只對他一人,讓這句話,讓這神圣的理智又一次如太初時那樣喚醒所有其他猶在黑暗中絕望行走的蕓蕓眾生,因為,確實,“behold,darkness shall cover the earth.”(斯蒂芬·茨威格《命運攸關的時刻》)
(19)我好象看見他在奔菲卡那棟大廈的窗口,系著他那條絲質(zhì)大領帶,一副往昔葡萄牙人的高貴神態(tài)……他去了!我可憐的彼得羅也去了……確實,一想起這些,我心情十分沉重!”(埃薩·德·凱依洛斯《馬亞一家》)
(20)母親拉扯孩子的時候,一開始戰(zhàn)戰(zhàn)兢兢,靠“百科全書”幫忙,以后隨著經(jīng)驗逐步豐富,則懷著一種頗有點傲氣的自信,很快就誰的話也聽不進去了。確實,她變得充滿了哲理和預言,靈機一動就能給別人以忠告。(帕特里克·懷特《人樹》)
例(18)中“behold,darkness shall cover the earth.”是對前文抒情的總結(jié),“確實”引出這種總結(jié),同時也是本句的核心。例(19)“確實”之前在想象“他”的種種行為,但事實是“他”和“彼得羅”已經(jīng)離開,“確實”之后的句子是對前文的一個總結(jié)——“我”的心情非常沉重,以結(jié)果總結(jié)現(xiàn)象。例(20)“確實”之前的信息是在呈現(xiàn)母親拉扯孩子經(jīng)驗逐漸豐富,“確實”引出母親現(xiàn)狀的總結(jié)。
話語標記“確實”遵循著禮貌性原則,Leech(1983)在其著作《語用學原則》中把禮貌性原則分為得體準則、慷慨準則、贊譽準則、謙遜準則、一致準則和同情準則六個小類。[6]肯定對方話語標記“確實”的語用意義是表達主觀肯定,這就受到禮貌性原則中的得體準則和一致準則的影響,因為“確實”之前的小句,不論是對于說話人而言是積極話題,還是不如意的話題,正是因為“確實”遵循著禮貌性原則中的得體原則和一致原則。
當話語標記“確實”之前的話題是積極的,說話人此時為了表達對前一話題的認同,受到一致原則的影響,表明聽說雙方有著一致的看法,拉近說話者和聽話者的距離。例如:
(21)一來到臺球廳,由利總是顯得異常興奮?!八那虼虻锰袅?”那是最近經(jīng)常光顧的兩位客人。女的很年輕,男的是個中年人。他們打球的技術(shù)的確讓人欽佩?!按_實?!?江國香織《東京塔》)
在例(21)中,“確實”前面的句子是在表達“由利對打球人技術(shù)的贊揚”這一積極話題,話語標記“確實”的應答則是對這一主觀評價的認同。
當話語標記“確實”之前的句子是不如意或消極性的話題,此時的“確實”受到得體原則的影響,起到緩和語力的效果,說話人為了安撫對方而作出的一種應答,并且“確實”的后續(xù)句一般是對消極話題進行一個解釋,這也是為了讓對方的面子不受到威脅的一種手段。例如:
(22)——我對盧貝隆區(qū)相當熟悉,卻從來沒看過這樣的地方。
——確實。我花了五年的時間才找到的,又花了差不多同樣長的時間才把它整理出一個規(guī)模。(彼得·梅爾《有求必應》)
例(22)首先出現(xiàn)一個“雖然我對盧貝隆區(qū)熟悉,但對這一片產(chǎn)業(yè)非常陌生”消極的話題,話語標記“確實”的出現(xiàn)表面上是一種肯定式應答,但結(jié)合其后續(xù)句的語義,我們能夠發(fā)現(xiàn)“確實”其實在句中起到一個緩和語力的效果,并且“確實”在語音方面也是以慢讀的形式出現(xiàn),為了雙方的面子不受到威脅,都受到得體原則的影響。
前文針對“確實”話語標記的功能展開討論,那它又是如何轉(zhuǎn)化為話語標記的?影響“確實”話語標記的形成與語法化密不可分,具體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主觀化,二是泛化機制。
