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顥宸,勞秋榮,王寧
山東中醫(yī)藥大學,山東 濟南 250355
茵陳蒿湯出自《傷寒論》,原方為茵陳蒿六兩、梔子十四枚(擘)、大黃二兩(去皮),具有清熱利濕、利膽退黃及抗感染鎮(zhèn)痛的功效。本為治療黃疸之 陽黃而設,臨床宗異病同治、方證相應之理,可用于治療多種臨床疾病。2020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記載,茵陳蒿清熱利濕、利膽退黃;梔子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外用消腫止痛;大黃瀉下攻積、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逐瘀通經(jīng)、利濕退黃,三藥組方配伍清熱利濕退黃,治療陽黃療效確切。故臨床上常辨證使用茵陳蒿湯及其加減方治療肝膽濕熱病證。研究表明,茵陳蒿湯不僅有利膽退黃作用,還具有較強的抗感染作用,對多系統(tǒng)疾病有效,故此對茵陳蒿湯的抗感染范圍和機制進行深入探討,有益于茵陳蒿湯進一步研究和拓展適應癥,增加循證醫(yī)學依據(jù),具體分析茵陳蒿湯藥理作用及臨床應用如下。
1.1 保肝作用杜微波等[1]研究發(fā)現(xiàn),茵陳蒿湯中主要成分為沒食子酸、綠原酸、秦皮乙素、梔子苷、金絲桃苷、槲皮素、大黃酸、大黃素等,主要功效是保護肝臟,能夠用于治療乙型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等多種病位在肝的疾病。于希[2]和叢向梅[3]研究表明,加味茵陳蒿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可顯著降低患者總膽紅素(total bilirubin,TBIL)、間接膽紅素(indirect bilirubin,DBIL)、谷丙轉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和谷草轉氨酶(aspartante transaminase,AST)等肝功能指標,證明加味茵陳蒿湯保肝作用確切。茵陳蒿湯能夠改變肝臟組織學狀態(tài),其保肝作用能夠應用于多種肝系疾病。周興華等[4]研究表明,加味茵陳蒿湯通過抑制D-GaIN刺激對急性肝損傷大鼠模型起到治療肝功能損傷癥狀和降低肝細胞炎癥水平的作用,其作用機制是降低了TLR4/MyD88/NF-κB信號通路活性,顯著下調肝組織腫瘤壞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p-NF-κB、MyD88及TLR4的蛋白表達,減少肝臟炎癥因子釋放,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從而減輕肝臟炎癥損傷。楊燾等[5]研究茵陳蒿湯對急性酒精性肝損傷大鼠的沉默信息調節(jié)因子2相關酶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y factor 2 related enzyme 1,SIRT1)、AMP依賴蛋白激酶(AMP dependent protein kinase,p-AMPK)蛋白表達量,結果發(fā)現(xiàn)茵陳蒿湯可使肝組織SIRT1、p-AMPK蛋白表達顯著上調。說明茵陳蒿湯可通過激活SIRT1/AMPK信號通路增強肝臟脂肪代謝,減輕肝臟脂肪蓄積,發(fā)揮保肝作用。周偉青等[6]研究發(fā)現(xiàn),胰島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使胰島素不能正常抑制脂肪酶活性時,易形成脂肪肝。茵陳蒿湯具有提高胰島素敏感指數(shù),降低血糖,改善IR及調節(jié)糖脂代謝紊亂的作用,對脂肪肝等肝功能損傷疾病有明顯的保肝降血脂作用。
