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秀燕,張瑞莉,黃月彩,陳珍
龍巖市第一醫(yī)院,福建龍巖 364000
針對于患有惡性腫瘤疾病的患者,并非僅有惡性腫瘤疾病,患者常合并其他的基礎疾病,如糖尿病等。而化療是常用的治療手段,可以幫助患者獲得較好的延長生命的效果[1]。但是在化療過程中,常常伴隨著較為嚴重的不良反應,如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均有可能造成中斷化療,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2]。應注重患者血糖水平的變化,以減少中斷化療的發(fā)生。而常規(guī)的護理干預缺乏個體化支持,而目前的患者中,個體差異性較大,常規(guī)的護理無法滿足惡性腫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化療過程支持[3]。基于此,本研究選取2021 年3 月—2022 年2月龍巖市第一醫(yī)院收治的70 例惡性腫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分別實施常規(guī)護理與個體化護理干預,獲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收治的70 例惡性腫瘤合并糖尿病患者,以隨機數表法分成對照組(化療期常規(guī)護理,35例)與研究組(化療期個體化護理,35 例)。對照組男19 例,女16 例;年齡32.0~76.5 歲,平均(45.75±4.03)歲。研究組男18 例,女17 例;年齡34.0~78.5歲,平均(46.34±4.11)歲。兩組基礎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在患者知情同意,并經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符合糖尿病診斷;術后病理證實為惡性腫瘤;合并糖尿病且需要接受化療治療;可配合本研究調查問卷[4]。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可能影響本次結果判定的疾病患者;精神異常無法溝通者[5]。
對照組開展常規(guī)護理:①完善相關的健康教育指導,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護理。②給予糖尿病飲食指導。③遵醫(yī)囑完成相關的治療,加強日常巡視,密切注意預防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④對于存在不良情緒的患者給予相應的心理疏導。⑤腫瘤科常規(guī)護理:維持患者最佳營養(yǎng)狀態(tài),以攝入足夠的熱量,出入量平衡,皮膚彈性好為標準。輕癥應鼓勵參加適當體力活動,晚期重癥應臥床休息,限制活動,防止摔傷,輸液時合理選擇輸液工具,加強巡視,嚴防藥液外滲。
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開展個體化護理:(1)詳細資料調查。對于患者基礎情況加以了解和分析,包括學歷、健康教育接受能力(通過言談獲得)、飲食偏好,如接受過化療要熟悉患者既往化療期間發(fā)生的并發(fā)癥等,根據患者個體化的差異,實施相關的護理干預。(2)實施。①以患者可接受的語言,講解化療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并疏導患者不良情緒,爭取治療與護理的依從性良好。②對患者實施個體化血糖與飲食指導,對血糖及尿糖變化情況嚴密監(jiān)測,血糖控制目標為:空腹血糖7.0~8.0 mmol/L,餐后2 h 血糖為10 mmol/L 以內,且尿糖陰性?;熐? d 將空腹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內,化療期間在三餐前和睡前測量血糖,超出范圍則遵醫(yī)囑改變降糖藥或者胰島素的使用量,以保持穩(wěn)定;結束3 d 內加強對餐后血糖控制。③飲食上遵循清淡、易消化、高維生素原則,合理安排用餐時間與進餐量,鼓勵多進食新鮮果蔬及高粗纖維的糙米與豆類。④指導以慢走、太極拳等運動方式,時間大致在30 min 內,需要有家屬陪同,嚴格掌握運動程度,控制運動時間與幅度。
比較兩組患者在護理前后的負性情緒、血糖水平及生活質量評分,統(tǒng)計化療完成率、不良反應及滿意度。
不良情緒使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6]評價:SAS 嚴重程度以總分評價,總分為<50 分為無;50~59 分為輕度;60~69 分中度;≥70 分為重度。SDS 嚴重程度評價SAS 方法一致,<53 分為無;53~62 分為輕度;63~72 分為中度;≥73 分為重度。該問卷Cronbach'sα 系數為0.87,重測信度為0.72。
生活質量使用癌癥患者生命質量核心量表(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a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QLQ-C30, EORTCQLQ-C30)自評[7]:主要針對5 項5 種問題,其中每項分值分布0~100 分,總分為5 項相加后的平均值,其得分越高表示生存質量越高。滿意度以本院自制評分表,總分100 分,分數越高代表患者在化療期的護理滿意度更高,≥85 分為滿意。
應用SPSS 26.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據,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用(±s)表示,差異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在護理前的負性情緒、血糖水平及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負性情緒、血糖水平較護理前下降,研究組較對照組更低,而生活質量評分較護理前提升,研究組較對照組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在護理前、后的負性情緒、血糖水平及生活質量評分比較(x±s)
表1 兩組患者在護理前、后的負性情緒、血糖水平及生活質量評分比較(x±s)
研究組患者化療完成率及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而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化療完成率、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及滿意度對比較[n(%)]
惡性腫瘤與糖尿病是一種在護理支持上,存在有護理差異性的疾病,尤其是在接受化療的特殊期間[8-10]。糖尿病的飲食控制和惡性腫瘤的營養(yǎng)支持有突出的矛盾,血糖控制還應當把握好患者的飲食營養(yǎng),以達到維持癌癥的基礎代謝[11-12]。而由于患者的個體差異性較大,因此常規(guī)、統(tǒng)一且標準的護理模式無法滿足惡性腫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相關護理特點[13-14]。因此本研究針對本院收治的此類患者開展個體化護理干預模式。本研究中,護理后兩組負性情緒、血糖水平較護理前下降,研究組較對照組更低,而生活質量評分較護理前提升,研究組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患者化療完成率(100.00%)及滿意率(100.00%)均高于對照組(82.86%、82.86%),而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考慮到針對于腫瘤患者,其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緒,加之化療藥物注射后引發(fā)的相關疼痛、惡心、嘔吐、發(fā)熱等不良反應,誘發(fā)應激激素及胰高血糖素等的分泌增多,引起血糖升高[15-16]。尤其是針對于合并糖尿病患者而言,這無疑是誘發(fā)化療無法完成的危險因素。而考慮到患者具有較大的個體差異,因此在實施護理時,個體化護理更能針對患者的情況,尤其是血糖指標及化療誘發(fā)的不良反應,實施針對性的護理干預以獲得更好的結果[17]。吳婷婷[18]研究中將80 例惡性腫瘤合并糖尿病化療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展開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展開個體化護理。結果中(P<0.05),觀察組化療完成率100.00%,優(yōu)于對照組的82.50%;且觀察組的空腹血糖水平(6.7±1.9)mmol/L、餐后2 h血糖水平(12.3±2.4)mmol/L 顯著低于對照組的(8.5±2.6)、(16.1±1.9)mmol/L(P<0.05)。
綜上所述,在惡性腫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療期實施個體化護理干預,可明顯減輕患者負性情緒,改善血糖與生活質量水平,減少化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獲得更高的化療完成率及滿意度,效果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