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丹,陳娟娟
(蚌埠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安徽 蚌埠 233004)
小兒病毒性腦炎是中樞神經系統(tǒng)感染性疾病,為致病病毒侵犯腦實質誘發(fā)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炎癥性疾病[1]。主要臨床癥狀為高熱、意識模糊、關節(jié)功能障礙等,病情進展迅速,嚴重時可致患兒死亡,治愈后多會遺留不同程度后遺癥[2]。目前,臨床治療小兒病毒性腦炎主要以對癥支持治療為主,尚無特效治療藥物[3]。治療期間有效護理干預可提高患兒療效,改善生存質量。我們探討了康復護理干預對兒童重癥病毒性腦炎療效及愈后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20-03—2021-03月蚌埠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收治的78例重癥病毒性腦炎患兒,均以發(fā)熱、嘔吐、神志不清等癥狀入院,經腦電圖、腦脊液常規(guī)檢查、實驗室檢查、細胞形態(tài)學檢查及影像學檢查診斷為重癥病毒性腦炎。排除精神類疾病、智力障礙、其他腦病、伴心肝腎病癥及先天交流障礙患兒。依據(jù)自愿原則分為康復護理組42例及常規(guī)護理組37例??祻妥o理組中男20例,女22例;年齡4~6歲,平均(5.1±0.4)歲;病程5~16 d,平均(9.8±1.8)d。常規(guī)護理組中男17例,女20例;年齡4~7歲,平均(5.3±0.3)歲;病程5~17 d,平均(9.6±2.2)d。2組患兒性別、年齡及病程分布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研究開展前向患兒家長講明研究內容及方法,家長同意并簽署同意書。
患兒入院均給予降顱壓、激素、營養(yǎng)神經、鎮(zhèn)靜等常規(guī)治療。常規(guī)護理方案:密切觀察患者癥狀/體征變化,保持患兒呼吸道暢通,指導家屬正確用藥,對癥狀/體征變化明顯患兒,迅速回報醫(yī)生并及時進行處置;為患兒制定科學飲食方案,定期為患兒翻身??祻妥o理方案:①心理康復:患兒入院后評估其心理狀況,年齡較小患兒可通過語言聯(lián)合手勢進行溝通,對于躁動患兒應先給予撫觸護理,待患兒躁動狀況平穩(wěn)后再進行心理狀況評估;指導家長掌握并實施注意力分散法,盡量消除患兒負性情緒,以避免其在治療過程中產生抵觸情緒;對于存在癲癇后遺癥患兒,囑家長定時予患兒服藥,講解合理治療、用藥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提高對患兒院外治療的依從性;②肢體康復:指導并協(xié)助家長掌握患兒關節(jié)及肢體被動活動方法,定時定量完成訓練任務,康復操作需遵從“從小到大”規(guī)律,將攣縮肌肉緩慢牽伸,緩解肌肉攣縮,同時輔以相應按摩;對于肌張力較低患兒可按摩脾經、風馳、腎經等處穴位改善患兒肌張力;訓練2次·d-1,每次30min;③體位護理:囑家長在患兒睡眠期間使其保持抗痙攣體位;④呼吸訓練:指導患兒用鼻吸氣經嘴呼氣,并在呼氣末做吞咽動作,以防誤吸;⑤面部肌肉康復:指導患兒完成鼓腮、咬頜動作,在完成上述動作同時進行面部肌肉按摩;⑥語言康復:用壓舌板蘸冰水刺激舌根、軟腭,指導患兒練習卷舌、頂腭動作以提高口腔敏感度;囑家長定時同患兒一起跟讀成語、詩詞及兒歌;⑦智力康復:指導家長使用音樂療法、游戲工具等康復方法刺激患兒語言功能,提高患兒智力發(fā)育及認知水平。康復護理組出院后定時隨訪,囑家長及時反饋患兒病情,督促家長按時、定量輔助患兒完成康復訓練任務。
觀察患兒肢體功能、意識、神經功能、驚厥等癥狀/體征恢復時間;患兒出院后跟蹤隨訪1年,使用生存質量量表(SF-36)評價患兒生存質量情況,觀察致殘率。
康復護理組患兒肢體功能、意識、神經功能、驚厥等癥狀/體征恢復時間均快于常規(guī)護理組(P<0.05)(表1)。
表1 癥狀/體癥消失時間比較
康復護理組患兒出院1年后隨訪SF-36量表中生理機能、軀體疼痛、生理職能、精力、精神健康、情感職能、總體健康評分均高于常規(guī)護理組(P<0.05)(表2)。
表2 SF-36評分比較分)
出院1年后,康復護理組患兒發(fā)生語言障礙2例,肢體障礙1例,致殘率為7.1%;常規(guī)護理組患兒發(fā)生語言障礙4例,肢體障礙2例,智力障礙2例,行為異常3例,致殘率為29.7%;常規(guī)康復組出院1年隨訪致殘率低于常規(guī)護理組(P<0.05)。
輕度病毒性腦炎患兒多表現(xiàn)為發(fā)熱、頭痛、嘔吐等癥狀,重癥患兒可發(fā)生神志異常、肢體功能障礙等,部分患兒還可能發(fā)生癲癇等后遺癥,嚴重影響患兒后續(xù)生存狀態(tài)[4-6]。臨床無特效治療藥物,多采取對癥支持治療,在治療過程中配合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可提高療效。
康復護理是以系統(tǒng)康復醫(yī)學為基礎的整體性護理方案,在應用過程中通過系統(tǒng)化、科學化的多種促康復手段改善患者肢體、智力、語言功能,達到提高療效及生存質量的目的[7-9]。研究表明[10-12],在病毒性腦炎重癥患兒治療過程中實施科學的康復護理干預,患兒意識障礙、驚厥等癥狀多數(shù)可在2 d左右恢復,而神經、肢體功能障礙可在10 d左右恢復。本研究中,康復護理組患兒肢體功能、意識、神經功能、驚厥等癥狀/體征恢復時間均快于常規(guī)護理組(P<0.05),亦證實治療過程中配合康復護理可加速患兒癥狀/體征恢復時間。在治療期間給予康復護理組患兒心理、肢體、體位、面部肌肉、語言及智力全面康復護理,患兒出院后定期隨訪,使患兒不僅在院內能得到良好的康復護理,還將科學的護理方式延續(xù)到院外,讓患兒得到良好且持久的康復護理,最大限度提高患兒康復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康復護理組患兒出院1年后SF-36量表中各指標評分均高于常規(guī)護理組(P<0.05),致殘率低于常規(guī)護理組(P<0.05),提示康復護理干預方案較傳統(tǒng)護理方式在提高遠期生存質量及降低致殘率方面優(yōu)勢顯著。
綜上,兒童重癥病毒性腦炎治療過程中實施康復護理干預,可改善患兒癥狀/體征,提高生存質量,降低致殘率,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