1.2 利膽作用茵陳蒿的利膽作用主要是通過調節(jié)膽固醇和膽紅素代謝兩個環(huán)節(jié)起效。茵陳蒿湯能夠通過調控膽固醇代謝,調節(jié)膽固醇、磷脂、膽汁酸的失衡狀態(tài),降低膽汁中Ca2+水平,改善膽汁流速及膽汁瘀積,防治膽囊膽固醇結石進展[7]。劉軍艦等[8]研究表明,茵陳蒿湯可能通過肝-腎軸途徑調節(jié)膽汁酸代謝,減少阻塞性黃疸大鼠的肝細胞mtDNA損傷,發(fā)揮利膽作用。茵陳蒿湯亦可改善致石飲食誘導的小鼠膽石癥,其機理可能是改善膽汁膽固醇過飽和度和調節(jié)膽固醇代謝[9]。急性黃疸型肝炎患者采用中藥熏洗加茵陳蒿湯治療,可阻斷膽紅素的腸肝循環(huán),疏通膽汁排泄通道[10]。李兆龍等[11]通過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茵陳蒿湯加味能夠從排石及改善炎癥水平角度治療膽石癥,且無不良反應。馬曉霞等[12]研究證明,腺苷蛋氨酸治療的基礎上給予茵陳蒿湯治療妊娠期肝內膽汁瘀積癥療效確切,可使孕周延長,安全性高。朱蓉蓉[13]研究發(fā)現(xiàn),使用茵陳蒿湯加減治療后,降低妊娠期肝內膽汁瘀積癥患者早產(chǎn)、羊水污染、胎兒窘迫以及產(chǎn)后出血率,有效利膽并改善圍生兒預后。
茵陳蒿湯可調節(jié)膽紅素水平,對膽汁瘀積等癥狀療效明顯。易亞雄[14]研究發(fā)現(xiàn),使用茵陳蒿湯后,異硫氰酸-1-萘酯所致的膽汁瘀積模型大鼠ALT、AST、TBIL、直接膽紅素、總膽汁酸水平均顯著降低,膽汁流速增加,12.0 g·kg-1劑量的茵陳蒿湯治療效果最明顯,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轉移酶1A1(UDP-glucuronosy ltransferase,UGT1A1)、多藥耐藥相關蛋白2(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 2,MRP2)、膽鹽輸出泵(bile salt export pump,BSEP)、有機陰離子轉運多肽(organic anion transpotr peptide,OATP)1A2、OATP1A4、有機陽離子轉運蛋白1、Na+?;撬徕c共轉運子水平在使用高劑量茵陳蒿湯后明顯升高,茵陳蒿湯中的大黃素成分對膽紅素葡萄糖醛酸結合抑制的半抑制濃度(IC50)表現(xiàn)出較強的抑制作用,能夠發(fā)揮利膽作用。熊輝等[15]研究表明,茵陳蒿湯通過靶向膽固醇7α-羥化酶(CYP7A1)、MRP2、MRP3、UGT1A1和法尼醇X受體(FXR)來調節(jié)包括初級膽汁酸生物合成、卟啉和葉綠素代謝以及膽汁分泌在內的代謝通路,從而發(fā)揮利膽退黃的作用。
1.3 抗感染作用目前,對于茵陳蒿湯的抗感染機制研究主要集中在肝系疾病,肝臟持續(xù)的炎癥狀態(tài)可導致肝纖維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的發(fā)生[16]。研究表明,茵陳蒿湯能通過阻斷白細胞介素(interleukin,IL)-150、IL-50、TNF-α等炎癥刺激因子的激活過程、抑制肝臟kupffer細胞的活化,從而起到抑制肝臟炎癥的作用[17]。有學者認為,茵陳蒿湯通過直接調節(jié)代謝和炎癥相關信號通路在肝細胞癌的治療和預防中起關鍵作用,茵陳蒿湯中36種成分通過干擾14條通路抑制肝癌[18]。侯杰等[19]研究證明,加味茵陳蒿湯能夠有效減輕肝硬化伴自發(fā)細菌性腹膜炎患者的炎癥反應,對臨床治療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陳文增等[20]研究證明,加味茵陳蒿湯聯(lián)合S-腺苷蛋氨酸治療輕度妊娠期肝內膽汁瘀積癥患者療效顯著,且明顯改善患者血清TBA、IL-17、TGF-β水平,具有抗感染及調節(jié)免疫功能的作用。