主觀化指的是“意義變得越來越植根于說話人對命題內(nèi)容的主觀信念和態(tài)度”這樣一種語義-語用演變過程。[7]主觀化是語法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本文的“確實3”由形容詞和副詞到話語標記,由說話人認為某類事物是真實可靠的或者對某客觀情況的真實性持肯定意見到表示應答的話語標記,這就由客觀意義轉(zhuǎn)變?yōu)橹饔^意義,由命題功能變?yōu)檠哉劰δ?實現(xiàn)了知域到言域的轉(zhuǎn)變。
并且我們發(fā)現(xiàn)“確實3”具有與“確實1”和“確實2”主觀性不同的特點,“確實3”作為話語標記,由體現(xiàn)主觀性到具有交互主觀性,因為“確實”處于應答句時,不僅能夠表達肯定情感,也能體現(xiàn)強烈的認同感,甚至可以緩和語力,回答一個不如意的話題,接著對其進行補充解釋,安撫對方的情緒,拉近雙方的距離,并且不會使對方受到面子威脅,實現(xiàn)交際的目的。
“確實”話語標記的形成必經(jīng)的一個過程便是語義虛化,而“確實”話語標記語義虛化最重要的機制就是泛化。泛化是指語境變化造成一個實詞的語義成素部分消失,從而造成自身適用的范圍擴大。話語標記語一般具有語義上的主觀性和功能上的程序性,這種特征不是它們本來具有的,而是從表達實際內(nèi)容的語詞衍生而來的。[8]
“確實”通常作為形容詞和副詞使用,用來表達事物真實可靠或者表達說話人的主觀態(tài)度,充當定語或狀語,在語言的使用過程中,“確實”的語用意義日漸突顯,在特定語境下,它原有的概念意義逐漸隱退,出現(xiàn)話語標記的用法?!按_實”最初的意義是具有實際意義的,隨著使用頻率的增加,逐漸由概念意義泛化為表示功能意義。其中“確實”經(jīng)歷三個階段,由修飾句中的名詞作定語或者作謂語等發(fā)展到句子性副詞,“確實”有時位于句首修飾整個句子,最后形成話語標記。例如:
(23)下一天,他從茶館里得到確實的信息,鐵路真?zhèn)€不通了。(葉圣陶《潘先生在難中》)
(24)她曾經(jīng)對他表示十分的虔誠,而他如今竟將她拋棄,實在是可羞愧的。確實,他的為人遠不如她了。(西奧多·德萊塞《珍妮姑娘》)
(25)“你進行這一工作時從各次版本中陸續(xù)丟下了不少的東西,這些足可以編成一卷。到一定時候世界上會有人要求將它們編在一起的?!薄澳氵@樣想嗎?”“確實。難道你禁止這樣辦?”(沃爾特·惠特曼《草葉集》)
上面三個例子中的“確實”便是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在句中充當定語,第二個階段是發(fā)展成句子性副詞,位于句首修飾整個句子,第三個階段“確實”發(fā)展出話語標記的用法。這三個階段起著關鍵作用的就是語義虛化。
本文主要探討了“確實”話語標記用法的功能以及形成。首先,對“確實”話語標記作出判定,與“確實”用作形容詞和副詞的傳統(tǒng)用法不同,因為其在語義方面沒有任何實在的詞匯意義;在句法方面,“確實3”可有可無,即使刪去,也不會影響句子的合法性;在語音方面,“確實3”通常可以停頓或者慢讀,且調(diào)值較低。其次,“確實”話語標記的位置經(jīng)常位于句首、句中,甚至獨立成句。它的話語功能主要有三種:應答功能、語篇銜接功能、人際互動功能。最后,我們發(fā)現(xiàn)影響“確實”話語標記的形成與語法化密不可分,具體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主觀化,二是泛化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