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理想信念是新時代青年思想行動的總開關,直接影響“三觀”的形成與塑造。然而,受西方社會思潮的沖擊影響,青年理想信念或多或少出現功利性、虛無性與多元化。在堅持基本的教育原則上,通過完善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制度體系,守牢課堂教育主陣地,把握網絡教育主渠道,構建大中小學理想信念教育一體化等對策,引導青年堅定理想信念,從而促進青年的成長與成才。
關鍵詞:青年;理想信念教育;路徑探析
在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上,黨中央首次提出理想信念教育常態(tài)化制度化這一重大命題,在十九屆五中全會上更是重點強調。理想信念教育作為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而常態(tài)化制度化作為一項政治任務,體現著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也體現著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提升國家實力的要求。因此廣大青年要“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做時代的弄潮兒”[ 1 ]。青年群體作為黨的偉大事業(yè)的接力者和傳承者,必須要有強健的體魄和富裕的精神世界。因此必須要引導青年心懷崇高的理想,堅定人生信念,要牢牢把握住青年這一人生發(fā)展的關鍵期,加強其理想信念教育迫在眉睫。
一、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常態(tài)化制度化的原因
(一)國際形勢復雜激蕩,影響青年理想信念的塑造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指出,當前,我國正處于近代以來最好的發(fā)展時期,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兩者相互交織、相互激蕩[ 2 ]。國際局勢復雜多變,不安全不穩(wěn)定因素在不斷增加,對于青年理想信念的形成造成了極大的影響。一是西方敵對勢力多次質疑、丑化我們國家的社會主義道路,導致一些青年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缺乏信心。二是西方國家的意識輸出更加的隱蔽,青年就成為他們的首選目標,發(fā)達國家建立的所謂的“文化帝國主義”以娛樂化、大眾化、低俗化等來吸引青年的關注,不斷地削弱青年的思考能力和進取之心。并以腐蝕青年為突破口,進而達到逐步侵蝕國家的目的,一些青年在理想信念上面不夠堅定,容易產生錯誤的認知,導致政治立場不堅定。
(二)新時期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反映青年的精神文化需求
隨著社會主要矛盾發(fā)生變化,青年群體的物質需求基本上得到了滿足,但是青年的社會需求和社會心理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他們對于更高層次的精神文化的需求更加日益迫切?!安黄胶獠怀浞职l(fā)展”表現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青年理想信念方面的需求則表現為青年的精神需求同理想信念社會實踐之間的矛盾。這是因為青年的精神文化的發(fā)展同社會實踐并不是同步發(fā)展的,精神文化的相對獨立性影響著這種矛盾的發(fā)生與發(fā)展。新時期不斷推進青年理想信念常態(tài)化制度化,旨在滿足青年的更高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時不斷推動建立理想信念社會實踐的發(fā)展,不斷地培養(yǎng)符合時代發(fā)展與要求的時代新人,將青年的個體需求與社會發(fā)展相統(tǒng)一起來,為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人才保障。
(三)青年身心發(fā)展的狀況,需要青年加強理想信念
青年作為社會和祖國的未來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堅力量,必須要對其加強理想信念教育。一是青年群體的心理尚未成熟、生理上依然是處于發(fā)育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處于重塑和定性的階段,認知尚未形成完整的結構體系,缺乏辯證的思維方式,不能夠很好地從全局觀的角度來認識事物,從而陷入認識和實踐的誤區(qū)。二是青年群體的“圈層化”更加地凸顯,“群體極化”的現狀嚴重,他們容易陷入自己或者同輩群體構建的“信息繭房”之中,更加地傾向于自身的意見并拒絕接受其他的意見,抱團成為其最明顯的特征。從原本的倡導多元、包容、互助逐漸地轉變?yōu)閷α?,無法真正分辨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
二、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常態(tài)化制度化的路徑
(一)完善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制度體系
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常態(tài)化制度化就是將實踐之中的常態(tài)化的做法上升為制度化,并且不斷將已有的制度進行完善,使其更加具有科學性。
第一,建立健全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制度體系。一是在內容上,要建立起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核心內容的學習教育制度,用科學的理論來武裝青年的頭腦,并且引導和鼓勵青年同各種錯誤的思潮作斗爭;二是在方法上,要根據青年群體類型因材施教。根據青年群體的不同類型,根據青年群體的受教育程度、思維認知上的差異,在教育方法上要因材施教,在表達的方式上也應當有所差異,既要突出重點,也要講究通俗易懂,并且更要精準地轉化為相應的制度安排。三是在機制上,要建立起完備的執(zhí)行、考核、監(jiān)督、評價和反饋機制。構建起完備的制度執(zhí)行監(jiān)督體系。要始終將監(jiān)督貫徹在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治理的全過程之中,始終堅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則,要不斷健全上下級、同級、群體之間的常態(tài)化監(jiān)督機制,保證制度執(zhí)行的公正。第二,創(chuàng)新監(jiān)督的方式方法。要善于運用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現代智能技術對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實行狀況進行監(jiān)督與評估,在監(jiān)督的過程之中始終促進青年不斷堅定理想信念。此外還要建立起綜合的青年理想信念教育評價機制。從青年的理論學習、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以此來保證評估的科學性與準確性。在不斷構建與完善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制度化的體系基礎之上,要根據青年發(fā)展的特點,始終掌握好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這個主陣地。