1.4 調節(jié)免疫免疫是機體識別并排除“非己”成分以維持健康的生理功能,調節(jié)免疫蛋白表達對免疫性疾病有重要意義。肝臟易發(fā)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發(fā)病率最高的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與IL-35過表達等因素有關,治療應答速度對患者預后影響明顯[21]。茵陳蒿含有的活性成分濱蒿內酯能夠通過調控免疫球蛋白κ鏈C、結核珠蛋白、α-1抗胰蛋白酶、凝血酶原等間接參與免疫作用蛋白的表達,發(fā)揮調節(jié)免疫的作用[22]。何守敏等[23]研究發(fā)現(xiàn),梗阻性黃疸肝膽濕熱證患者術后使用茵陳蒿湯治療,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明顯上升,表明茵陳蒿湯在提高免疫功能方面有重要的調控作用。
綜上所述,茵陳蒿湯在肝膽系疾病中臨床應用廣泛,其藥理成分復雜,藥理作用涉及保肝、利膽、抗感染、調節(jié)免疫等,臨床可據(jù)此靈活運用,在方證相應理論指導下加減配伍,治療更多疾病。
胡希恕教授指出,方證是最尖端的辨證。根據(jù)方證相應理論,基于藥理機制靈活思辨,能夠拓展茵陳蒿湯的應用范圍和病證。茵陳蒿湯廣泛應用于肝膽系相關疾病,但不局限于肝系疾病,在消化科、呼吸科和皮膚科疾病的治療方面均有應用,只要屬于濕熱證即可辨證應用。
2.1 消化系統(tǒng)疾病
2.1.1 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屬于嗜肝DNA病毒科,是導致慢性肝病的主要病因,可導致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24]。乙型肝炎歸屬于中醫(yī)學“脅痛”“黃疸”等范疇[25],茵陳蒿湯治療乙型肝炎肝膽濕熱證療效顯著確切。乙型肝炎患者多有明顯的炎性反應,黃勇等[26]研究表明,茵陳蒿湯加減方對慢性乙型肝炎濕熱證患者的IL-50、TNF-α有顯著降低作用。邱廬山等[27]分析茵陳蒿湯加減方治療乙型肝炎患者的臨床療效,發(fā)現(xiàn)患者血清中炎性指標IL-150、IL-50、TNF-α水平較治療前均明顯降低,其中,IL-150為損傷肝細胞的主要炎癥因子,IL-50對中性粒細胞有趨化、激活作用,可能導致活性氧代謝產(chǎn)物產(chǎn)生,引發(fā)炎癥反應,TNF-α是肝損傷介導主要因子,在機體免疫防御系統(tǒng)和機體炎癥反應發(fā)揮作用,說明使用茵陳蒿湯能夠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復制,治療病毒性炎癥有良好的藥理作用。Furukawa等[28]研究表明,單純二甲基亞硝酸誘導的肝纖維化大鼠肝細胞在小葉內、門周和橋接區(qū)腫脹、變性和淋巴細胞浸潤增加,使用茵陳蒿湯治療后,大鼠肝細胞病理改變明顯改善,茵陳蒿湯通過對膽汁酸、炎性因子等多種因素的調節(jié),達到抗肝纖維化作用。賴江云[29]運用加味茵陳蒿湯聯(lián)合恩替卡韋治療重癥化趨勢乙型病毒性肝炎療效顯著,能改善患者肝功能,肝功能恢復時間縮短。
2.1.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由糖脂代謝紊亂誘發(fā),以肝細胞脂質沉積為表現(xiàn)的肝臟疾病,包括單純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NASH相關肝硬化及肝癌[30]。NAFLD與2型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癥等常見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治療機制大多圍繞“二次打擊”學說展開[31]。覃映霖等[32]提出NAFLD最常見的證素為濕,最常見證候為濕熱內蘊,符合茵陳蒿湯的證治范疇。羅華兵等[33]研究證明,加味茵陳蒿湯能夠明顯抑制NAFLD患者血清炎癥因子水平,通過調節(jié)機體炎癥和肝臟功能,達到治療NAFLD濕熱證的目的。劉馨燭等[34]通過實驗研究證明,茵陳蒿湯能夠顯著減輕NAFLD合并膽汁瘀積小鼠的肝臟匯管區(qū)炎性細胞浸潤,起到抗感染作用。宋麗等[35]對NAFLD患者使用手足十二針聯(lián)合加味茵陳蒿湯治療,發(fā)現(xiàn)ALT、AST、谷氨酰轉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IL-8、TNF-α、TGF-β、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d,TC)、三酰甘油(three acyl glycerin,TG)、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證明茵陳蒿湯能夠從改善肝功能、減輕炎癥反應、改善血脂水平等角度治療NAFLD。顧文[36]研究發(fā)現(xiàn),茵陳蒿湯聯(lián)合益生菌能夠明顯改善NAFLD患者癥狀,降低血脂、肝酶及LBP、TBA、TNF-α水平,修復腸道黏膜屏障功能,減輕炎癥反應,遏止肝-腸惡性循環(huán),療效顯著。李琤等[37]研究表明,NAFLD患者使用茵陳蒿湯治療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UA和TG水平顯著降低,提示茵陳蒿湯治療可改善NAFLD患者的代謝綜合征。趙明權[38]使用苓桂術甘湯合茵陳蒿湯治療NASH,其能夠降低患者血脂、肝功能指標和胰島素抵抗狀態(tài),降低炎性改變,改善肝臟狀態(tài)。
2.1.3 高膽紅素血癥高膽紅素血癥分肝前性、肝性和肝后性,其中,肝性主要是由于各種原因引起肝臟功能嚴重受損,造成膽紅素攝取結合代謝異常。茵陳蒿湯作為治療清熱利濕退黃的經(jīng)典方劑,對高膽紅素血癥患者血清膽紅素濃度及相關炎性因子水平均有明顯的降低作用,能夠治療高膽紅素血癥及其伴發(fā)的黃疸癥狀。三藥配伍使腸胃之瘀熱從大小便而泄,即“尿如皂角汁狀,黃從小便去也”[39]。賈蓓蕾[40]研究結果提示,茵陳蒿湯可以增加肝臟對膽紅素的攝取、結合和排泄能力,且能促進腸壁蠕動,進而降低血清膽紅素濃度,達到治療效果。陳帥等[41]對茵陳蒿湯中茵陳蒿、梔子、大黃進行藥理成分分析,發(fā)現(xiàn)其中槲皮素等多種成分均有抗感染功效,茵陳蒿組分能夠促進膽汁排泄,有效疏通瘀積的膽汁,起到降低膽紅素、改善黃疸癥狀的效果。王育等[42]使用茵陳蒿湯藥浴輔助藍光治療新生兒黃疸,發(fā)現(xiàn)茵陳蒿湯外用可縮短患兒膽紅素恢復正常、胎便轉黃等時間,加速黃疸消退。周婭微等[43]研究表明,茵陳蒿湯中的大黃素、大黃酸、環(huán)烯醚萜苷等成分具有增加膽紅素排出量的作用,使用茵陳蒿湯外洗可降低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患者的TBIL、IBIL水平,輔助光療可提高療效。臨床以茵陳蒿湯加減藥浴輔助藍光照射治療,可有效縮短住院時間及光療總時間[44]。在促進黃疸消退的同時,茵陳蒿湯加減洗浴護理能夠延長新生兒睡眠時間,具有促進睡眠的作用[45]。高創(chuàng)[46]研究發(fā)現(xiàn),聯(lián)合自擬茵陳蒿湯泡浴治療能夠有效緩解ABO溶血性黃疸新生兒的胎黃濕熱郁蒸主次癥,發(fā)揮利膽退黃作用。李銳芳[47]研究證明,茵陳嵩湯聯(lián)合布拉酵母菌可有效治療母乳性黃疸,療效及安全性均較好。
2.1.4 胰腺炎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臨床常見急腹癥,具有起病急、病情多變、容易出現(xiàn)重癥合并癥的特點。中醫(yī)學將急性胰腺炎歸屬于“腹痛”“胰癉”范疇,認為該病多實證、熱證,主要病理產(chǎn)物為濕熱、瘀血,主要證型為肝膽濕熱證,因此,清熱解毒利濕為急性胰腺炎主要治法[48]。項紅等[49]誘導重癥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SD大鼠,結果表明,SAP大鼠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水平顯著升高,茵陳蒿湯治療后可顯著降低TNF-α和IL-1β水平,達到抗感染效果。
胰腺炎發(fā)病常見全身炎癥反應,若進一步發(fā)病易產(chǎn)生細胞因子、炎性介質等,對機體循環(huán)系統(tǒng)及各器官功能產(chǎn)生影響[50]。茵陳蒿湯中茵陳蒿與梔子均有較好的抗感染作用,大黃中的大黃素能夠使 IL-6、TNF-α等指標顯著降低,抑制炎性反應[51],故茵陳蒿湯具有良好的抗感染機制,臨床常用于治療各類胰腺炎,能夠取得較好的療效。