(二)守牢當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主陣地
青年加強理想信念教育要守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第一,強化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一是優(yōu)化思政教師隊伍。在基于“六個要”的基礎之上,培養(yǎng)一批政治性強、專業(yè)技能過硬、綜合實力強勁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二是發(fā)揮團組織的溝通作用。團組織要始終圍繞著在建設社會主義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不斷發(fā)揮青年自身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一批政治性強、理想信念堅定、綜合素質高的一批青年隊伍。第二,深化高校宣傳建設。一是創(chuàng)新理論傳播的方式,高校各學院要建設一批具有高質量、理論性強的公眾號,利用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對黨的最新理論成果進行講解。二是掌握宣傳的主動權。高校要組建一支高素質的網絡管理隊伍,對于青年的網絡輿情信息進行及時的掌控,做好信息的疏導,始終加強主流價值觀的引導,引導輿情朝著積極的方向發(fā)展。高校要筑牢青年理想信念教育這一主陣地,通過不斷優(yōu)化教育環(huán)境,促進制度建設,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yǎng)一批高精尖的素質的人才。
(三)把握當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主渠道
新媒體的快速發(fā)展,對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積極影響,提出“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tǒng)優(yōu)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 3 ]。第一,加強網絡理想信念內容建設。內容的充分與否直接影響著最后的實際效果。一是要保證教育內容的政治性和科學性。新聞網站要根據黨中央的指示,不斷加強內容建設,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始終弘揚主旋律。二是要提高網絡理想信念教育的實效性。網絡理想信念教育要緊密地貼合社會發(fā)展的時事,對教育素材要實時更新,教育者也要更新觀念,善于運用網絡等新興的技術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第二,創(chuàng)新網絡理想信念教育方式方法。一是采用體驗式教學法。讓青年群體參與到微課、短視頻的錄制之中,在視頻的創(chuàng)作之中,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之上不斷堅定理想信念。二是采用互動式教學法。教育者通過利用各種網絡教育平臺,建立長效、快捷的互動溝通渠道,積極跟進青年的思想狀況,在雙向交流中不斷把握青年的需求,加強對青年的引導與教育,提高青年的政治覺悟力與敏銳力。
(四)構建大中小學思政課理想信念教育一體化格局
第一,構建大中小課堂教學一體化。一是教學目標。始終要圍繞著“立德樹人”這一根本目標,根據青年不同階段的發(fā)展規(guī)律,遵循理想信念教育的規(guī)律,統(tǒng)籌設計各學段的培養(yǎng)目標,要具有階段性發(fā)展目標的。在小學階段側重于理想信念的啟蒙;在中學階段著重于同生活實踐相關的理想信念教育;大學主要是在于培養(yǎng)青年的四種能力。從而不斷的促使教學目標從情感向向知識再向價值觀的逐次轉變與提升,逐步形成教育目標的一體化。二是教學內容。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要始終遵循青年的認知規(guī)律,合理的設計與之相關的教學內容。小學的教學內容主要是進行啟蒙性教育,在淺層次激發(fā)起教育對象對理想信念的情感認同;中學的教學內容要引導青年開展理想信念的常識性學習,打牢青年的思想基礎與政治認同;本科以上階段青年主要是要系統(tǒng)地進行理想信念理論性學習和實踐學習,不斷增強青年的使命擔當。第二,構建起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的一體化課程群建設。根據大中小各學段的課堂教學的要求,構建起完備的理想信念的課程體系,把理想信念以隱性的方式融入到其他學科的課程之中,并且以顯性的社會實踐來提升青年的認知,始終堅持將青年理想信念教育通過顯性和隱性教育相結合,培養(yǎng)起符合時代需求的新人。此外還要深入地挖掘各個地方的特色,結合特色進行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
三、結語
“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敝挥邪牙硐胄拍罱逃鳛榧訌姾鸵?guī)范黨內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務抓緊抓好,教育和引導廣大的青年堅定理想信念、堅定“四個自信”,在理論學習和社會實踐的雙重鍛煉之下,才能更好地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青少年和共青團工作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
[2] 劉建飛.領導干部如何認識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9(9):44-48.
[3]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基金項目:2020年度甘肅省中長期青年發(fā)展規(guī)劃一般項目“甘肅省培育青年思想道德現狀調查及對策分析”(2020YB001)。
(作者簡介:楊麗超,甘肅農業(yè)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