由此可見,茵陳蒿湯適用的消化系統(tǒng)疾病較多,主要病位在肝、膽及胰腺等。茵陳蒿湯在疏肝清肝、利膽退黃的同時,通過發(fā)揮抗感染作用,抑制由多種因素產(chǎn)生的炎性因子,減輕或消除炎性反應,治療炎癥類疾病。茵陳蒿湯既可治療病毒性炎癥,又可治療細菌性炎癥,兼具調節(jié)免疫細胞因子失衡和免疫網(wǎng)絡紊亂的功效。
2.2 呼吸系統(tǒng)疾病
2.2.1 哮喘支氣管哮喘是由多種細胞介導的氣道慢性變態(tài)反應性炎癥性疾病,Th17/Treg細胞失衡在其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而哮喘發(fā)病的重要機制是Th1/Th2優(yōu)勢應答[52]。支氣管哮喘患者發(fā)作期和緩解期體內都處于慢性變態(tài)反應性炎癥狀態(tài),兼具氣道高反應性,李燕寧教授擅長運用茵陳蒿湯治療支氣管哮喘濕熱證型,顯著改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irst second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acute pancreatitis,FEV1)、最大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CD4+細胞、CD8+細胞水平等肺功能指標及免疫指標,改善免疫功能,抑制炎性因子而發(fā)揮抗感染作用[53]。李成剛[54]用加味茵陳蒿湯干預混合粒細胞(mixed granulocyte,MIX)型哮喘,結果證明,加味茵陳蒿湯能夠通過對IL-6的抗感染作用,減輕MIX型哮喘的炎性癥狀。李凱杰[55]用加味茵陳蒿湯治療90例小兒急性期哮喘,發(fā)現(xiàn)茵陳蒿湯能夠有效降低IL-4、基質金屬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等炎性因子指標,改善患兒咳嗽、喘息等癥狀,聯(lián)合舒適護理能加速康復進程。洪禮虎[56]研究發(fā)現(xiàn),使用加味茵陳蒿湯治療慢性持續(xù)期支氣管哮喘時,FEV1、FEV1/FVC、PEF水平明顯升高,表明加味茵陳蒿湯能夠有效緩解臨床癥狀,改善患者肺功能。
2.2.2 反復呼吸道感染反復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RRTI)是兒科常見病,尤其以學齡前兒童多見,主要由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起。病毒初次感染后,可多次發(fā)生再感染,且再感染既可以由不同病毒株引起,也可以是同一病毒株反復感染,對患者機體損害較大[57]。部分反復呼吸道感染患者并非源于氣虛衛(wèi)外不固,而是由于內蘊濕熱致反復外感,臨床表現(xiàn)以積滯為主。茵陳蒿湯具有對病毒性炎癥的抑制作用和免疫功能增強作用,能抑制反復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炎癥反應。劉艷杰等[58]研究發(fā)現(xiàn),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的IL-1、IL-6水平明顯低于健康兒童,IgA、IgG、IgM免疫功能指標均明顯低于健康兒童。反復呼吸道感染患者由于免疫功能降低而表現(xiàn)有明顯的炎癥狀態(tài),茵陳蒿湯能有效治療相關炎性癥狀,對于濕熱體質反復呼吸道感染治療效果好,可有效清除濕熱內環(huán)境,維持機體穩(wěn)態(tài)。
2.3 皮膚病茵陳蒿湯在皮膚科也有應用,具有清熱利濕與消炎作用,對濕熱蘊結證的多種皮膚炎癥有效。
2.3.1 痤瘡痤瘡屬于中醫(yī)學“肺風粉刺”范疇,是一種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癥性疾病,多發(fā)于青少年,部分可自愈,臨床十分常見,多由于濕熱互結,上蒸顏面所致,可伴膿皰等炎性反應[59]。早在《黃帝內經(jīng)》就有痤瘡記載,《素問·生氣通天論》云:“勞汗當風,寒薄為皶,郁乃痤”,是中醫(yī)對痤瘡發(fā)病機理的最早認識。張虹亞將痤瘡分型總結為三類,即肺胃積熱型、濕熱蘊結型、痰濕凝結型,三型痤瘡均有濕或熱的瘀阻,尤其濕熱蘊結型與茵陳蒿湯主要功效相符[60]。研究表明,在痤瘡的炎癥發(fā)展過程中,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均有一定相關性,特異性免疫反應與痤瘡的炎癥密切相關。張靜[61]觀察加味茵陳蒿湯與復合酸治療脾胃濕熱型痤瘡的臨床療效,發(fā)現(xiàn)單用加味茵陳蒿湯療效優(yōu)于單用復合酸,且聯(lián)合用藥療效更佳。蘇碧鳳[62]研究證明,肺胃濕熱型痤瘡亦可使用茵陳蒿湯加味治療,皮損及炎癥改善明顯。陳柴棋[63]臨床研究表明,加味茵陳蒿湯治療女性胃腸濕熱型痤瘡療效顯著,可明顯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2.3.2 濕疹濕疹類型多樣,臨床常用藥物以清熱藥、解表藥、利水滲濕藥、攻毒殺蟲祛風止癢藥為主,梔子及其相關配伍是濕疹常用的治療藥物[64]。對于濕熱癥狀明顯的濕疹,可使用茵陳蒿湯內服或外用治療,清熱利濕以調節(jié)皮毛汗孔津液代謝,有效緩解濕熱彌漫導致皮膚潮紅、瘙癢、滲液等癥狀。耿光慶等[65]運用西替利嗪糖漿聯(lián)合除濕止癢湯治療小兒濕疹,糾正Th1/Th2失衡狀態(tài),降低血清炎性因子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可緩解機體炎癥和過敏反應。謝玉華等[66]研究證明,慢性濕疹與炎癥因子IL-4、IL-6及干擾素-γ水平有關,茵陳蒿湯能夠顯著降低IL-6水平,從而抑制濕疹伴發(fā)的炎性癥狀。謝鑫等[67]研究發(fā)現(xiàn),茵陳蒿湯合五苓散治療濕疹療效較好,皮損程度顯著降低,皮損面積明顯縮小,瘙癢程度顯著緩解。
茵陳蒿湯為《傷寒論》中治療黃疸陽黃的經(jīng)典方劑?,F(xiàn)代研究表明,其有保肝、利膽、抗感染、調節(jié)免疫等作用,對于具有炎癥反應的濕熱證疾病有較好的治療效果。目前,已知的茵陳蒿湯水提物共106種,包括有機酸類、環(huán)烯醚萜苷類、蒽醌類、黃酮類、單萜類、西紅花苷、香豆素類、二苯乙烯類、色原酮類等[68]。方中茵陳、梔子、大黃藥理成分復雜,具有槲皮素、β-谷甾醇、大黃素等多種成分,能夠改善IL-1、IL-6等炎性因子水平,可治療多系統(tǒng)濕熱證疾病伴發(fā)的炎癥反應,擴展了臨床應用范圍。
中藥方證相應配伍運用具有多維性和藥效多靶點的特征,實則是藥證相應[69],研究茵陳蒿湯的藥物組成及藥理機制,有助于拓展其應用范圍,為“一方多病多證”提供佐證。茵陳蒿湯藥少力專,配伍嚴謹,治療濕熱內蘊、熱重于濕之病證,效如桴鼓,但濕熱所致的內科雜病病機復雜,應用時需依據(jù)體質進行加減化裁[70]。根據(jù)方證相應理論,臨床可以根據(jù)小便色黃短少、腹?jié)M、大便不爽或秘結、舌紅苔黃膩等濕熱證素化裁應用茵陳蒿湯,而不必拘于肝膽類疾病。
對于肝系疾病,茵陳蒿湯的保肝利膽作用顯著,可以調節(jié)膽紅素、炎性因子水平,促進膽汁排泄,改善免疫功能等,對于肝硬化、肝脂肪變性等疾病亦有改善作用。臨床應用不局限于治療濕熱黃疸,根據(jù)異病同治原則,只要符合濕熱證病機,方證相合,可廣泛應用于消化系統(tǒng)疾病、呼吸系統(tǒng)疾病及濕熱蘊蒸導致的多種皮膚病,對機體免疫失衡和細胞因子均有調節(jié)作用,可治療多種變態(tài)反應性炎癥和細菌、病毒感染性炎癥。深入挖掘分析其藥理作用,找到其靶點成分,為茵陳蒿湯臨床辨證應用提供資料和循證醫(yī)學依據(jù)。目前,對于茵陳蒿湯的作用機制探討仍不充分,且缺乏臨床大樣本數(shù)據(jù)支持。宗異病同治之法,遵循方證相應理論,使茵陳蒿湯的藥物劑量、加減配伍等與病證相應,以期為茵陳蒿湯辨治不同系統(tǒng)病證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